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作恐惧症”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w1988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的绝佳途径,但是就目前的初中写作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写作并不是那么的乐观,学生在写作中仍旧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生语文“写作恐惧症”的表现与成因
  1.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就目前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而言,学生普遍存在不健康的写作心理,很多学生一遇到写作,就会抓耳挠腮,坐立不安。学生产生此种情绪的很大一个原因,即存在写作的挫败感。众所周知,写作的训练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必须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的基础之上,才能逐渐取得写作水平的提高。由于初中生的写作之路才刚刚开始,无论是在词句的把握上还是在写作的感悟上都还很稚嫩,正是这些在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让学生体会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所以他们能避则避,能拖则拖。在此种写作心理的影响下,自然不会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2.不端正的写作态度
  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存在应付的写作心理,主要表现在字迹潦草、文章凑字数、缺乏情感的表达,上述一系列的写作态度无不显露出学生不端正的写作态度。我们都知道,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在应付的写作态度的影响下,其写作行为也必然是应付的,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讲解是应付的,对作文课上的写作训练是应付的,对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应付的。总之,从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看不到一丝一毫谨慎和认真的态度,所以这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始终没有较大的提高。
  3.有限的素材储备
  初中生由于本身阅历不深,同时大部分的学生又不愿意主动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积累素材,他们宁愿上网阅读一些玄幻、穿越等低俗小说,也不愿意去阅读经典的文学名著。他们积累素材的唯一途径便是对单一的教材的学习,因此学生的作文素材储备相当有限。
  二、初中生语文“写作恐惧症”的对策研究
  1.增加学生对写作成功的体验
  无论何时,帮助学生快速克服畏惧写作心理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增加学生写作成功感的体验了。学生只有在经过多次成功体验之后,才会慢慢重拾写作的信心。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成功感呢?首先就要让学生勇敢地迈出写作的第一步,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惧感。我接触过这样一个学生,她算是彻彻底底写作的“困难户”,经常在两节课的写作时间结束后,仍然一字未写。为了帮助这个学生克服写作的心理障碍,我就让她在课后背诵优秀的作文,然后让她在写作无话可说的时候,尝试着模仿背诵的作文进行仿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终于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勉强完成六百字左右的作文了,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其次就要增加学生写作的成功感。初中生比较擅长的是记叙类文章的写作,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写记叙文。学生写不出来新奇的文章,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仿写开始。比如在学习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我就会让学生模仿本篇文章的写作思路,自己动手仿写一篇。有的学生受到文章的启发,写到了《从操场到教室》,虽然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手法,但是学生毕竟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要给予他们最真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不断地在简单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端正写作的态度
  学生要想端正写作的态度,首先要从认真书写做起,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行楷,但是每一个人却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一笔一划、字迹工整,这样学生的写作态度才会在无形中慢慢地端正起来。其次学生要学会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即用情感来打动读者。初中生或许没有精湛语言的运用技巧,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真情的流露来为自己的作文加分。比如初中生在写作时经常会遇到人物传记之类的写作题目,而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总喜欢用一些看似华丽的语言来描写父爱或母爱,但是通篇读下来并没有体会到学生的真情实感,让读者感觉虚假。学生也许没有多么精湛的写作技巧,但是可以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
  3.广泛积累写作的素材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要让学生多读书,当学生写作的知识储备到了一定的数量,写作水平自然会产生质变。现阶段初中生的阅读渠道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通过网页浏览,也可以到书店或图书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也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经典的推荐,更可以与学生进行优秀作文的互借。总之学生要紧紧抓住现有的阅读资源,充分利用起宝贵的课余时間来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同时为了进一步将阅读的素材变成自己的知识,学生还要尽可能地将所搜集到的素材应用到近期的作文写作中。学生可以从模仿训练开始,从引用一句话或一个段落,到仿写一句话或一个段落,最终达到自我的创新。只要学生能够一步步的坚持下来,其作文水平势必会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其他文献
《辞海》对“典故”下的定义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亦即使用典故的简称,指对前人的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它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具体而言,用典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1.以少胜多  因为典故都有极强的概括性和浓缩性,所以用典能起到言简意赅、增强说服力的作用,能在少数
朱光潜在《作文与运思》中谈到:“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条线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学生学得吃力、后劲不足,究其原因和学生阅读量偏少、写作训练不够科学等方面有关。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改进优化,开展了多读多练系列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一、“多读多练”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多读多练是指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多练笔,通过加大阅读量感悟体会、加大写作量熟能生巧的方式,有效提高学
本实验探索当文本中有两个情境模型时,读者是否会注意到两个情境模型的不同权重。实验结果表明,如果精细阐述强支持性语境以提高强支持性语境的激活水平,读者会即时产生因果性预
就本质而言佛教哲学属于境界形而上学之列,就境界形而上学的“学”来说,它不仅具有“学问”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觉悟”的意义.僧肇哲学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它首
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永不磨灭的印象。下面我就几篇经典的古诗文谈谈中国传统人物形象塑造给大家带来的视觉享受。  一、燕瘦环肥——细瘦中的丰盈,简约中的充实  中国传统中的人物刻画早在有创作开始就已存在。《山海经》中的精卫,《九歌》中的湘君,《诗经》中的怨女情郎、爱国志士等等,都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或幽怨,或阳刚,或愤恨的人物。虽是简笔勾勒
一直以来,偏远地区的乡镇学生写作能力要滞后于城市学校的同类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扬长避短,利用广袤、丰富的地区资源优势和具有乡土色彩的生活特质,让学生们写出洋溢着真实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韵味的作文。  一、学会观察,乡土萦绕于心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我所在的老子山九年制学校位于淮河入湖口岸,依山傍水,秀丽的湖光山色迷人。学校的前身是清末有名的“犹龙书院”,也是一所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百年
相较于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的难度无疑是突然间急速提升,这为教师与学生都设置了极大的阻碍。对于教师而言,高中文言文难度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仍处于初中阶段,两者之间衔接并不紧密,教学出现断层,许多教师以为学生所能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却知之甚少,教学遇到瓶颈,若一切从头开始又将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可谓得不偿失。对于学生而言,初中的文言文水平仍与白话文相接近,理解起来十分简单,而高中文言文却一下子步入了真
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这是其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所决定的。平时的阅读教学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确保语文课程之地位。怎样实现课堂教学语文课程之地位呢?我想只有构建本真课堂,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一、阅读教学本真课堂,学生感受力挺真实  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说是有其自身的感受。但初中学生往往在自身的阅读感悟中受着各种因素的牵制,其对课程文本的感受往往显得极不真实。首先是受教辅资料
社会即是课堂,灵感源于生活。初中作文的写作素材要靠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积累,在实际体验中感受酸甜苦辣,了解自然,接触社会。由于初中生年纪尚轻,观察力较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面对作文时常常苦于没有素材而无从下手。因此,初中作文的教学要注意帮助学生解决无素材可写的问题。  一、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是太丰富,但是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来弥补。在作文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