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浒传》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水浒传》通过描述以宋江为首的一系列梁山英雄人物闯荡江湖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北宋社会的真实情况,更展现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武术绝技,展现了北宋期间的武侠风采,展现了中国古代“以武乱禁”的任侠风格。本文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描述,彰显北宋习武者的性格差异。
关键词:《水浒传》 武侠文化 梁山好汉
《水浒传》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水浒传》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线索,通过对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闯荡江湖的传奇的描绘,展现出身怀绝技的好汉们劫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武乱禁”的任侠风格。由于北宋时期频繁的战争,促使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武备,而宋朝军队实行的募兵制度在通过选募、武举考试等手段从民间选拔武艺人才时,也使得习武者的社会地位不断地提高。在战争的实践需要中也不断地改进与增加着北宋的兵器种类,使得军事武艺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再加上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商业活动频繁,市民阶层的壮大,城市的发展和民间娱乐要求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武术表演项目的发展。据《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等史料记载,在当时北宋的都城开封已有了“角抵、使拳、舞研刀、舞蛮牌、舞剑、射弓、使棒、乔相扑、射弩”等近十种之多的武术表演项目。出现在勾栏瓦舍之中的卖艺者,不仅是选拔军事人才中的后备力量,也推动了民间武术活动的普及,带起了民众对于武术活动的喜爱与武术人物的追捧。《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故事就是在北宋真实的尚武环境中产生的,只有在这种浓郁的武术氛围中,才有可能产生《水浒传》中众多武功高强的人物和武打技巧。正是由于这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武侠传奇,才构成了《水浒传》中的武侠元素,形成了《水浒传》的重要看点。
一 好汉的超强武功
《水浒传》是一部展现个人英雄主义的传奇小说,因此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中,非常注重表现个人的武术技能,以及个人对抗整个社会的传奇。所以,《水浒传》中有许多人的单打独斗的武术场面,其描写涉及到散打技巧与枪械对打技巧。
《水浒传》最著名的散打技巧的描写是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景。在第二回里,施耐庵这样描写鲁智深的三拳散打:“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这三拳打下去时,可以看出鲁智深出拳狠而快捷,三拳都打在郑屠的要害之处,迅速地使郑屠丧失了反抗力,其结果就是“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又如第二十八回里,武松大显神威,一人独斗蒋门神全家,他先是“一手接住腰胯,一手把(蒋门神老婆的)冠儿捏做粉碎,揪住云髻,隔柜身子提将出来,望浑酒缸里只一丢”;紧接着又“提一个(酒保)过来,两手揪住,也望大酒缸里只一丢,桩在里面;又一个酒保奔来,提着头只一掠,也丢在酒缸里。” 在这种快捷而利落的散打中,武松显得轻松熟练,他的动作连贯,一拳一脚都准确到位,打得一群人都丧失了打斗能力。武松最精彩的身手出现在与蒋门神的打斗中:
“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
这一连串的武术散打套路,非常专业也非常精彩,在作者的描绘中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充分体现出了打虎英雄武松的魅力。
