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对视频的精心选择与合理用,成为优化视频作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可以习作任务布置、习作指导过程及作后评改等方面入手,根据指导目的的要求来灵活运用视频,选择合适的播放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视频;播放;读者意识;写作方法;内驱力
当前,借助网络共享的优势,为帮助学生写作而拍摄的各种视频,其制作越来越精细化与专业化,传播方式也从以校内共享为主转变到以网络市场化上传、下载为主。然而,由于不同教师写作指导的重点不同,简单的视频播放往往并不能发挥多大作用,有时反而冲淡了学生的习作兴趣,甚至让学生形成了“视频依赖症”,影响了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想象能力的发挥。笔者以为,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来制作视频的话,对于网络视频的巧妙选择、恰当剪切与合理播放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拟重点就习作指导中的视频运用与播放谈谈具体的策略,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布置任务时播放,强化读者意识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可以有效避免习作中存在的“感情虚假”、“无病呻吟”等问题,这已经成为不少语文教师的共识。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常带学生去绍兴“柯岩-鉴湖”景区游览,事后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以流水账的形式呈现,虽然字数大都能超出教师的要求,但所写往往没有特色,也勾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有一年,在带五年级学生游览景区之后,笔者出示了这么一则导入视频:配合风景如画的景点切换中,毛阿敏的歌声响起:“你曾是李白的万里向往,你曾是陆游的焦急归途……你已经离开多久,你到底归向何处,草丛间失落了,失落了一个大湖啊——鉴湖。”最后出现文字:假如有一群北京的中学生要到景区浏览,如果你作为导游,应该如何向他们介绍“柯岩-鉴湖”景区的特色,让更多的异乡人记住景区呢?经过讨论,有的学生说应该以绍兴名人为线索,因为外地游客最了解绍兴的名人,而景区中包含的名人就有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有的学说生应该以绍兴治水英雄来切入,主要介绍大禹、汤绍恩、马臻等治水人物的事迹。此时视频又向前显示:假如前来参观的是一群来自杭州的老年人,你又可以怎么介绍呢?有的学生说可以从鲁迅笔下的社戏切入,介绍绍兴的地方戏:越剧、莲花落、绍剧,并且把景区相关的演出平台作为重点介绍。显然这样根据题目中读者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写作重点,使习作富于人情味,更具可读性。
二、指导习作时播放,渗透写作方法
(一).取舍有法,隐含习作的整体布局
在写作的起始阶段,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往往思路混乱、条理不清,运用视频来指导习作可以按习作要求对原始视频进行合理的取舍与组合,将习作的构思隐藏在视频之中,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就写得有条理。
比如指导学生写秋天的校园,过去学生只会按方位顺序来写,如果按“校门口—广场—过道—花坛-操场”的顺序来写,有些学生不断重复“喷香的桂花树”与“金黄色的銀杏叶”,显得条理不够清晰。视频中笔者有意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体现,紧紧围绕秋天这一季节性的特征,选取“色彩、气味、声音”三个方向,重点让学生观察落叶树中的银杏树、玉兰树与常绿树中的香泡树、桂花树,并从树丛中的鸟叫声、学生课间的嬉戏声来描写秋天校园的特征,并讨论:视频中为什么没有选取操场上学生在踢足球的情形?(因为踢足球一年四季都会有,没有秋天的特色)为什么没有选择按时间顺序从早上、白天与傍晚三个方面来反映秋天的校园?(因为上下学的情境很难反映出秋天的特征)为何要写学生在校园内的活动?(因为不写学生的活动文章就会象“秋天的公园”)为何要后写声音?(因为前二者是静态的,声音是动态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观察分析与归纳特征的能力,增进了学生巧妙布局谋篇的意识。
(二).隐显有序,聚焦观察的关注重点
播放视频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与方式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感观来参与观察,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层次观察事物,以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如指导学生写“学做菜”,我是这么做的:
师:同学们,炒青菜有哪些步骤呢?
生:做菜的时候要先放油,再放菜。
生:应该是先切好菜,再放油。
师:是的,先切好洗净的菜,再放油,然后放菜。那么,放下油以后多久放菜呢?
生:这……(在习作中,很多学生都会写“我先把油倒进锅里,再把菜放下去,发出了‘吱吱’的声音”,但对于倒了多少油,什么时候放菜等细节却没有进行观察。于时教师播放了一个无声视频。)
师:刚才大家看仔细了吗?
生:油不能马上放的,如果锅里还有一些水,油会溅起来的,很可怕。
生:我看清楚了,油放下去后不是马上放油,要把油烧开才可以。
生:油不会开的,只要冒烟就可以了!(由于播放的是无声视频,学生对冒烟现象大多能真切的观察到。)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视频缺少了声音,大家能不能给这个视频配个音。
生:我来!(教师再次播放无声视频):“拍哒”——打开煤气灶、“咝咝”——火陷声、“吱吱”——倒油后慢慢发出声音。“嚓——”——倒下青菜时的声音。)
师:不错,那么现在老师只播放这些声音,请同学们想象这是在干什么?
