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报的要闻版即党报的头版。人们常说,党报的要闻版是党报的“门面”。党报要闻版是当天这份报纸有关国内外或者省内外、市内外等最重要新闻的总汇。党报要闻版的内容,是整张报纸中分量最重、质量也最高的内容,是掌握党报的舆论导向并体现党报的性质和特色的一个版。因此,能否做好党报的要闻版,决定了党报能否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特色,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研究问题的提出
地市党报要闻版的改革一直是党报改革的难点之一。从内容上来看,地市党报要闻版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新闻太多,信息量不足,可读性差。从形式上来看,地市党报要闻版“死、硬、板”,呆板、枯燥,不活泼,缺乏生气。地市党报要闻版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影响了地市党报的宣传效果,也使地市党报不能很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近年来,地市党报围绕着“三贴近”原则进行改版和改革,努力地寻找党报与读者的契合点,取得了一些成果。内容分析法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作为中共常州市委机关报,《常州日报》是长三角比较有影响力的地方报。本研究选取了《常州日报》为研究个案,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常州日报》要闻版进行分析,希望解答以下几个问题:
(1)《常州日报》要闻版的报道重点在什么领域?
(2)《常州日报》要闻版的可读性是否有所提高?
(3)《常州日报》要闻版的信息量是否充足?
研究设计
样本抽取。本研究采用等距抽样法,抽样距离为3。从2008年9月1日~11月30日等距抽取了31天的要闻版。这种抽样方法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等距抽样法使抽出的单位在总体中是均匀分布的,可以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和所获样本的代表性。
2.这3个月里没有“两会”、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活动,能够体现《常州日报》要闻版常规新闻的处理方法。
3.这3个月距离本研究时间较短,资料获得较为容易,也能够保证本研究的时效性。
分析单元。分析单元为单篇新闻。分析单元是进行内容分析时评判的最小单位。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各种新闻在《常州日报》要闻版中出现的频率和密度来得出结论,因此分析单元为单篇新闻。
类目体系。类目是对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本次研究的类别主要分为新闻报道内容、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新闻报道内容又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和文娱新闻。政治新闻指除重大突发事件外政治领域发生的新闻,包括政策的发布和解释、领导人活动、会议、政治事件等。经济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的报道。民生新闻是对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进行报道的新闻。社会新闻是与严肃的政治新闻相对立的一种新闻,包括天灾人祸、治安事件、交通事故、环境保护、街头巷议、逸闻趣事等。文娱新闻包括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的新闻。
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指新闻报道为读者所接受和喜欢的程度。本研究主要从报道体裁的多样性和新闻的篇幅两个方面来考察可读性。按照体裁,新闻报道可以分为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图片新闻、评论。按照新闻报道的篇幅,可以把新闻分为标题新闻、短新闻和长新闻。
新闻报道的信息量可以分为绝对信息量和有效信息量。绝对信息量指新闻、评论的总篇数。有效信息量则指对读者有用的有效信息量的多少,在本研究中主要考察的是领导人活动在政治新闻中的比重。
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
《常州日报》要闻版的内容分布情况。31天的样本中,《常州日报》要闻版共有253篇报道,其中政治新闻最多,共有96篇;经济新闻其次,共有84篇;再次为民生新闻,有36篇;接下来为文娱新闻(15篇),社会新闻(5篇),其他(17篇)。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从《常州日报》要闻版内容分布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张严肃的党报,《常州日报》始终把政治新闻的报道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事实上,与晚报、都市报、专业报等市场报纸相比,党报的优势就在于其拥有丰富的政务信息的资源。与订阅市场报纸的读者不同,订阅党报的读者希望获悉较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硬新闻,以及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最新的精神。