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南城市,繁花作为春之使者,并非稀罕之物,称得上“花城”、“花都”的城市多了去。可若说繁花似锦的春天,那就避不开成都。春天的芳菲,在这里,是以一种成都平原式的坦荡,把积蓄已久的斑斓锦绣都悉数袒裎了。
1
清晨到成都,恰逢夜雨初停,入眼的飞花如洗,格外灵动。无论是锦里、宽窄巷子等老街古巷幽深处,还是春熙路的高楼大厦方寸间,无不花团锦簇,或红或粉,或黄或紫,五彩缤纷,那是满城的娇艳欲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不由自主地忆起杜甫《春夜喜雨》里的这句,这才领悟到,“锦城”用作成都的别名是何等的传神。尽管新起的高楼大厦,新增的车水马龙,每天都在让成都上演着现代化的“变脸”,但透过扶疏的花木,依稀看到的是成都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都市桃源风骨。
成都人爱花也有历史,五代后蜀时后主孟昶,在城内外遍植花卉,并引发民间争相效仿,花开时节“四十里为锦绵”,成都由此成为了史上最早记载的“花园城市”。成都气候阴晴不定,却宜养花木,玉兰、夹竹桃等常见花木,在此长得格外蓬勃。或许,老天是在用茂盛的花木来补偿湿冷阴晦、琢磨不透的天气带给人的困扰。成都花卉众多,桃花、李花、梨花谢了,海棠、牡丹、芙蓉又登场了,从初春到暮春,花事绵延不断。
“赏花”自然就成了旅游经济品牌,一入春,各种“花节”便盛装上场,新津梨花节、崇州李花节、龙泉桃花节、石象湖郁金香节……去赶“花节”,但见花海中人潮涌动。成都人爱热闹、喜扎堆,三三两两便能掀起阵市井的喧嚣。可穿梭花丛中的成都人,哪怕再市井,也无不神闲气定、气度从容,让人领略到“无人不道看花回”的雅意。
不过,对于好静的我,还是更乐意随便找一处古镇,譬如黄龙溪,譬如洛带,再随便找一户人家的庭院去赏花。那处庭院必拾掇得洁净整齐,必有几十盆花草装点得春意盎然。于是,伴着若有若无的花香,与主人对酒品茗,便要责怪那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刘禅怎么会乐不思蜀呢?
2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花事的艳丽妩媚,愈发浓厚了成都的休闲氛围。春天,为“休闲之都”这个美誉写下了锦上添花的注脚。成都的繁花似乎并不急着争着去报春,春天该来就会来,花到开时自然会开。所以,花们只一味地在枝头慵懒着,用隐隐的花香,诱惑着人们也慵懒起来,恨不能整日都将时间定格在竹椅、茶壶或川剧上,能与缕缕芳魂缠绵便足矣。
公元759年,唐代诗人杜甫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草堂,成都用安逸慰藉了饱受安史之乱颠沛流离之苦的诗圣杜甫,他在此写下了《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40余首诗篇。“花重锦官城”堪称杜甫为成都作的史上最牛的城市形象宣传广告,也因有了这行名句,草堂春色便成了最有文化底蕴且艳冠群芳的景致。
成都人纯朴厚道、重情义,但凡在蜀地做了好事的人,都会为其修建庙宇祠堂,铭记千古。杜甫在成都只住了四年,成都人却为他修建了纪念馆,让一颗诗魂有了不再漂泊动荡的栖息之所。杜甫草堂如今是一座后人为纪念诗圣而建的园林,内中溪流环绕,台阁掩映,花团锦簇,令游人不知不觉步入了“花重锦官城”的唐朝风韵。这里有很强的文化气场,一走进草堂,耳畔便隐约传来了杜甫抑扬顿挫的吟诵。绽放,在这里表达的是对历史洞烛后的宠辱不惊。
成都很古老,濯锦江畔的望江楼,松柏森森的武侯祠,佛教的文殊院,道教的青羊宫,古老与沧桑笑看春风,有着渡尽劫波后的淡定从容。
3
一路经过的餐馆,无不散发出氤氲的烹饪之香,似乎把空气都弄得酽稠起来,如丝如缕地勾出店外行人肚里的“馋虫”。
脱去了臃肿的冬衣,胃口便也如冬眠的动物开始复苏。在成都,便更要用麻辣美食来打开全身毛孔。成都的餐馆,很有市井草根气息,少用什么“宫廷”、“王朝”之类的店名故弄玄虚,倒喜欢起“老妈”、“二哥”之类的很江湖、很家常的名字,那些大招牌远远看去就透着亲近,犹如母亲做饭升起的炊烟。
