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教职工理解信任、和蔼可亲是一个好校长应该做到的,但要在当今形势下,把一所学校治理得有条有理,严格规范,校长要有“柔”的一面,也要有“硬”的一面。我把这概括为三个“硬”,即“硬肩膀”、“硬耳根”和“硬手段”。
一、“硬肩膀”指敢于承担责任
“肩膀硬”的校长往往能满足下属的“安全需要”,使他们在轻快、宽松的心境中从事工作、进行探索;也能垂范于人,激发群体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能够展示作为领导者的宽厚气度、磊落胸襟,展示自己统领全局、遇变不惊的魄力和凝聚人心的“引力”。
“肩膀硬”表现在布置任务时校长敢于为自己多揽责任,“能担千斤重,不挑九百九”;表现在开展工作中校长处处以“责任”自策自励,恪尽职守;更表现在当学校事业陷入僵局,下属工作出现偏差时,校长不文过饰非,不明哲保身,更不“以人为壑”,而是“挺身而出”,承认自己有“领导”之误,“失察”之过,并尽快、尽力挽回消极影响,使集体或个人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只有“肩膀硬”的校长才能树起顶天立地、受人景仰的形象,这是我许多次亲身经历之后的真切体会。一天,某班一学生因为受到错怪负气出走,家长得知后到校找班主任李老师“算帐”,气氛很不友好。这时,我站出来说:“我是校长,这件事由我负责。请放心,我保证把孩于安全地交给你们。”家长很受感动,主动向我提供孩子可能落脚的地方,我立即派人分头去找。晚上,该同学被找回。高兴之余,家长也为先前的冒失致歉,并真诚地道了谢。几年后,李老师也成为了优秀班主任,他认为这应该归功于校长勇于负责的精神给了他深刻的教益。
一、“硬耳根”,即校长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为下属意见所左右
尤其在一个(些)人对另一个(些)人持否定性看法时,校长不随风倒,而应认真调查,冷静思考,慎作取舍。这是一个校长应有的心理品质,它当然不同于闭目塞听、一意孤行的偏执做法。
“谁人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下属在校长面前有点“声音”并不奇怪。他应该对被反映对象静观默察,有时还可以将之置于一个特定的情景(如物质利益分配、委以某人重任等)中看其德能表现如何。如果该同志确有明显不足,校长要敦促其改正;如果表现不错甚至与有关意见截然相反,校长在明辨提意见者善意还是恶意的前提下,可分别予以解释说明、批评忠告乃至正色训斥。
作为“耳根硬”的校长,还要警惕“好心人”对别人的不实之誉可能给自己带来的误导作用。有位新到任的校长听取两位老教师意见,果断提拔一青年同志当教务主任助理,不久发现该同志能力平平,难担此任,校长却“欲罢不能”。这件事告诉我们,“试玉要烧三日满”,真正的人才只能产生于严格的锻炼中,而不是在动听的“赞歌”里。
三、“硬手段”似乎是一种不科学的说法
但在这里,我们赋予它新的内涵:校长在处理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态度坚决,不能手软。例如,在不可回避又有可能威胁学校正常秩序,破坏学校稳定局面的矛盾面前,校长要有“主心骨”,精心筹划对付和解决矛盾的策略,一待机会成熟,“重拳出击”,以达到制止事态恶化、稳定学校大局的目的。
校长为什么有时要用“硬手段”呢?因为校园毕竟不是“世外桃源”,全体教工的文化素质、认识水平和思维修养参差不齐,他们中极少数人也沾染了社会上诸如欺软怕硬、喜欢“看戏”等市侩习气,不时寻觅机会找领导的“瑕疵”。对这样的同志,当然要说服开导,但绝不能迁就妥协,示之以弱。事实证明,“好好先生”未见得就是好领导、好校长;而有时,“当头棒喝”即能起到教育当事人并且迅速扭转局势的积极作用。
1994年8月,组织上调我到镇内一所学区小学任校长,该校原来遗留下来的派性斗争仍然比较尖锐,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由于新班子团结一致,所以校内还算稳定。可有一天,一位老师却无中生有,到处乱宣传,顿时校内舆论哗然。经了解,此人在以前就比较活跃,经常在校内煽风点火,前任领导也拿他没法。我意识到,能否处理好这件事,关系到班子的整体形象,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为此,我当即找这位教师谈话,我把他找到办公室,请他回忆一下前几天在校内说的那些话的用心、目的。一连串的责问,使他目瞪口呆,表示再也不敢如此,请求原谅。事情到此,本来可以收兵,但我借机整治校内的歪风邪气,责成他在教职工会上作了深刻的检查。从此,校内风气大变,焕然一新。
