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高考考查人物形象题目出现频率很高,但具体到每一篇小说题目却有些不同,其实也就意味着作者的要求是有区别的,我们备考时要正确地审读题目要求,准确地判断出题者的意图,从而从容正确的解答。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概括形象
外国小说斯坦贝克的《开小差》中,第一题就是“试概括文中斯莱戈的形象。”斯莱戈是个士兵,但他开小差当了逃兵,非常机智地抓住机会混在俘虏船上从战场地逃回美国家里。这一题的参考答案是:“斯莱戈是一个乐观、机智、果敢的开小差的美国士兵。”或者“乐观、机智、果敢的美国逃兵。”这就提醒我们不仅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准确全面地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可能需要对人物的身份等信息也进行判断,外国小说可能还需要根据文本找出国别,这样再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而在做这篇阅读时,我们的学生不少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斯莱戈是一个反面形象,因为他是个士兵,但他开小差当了逃兵,因此在概括形象组织语言时基本用的都是狡猾、奸诈等贬义词。其实是学生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而是根据一般的生活常识和阅读积累来读这篇小说,没有读出战争的背景和文中的关键细节透露出的作者的反战倾向。因此要全面把握文本的感情倾向,正确解读主人公的形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彭晓东的《抚摸那条船》中题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李形象。”文本中老李是一个船夫,他孑然一身,过着清汤寡水的日子。一个女婴被遗弃在船上,老李含辛茹苦把她养大,小鱼儿长大后有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还因三峡移民外迁了,老李不愿意走,与船相依为命老死。这样一个故事,加上一些细节描写,老李的形象就具体丰富起来,我们在概括时就可以这样表述:“老李是一个勤劳、生活艰辛,淳朴善良、热爱故土、坚守职业,有奉献精神的船夫。”
有的小说人物出现得比较分散,这就需要我们细心找出文中涉及到人物的语言,分别概括,最后整合起来。如2010年江苏卷高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溜索》,“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关于领队的叙述描写散见于文本第1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8段,每段文字都很少,一两句。我们就放进语境中分别概括领队的形象特点,最后整合要点:(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二、概括人物特点
(一)概括人物的整体特点
2013年全国卷阿城的《峡谷》属于散文化小说,其关于人物形象的题目是“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本篇小说不仅写到骑手的语言、动作、神态,还写到了骑手的肖像,题目问的是特点,那就应该包括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因此最后概括出来的参考答案是:①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②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③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这样的题目需要全面关注人物,才能全面地概括出人物的特点来。
(二)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013年全国大纲卷老舍的《马裤先生》中“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本题考查的就是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想准确地对小说人物形象进行理解概括,具体方法就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全面准确地分析概括。这篇小说也写到了马裤先生的穿着打扮,为什么在组织答案时没有这个要点呢?因为题目问的是“性格特点”,而外在特点不属于“性格特点”,因此参考答案就是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三)概括划线句体现的人物性格
2012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邮差先生》是一篇散文化小说,其涉及到人物形象的题目“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第一处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这句话有部分学生理解得很离谱,因为他忘记了关注上下文语境,上文“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学生写给家长们的信会是什么内容呢,“催饷”就告诉我们是要钱,学生向家长要钱,家长要忙三四天了。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可见邮差先生善良,替人着想。因此参考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②处“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因此第二处参考答案: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
因此,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类题目时,一是审准题目要求,虽然都属于人物的性格特点类,但每一篇小说的题目在遣词用语上会有细微差别,而这细微差别正是出题的关键,如果审题不准那么答题自然会容易偏差。二是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放在大环境和上下语境中准确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桥中学。
一、概括形象
外国小说斯坦贝克的《开小差》中,第一题就是“试概括文中斯莱戈的形象。”斯莱戈是个士兵,但他开小差当了逃兵,非常机智地抓住机会混在俘虏船上从战场地逃回美国家里。这一题的参考答案是:“斯莱戈是一个乐观、机智、果敢的开小差的美国士兵。”或者“乐观、机智、果敢的美国逃兵。”这就提醒我们不仅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准确全面地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可能需要对人物的身份等信息也进行判断,外国小说可能还需要根据文本找出国别,这样再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而在做这篇阅读时,我们的学生不少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斯莱戈是一个反面形象,因为他是个士兵,但他开小差当了逃兵,因此在概括形象组织语言时基本用的都是狡猾、奸诈等贬义词。其实是学生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而是根据一般的生活常识和阅读积累来读这篇小说,没有读出战争的背景和文中的关键细节透露出的作者的反战倾向。因此要全面把握文本的感情倾向,正确解读主人公的形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彭晓东的《抚摸那条船》中题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李形象。”文本中老李是一个船夫,他孑然一身,过着清汤寡水的日子。一个女婴被遗弃在船上,老李含辛茹苦把她养大,小鱼儿长大后有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还因三峡移民外迁了,老李不愿意走,与船相依为命老死。这样一个故事,加上一些细节描写,老李的形象就具体丰富起来,我们在概括时就可以这样表述:“老李是一个勤劳、生活艰辛,淳朴善良、热爱故土、坚守职业,有奉献精神的船夫。”
有的小说人物出现得比较分散,这就需要我们细心找出文中涉及到人物的语言,分别概括,最后整合起来。如2010年江苏卷高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溜索》,“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关于领队的叙述描写散见于文本第1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8段,每段文字都很少,一两句。我们就放进语境中分别概括领队的形象特点,最后整合要点:(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二、概括人物特点
(一)概括人物的整体特点
2013年全国卷阿城的《峡谷》属于散文化小说,其关于人物形象的题目是“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本篇小说不仅写到骑手的语言、动作、神态,还写到了骑手的肖像,题目问的是特点,那就应该包括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因此最后概括出来的参考答案是:①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②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③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这样的题目需要全面关注人物,才能全面地概括出人物的特点来。
(二)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013年全国大纲卷老舍的《马裤先生》中“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本题考查的就是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想准确地对小说人物形象进行理解概括,具体方法就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全面准确地分析概括。这篇小说也写到了马裤先生的穿着打扮,为什么在组织答案时没有这个要点呢?因为题目问的是“性格特点”,而外在特点不属于“性格特点”,因此参考答案就是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三)概括划线句体现的人物性格
2012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邮差先生》是一篇散文化小说,其涉及到人物形象的题目“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第一处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这句话有部分学生理解得很离谱,因为他忘记了关注上下文语境,上文“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学生写给家长们的信会是什么内容呢,“催饷”就告诉我们是要钱,学生向家长要钱,家长要忙三四天了。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可见邮差先生善良,替人着想。因此参考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②处“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因此第二处参考答案: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
因此,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类题目时,一是审准题目要求,虽然都属于人物的性格特点类,但每一篇小说的题目在遣词用语上会有细微差别,而这细微差别正是出题的关键,如果审题不准那么答题自然会容易偏差。二是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放在大环境和上下语境中准确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