而党报本身的优势也更多地体现为以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的方式,传达并宣传党和政府在当前的方针政策、在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这种报道内容本身就拥有稳定且覆盖面很大的读者群。因此,党报对政治新闻的强调和重视是十分正确的,党报不能忽视政治新闻,转而去过多地报道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常州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开放城市之一,经济新闻自然会成为《常州日报》报道的重点之一。《常州日报》要闻版的经济新闻报道主要集中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介绍和解读、经济环境及经济运行的分析、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市场化对策的推介、具体产业的实践指导等。《常州日报》的经济报道既有对宏观的解读和分析,又有微观的实践指导,提供了丰富的满足投资者与决策者需要的市场信息。
作为主流媒体,党报与民生新闻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党报关注民生新闻是党报的性质使然。《常州日报》的要闻版在民生新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首先体现在从民生的角度解读国内的政策,如2008年11月18日,《常州日报》在要闻版刊登《我市出台意见支持居民住房消费》,又专门对该新闻进行解读,回答了百姓关心的住房问题。其次,这还表现在《常州日报》对老百姓十分关心的一些问题,如医疗改革、经济适用房等问题的关注上。
《常州日报》的可读性。作为一份主流大报,《常州日报》在新闻报道上自然应该体现出严肃性和权威性。党报的严肃性、权威性与可读性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可读性强,《常州日报》传播的信息才能真正为读者所接受。《常州日报》要闻版上的报道体裁情况见下表:
一般来说,图片新闻、特写、深度报道的可读性往往高于消息、通讯和评论。尤其是图片新闻通过新闻图片的使用,以其强烈的纪实性和精彩的瞬间形象性,从事物运动过程中抽取某一个瞬间图像,对时间、空间和状态予以凝结,展现在读者面前,更易形成视觉冲击。最大限度地运用新闻照片激活报纸版面,争夺公众注意力或读者“眼球”,既是党报版面编排的“常规武器”,也是更有效地增强报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统计来看,《常州日报》要闻版在图片的使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毛泽东同志历来反对长篇大论,曾经把长篇大论比作“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在新闻报道中也是这样,一般来说,新闻起到“告知”的功能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多的评价和议论。长新闻占用了过多的报纸篇幅,从而降低了报纸的信息量;同时,也容易把一些有效的消息淹没在文字中,从而降低了传播效果。而且,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读者越来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长篇新闻,尤其是一些没有必要的长篇报道。因此,长新闻过多,会影响报纸的可读性。从数据来看,《常州日报》的短新闻共有133篇,长新闻有89篇,标题新闻有14篇。可以看出,在新闻篇幅的处理上,《常州日报》做得也比较出色。
《常州日报》的信息量。新闻报道的基本目的,就是向广大读者传递“预知、应知、未知”的消息。因此,党报的基本任务就是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读者就能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信息。显然,信息量越大,尤其是有用的信息量越大,读者从中得到的利益就越多,党报的传播效果就越好。
从数据来看,《常州日报》的版面信息量共有253篇,均值为8.16篇。从绝对信息量来看,这个数值并不算低。
对于读者来说更有价值的是有效信息量。读者最为关心的是:我通过阅读这份报纸,能够获得多少对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用的决策信息。因此,只有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才能真正吸引读者。不同读者的需求不一样,对A读者来说是有效的信息,对于B读者来说则可能是无效的信息,因此有效信息量的定量衡量比较困难。由于《常州日报》的政治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主体,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政治新闻的有效信息量的多少,从而总体上把握对要闻版有效信息量的多少。