一路吃将下来,味蕾简直是经历了一次发现之旅。成都小吃不仅花色品种琳琅满目,而且口味细腻丰富,甜咸酸辣都极有层次感和变化。譬如,光是一个麻,便可以麻得犹如涓涓暖流盈满口腔,也可麻得犹如一声霹雳扩张了全身毛孔。逐一品来,要不了多久,便有味蕾会失灵之虞,开始还能辨出香甜、咸甜、椒麻、红油等细微区别,吃得几个菜品后,便放弃了品味的努力,任由自己迷失在味觉的迷宫中,便发现,美食也会醉人——醉后,每一口都是珍馐,每一口都能品尝到闲适人生的薰意。便发现,春天也可以是一种由舌尖传导的通体舒泰。
4
看春山春水,就非去因幽绝天下青城山和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而驰名的都江堰不可。
水,是都江堰的灵魂,是这座城市绵延悠长的呼吸。都江堰不大的城区里,有五条穿城而过的河,而如水般悠然的生活,更是给人春光潋滟的感觉。在都江堰,人们似乎每天都被一种润泽的感受环抱着。每天坐在江边欣赏满江的斜阳,或掬一捧清亮的江水,便仿佛得到了古堰的庇护。
在都江堰每年举办的清明放水节,能听到春天最为欢畅的生命交响。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是很古老民间习俗,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清明那日,都江堰沿江两岸人头攒动。放水仪式要用整猪、整羊等作供品,人们焚香点烛,祈祷蜀水巴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戴竹笠披蓑衣的堰工按照程序演绎着祭祀放水仪式,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古蜀先民“祀水”的壮观……
未进入都江堰之前,岷江水汹涌澎湃,进入宝瓶口则温良恭驯。那汩汩流淌的岷江水像是历史深处传出的回响。耳边是轰鸣,内心却是平静,都江堰给人的震撼是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就如眼前从宝瓶口流经的碧波,有种绵绵或恒久的坚韧。
青城山风景集雄、奇、幽、险、神为一体,远眺春山在望,俨然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沿着石阶上山,两旁古木参天,杂花生树。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掩映苍翠之中的道观和仙风道骨的道士,愈加衬托出青城山的幽静,每一个空气分子中都弥漫着淡泊致远的清爽。我们借宿在古老的道观中,每日都可看到日出日落、烟雾缭绕。在各个道观里进进出出,总有置身梦中的幻觉。与道士聊天,或是泡上壶茶,捧本书,心情闲定且从容。
(编辑 雷虎 [email protected])
1
清晨到成都,恰逢夜雨初停,入眼的飞花如洗,格外灵动。无论是锦里、宽窄巷子等老街古巷幽深处,还是春熙路的高楼大厦方寸间,无不花团锦簇,或红或粉,或黄或紫,五彩缤纷,那是满城的娇艳欲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不由自主地忆起杜甫《春夜喜雨》里的这句,这才领悟到,“锦城”用作成都的别名是何等的传神。尽管新起的高楼大厦,新增的车水马龙,每天都在让成都上演着现代化的“变脸”,但透过扶疏的花木,依稀看到的是成都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都市桃源风骨。
成都人爱花也有历史,五代后蜀时后主孟昶,在城内外遍植花卉,并引发民间争相效仿,花开时节“四十里为锦绵”,成都由此成为了史上最早记载的“花园城市”。成都气候阴晴不定,却宜养花木,玉兰、夹竹桃等常见花木,在此长得格外蓬勃。或许,老天是在用茂盛的花木来补偿湿冷阴晦、琢磨不透的天气带给人的困扰。成都花卉众多,桃花、李花、梨花谢了,海棠、牡丹、芙蓉又登场了,从初春到暮春,花事绵延不断。
“赏花”自然就成了旅游经济品牌,一入春,各种“花节”便盛装上场,新津梨花节、崇州李花节、龙泉桃花节、石象湖郁金香节……去赶“花节”,但见花海中人潮涌动。成都人爱热闹、喜扎堆,三三两两便能掀起阵市井的喧嚣。可穿梭花丛中的成都人,哪怕再市井,也无不神闲气定、气度从容,让人领略到“无人不道看花回”的雅意。
不过,对于好静的我,还是更乐意随便找一处古镇,譬如黄龙溪,譬如洛带,再随便找一户人家的庭院去赏花。那处庭院必拾掇得洁净整齐,必有几十盆花草装点得春意盎然。于是,伴着若有若无的花香,与主人对酒品茗,便要责怪那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刘禅怎么会乐不思蜀呢?