《水浒传》还涉及到许多武术器械,棍、棒、刀、枪样样俱全,比较著名的有青面兽杨志的刀、豹子头林冲的棒、金枪手徐宁的长枪、双鞭呼延灼的鞭等,因此书中就有了许多枪械对打的场面,以表现这些梁山好汉的高强身手。例如,第二回中有少华山的陈达与史进的一番对打:“史进也怒抡手中刀,骤坐下马,来战陈达。陈达也拍马挺枪来迎史进。两个交马……手中军器,枪刀来往,各防架隔遮拦。”在这场打斗中,史进用的是大刀,陈达用的是丈八点钢矛,二人是骑马格斗,武术再加上精彩的骑术,所以打斗的场面相当热烈,“一来一往,有如深水戏珠龙;一上一下,却似半岩争食虎。左盘右旋,好似张飞敌吕布,前回后转,浑如敬德战秦琼。”这是一场真正的枪械打拼,作者使用了非常在行的武术行话来描写这个场面,流露出古代武术的夺目光彩,“史进卖个破绽,让陈达把枪望心窝里搠来,史进却把腰一闪,陈达和枪攧入怀里来。史进轻舒猿臂,疑纽狼腰,只一挟,把陈达轻轻摘离了嵌花鞍”。又如,第九回里为了表现林冲的高强武艺,安排了一场洪教头与林教头的枪棒对打:“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山东大擂,河北夹枪。大擂棒似连根拔怪树,夹枪棒如遍地卷枯藤。”在这场硬碰硬的棍棒对搏中,两位武林高手林冲和洪教头使用的都是长棒,为了展示自己的武艺,洪教头也使出了最好的功夫与林教头决一死战,因此二人打的是“两条海内抢珠龙,一对岩前争食虎”般的激烈与精彩。几回对招之后,使那个“恨不的一口水吞了他(指林冲)”的洪教头,在林冲急风暴雨式的长棒招术下,变成了“羞颜满面”,彻底地被林冲的武艺所折服。
二 好汉的抢眼装扮
服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品位的具像表现,是一个人精神气质的外化形式。当一个习武之人出现在大家视野里时,人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他的衣着,感受到的是从衣着里透出的精神气质。因此,《水浒传》的这种对习武者服饰的描绘,有效地增加了习武者的精神内涵与感染力。《水浒传》不仅写了武林中人的武艺,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这些行侠仗义者的抢眼的装束。 例如,写史进的装束是“头带白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帽儿下裹一顶浑青抓角软头巾。顶上明黄缕带;身穿一领白丝两上领战袍;腰系一条五指梅红攒线搭;青白间道行缠绞脚,衬着踏山透土多耳麻鞋”;写陈达的装束为“头戴乾红凹面巾,身披裹金生铁甲,上穿一领红衲袄。脚穿一对吊墩靴,腰系七尺攒线答膊”;鲁智深的装束为:“头里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正牌军索超的装束为“头戴一顶熟铜狮子盔,脑后斗大来一颗红缨;身披一副铁叶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颔带,下穿一双斜皮气跨靴”。
在这种从头至脚的服饰描写中,可以看到《水浒传》好汉们无论穷富贵贱,他们的穿着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从上面的描写中可以总结出当时习武者(男性)的服饰规律为:都戴帽或扎头巾,而且有红缨作为帽饰,行动时帽缨飘飘,以显示其熠熠神采和活泼的动感;其服装的颜色以红、绿、黄、金色为主,这种鲜明的颜色最能显示英雄本色,最能抢人眼球,颇有跳跃感;好汉们的脚下一般都是轻便的软皮短靴或麻鞋,这种鞋子轻巧随形,既身手轻便,又行走利落不拖泥带水,充分显示了武行人的健壮与精干。
三 好汉的性格差异
武术界有句行话,叫做“有力使力无力使巧”,这说明武术技能是与习武者的身体条件紧密配合的。如果一个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话,他当然可以仰仗着自己的力气行走江湖,在搏斗中以蛮力占得上风;但如果一个人身体并不威猛,就不具备力量上的优势,所以只能是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而取胜。所以在《水浒传》里,作者塑造了不同的武术特征的人物,以显示这种武术风格上的反差,同时也避免了人物塑造时的重复感,增强了小说的看点。
从身体条件上来看,鲁智深显然是占尽优势的,他“生的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这半截塔似的身体,是一幅典型的壮汉形象。“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更是拳拳有力,可以三拳打死镇关西,还可以倒拔垂杨柳。与他同一性格的是黑旋风李逵,这李逵也是个人高马大的粗鲁汉子,他长得“黑熊般一身蛮肉,铁牛似得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凭借着这身蛮力,李逵“能使两把板斧,及会拳棒”,人称“李铁牛”。李逵与人对打时,使的都是蛮力,他只会用板斧或棍棒“横七竖八打人”,出手虽狠,却不会用技巧和心计。所以李逵遇到了浪里白条张顺时,二人的打斗就显示出不同的风格。从身材来看,张顺并没有李逵高大威猛,长的是“一身雪练也似白肉”,似乎并不强壮,所以让李逵颇不把张顺放在眼里,以为可以轻易地打败对手。