(作者单位:262119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工贸城学校)
一、“硬肩膀”指敢于承担责任
“肩膀硬”的校长往往能满足下属的“安全需要”,使他们在轻快、宽松的心境中从事工作、进行探索;也能垂范于人,激发群体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能够展示作为领导者的宽厚气度、磊落胸襟,展示自己统领全局、遇变不惊的魄力和凝聚人心的“引力”。
“肩膀硬”表现在布置任务时校长敢于为自己多揽责任,“能担千斤重,不挑九百九”;表现在开展工作中校长处处以“责任”自策自励,恪尽职守;更表现在当学校事业陷入僵局,下属工作出现偏差时,校长不文过饰非,不明哲保身,更不“以人为壑”,而是“挺身而出”,承认自己有“领导”之误,“失察”之过,并尽快、尽力挽回消极影响,使集体或个人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只有“肩膀硬”的校长才能树起顶天立地、受人景仰的形象,这是我许多次亲身经历之后的真切体会。一天,某班一学生因为受到错怪负气出走,家长得知后到校找班主任李老师“算帐”,气氛很不友好。这时,我站出来说:“我是校长,这件事由我负责。请放心,我保证把孩于安全地交给你们。”家长很受感动,主动向我提供孩子可能落脚的地方,我立即派人分头去找。晚上,该同学被找回。高兴之余,家长也为先前的冒失致歉,并真诚地道了谢。几年后,李老师也成为了优秀班主任,他认为这应该归功于校长勇于负责的精神给了他深刻的教益。
一、“硬耳根”,即校长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为下属意见所左右
尤其在一个(些)人对另一个(些)人持否定性看法时,校长不随风倒,而应认真调查,冷静思考,慎作取舍。这是一个校长应有的心理品质,它当然不同于闭目塞听、一意孤行的偏执做法。
“谁人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下属在校长面前有点“声音”并不奇怪。他应该对被反映对象静观默察,有时还可以将之置于一个特定的情景(如物质利益分配、委以某人重任等)中看其德能表现如何。如果该同志确有明显不足,校长要敦促其改正;如果表现不错甚至与有关意见截然相反,校长在明辨提意见者善意还是恶意的前提下,可分别予以解释说明、批评忠告乃至正色训斥。
作为“耳根硬”的校长,还要警惕“好心人”对别人的不实之誉可能给自己带来的误导作用。有位新到任的校长听取两位老教师意见,果断提拔一青年同志当教务主任助理,不久发现该同志能力平平,难担此任,校长却“欲罢不能”。这件事告诉我们,“试玉要烧三日满”,真正的人才只能产生于严格的锻炼中,而不是在动听的“赞歌”里。
三、“硬手段”似乎是一种不科学的说法
但在这里,我们赋予它新的内涵:校长在处理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态度坚决,不能手软。例如,在不可回避又有可能威胁学校正常秩序,破坏学校稳定局面的矛盾面前,校长要有“主心骨”,精心筹划对付和解决矛盾的策略,一待机会成熟,“重拳出击”,以达到制止事态恶化、稳定学校大局的目的。
校长为什么有时要用“硬手段”呢?因为校园毕竟不是“世外桃源”,全体教工的文化素质、认识水平和思维修养参差不齐,他们中极少数人也沾染了社会上诸如欺软怕硬、喜欢“看戏”等市侩习气,不时寻觅机会找领导的“瑕疵”。对这样的同志,当然要说服开导,但绝不能迁就妥协,示之以弱。事实证明,“好好先生”未见得就是好领导、好校长;而有时,“当头棒喝”即能起到教育当事人并且迅速扭转局势的积极作用。
1994年8月,组织上调我到镇内一所学区小学任校长,该校原来遗留下来的派性斗争仍然比较尖锐,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由于新班子团结一致,所以校内还算稳定。可有一天,一位老师却无中生有,到处乱宣传,顿时校内舆论哗然。经了解,此人在以前就比较活跃,经常在校内煽风点火,前任领导也拿他没法。我意识到,能否处理好这件事,关系到班子的整体形象,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为此,我当即找这位教师谈话,我把他找到办公室,请他回忆一下前几天在校内说的那些话的用心、目的。一连串的责问,使他目瞪口呆,表示再也不敢如此,请求原谅。事情到此,本来可以收兵,但我借机整治校内的歪风邪气,责成他在教职工会上作了深刻的检查。从此,校内风气大变,焕然一新。
(作者单位:262119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工贸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