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作文序列化的实施和评价量表的介入,改变学生写作差异现状。
关键词:作文序列;评价量表;教学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写作水平差距日渐明显。同师授课、同法点播、同堂学习、同时习作,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学生本身基础的不同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分析,我认为存在以下原因:
一是写作系统缺失。初中语文教材重阅读轻作文,从教材整体安排来看,明显缺少一个写作的系统,使得教材难以成为支撑初中作文教学的依靠,作文教学有“本”难循。二是写作目标单一。部分老师以“中考”方向为所谓的指挥棒,忙于指导所谓的技法,热衷于“给作文穿上漂亮的外衣”。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瞄准中考作文,因绑架式的写作丧失了写作个性。三是教学形式单一。部分老师把写作局限于有限的课堂上,讲方法、勤批阅,多反复,忽视了写作源于生活、贵与积累的特殊要求;忽视了写作课堂应通过向外延展才能助力提升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分析得知,老师如果在写作方面,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一味地搞平均发展和填平补齐,便是不正确的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一、 实施“序列化”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更有序
确定写作能力全方位训练系统,建立作文指导序列、作文教学整体训练总目标,之后将总目标根据年级的不同,分成一系列的子目标,每一个目标环环相扣、密切联系,从而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力求作文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
以记叙文作文为例,形成完整的训练序列如下:
记叙文
写作技巧立意选材
章法
表现主题组织材料
六年级1. 熟练运用比喻、拟人等常用修辞;
2. 学用人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 联想、想象;
4. 以点题之笔突出中心。正确表现主题,能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1. 一件事写一个人;
2. 记一件简单的事情。学用象征
以小见大详略得当
七年级1. 常用修辞的综合运用;
2. 学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 场面描写;
4. 欲扬先抑;
5. 寓理于事;
6. 学用景物描写。有意趣
有情趣1. 几件事写一个人;
2.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蕴情于事欲扬先抑
开头结尾
八年级1. 联想与想象;
2. 象征;
3. 以小见大
4. 重章叠唱
5. 托物言志有意趣
有情趣
有理趣1. 应景、应情,将人物立体化;
2. 将事情写深刻,体现其中蕴含的道理。借物抒情
寓理于事
托物言志
重章叠唱
在教学实践中,抓住写作技巧点进行训练,如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材料的取舍、详略、顺序,过渡照应、象征、衬托、铺垫等。总体上确定了一个大概的思路:初一:入“格”——给予规范。抓住初一起始年级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练笔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作文常识:审题、立意、选材、结构方面基于规范;初二:出“格”——掌握技巧,训练充分,点面结合,重视经典阅读,开展专题式读写活动,广泛阅读,精讲多练,打好基础;初三:升“格”——写出个性。在分级部按照写作技巧授课的基础上归总达到提升。
序列作文教学训练,夯实了学生作文基础,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写作技巧,形成不同年级的差异写作。
二、 介入“评价量表”,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因为写作衡量标准的统一,使得部分学生经常在写作分数上“寄人篱下”,从而丧失了写作动力。基于每个学生写作基础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学生原有作文水平分成三类,并制定不同衡量标准的“评价量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级别的标准,只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就可以拿到同样的分数。可以依据序列训练中的每一项写作技巧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表。现以“写作技巧——比喻拟人”评价量表为例:
评价指标8~10分5~7分1~4分
比喻运用能够准确使用比喻修辞方法,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正确运用比喻修辞,语句通顺,文章流畅。运用比喻修辞,且很生硬,文章缺少美感。
拟人运用能够准确使用拟人修辞方法,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正确运用拟人修辞,语句流畅,文字具有一定的可读性。運用拟人修辞,但很生硬,文章缺少美感。
对不同作文水平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只要一类学生达到8~10分,二类学生达到5~7分,三类学生达到1~4分,在该项技巧方面得分就是满分。评价量表形成的标准,是建立在学生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评价标准,所得分数也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结果得出来的。通过评价量表的介入,学生不再只是纵向关注与其他学生的对比,因自己永远追不上别人的成绩感到气馁,而更多的是横向关注了自己的进步,长久训练,学生自然会呈现与之前不同的差异作文。
三、 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写作源泉
叶圣陶说:“写作是一个思维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将自己生活的所得所感整理记录并不断生发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要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促进差异感受下的差异作文形成。
开展以读促写的活动。包括常规活动,例如:读书日、课前三分钟、演讲比赛、校本剧表演、诗词大赛、经典诵读比赛,名著讲坛活动,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成为文字的主人。
差异目标、差异标准、差异感受,作为老师一定要有明晰的差异认识,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一个个体,让学生从原来写作存在差异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努力写作从而写出有“差异”的文章,达到共荣共长。
作者简介:
桂兰薇,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威海市第九中学。