而张顺采用的却是非常有心计的打斗方式,他先是“口里大骂道:‘千刀万剐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好男子!’”来激怒李逵,又“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撩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张顺心中明白,李逵一旦脱离了陆地,就没有办法使出他的一身蛮力,而张顺的优势恰在水上。于是张顺见诱骗李逵上船后,“只脚一蹬,那只渔船一似狂风飘败叶,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两个好汉在江里展开了一场搏斗,其结果“正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李逵吃尽了在水底搏斗的苦头,被机灵的张顺捉弄得好苦。
再如,一丈青与王矮虎对打的场面,充分显示出草莽英雄与正规武官的武艺之不同。扈家庄女将一丈青扈三娘,原是“轮两口日月双刀,引着三五百庄客”的女匪头,身手不凡。清风山的山贼王矮虎,干着“贪财好色最强梁,放火杀人”的勾当,想必也是一身的好武艺,但王矮虎与一丈青对垒时,“一个双刀的熟闲,一个单枪的出众”,最终却是“被一丈青纵马赶上,把右手刀挂了,轻舒猿臂,将王矮虎提离雕鞍,活捉去了”。后来一丈青又与欧鹏、邓飞等人打斗,也都占在上风头上。这说明在草莽英雄之中,一丈青的武艺是高超的,所以可以称霸一方。而当武官出身的林冲一出手,情况马上转变了:“一丈青飞刀纵马,直奔林冲。林冲挺丈八蛇矛迎敌。两个斗不到十合,林冲卖个破绽,放一丈青两口刀砍入来。林冲把蛇矛逼个住,两口刀逼斜了,赶拢去,轻舒猿臂,扭狼腰,把一丈青只一拽,活挟过马来”。
这种情景不仅说明林冲高超的武艺,更说明林冲作为《水浒传》中的军界武术人物的代表,其武艺受过正规的训练,一招一式都有着深厚的功力,故与浪荡江湖的草莽英雄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参考文献:
[1] 习云太:《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版。
[2] 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古代体育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3] 颜绍泸编:《竞技体育史》,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版。
[4] 施耐庵:《水浒传》,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陈庆伟,安阳工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水浒传》 武侠文化 梁山好汉
《水浒传》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水浒传》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线索,通过对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闯荡江湖的传奇的描绘,展现出身怀绝技的好汉们劫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武乱禁”的任侠风格。由于北宋时期频繁的战争,促使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武备,而宋朝军队实行的募兵制度在通过选募、武举考试等手段从民间选拔武艺人才时,也使得习武者的社会地位不断地提高。在战争的实践需要中也不断地改进与增加着北宋的兵器种类,使得军事武艺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再加上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商业活动频繁,市民阶层的壮大,城市的发展和民间娱乐要求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武术表演项目的发展。据《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等史料记载,在当时北宋的都城开封已有了“角抵、使拳、舞研刀、舞蛮牌、舞剑、射弓、使棒、乔相扑、射弩”等近十种之多的武术表演项目。出现在勾栏瓦舍之中的卖艺者,不仅是选拔军事人才中的后备力量,也推动了民间武术活动的普及,带起了民众对于武术活动的喜爱与武术人物的追捧。《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故事就是在北宋真实的尚武环境中产生的,只有在这种浓郁的武术氛围中,才有可能产生《水浒传》中众多武功高强的人物和武打技巧。正是由于这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武侠传奇,才构成了《水浒传》中的武侠元素,形成了《水浒传》的重要看点。
