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到了教育专家的关注及研究,表演游戏区教学方法由此诞生。表演游戏是指儿童按照童话或者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文化作品的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其通过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少儿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来表达文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帮助幼儿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锻炼幼儿的记忆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关键词:表演游戏区;幼儿;影响
一、表演游戏区教学方法的由来及其实质
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向世人提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在十四世纪时,文艺复兴先贤卢梭为孩子的游戏下了新的定义:对于孩子来说,工作与玩耍乃是一回事,他们的游戏就是他们的工作;而发展到近代,幼儿教育领域的专家们则认为游戏是孩子表达心灵的重要方式。表演游戏的本质是游戏,它具有游戏的特点。因此表演游戏这一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更加贴近儿童的天性,儿童作为受教育者也能更加主动地去接受这种有构思,有情节,有角色的这种教学模式。
二、表演游戏区教学方法的目标及其对儿童的影响
(一)对文学作品形成一定的了解与审美观念。儿童表演游戏通常都是由教师选定童话故事为儿童选派角色来进行表演的。其中许多故事均是出自《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幼儿通过自己的阅读往往很难领会到故事所包含的深意,而在教师的进一步引领和对角色的深入挖掘,儿童能够更好地去深挖故事深层次板块所包含的意义,如不少语言故事狐假虎威给儿童直观呈现的是自大的狐狸与愚蠢的老虎,而儿童本身的认知水平往往只能领悟到角色本身的性格特征,無法发掘作者所要阐述的反讽意味。而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却能逐步领悟到故事以外的东西。
(二)提高对任务感情的感知能力,提高艺术表现能力。一个儿童表演游戏的完成需要教师对表演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如带领儿童逐步挖掘角色的性格特征,作品的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会给儿童留有想象的空间,而儿童通过教师的初步指导,往往能通过自身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展现出一个富有个人色彩、有张力的人物形象。
(三)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虽已经具备了语言表达能力,但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对于故事情景的描写还是人物的刻画都十分细致,幼儿能在背诵台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这次语言风格的影响,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四)树立集体观念和锻炼交往能力。而在儿童的认知下,他们往往喜欢扮演正面的形象,而角色设定较为凶狠、残忍的负面形象往往没有儿童愿意扮演,这时候就需要儿童之间用合理的协商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包括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摩擦也在所难免,如何与人相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儿童表演游戏恰巧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情景,教会他们如何与人为善。
(五)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如今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也是一个德治社会。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就为他们树立起制度观念,教会他们懂得遵守规则。就像儿童表演游戏有着其特定的游戏规则,正是有了规则的制约,儿童表演游戏才能开展下去。
(六)养成爱惜玩具材料的习惯,玩具用后会有条理地加以整理。儿童表演游戏需要大量的游戏和道具进行辅佐,教师能够在此时教育儿童爱惜玩具材料,并给整理玩具表现较为良好的儿童代币奖励,提高儿童整理归纳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儿童便会养成主动整理的习惯。
三、传统表演游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一些幼儿园由于条件限制,无法给孩子提供表演游戏必要的道具。而现在许多道具难以开展游戏,这也直接导致了表演游戏情景的单一,参与游戏的儿童数量较少,无法面向全体。此外,游戏空间不足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有些教师由于需要加快教学进度对表演游戏的前期准备不足,对于重要情景没有适当展开,儿童对故事情节不了就无法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在选择故事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表演技能,容易出现选材过难的情况。
四、关于未来表演游戏区教学方法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一)在开展表演游戏前,教师应对班中孩子的大体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认知水平、道使用情况等要素设计符合儿童的表演游戏,提高表演游戏的教学影响力。
(二)表演游戏展开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儿童在游戏中的表演分别进行点评,指出儿童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为儿童未来的表演游戏开展做好铺垫,以免儿童坚守错误的表演形式,形成反面作用。
(三)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进展情况在适当的时机对儿童进行指导,引导儿童进行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儿童,或是对儿童出现的错误的理解不管不顾。
参考文献:
[1]刘焱,拿霞,朱丽梅.幼儿同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3(3).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1999,150—156.