政治新闻是否属于有效信息,应该看这条政治新闻对读者是否具有决策参考的价值。领导干部的政务活动当然属于政治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报要闻版也应该宣传领导活动和工作中的新成效,传达党的声音。但党报本质上也是一种新闻媒体,具有与其他新闻媒体相同的特征。而充分遵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这是任何一种新闻媒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党报也不例外。领导干部的活动具有新闻价值的,对于读者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理所当然应放在要闻版。但是对于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如领导干部出席各部门召开的会议、出席一般的事务性活动,对于读者来说,其决策参考价值并不大,因此可以放到其他版面,或者不予报道。从研究中发现,要闻版上领导干部的公开活动较多,《常州日报》的政治新闻96条,有关一般性领导干部活动的新闻是65条,占到68.42%,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这说明《常州日报》要闻版的有效信息量需要提高。
结论和建议
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有以下的研究结论:
《常州日报》把报道重点放在常州本地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和民生新闻上。《常州日报》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思想指导下,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常州日报》充分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加大政治新闻的报道力度;另一方面,《常州日报》也十分重视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从而在新闻报道上很好地做到了导向性和新闻性的结合,充分发挥党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常州日报》重视读者,努力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在新闻报道的体裁上,努力做到多样化。在新闻的篇幅上,比较重视新闻的简练性。不过,在图片的使用上,特写和深度报道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同时,标题新闻符合现代社会快餐式消费的特点,也应该适当提高其在要闻版上的比例。
《常州日报》的信息量比较充足,不过有效信息量有待于提高。如有关领导人活动的新闻在政治新闻中所占的比例过多。
根据以上《常州日报》要闻版的内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常州日报》要闻版可以进一步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这就要求在政治新闻的报道中,对政务信息,尤其是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应该从民生的角度进行解读,用新闻的眼光、新闻的手法、新闻的语言去挖掘会议当中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去挖掘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积极担负起引导社会向上的责任。
其次,《常州日报》要闻版应适当对新闻进行软化处理,增强可读性。对于一些重要的新闻,应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尽量突出其动态性,多刊登一些动态消息和现场特写性新闻。同时,要不断改善图片处理手法,合理、巧妙地运用版面语言和版面要素,让图片形成版面强势,用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
再次,《常州日报》要闻版应进一步做到报纸新闻“短新闻唱主角”。一方面,“短”成为现在读者阅读报纸经济而实惠的选择。另一方面,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要闻版常常是多“兵种”协同作战和相互配合的结果。“短”为版面处理提供了再创作的空间。《常州日报》的长新闻所占的比重仍然不小(38%)。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做到新闻报道的短小精悍。由于要闻版的版面面积有限,对于一些新闻,甚至可以采用标题新闻的形式进行处理,把新闻的正文放到后面的版面中展开。
(作者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讲师)
编校:张红玲
研究问题的提出
地市党报要闻版的改革一直是党报改革的难点之一。从内容上来看,地市党报要闻版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新闻太多,信息量不足,可读性差。从形式上来看,地市党报要闻版“死、硬、板”,呆板、枯燥,不活泼,缺乏生气。地市党报要闻版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影响了地市党报的宣传效果,也使地市党报不能很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近年来,地市党报围绕着“三贴近”原则进行改版和改革,努力地寻找党报与读者的契合点,取得了一些成果。内容分析法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作为中共常州市委机关报,《常州日报》是长三角比较有影响力的地方报。本研究选取了《常州日报》为研究个案,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常州日报》要闻版进行分析,希望解答以下几个问题:
(1)《常州日报》要闻版的报道重点在什么领域?
(2)《常州日报》要闻版的可读性是否有所提高?
(3)《常州日报》要闻版的信息量是否充足?