一 好汉的超强武功
《水浒传》是一部展现个人英雄主义的传奇小说,因此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中,非常注重表现个人的武术技能,以及个人对抗整个社会的传奇。所以,《水浒传》中有许多人的单打独斗的武术场面,其描写涉及到散打技巧与枪械对打技巧。
《水浒传》最著名的散打技巧的描写是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景。在第二回里,施耐庵这样描写鲁智深的三拳散打:“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这三拳打下去时,可以看出鲁智深出拳狠而快捷,三拳都打在郑屠的要害之处,迅速地使郑屠丧失了反抗力,其结果就是“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又如第二十八回里,武松大显神威,一人独斗蒋门神全家,他先是“一手接住腰胯,一手把(蒋门神老婆的)冠儿捏做粉碎,揪住云髻,隔柜身子提将出来,望浑酒缸里只一丢”;紧接着又“提一个(酒保)过来,两手揪住,也望大酒缸里只一丢,桩在里面;又一个酒保奔来,提着头只一掠,也丢在酒缸里。” 在这种快捷而利落的散打中,武松显得轻松熟练,他的动作连贯,一拳一脚都准确到位,打得一群人都丧失了打斗能力。武松最精彩的身手出现在与蒋门神的打斗中:
“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
这一连串的武术散打套路,非常专业也非常精彩,在作者的描绘中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充分体现出了打虎英雄武松的魅力。
《水浒传》还涉及到许多武术器械,棍、棒、刀、枪样样俱全,比较著名的有青面兽杨志的刀、豹子头林冲的棒、金枪手徐宁的长枪、双鞭呼延灼的鞭等,因此书中就有了许多枪械对打的场面,以表现这些梁山好汉的高强身手。例如,第二回中有少华山的陈达与史进的一番对打:“史进也怒抡手中刀,骤坐下马,来战陈达。陈达也拍马挺枪来迎史进。两个交马……手中军器,枪刀来往,各防架隔遮拦。”在这场打斗中,史进用的是大刀,陈达用的是丈八点钢矛,二人是骑马格斗,武术再加上精彩的骑术,所以打斗的场面相当热烈,“一来一往,有如深水戏珠龙;一上一下,却似半岩争食虎。左盘右旋,好似张飞敌吕布,前回后转,浑如敬德战秦琼。”这是一场真正的枪械打拼,作者使用了非常在行的武术行话来描写这个场面,流露出古代武术的夺目光彩,“史进卖个破绽,让陈达把枪望心窝里搠来,史进却把腰一闪,陈达和枪攧入怀里来。史进轻舒猿臂,疑纽狼腰,只一挟,把陈达轻轻摘离了嵌花鞍”。又如,第九回里为了表现林冲的高强武艺,安排了一场洪教头与林教头的枪棒对打:“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山东大擂,河北夹枪。大擂棒似连根拔怪树,夹枪棒如遍地卷枯藤。”在这场硬碰硬的棍棒对搏中,两位武林高手林冲和洪教头使用的都是长棒,为了展示自己的武艺,洪教头也使出了最好的功夫与林教头决一死战,因此二人打的是“两条海内抢珠龙,一对岩前争食虎”般的激烈与精彩。几回对招之后,使那个“恨不的一口水吞了他(指林冲)”的洪教头,在林冲急风暴雨式的长棒招术下,变成了“羞颜满面”,彻底地被林冲的武艺所折服。
二 好汉的抢眼装扮
服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品位的具像表现,是一个人精神气质的外化形式。当一个习武之人出现在大家视野里时,人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他的衣着,感受到的是从衣着里透出的精神气质。因此,《水浒传》的这种对习武者服饰的描绘,有效地增加了习武者的精神内涵与感染力。《水浒传》不仅写了武林中人的武艺,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这些行侠仗义者的抢眼的装束。 例如,写史进的装束是“头带白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帽儿下裹一顶浑青抓角软头巾。顶上明黄缕带;身穿一领白丝两上领战袍;腰系一条五指梅红攒线搭;青白间道行缠绞脚,衬着踏山透土多耳麻鞋”;写陈达的装束为“头戴乾红凹面巾,身披裹金生铁甲,上穿一领红衲袄。脚穿一对吊墩靴,腰系七尺攒线答膊”;鲁智深的装束为:“头里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正牌军索超的装束为“头戴一顶熟铜狮子盔,脑后斗大来一颗红缨;身披一副铁叶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颔带,下穿一双斜皮气跨靴”。
