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习惯养成最关键时候,班主任肩负重要责任:开启孩子心灵,塑造美好的品德,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班级的管理变的尤为重要。班规的制定、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活动的创新等方面都需要研究创新。
关键词:分工;班级制度;凝聚力;班级文化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越来越丰富,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也应当富有创造性,也应当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下面我就班级管理中的一些方法和班级问题解决方法案例做一些探讨。
一、尽快建立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班干部队伍
案例:我们班的班主任更换比较频繁,学生经常要适应不同的管理风格,班干部的分工不明确经常只有学习委员一人负责全班的工作,也因而形成学生只知道完成学习任务,对班干部工作漠视,班干部也渐渐的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对自己要负责的工作只有其名,没有其实,班干部之间也没有合作与交流,班级也变的没有凝聚力。
改進方法:召开主题班会,让班干部说说自己的职责,近而明确自己的职责,有了责任意识,并且增加一些以前没有涉及到的部门的班干部,如文艺委员的职责还要每天检查学生的仪容和仪表;减轻班长的工作压力,给班干部排值周表,这样形成纵向执周班干部和横向各部门班干部结合的混合管理模式。
分析:好的组织机构要分工明确,结构简洁,互相呼应,纵横管理模式相结合,学生的自我管理也应该学习一些现代企事业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对集体产生信任和向心力。
二、建立长效、有益的班级常规制度
案例:本班以前的班级制度过于条例化,可操做性不强,学生只是看见墙上有制度,心里没有制度,每次学生的评比也只能采取学生举手表决,这样小团体里人缘好的学生便投票数多,时间长了便对屡次获奖的学生心里不满,学生上进心受到打击,榜样的作用也对学生失去效果。
改进方法:具体量化班级制度,分为六个方面,作业、卫生、考勤、体育、仪容、上课表现,由六个班干部每天对照量化表来打分,并且每周设立一名观察员进行默态记录本周学生表现并且对班干部的打分做监督评判。
分析:有了可以依据的量化标准,班干部可以清楚明确的量化学生的表现,避免个人的小团体情感成分,为学生每周每月的评比公正化打好基础。
三、阶段性评比让学生看到差距,让家长明了学生本阶段的表现
案例:以前的学生评比栏只是表现好的同学插一个小红旗,表现一般的同学没有小红旗,反应在学生的眼里表现好的同学都一样,表现一般的同学也一样,经常听见学生在说:“我们的红旗一样多,没啥差别?”
开家长会家长更是一眼看见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红旗一样多,心里也是同样想:“红旗一样,表现一样!”
改进方法:通过量化学生各项表现每天基础分七分,根据扣分标准,周五全班统一算总分,学生的各项表现一目了然,学生之间的表现也是通过分数清楚的反映出来。并且每月把分数最高的三个同学即表现最好的列在月表现优异的学生名单中,起的很好的榜样带动作用。分数最底的同学,老师会在校讯通中通知家长来学校做交流,这样及时沟通,及时纠正学生的缺点。
分析:量化管理能很好的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表现,有益于学生评比,也有益于学生班干部管理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四、通过阶段性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加强班级凝聚力
案例:开学班级组织布置学习园地,以前都是给学生一些设计好图案的稿纸,学生写上文字、画一些画,然后班主任一张张的去张贴,学生只是在一边观望,学习园地做成以后,学生随意破坏,一点也不珍惜。教室两边挂的名言警句,学生只是当一个物件去欣赏,根本不去读上面的字,名言警句变成了装饰画。
改进方法:学习园地的设计全部交给学生,包括图案、版式、色彩,班主任只是提一些意见,只是说:“这样做会好一点,这样可能好看一点。”名言警句让学生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张贴,内容自然的走进学生的心里。
分析: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给学生,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由表及理的建设班级文化
案例:在班会上我提问学生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有:“做科学家,做医生,做工程师......”课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写在日记本上并且说明以后怎样做才能实现目标,日记交上来后,结果和课堂上的差不多,做法也都几乎相同:好好学习。该怎样让学生从内心形成做一名有所做为的人的行动指向呢?
改进方法:将自己的理想贴在班级形象树上,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理想的符号,在教室各处张贴激励性的语言建立表层文化;提出班级口号:成为学校最具有朝气、纪律严明、活泼向上的班级,要求学生用这一目标要求自己,建立中层文化;
分析:班级文化的建立由一般性的口号到实际行动再到耕植于心的信念,由表层、中层、再到深层,需要一步步去实现。
六、改变激励方式
案例:经常看见老师给学生的奖励是笑脸、小红花或者是积累小红花换物品,或者直接发物品,时间久了学生会变的功利心重或失去兴趣。
改进方法:变实物为精神奖励,可以让积分高的学生或优异学生读题目、帮助老师整理作业本、宣布本班获奖学生的名单、轮换考勤等等精神奖励。
分析:物质奖励效应时间短,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心,而精神奖励时效性强,易形成学生长久的学习动力,促成终身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2]谢玉玲.班主任应走“专业化”之路[J].班主任之友,2005(12).