研究设计
样本抽取。本研究采用等距抽样法,抽样距离为3。从2008年9月1日~11月30日等距抽取了31天的要闻版。这种抽样方法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等距抽样法使抽出的单位在总体中是均匀分布的,可以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和所获样本的代表性。
2.这3个月里没有“两会”、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活动,能够体现《常州日报》要闻版常规新闻的处理方法。
3.这3个月距离本研究时间较短,资料获得较为容易,也能够保证本研究的时效性。
分析单元。分析单元为单篇新闻。分析单元是进行内容分析时评判的最小单位。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各种新闻在《常州日报》要闻版中出现的频率和密度来得出结论,因此分析单元为单篇新闻。
类目体系。类目是对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本次研究的类别主要分为新闻报道内容、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新闻报道内容又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和文娱新闻。政治新闻指除重大突发事件外政治领域发生的新闻,包括政策的发布和解释、领导人活动、会议、政治事件等。经济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的报道。民生新闻是对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进行报道的新闻。社会新闻是与严肃的政治新闻相对立的一种新闻,包括天灾人祸、治安事件、交通事故、环境保护、街头巷议、逸闻趣事等。文娱新闻包括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的新闻。
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指新闻报道为读者所接受和喜欢的程度。本研究主要从报道体裁的多样性和新闻的篇幅两个方面来考察可读性。按照体裁,新闻报道可以分为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图片新闻、评论。按照新闻报道的篇幅,可以把新闻分为标题新闻、短新闻和长新闻。
新闻报道的信息量可以分为绝对信息量和有效信息量。绝对信息量指新闻、评论的总篇数。有效信息量则指对读者有用的有效信息量的多少,在本研究中主要考察的是领导人活动在政治新闻中的比重。
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
《常州日报》要闻版的内容分布情况。31天的样本中,《常州日报》要闻版共有253篇报道,其中政治新闻最多,共有96篇;经济新闻其次,共有84篇;再次为民生新闻,有36篇;接下来为文娱新闻(15篇),社会新闻(5篇),其他(17篇)。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从《常州日报》要闻版内容分布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张严肃的党报,《常州日报》始终把政治新闻的报道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事实上,与晚报、都市报、专业报等市场报纸相比,党报的优势就在于其拥有丰富的政务信息的资源。与订阅市场报纸的读者不同,订阅党报的读者希望获悉较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硬新闻,以及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最新的精神。而党报本身的优势也更多地体现为以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的方式,传达并宣传党和政府在当前的方针政策、在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这种报道内容本身就拥有稳定且覆盖面很大的读者群。因此,党报对政治新闻的强调和重视是十分正确的,党报不能忽视政治新闻,转而去过多地报道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常州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开放城市之一,经济新闻自然会成为《常州日报》报道的重点之一。《常州日报》要闻版的经济新闻报道主要集中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介绍和解读、经济环境及经济运行的分析、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市场化对策的推介、具体产业的实践指导等。《常州日报》的经济报道既有对宏观的解读和分析,又有微观的实践指导,提供了丰富的满足投资者与决策者需要的市场信息。
作为主流媒体,党报与民生新闻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党报关注民生新闻是党报的性质使然。《常州日报》的要闻版在民生新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首先体现在从民生的角度解读国内的政策,如2008年11月18日,《常州日报》在要闻版刊登《我市出台意见支持居民住房消费》,又专门对该新闻进行解读,回答了百姓关心的住房问题。其次,这还表现在《常州日报》对老百姓十分关心的一些问题,如医疗改革、经济适用房等问题的关注上。
《常州日报》的可读性。作为一份主流大报,《常州日报》在新闻报道上自然应该体现出严肃性和权威性。党报的严肃性、权威性与可读性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可读性强,《常州日报》传播的信息才能真正为读者所接受。《常州日报》要闻版上的报道体裁情况见下表:
一般来说,图片新闻、特写、深度报道的可读性往往高于消息、通讯和评论。尤其是图片新闻通过新闻图片的使用,以其强烈的纪实性和精彩的瞬间形象性,从事物运动过程中抽取某一个瞬间图像,对时间、空间和状态予以凝结,展现在读者面前,更易形成视觉冲击。最大限度地运用新闻照片激活报纸版面,争夺公众注意力或读者“眼球”,既是党报版面编排的“常规武器”,也是更有效地增强报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统计来看,《常州日报》要闻版在图片的使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毛泽东同志历来反对长篇大论,曾经把长篇大论比作“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在新闻报道中也是这样,一般来说,新闻起到“告知”的功能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多的评价和议论。长新闻占用了过多的报纸篇幅,从而降低了报纸的信息量;同时,也容易把一些有效的消息淹没在文字中,从而降低了传播效果。而且,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读者越来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长篇新闻,尤其是一些没有必要的长篇报道。因此,长新闻过多,会影响报纸的可读性。从数据来看,《常州日报》的短新闻共有133篇,长新闻有89篇,标题新闻有14篇。可以看出,在新闻篇幅的处理上,《常州日报》做得也比较出色。
