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k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573338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Plkl在胃癌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表达,探讨分析它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49 例胃癌及其相应的癌旁非癌胃粘膜中Plkl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lkl 在非癌粘膜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83.67%;两组比较差别十分显著( P<0. 01) 。Plkl表达与侵润深度、胃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 P <0. 05) 。结论:Plkl可能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
  【关键词】胃癌;Plkl基因;表达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40-0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lkl Gene and Pathobiological Behaviors of Gastric Carcinoma
  ZOU Chonggao XIA Heshun
   (1.Hospital of workers,HU bei,WU Han,430021;2.Cancer Hospital,HU bei,WU Han,4300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lkl gene in gastric carcinoma , and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Plkl gene expression in progression of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 The expressions of Plkl were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49 cases of gastric carcinoma and the adjacent normal mucosa. Results : The positive rates of Plkl gene expression were 0 and 83.67% in adjacent normal mucosa and gastric carcinoma , respectively.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pression of Plkl was found between gastric carcinomas and the adjacent normal mucosa ( P<0. 01) . The expression of Plkl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clinicopathological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gastric carcinoma ( P<0. 05) . Conclusion : Decreased expressions of Plkl gen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rogression and pathobiological behaviors of the stomach carcinoma.
  【Keywords】gastric carcinoma ;Plkl gene ; expression
  
  胃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有5%的早期胃癌和50%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在5年内死亡,死因多为原癌复发[1]。因此,早期发现肿瘤细胞播散,有效估计肿瘤的复发及预后,在胃癌的治疗上意义重大,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技术,探讨Plk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临床材料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1993年1月至2005年1月胃癌术后或活检标本49例。入选条件为:第一次手术、术前未接受化疗和放疗及免疫治疗的胃癌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63岁(26~84)岁; 组织学分期早期胃癌11 例,进展期胃癌38 例。另取15例同期正常胃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取自胃癌切除标本的远端组织,距肿瘤边缘>5cm经病理检查确认为正常胃粘膜上皮为对照组。
  1.2免疫组化SP法检第一抗体Plkl为鼠抗人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SnataCurze生物技术公司,SP免疫组化超敏染色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粘膜的Plkl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己知的Plkl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由两位资深病理科医生独立观察每张切片后一起做出判断。每张切片随机观察10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Plkl以在细胞膜和/或细胞质着棕色颗粒为阳性染色。依照各自染色程度及染色细胞数进行综合分析评分量化。不着色为0分,着色淡为1分,着色适中为2分,着色深为3分。着色细胞占计数细胞百分率<5%为0分,5%~25%为1分,26%~75%为2分,>75%为3分。每张切片染色程度得分与阳性细胞百分率得分各自相乘为最后得分。0~1为(-),2~3分为(+),4~6为(++),>6分为(+++)。
  1.3统计学处理采用χ 检验比较各组间率及配对资料的差异。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
  
  2结果
  
  2.1Plkl在胃癌中的表达见表1。Plkl阳性表达定位于胃癌细胞质与细胞膜中,呈棕色颗粒或团块。在49例胃癌组织中,41例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3.67%:1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Plkl表达与胃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关系见表2。Plkl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
  