2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花事的艳丽妩媚,愈发浓厚了成都的休闲氛围。春天,为“休闲之都”这个美誉写下了锦上添花的注脚。成都的繁花似乎并不急着争着去报春,春天该来就会来,花到开时自然会开。所以,花们只一味地在枝头慵懒着,用隐隐的花香,诱惑着人们也慵懒起来,恨不能整日都将时间定格在竹椅、茶壶或川剧上,能与缕缕芳魂缠绵便足矣。
公元759年,唐代诗人杜甫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草堂,成都用安逸慰藉了饱受安史之乱颠沛流离之苦的诗圣杜甫,他在此写下了《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40余首诗篇。“花重锦官城”堪称杜甫为成都作的史上最牛的城市形象宣传广告,也因有了这行名句,草堂春色便成了最有文化底蕴且艳冠群芳的景致。
成都人纯朴厚道、重情义,但凡在蜀地做了好事的人,都会为其修建庙宇祠堂,铭记千古。杜甫在成都只住了四年,成都人却为他修建了纪念馆,让一颗诗魂有了不再漂泊动荡的栖息之所。杜甫草堂如今是一座后人为纪念诗圣而建的园林,内中溪流环绕,台阁掩映,花团锦簇,令游人不知不觉步入了“花重锦官城”的唐朝风韵。这里有很强的文化气场,一走进草堂,耳畔便隐约传来了杜甫抑扬顿挫的吟诵。绽放,在这里表达的是对历史洞烛后的宠辱不惊。
成都很古老,濯锦江畔的望江楼,松柏森森的武侯祠,佛教的文殊院,道教的青羊宫,古老与沧桑笑看春风,有着渡尽劫波后的淡定从容。
3
一路经过的餐馆,无不散发出氤氲的烹饪之香,似乎把空气都弄得酽稠起来,如丝如缕地勾出店外行人肚里的“馋虫”。
脱去了臃肿的冬衣,胃口便也如冬眠的动物开始复苏。在成都,便更要用麻辣美食来打开全身毛孔。成都的餐馆,很有市井草根气息,少用什么“宫廷”、“王朝”之类的店名故弄玄虚,倒喜欢起“老妈”、“二哥”之类的很江湖、很家常的名字,那些大招牌远远看去就透着亲近,犹如母亲做饭升起的炊烟。
一路吃将下来,味蕾简直是经历了一次发现之旅。成都小吃不仅花色品种琳琅满目,而且口味细腻丰富,甜咸酸辣都极有层次感和变化。譬如,光是一个麻,便可以麻得犹如涓涓暖流盈满口腔,也可麻得犹如一声霹雳扩张了全身毛孔。逐一品来,要不了多久,便有味蕾会失灵之虞,开始还能辨出香甜、咸甜、椒麻、红油等细微区别,吃得几个菜品后,便放弃了品味的努力,任由自己迷失在味觉的迷宫中,便发现,美食也会醉人——醉后,每一口都是珍馐,每一口都能品尝到闲适人生的薰意。便发现,春天也可以是一种由舌尖传导的通体舒泰。
4
看春山春水,就非去因幽绝天下青城山和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而驰名的都江堰不可。
水,是都江堰的灵魂,是这座城市绵延悠长的呼吸。都江堰不大的城区里,有五条穿城而过的河,而如水般悠然的生活,更是给人春光潋滟的感觉。在都江堰,人们似乎每天都被一种润泽的感受环抱着。每天坐在江边欣赏满江的斜阳,或掬一捧清亮的江水,便仿佛得到了古堰的庇护。
在都江堰每年举办的清明放水节,能听到春天最为欢畅的生命交响。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是很古老民间习俗,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清明那日,都江堰沿江两岸人头攒动。放水仪式要用整猪、整羊等作供品,人们焚香点烛,祈祷蜀水巴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戴竹笠披蓑衣的堰工按照程序演绎着祭祀放水仪式,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古蜀先民“祀水”的壮观……
未进入都江堰之前,岷江水汹涌澎湃,进入宝瓶口则温良恭驯。那汩汩流淌的岷江水像是历史深处传出的回响。耳边是轰鸣,内心却是平静,都江堰给人的震撼是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就如眼前从宝瓶口流经的碧波,有种绵绵或恒久的坚韧。
青城山风景集雄、奇、幽、险、神为一体,远眺春山在望,俨然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沿着石阶上山,两旁古木参天,杂花生树。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掩映苍翠之中的道观和仙风道骨的道士,愈加衬托出青城山的幽静,每一个空气分子中都弥漫着淡泊致远的清爽。我们借宿在古老的道观中,每日都可看到日出日落、烟雾缭绕。在各个道观里进进出出,总有置身梦中的幻觉。与道士聊天,或是泡上壶茶,捧本书,心情闲定且从容。
(编辑 雷虎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