生:……打开煤气灶……火在着了……油放下了去在升温……青菜倒下去了……
“聋哑人的眼睛是最敏锐的。”此话不假。视频播放过程中,笔者故意播放无声视频,让“聋子”们能够伸长脖子、睁大眼睛去观察,从而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又有意让学生去“盲人摸象”,既增加了声音的感受能力,又让他们增进了对操作过程的记忆,为过渡到写作打下了基础。
(三).暂停有术,围绕指导的阶段目标
为指导学生习作进行的视频播放,教师不但可以进行慢放,还可以选取一定的镜头进行暂停。暂停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关键词:小学生;视频;播放;读者意识;写作方法;内驱力
当前,借助网络共享的优势,为帮助学生写作而拍摄的各种视频,其制作越来越精细化与专业化,传播方式也从以校内共享为主转变到以网络市场化上传、下载为主。然而,由于不同教师写作指导的重点不同,简单的视频播放往往并不能发挥多大作用,有时反而冲淡了学生的习作兴趣,甚至让学生形成了“视频依赖症”,影响了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想象能力的发挥。笔者以为,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来制作视频的话,对于网络视频的巧妙选择、恰当剪切与合理播放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拟重点就习作指导中的视频运用与播放谈谈具体的策略,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布置任务时播放,强化读者意识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可以有效避免习作中存在的“感情虚假”、“无病呻吟”等问题,这已经成为不少语文教师的共识。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常带学生去绍兴“柯岩-鉴湖”景区游览,事后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以流水账的形式呈现,虽然字数大都能超出教师的要求,但所写往往没有特色,也勾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有一年,在带五年级学生游览景区之后,笔者出示了这么一则导入视频:配合风景如画的景点切换中,毛阿敏的歌声响起:“你曾是李白的万里向往,你曾是陆游的焦急归途……你已经离开多久,你到底归向何处,草丛间失落了,失落了一个大湖啊——鉴湖。”最后出现文字:假如有一群北京的中学生要到景区浏览,如果你作为导游,应该如何向他们介绍“柯岩-鉴湖”景区的特色,让更多的异乡人记住景区呢?经过讨论,有的学生说应该以绍兴名人为线索,因为外地游客最了解绍兴的名人,而景区中包含的名人就有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有的学说生应该以绍兴治水英雄来切入,主要介绍大禹、汤绍恩、马臻等治水人物的事迹。此时视频又向前显示:假如前来参观的是一群来自杭州的老年人,你又可以怎么介绍呢?有的学生说可以从鲁迅笔下的社戏切入,介绍绍兴的地方戏:越剧、莲花落、绍剧,并且把景区相关的演出平台作为重点介绍。显然这样根据题目中读者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写作重点,使习作富于人情味,更具可读性。
二、指导习作时播放,渗透写作方法
(一).取舍有法,隐含习作的整体布局
在写作的起始阶段,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往往思路混乱、条理不清,运用视频来指导习作可以按习作要求对原始视频进行合理的取舍与组合,将习作的构思隐藏在视频之中,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就写得有条理。
比如指导学生写秋天的校园,过去学生只会按方位顺序来写,如果按“校门口—广场—过道—花坛-操场”的顺序来写,有些学生不断重复“喷香的桂花树”与“金黄色的銀杏叶”,显得条理不够清晰。视频中笔者有意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体现,紧紧围绕秋天这一季节性的特征,选取“色彩、气味、声音”三个方向,重点让学生观察落叶树中的银杏树、玉兰树与常绿树中的香泡树、桂花树,并从树丛中的鸟叫声、学生课间的嬉戏声来描写秋天校园的特征,并讨论:视频中为什么没有选取操场上学生在踢足球的情形?(因为踢足球一年四季都会有,没有秋天的特色)为什么没有选择按时间顺序从早上、白天与傍晚三个方面来反映秋天的校园?(因为上下学的情境很难反映出秋天的特征)为何要写学生在校园内的活动?(因为不写学生的活动文章就会象“秋天的公园”)为何要后写声音?(因为前二者是静态的,声音是动态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观察分析与归纳特征的能力,增进了学生巧妙布局谋篇的意识。
(二).隐显有序,聚焦观察的关注重点
播放视频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与方式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感观来参与观察,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层次观察事物,以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如指导学生写“学做菜”,我是这么做的:
师:同学们,炒青菜有哪些步骤呢?
生:做菜的时候要先放油,再放菜。
生:应该是先切好菜,再放油。
师:是的,先切好洗净的菜,再放油,然后放菜。那么,放下油以后多久放菜呢?
生:这……(在习作中,很多学生都会写“我先把油倒进锅里,再把菜放下去,发出了‘吱吱’的声音”,但对于倒了多少油,什么时候放菜等细节却没有进行观察。于时教师播放了一个无声视频。)
师:刚才大家看仔细了吗?
生:油不能马上放的,如果锅里还有一些水,油会溅起来的,很可怕。
生:我看清楚了,油放下去后不是马上放油,要把油烧开才可以。
生:油不会开的,只要冒烟就可以了!(由于播放的是无声视频,学生对冒烟现象大多能真切的观察到。)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视频缺少了声音,大家能不能给这个视频配个音。
生:我来!(教师再次播放无声视频):“拍哒”——打开煤气灶、“咝咝”——火陷声、“吱吱”——倒油后慢慢发出声音。“嚓——”——倒下青菜时的声音。)
师:不错,那么现在老师只播放这些声音,请同学们想象这是在干什么?
生:……打开煤气灶……火在着了……油放下了去在升温……青菜倒下去了……
“聋哑人的眼睛是最敏锐的。”此话不假。视频播放过程中,笔者故意播放无声视频,让“聋子”们能够伸长脖子、睁大眼睛去观察,从而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又有意让学生去“盲人摸象”,既增加了声音的感受能力,又让他们增进了对操作过程的记忆,为过渡到写作打下了基础。
(三).暂停有术,围绕指导的阶段目标
为指导学生习作进行的视频播放,教师不但可以进行慢放,还可以选取一定的镜头进行暂停。暂停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