  
  3讨论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前列,多数病例在确诊时己属中晚期。目前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许多病人最终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30%~40%,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研究表明,胃癌不良的预后与胃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有关,而究其原因则可能是诸多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发生了改变,找出这些与肿瘤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并阐明其在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对肿瘤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保罗样激酶1(Poofhkekinaes,Plkl)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呈周期依赖性表达的丝/苏氨酸激酶,其结构及功能均十分保守。本研究发现plkl的表达状态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的转移相关(均P<0.01)。这说明plkl表达可能不仅参与了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还参与进展期胃癌的局部侵袭和转移过程。研究发现[2]plkl在启动、维持及完成有丝分裂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它还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而且Plkl活性升高可以加速细胞增殖速率。资料显示,Plk1mRNA和蛋白质水平在增殖旺盛细胞中显著上升[3,4]。plkl不但与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细胞增殖相关,可能还与肿瘤的其他生物学行为紧密相关。Plkl还促进细胞中心体的成熟,中心体不受调控的复制可造成中心体形态和数目的异常,导致染色体的不稳定性,诱导肿瘤形成。还有研究提示[5],plkl在许多种恶性肿瘤如食管癌与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中均存在过表达,并与上述肿瘤的某些生物学行为及不良预后相关。plkl有望成为恶性肿瘤的又一新的标记物。本研究发现Plkl在1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呈阴性表达,而在大部分胃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plkl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83.67%。pkll在胃癌中存在高表达现象。结合本研究及相关报道,足见Plkl过表达的确较为普遍存在于实体瘤组织中,瘤的某些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Plkl可能在恶性实体瘤的发生及发展中扮演较为活跃的角色,并有可能成为又一反映肿瘤恶性程度的新指标。
  
  参考文献
  [1]张文范,张荫昌,陈峻青.胃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Weiehert W,Deknert C,Schmidt M,et al.Polo-like kinase isoform experssion i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ovarian careinoma[J].BrJCnaeer.2004;90(4):815-821.
  [3]HolrtiehU,WolfG,BaruningerA,etal.Induetion and down-reuglation of PLK,a humna serine/threonine kinase expressed in proliefrating cells and tumors[J].Pore Natl Aead SeiU SA.1994;91(5)
  (收稿日期:2009.04.2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采用a-2b干扰素的治疗组的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偏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明显差异性。治疗组32例患者,应用干扰素后,发热25例,占78.13%,流感样,症状17例,占53.1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的关系。方法:实验分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优降糖类降糖药,检测血浆内ET-1和Ang-Ⅱ的含量变化。结果:ET-1和Ang-Ⅱ的含量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各项指标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我中心体检的25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于2007年到2009年2月在我中心体检的乙型肝炎病人中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本组25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 都显示有不同指标阳性,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为94.9%,30岁年龄组更容易患乙肝。结论:乙肝五项是乙型肝炎治疗依据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乙型肝炎;生化检验;乙肝五项  【中图分类号】R51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骨外固定器治疗严重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03例胫骨骨折患者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结果:患者随访证实均取得良好愈合。结论:骨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特别是对于开放骨折伴有骨缺损的病人,在一期外固定器固定术中,使骨缺损的两断端互相接触,对骨折行短缩对位,约2周后,利用外固定器的调节装置行骨延长术。此方法在创面处理的同时,一期完成了骨折的治疗和骨缺
期刊
【摘要】目的:对肋间神经阻滞对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治疗进行了研究。方法:对我院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组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后4小时、24小时时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能有效地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急性疼痛,减少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关键词】镇痛治疗;胸腔镜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中风的疗效结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各方面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均给与常规综合抢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应用安宫牛黄丸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比较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疗效比较方面具有显著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对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对HPLC法测定生脉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步评定,再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最后用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为95%)来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表述。  【关键词】不确定度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005-0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四藤饮和四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将其中82例予中药煎剂(四藤饮合四物汤)治疗(治疗组),78例予甲氨喋呤15mg每周1次,加双氯灭痛25mg,每日3次治疗(对照组),着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四藤饮和四物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
期刊
【摘要】目的: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探讨人群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方法:1754例患者在2007年1月~2009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动态心电图室进行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进行统计归纳、对比分析。结果:1754例共检出心律失常3684例次,其中房早1370(78.1%)、室早1073(61.2%)、短阵房速595(33.9%)、房颤53(3.0%
期刊
【摘要】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多发病,笔者于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中医周围血管科门诊及病区以“清脉灵”纯中药胶囊治疗40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用药期间暂停西药治疗,以观察疗效。结论:“清脉灵”胶囊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有良好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关键词】清脉灵;血栓性;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6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