在这种从头至脚的服饰描写中,可以看到《水浒传》好汉们无论穷富贵贱,他们的穿着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从上面的描写中可以总结出当时习武者(男性)的服饰规律为:都戴帽或扎头巾,而且有红缨作为帽饰,行动时帽缨飘飘,以显示其熠熠神采和活泼的动感;其服装的颜色以红、绿、黄、金色为主,这种鲜明的颜色最能显示英雄本色,最能抢人眼球,颇有跳跃感;好汉们的脚下一般都是轻便的软皮短靴或麻鞋,这种鞋子轻巧随形,既身手轻便,又行走利落不拖泥带水,充分显示了武行人的健壮与精干。
三 好汉的性格差异
武术界有句行话,叫做“有力使力无力使巧”,这说明武术技能是与习武者的身体条件紧密配合的。如果一个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话,他当然可以仰仗着自己的力气行走江湖,在搏斗中以蛮力占得上风;但如果一个人身体并不威猛,就不具备力量上的优势,所以只能是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而取胜。所以在《水浒传》里,作者塑造了不同的武术特征的人物,以显示这种武术风格上的反差,同时也避免了人物塑造时的重复感,增强了小说的看点。
从身体条件上来看,鲁智深显然是占尽优势的,他“生的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这半截塔似的身体,是一幅典型的壮汉形象。“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更是拳拳有力,可以三拳打死镇关西,还可以倒拔垂杨柳。与他同一性格的是黑旋风李逵,这李逵也是个人高马大的粗鲁汉子,他长得“黑熊般一身蛮肉,铁牛似得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凭借着这身蛮力,李逵“能使两把板斧,及会拳棒”,人称“李铁牛”。李逵与人对打时,使的都是蛮力,他只会用板斧或棍棒“横七竖八打人”,出手虽狠,却不会用技巧和心计。所以李逵遇到了浪里白条张顺时,二人的打斗就显示出不同的风格。从身材来看,张顺并没有李逵高大威猛,长的是“一身雪练也似白肉”,似乎并不强壮,所以让李逵颇不把张顺放在眼里,以为可以轻易地打败对手。而张顺采用的却是非常有心计的打斗方式,他先是“口里大骂道:‘千刀万剐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好男子!’”来激怒李逵,又“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撩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张顺心中明白,李逵一旦脱离了陆地,就没有办法使出他的一身蛮力,而张顺的优势恰在水上。于是张顺见诱骗李逵上船后,“只脚一蹬,那只渔船一似狂风飘败叶,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两个好汉在江里展开了一场搏斗,其结果“正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李逵吃尽了在水底搏斗的苦头,被机灵的张顺捉弄得好苦。
再如,一丈青与王矮虎对打的场面,充分显示出草莽英雄与正规武官的武艺之不同。扈家庄女将一丈青扈三娘,原是“轮两口日月双刀,引着三五百庄客”的女匪头,身手不凡。清风山的山贼王矮虎,干着“贪财好色最强梁,放火杀人”的勾当,想必也是一身的好武艺,但王矮虎与一丈青对垒时,“一个双刀的熟闲,一个单枪的出众”,最终却是“被一丈青纵马赶上,把右手刀挂了,轻舒猿臂,将王矮虎提离雕鞍,活捉去了”。后来一丈青又与欧鹏、邓飞等人打斗,也都占在上风头上。这说明在草莽英雄之中,一丈青的武艺是高超的,所以可以称霸一方。而当武官出身的林冲一出手,情况马上转变了:“一丈青飞刀纵马,直奔林冲。林冲挺丈八蛇矛迎敌。两个斗不到十合,林冲卖个破绽,放一丈青两口刀砍入来。林冲把蛇矛逼个住,两口刀逼斜了,赶拢去,轻舒猿臂,扭狼腰,把一丈青只一拽,活挟过马来”。
这种情景不仅说明林冲高超的武艺,更说明林冲作为《水浒传》中的军界武术人物的代表,其武艺受过正规的训练,一招一式都有着深厚的功力,故与浪荡江湖的草莽英雄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参考文献:
[1] 习云太:《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版。
[2] 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古代体育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3] 颜绍泸编:《竞技体育史》,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版。
[4] 施耐庵:《水浒传》,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陈庆伟,安阳工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