关键词:表演游戏区;幼儿;影响
一、表演游戏区教学方法的由来及其实质
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向世人提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在十四世纪时,文艺复兴先贤卢梭为孩子的游戏下了新的定义:对于孩子来说,工作与玩耍乃是一回事,他们的游戏就是他们的工作;而发展到近代,幼儿教育领域的专家们则认为游戏是孩子表达心灵的重要方式。表演游戏的本质是游戏,它具有游戏的特点。因此表演游戏这一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更加贴近儿童的天性,儿童作为受教育者也能更加主动地去接受这种有构思,有情节,有角色的这种教学模式。
二、表演游戏区教学方法的目标及其对儿童的影响
(一)对文学作品形成一定的了解与审美观念。儿童表演游戏通常都是由教师选定童话故事为儿童选派角色来进行表演的。其中许多故事均是出自《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幼儿通过自己的阅读往往很难领会到故事所包含的深意,而在教师的进一步引领和对角色的深入挖掘,儿童能够更好地去深挖故事深层次板块所包含的意义,如不少语言故事狐假虎威给儿童直观呈现的是自大的狐狸与愚蠢的老虎,而儿童本身的认知水平往往只能领悟到角色本身的性格特征,無法发掘作者所要阐述的反讽意味。而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却能逐步领悟到故事以外的东西。
(二)提高对任务感情的感知能力,提高艺术表现能力。一个儿童表演游戏的完成需要教师对表演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如带领儿童逐步挖掘角色的性格特征,作品的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会给儿童留有想象的空间,而儿童通过教师的初步指导,往往能通过自身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展现出一个富有个人色彩、有张力的人物形象。
(三)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虽已经具备了语言表达能力,但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对于故事情景的描写还是人物的刻画都十分细致,幼儿能在背诵台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这次语言风格的影响,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四)树立集体观念和锻炼交往能力。而在儿童的认知下,他们往往喜欢扮演正面的形象,而角色设定较为凶狠、残忍的负面形象往往没有儿童愿意扮演,这时候就需要儿童之间用合理的协商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包括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摩擦也在所难免,如何与人相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儿童表演游戏恰巧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情景,教会他们如何与人为善。
(五)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如今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也是一个德治社会。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就为他们树立起制度观念,教会他们懂得遵守规则。就像儿童表演游戏有着其特定的游戏规则,正是有了规则的制约,儿童表演游戏才能开展下去。
(六)养成爱惜玩具材料的习惯,玩具用后会有条理地加以整理。儿童表演游戏需要大量的游戏和道具进行辅佐,教师能够在此时教育儿童爱惜玩具材料,并给整理玩具表现较为良好的儿童代币奖励,提高儿童整理归纳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儿童便会养成主动整理的习惯。
三、传统表演游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一些幼儿园由于条件限制,无法给孩子提供表演游戏必要的道具。而现在许多道具难以开展游戏,这也直接导致了表演游戏情景的单一,参与游戏的儿童数量较少,无法面向全体。此外,游戏空间不足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有些教师由于需要加快教学进度对表演游戏的前期准备不足,对于重要情景没有适当展开,儿童对故事情节不了就无法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在选择故事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表演技能,容易出现选材过难的情况。
四、关于未来表演游戏区教学方法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一)在开展表演游戏前,教师应对班中孩子的大体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认知水平、道使用情况等要素设计符合儿童的表演游戏,提高表演游戏的教学影响力。
(二)表演游戏展开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儿童在游戏中的表演分别进行点评,指出儿童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为儿童未来的表演游戏开展做好铺垫,以免儿童坚守错误的表演形式,形成反面作用。
(三)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进展情况在适当的时机对儿童进行指导,引导儿童进行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儿童,或是对儿童出现的错误的理解不管不顾。
参考文献:
[1]刘焱,拿霞,朱丽梅.幼儿同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3(3).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1999,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