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到当前妇产科临床教学所受到的冲击,再结合我院妇产科教学实际,初步提出了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预实验,课程结束时进行教师评价、学生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三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获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获得新时期最佳的妇产科教学模式[1]。
关键词:妇产科;案例;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一、研究背景
教学过程实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妇产科学理论课教学的特点是授课内容较多、学时数较少,这给初学者在知识的理解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采取“满堂灌”的方法,其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下降。虽然目前各大医学院校都开展了网络教学平台,但是大部分院校对网络教学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利用平台发布课程通知、布置作业、查阅教学材料等功能,师生互动、在线教学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直是高等医学院校努力实现的目标[2]。医学生研究性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法,即是依托学校先进的网络平台为载体,课堂上以案例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整个过程学生充当教学的主角,教师仅在一旁引导、补充与纠错。相对于传统的灌输教学而言,它更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符合当前医学教育的目标[3]。
二、组织和实施
(一)研究对象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全科25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132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2班125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组织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方法
实验组在《妇产科学》课程中选取异位妊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癌等三个内容,实施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而对照组的教学完全采用传统式教学。两组学生的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和学时数完全相同。
(三)实施过程
如以异位妊娠为例,对实施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该授课内容总共分为三部分。
1.第一部分:案例描述:患者王女士,33岁,已婚,G2P1。因“停经63天,阴道不规则流血22天,腹痛5小时”于2016年5月30日来我科门诊治疗。停经以来有轻微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入院前22天患者开始出现阴道流血,暗红色,量少呈点滴状。入院前20天,患者阴道流血较前明显增多,与平时月经量相等,无其他不适,自以为是月经来潮未重视。入院前14天,患者阴道流血较前逐渐减少,但一直淋漓不尽,在家自测尿HCG提示阳性,遂于东华医院就诊,行超声提示宫腔内未见妊娠囊,建议患者1周后复查。入院前5小时,患者突然出现下腹部疼痛,持续性,难以忍受,遂于我科门诊就诊,行急诊彩超提示:左侧附件区杂乱回声团块约2.4×2.2cm,边界欠清晰,内见0.9×0.9cm无回声,未见明显卵黄囊及胚芽,包块周围探及块状血流信号,盆腔积液最深约2.6cm。遂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既往史:2年前曾因“宫外孕”在双桥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婚育史:已婚,G2P1(2012年在双桥区医院顺产一活男婴,无特殊;3年前在该院人流1次)。讨论要点:①根据病史,应首先考虑什么疾病?②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询问病史应注意哪些方面?③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入院后体格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2.第二部分:体格检查:T:36.9度,P:90次/分,R:21次/分,BP:100/60mmHg,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少量暗红色血液;宫颈:肥大,血染,举痛(-);宫体:中位,增大如孕40+天大小,压痛(+);附件:左侧附件区增厚,压痛(+);右侧附件区(-)。讨论要点:①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需要采用哪些辅助检查手段?②哪些表现有助于异位娠的诊断?
3.第三部分:①血常规:WBC8.0×109/L;PLT120×109/L;Hb98g/L;②尿HCG:(+);③血HCG:22579U/L;④影像学检查:阴道彩超提示左侧附件区杂乱回声团块约2.4×2.2cm,边界欠清晰,内见0.9×0.9cm无回声,未见明显卵黄囊及胚芽,包块周围探及块状血流信号盆腔积液最深约2.6cm。讨论要点:①综合上述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否明确诊断?②输卵管妊娠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③经过检查,患者“输卵管妊娠”诊断明确,应做哪些处理?
(四)考试方式和内容
两组的考试方式相同,理论考试均为闭卷考试,所有试卷的型题、题量均相同,均由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填空、多项、判断改错、病例分析等六大类试题组成;在线测试利用学校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发布,其中试题顺序和答题选项随机,保证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以进一步评价教学效果,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学生评价
通过对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三系的《妇产科学》教学中首次尝试利用Bb平台开展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其中我们选取“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三个单病种授课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妇产科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部分男同学,在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理论课教学后,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期结束时,我们发放了257份无记名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7份,结果显示研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75%的学生更喜欢此种教学方法。
(二)教师评价
此种教学方法也深受教师喜欢,授课教师感觉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查阅相关教材、文献资料,然后课堂上学生围绕案例积极讨论,老师仅在一旁引导、补充,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角,课堂气氛活跃,老师上课相当轻松,也符合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三)考试成绩
实验组学生采用Bb平台下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他们相应章节内容的在线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的学生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采用研究性教学的网络在线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网络测试成绩(P<0.05),说明探索尝试案例式、问题式、讨论式等混合式教学,这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而且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推理与评判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有助于摆脱研究性教学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更好体现出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且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精髓。而在期末理论考试中,虽然实验组成绩亦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素质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法,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更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水英.探究式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1,(2):48~53.