[3]王宁.班主任专业化:从自觉走向有序[J].人民教育,2006(11).
关键词:分工;班级制度;凝聚力;班级文化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越来越丰富,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也应当富有创造性,也应当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下面我就班级管理中的一些方法和班级问题解决方法案例做一些探讨。
一、尽快建立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班干部队伍
案例:我们班的班主任更换比较频繁,学生经常要适应不同的管理风格,班干部的分工不明确经常只有学习委员一人负责全班的工作,也因而形成学生只知道完成学习任务,对班干部工作漠视,班干部也渐渐的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对自己要负责的工作只有其名,没有其实,班干部之间也没有合作与交流,班级也变的没有凝聚力。
改進方法:召开主题班会,让班干部说说自己的职责,近而明确自己的职责,有了责任意识,并且增加一些以前没有涉及到的部门的班干部,如文艺委员的职责还要每天检查学生的仪容和仪表;减轻班长的工作压力,给班干部排值周表,这样形成纵向执周班干部和横向各部门班干部结合的混合管理模式。
分析:好的组织机构要分工明确,结构简洁,互相呼应,纵横管理模式相结合,学生的自我管理也应该学习一些现代企事业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对集体产生信任和向心力。
二、建立长效、有益的班级常规制度
案例:本班以前的班级制度过于条例化,可操做性不强,学生只是看见墙上有制度,心里没有制度,每次学生的评比也只能采取学生举手表决,这样小团体里人缘好的学生便投票数多,时间长了便对屡次获奖的学生心里不满,学生上进心受到打击,榜样的作用也对学生失去效果。
改进方法:具体量化班级制度,分为六个方面,作业、卫生、考勤、体育、仪容、上课表现,由六个班干部每天对照量化表来打分,并且每周设立一名观察员进行默态记录本周学生表现并且对班干部的打分做监督评判。
分析:有了可以依据的量化标准,班干部可以清楚明确的量化学生的表现,避免个人的小团体情感成分,为学生每周每月的评比公正化打好基础。
三、阶段性评比让学生看到差距,让家长明了学生本阶段的表现
案例:以前的学生评比栏只是表现好的同学插一个小红旗,表现一般的同学没有小红旗,反应在学生的眼里表现好的同学都一样,表现一般的同学也一样,经常听见学生在说:“我们的红旗一样多,没啥差别?”
开家长会家长更是一眼看见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红旗一样多,心里也是同样想:“红旗一样,表现一样!”
改进方法:通过量化学生各项表现每天基础分七分,根据扣分标准,周五全班统一算总分,学生的各项表现一目了然,学生之间的表现也是通过分数清楚的反映出来。并且每月把分数最高的三个同学即表现最好的列在月表现优异的学生名单中,起的很好的榜样带动作用。分数最底的同学,老师会在校讯通中通知家长来学校做交流,这样及时沟通,及时纠正学生的缺点。
分析:量化管理能很好的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表现,有益于学生评比,也有益于学生班干部管理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四、通过阶段性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加强班级凝聚力
案例:开学班级组织布置学习园地,以前都是给学生一些设计好图案的稿纸,学生写上文字、画一些画,然后班主任一张张的去张贴,学生只是在一边观望,学习园地做成以后,学生随意破坏,一点也不珍惜。教室两边挂的名言警句,学生只是当一个物件去欣赏,根本不去读上面的字,名言警句变成了装饰画。
改进方法:学习园地的设计全部交给学生,包括图案、版式、色彩,班主任只是提一些意见,只是说:“这样做会好一点,这样可能好看一点。”名言警句让学生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张贴,内容自然的走进学生的心里。
分析: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给学生,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由表及理的建设班级文化
案例:在班会上我提问学生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有:“做科学家,做医生,做工程师......”课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写在日记本上并且说明以后怎样做才能实现目标,日记交上来后,结果和课堂上的差不多,做法也都几乎相同:好好学习。该怎样让学生从内心形成做一名有所做为的人的行动指向呢?
改进方法:将自己的理想贴在班级形象树上,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理想的符号,在教室各处张贴激励性的语言建立表层文化;提出班级口号:成为学校最具有朝气、纪律严明、活泼向上的班级,要求学生用这一目标要求自己,建立中层文化;
分析:班级文化的建立由一般性的口号到实际行动再到耕植于心的信念,由表层、中层、再到深层,需要一步步去实现。
六、改变激励方式
案例:经常看见老师给学生的奖励是笑脸、小红花或者是积累小红花换物品,或者直接发物品,时间久了学生会变的功利心重或失去兴趣。
改进方法:变实物为精神奖励,可以让积分高的学生或优异学生读题目、帮助老师整理作业本、宣布本班获奖学生的名单、轮换考勤等等精神奖励。
分析:物质奖励效应时间短,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心,而精神奖励时效性强,易形成学生长久的学习动力,促成终身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2]谢玉玲.班主任应走“专业化”之路[J].班主任之友,2005(12).
[3]王宁.班主任专业化:从自觉走向有序[J].人民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