关键词:作文序列;评价量表;教学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写作水平差距日渐明显。同师授课、同法点播、同堂学习、同时习作,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学生本身基础的不同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分析,我认为存在以下原因:
一是写作系统缺失。初中语文教材重阅读轻作文,从教材整体安排来看,明显缺少一个写作的系统,使得教材难以成为支撑初中作文教学的依靠,作文教学有“本”难循。二是写作目标单一。部分老师以“中考”方向为所谓的指挥棒,忙于指导所谓的技法,热衷于“给作文穿上漂亮的外衣”。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瞄准中考作文,因绑架式的写作丧失了写作个性。三是教学形式单一。部分老师把写作局限于有限的课堂上,讲方法、勤批阅,多反复,忽视了写作源于生活、贵与积累的特殊要求;忽视了写作课堂应通过向外延展才能助力提升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分析得知,老师如果在写作方面,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一味地搞平均发展和填平补齐,便是不正确的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一、 实施“序列化”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更有序
确定写作能力全方位训练系统,建立作文指导序列、作文教学整体训练总目标,之后将总目标根据年级的不同,分成一系列的子目标,每一个目标环环相扣、密切联系,从而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力求作文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
以记叙文作文为例,形成完整的训练序列如下:
记叙文
写作技巧立意选材
章法
表现主题组织材料
六年级1. 熟练运用比喻、拟人等常用修辞;
2. 学用人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 联想、想象;
4. 以点题之笔突出中心。正确表现主题,能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1. 一件事写一个人;
2. 记一件简单的事情。学用象征
以小见大详略得当
七年级1. 常用修辞的综合运用;
2. 学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 场面描写;
4. 欲扬先抑;
5. 寓理于事;
6. 学用景物描写。有意趣
有情趣1. 几件事写一个人;
2.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蕴情于事欲扬先抑
开头结尾
八年级1. 联想与想象;
2. 象征;
3. 以小见大
4. 重章叠唱
5. 托物言志有意趣
有情趣
有理趣1. 应景、应情,将人物立体化;
2. 将事情写深刻,体现其中蕴含的道理。借物抒情
寓理于事
托物言志
重章叠唱
在教学实践中,抓住写作技巧点进行训练,如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材料的取舍、详略、顺序,过渡照应、象征、衬托、铺垫等。总体上确定了一个大概的思路:初一:入“格”——给予规范。抓住初一起始年级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练笔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作文常识:审题、立意、选材、结构方面基于规范;初二:出“格”——掌握技巧,训练充分,点面结合,重视经典阅读,开展专题式读写活动,广泛阅读,精讲多练,打好基础;初三:升“格”——写出个性。在分级部按照写作技巧授课的基础上归总达到提升。
序列作文教学训练,夯实了学生作文基础,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写作技巧,形成不同年级的差异写作。
二、 介入“评价量表”,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因为写作衡量标准的统一,使得部分学生经常在写作分数上“寄人篱下”,从而丧失了写作动力。基于每个学生写作基础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学生原有作文水平分成三类,并制定不同衡量标准的“评价量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级别的标准,只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就可以拿到同样的分数。可以依据序列训练中的每一项写作技巧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表。现以“写作技巧——比喻拟人”评价量表为例:
评价指标8~10分5~7分1~4分
比喻运用能够准确使用比喻修辞方法,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正确运用比喻修辞,语句通顺,文章流畅。运用比喻修辞,且很生硬,文章缺少美感。
拟人运用能够准确使用拟人修辞方法,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正确运用拟人修辞,语句流畅,文字具有一定的可读性。運用拟人修辞,但很生硬,文章缺少美感。
对不同作文水平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只要一类学生达到8~10分,二类学生达到5~7分,三类学生达到1~4分,在该项技巧方面得分就是满分。评价量表形成的标准,是建立在学生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评价标准,所得分数也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结果得出来的。通过评价量表的介入,学生不再只是纵向关注与其他学生的对比,因自己永远追不上别人的成绩感到气馁,而更多的是横向关注了自己的进步,长久训练,学生自然会呈现与之前不同的差异作文。
三、 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写作源泉
叶圣陶说:“写作是一个思维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将自己生活的所得所感整理记录并不断生发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要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促进差异感受下的差异作文形成。
开展以读促写的活动。包括常规活动,例如:读书日、课前三分钟、演讲比赛、校本剧表演、诗词大赛、经典诵读比赛,名著讲坛活动,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成为文字的主人。
差异目标、差异标准、差异感受,作为老师一定要有明晰的差异认识,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一个个体,让学生从原来写作存在差异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努力写作从而写出有“差异”的文章,达到共荣共长。
作者简介:
桂兰薇,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威海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