[2]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6):38~39.
[3]胡延芳.基于网络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2012,(12):125~126.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妇产科教研室)
关键词:妇产科;案例;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一、研究背景
教学过程实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妇产科学理论课教学的特点是授课内容较多、学时数较少,这给初学者在知识的理解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采取“满堂灌”的方法,其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下降。虽然目前各大医学院校都开展了网络教学平台,但是大部分院校对网络教学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利用平台发布课程通知、布置作业、查阅教学材料等功能,师生互动、在线教学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直是高等医学院校努力实现的目标[2]。医学生研究性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法,即是依托学校先进的网络平台为载体,课堂上以案例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整个过程学生充当教学的主角,教师仅在一旁引导、补充与纠错。相对于传统的灌输教学而言,它更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符合当前医学教育的目标[3]。
二、组织和实施
(一)研究对象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全科25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132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2班125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组织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方法
实验组在《妇产科学》课程中选取异位妊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癌等三个内容,实施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而对照组的教学完全采用传统式教学。两组学生的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和学时数完全相同。
(三)实施过程
如以异位妊娠为例,对实施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该授课内容总共分为三部分。
1.第一部分:案例描述:患者王女士,33岁,已婚,G2P1。因“停经63天,阴道不规则流血22天,腹痛5小时”于2016年5月30日来我科门诊治疗。停经以来有轻微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入院前22天患者开始出现阴道流血,暗红色,量少呈点滴状。入院前20天,患者阴道流血较前明显增多,与平时月经量相等,无其他不适,自以为是月经来潮未重视。入院前14天,患者阴道流血较前逐渐减少,但一直淋漓不尽,在家自测尿HCG提示阳性,遂于东华医院就诊,行超声提示宫腔内未见妊娠囊,建议患者1周后复查。入院前5小时,患者突然出现下腹部疼痛,持续性,难以忍受,遂于我科门诊就诊,行急诊彩超提示:左侧附件区杂乱回声团块约2.4×2.2cm,边界欠清晰,内见0.9×0.9cm无回声,未见明显卵黄囊及胚芽,包块周围探及块状血流信号,盆腔积液最深约2.6cm。遂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既往史:2年前曾因“宫外孕”在双桥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婚育史:已婚,G2P1(2012年在双桥区医院顺产一活男婴,无特殊;3年前在该院人流1次)。讨论要点:①根据病史,应首先考虑什么疾病?②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询问病史应注意哪些方面?③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入院后体格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2.第二部分:体格检查:T:36.9度,P:90次/分,R:21次/分,BP:100/60mmHg,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少量暗红色血液;宫颈:肥大,血染,举痛(-);宫体:中位,增大如孕40+天大小,压痛(+);附件:左侧附件区增厚,压痛(+);右侧附件区(-)。讨论要点:①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需要采用哪些辅助检查手段?②哪些表现有助于异位娠的诊断?
3.第三部分:①血常规:WBC8.0×109/L;PLT120×109/L;Hb98g/L;②尿HCG:(+);③血HCG:22579U/L;④影像学检查:阴道彩超提示左侧附件区杂乱回声团块约2.4×2.2cm,边界欠清晰,内见0.9×0.9cm无回声,未见明显卵黄囊及胚芽,包块周围探及块状血流信号盆腔积液最深约2.6cm。讨论要点:①综合上述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否明确诊断?②输卵管妊娠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③经过检查,患者“输卵管妊娠”诊断明确,应做哪些处理?
(四)考试方式和内容
两组的考试方式相同,理论考试均为闭卷考试,所有试卷的型题、题量均相同,均由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填空、多项、判断改错、病例分析等六大类试题组成;在线测试利用学校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发布,其中试题顺序和答题选项随机,保证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以进一步评价教学效果,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学生评价
通过对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三系的《妇产科学》教学中首次尝试利用Bb平台开展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其中我们选取“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三个单病种授课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妇产科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部分男同学,在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理论课教学后,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期结束时,我们发放了257份无记名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7份,结果显示研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75%的学生更喜欢此种教学方法。
(二)教师评价
此种教学方法也深受教师喜欢,授课教师感觉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查阅相关教材、文献资料,然后课堂上学生围绕案例积极讨论,老师仅在一旁引导、补充,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角,课堂气氛活跃,老师上课相当轻松,也符合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三)考试成绩
实验组学生采用Bb平台下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他们相应章节内容的在线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的学生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采用研究性教学的网络在线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网络测试成绩(P<0.05),说明探索尝试案例式、问题式、讨论式等混合式教学,这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而且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推理与评判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有助于摆脱研究性教学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更好体现出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且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精髓。而在期末理论考试中,虽然实验组成绩亦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素质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法,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更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水英.探究式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1,(2):48~53.
[2]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6):38~39.
[3]胡延芳.基于网络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2012,(12):125~126.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妇产科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