《常州日报》的信息量。新闻报道的基本目的,就是向广大读者传递“预知、应知、未知”的消息。因此,党报的基本任务就是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读者就能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信息。显然,信息量越大,尤其是有用的信息量越大,读者从中得到的利益就越多,党报的传播效果就越好。
从数据来看,《常州日报》的版面信息量共有253篇,均值为8.16篇。从绝对信息量来看,这个数值并不算低。
对于读者来说更有价值的是有效信息量。读者最为关心的是:我通过阅读这份报纸,能够获得多少对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用的决策信息。因此,只有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才能真正吸引读者。不同读者的需求不一样,对A读者来说是有效的信息,对于B读者来说则可能是无效的信息,因此有效信息量的定量衡量比较困难。由于《常州日报》的政治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主体,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政治新闻的有效信息量的多少,从而总体上把握对要闻版有效信息量的多少。
政治新闻是否属于有效信息,应该看这条政治新闻对读者是否具有决策参考的价值。领导干部的政务活动当然属于政治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报要闻版也应该宣传领导活动和工作中的新成效,传达党的声音。但党报本质上也是一种新闻媒体,具有与其他新闻媒体相同的特征。而充分遵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这是任何一种新闻媒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党报也不例外。领导干部的活动具有新闻价值的,对于读者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理所当然应放在要闻版。但是对于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如领导干部出席各部门召开的会议、出席一般的事务性活动,对于读者来说,其决策参考价值并不大,因此可以放到其他版面,或者不予报道。从研究中发现,要闻版上领导干部的公开活动较多,《常州日报》的政治新闻96条,有关一般性领导干部活动的新闻是65条,占到68.42%,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这说明《常州日报》要闻版的有效信息量需要提高。
结论和建议
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有以下的研究结论:
《常州日报》把报道重点放在常州本地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和民生新闻上。《常州日报》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思想指导下,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常州日报》充分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加大政治新闻的报道力度;另一方面,《常州日报》也十分重视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从而在新闻报道上很好地做到了导向性和新闻性的结合,充分发挥党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常州日报》重视读者,努力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在新闻报道的体裁上,努力做到多样化。在新闻的篇幅上,比较重视新闻的简练性。不过,在图片的使用上,特写和深度报道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同时,标题新闻符合现代社会快餐式消费的特点,也应该适当提高其在要闻版上的比例。
《常州日报》的信息量比较充足,不过有效信息量有待于提高。如有关领导人活动的新闻在政治新闻中所占的比例过多。
根据以上《常州日报》要闻版的内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常州日报》要闻版可以进一步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这就要求在政治新闻的报道中,对政务信息,尤其是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应该从民生的角度进行解读,用新闻的眼光、新闻的手法、新闻的语言去挖掘会议当中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去挖掘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积极担负起引导社会向上的责任。
其次,《常州日报》要闻版应适当对新闻进行软化处理,增强可读性。对于一些重要的新闻,应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尽量突出其动态性,多刊登一些动态消息和现场特写性新闻。同时,要不断改善图片处理手法,合理、巧妙地运用版面语言和版面要素,让图片形成版面强势,用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
再次,《常州日报》要闻版应进一步做到报纸新闻“短新闻唱主角”。一方面,“短”成为现在读者阅读报纸经济而实惠的选择。另一方面,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要闻版常常是多“兵种”协同作战和相互配合的结果。“短”为版面处理提供了再创作的空间。《常州日报》的长新闻所占的比重仍然不小(38%)。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做到新闻报道的短小精悍。由于要闻版的版面面积有限,对于一些新闻,甚至可以采用标题新闻的形式进行处理,把新闻的正文放到后面的版面中展开。
(作者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讲师)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