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笋》是由周威作词、刘敦南作曲的一首两声部合唱曲,在欣赏这首合唱时,笔者对教学提问特意地做了一番推敲,力求问得精辟、示现内涵,并收到异乎寻常的教学效果。现将《春笋》欣赏教学提问设计与反思撷取如下,与大家同赏。
案例:
师:竹子小的时候叫什么啊?
生:春笋。
师:让我们走进小春笋的世界。(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合唱曲,你们最想说些什么?
生1:这首歌曲的旋律很优美。
生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生3:这首歌曲采用的形式是童声合唱。
师:如果用齐唱的形式来唱这首歌曲,你觉得会是什么感觉?
生4:我觉得齐唱太单调了,没有合唱那么丰满!
生5:用合唱的形式更能表现出小春笋们争先恐后、破土而出的形象。
师:说得多好啊!小春笋的哪些动作让你觉得最可爱?你能做一做吗?(生做动作,略)
师: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春笋,还会有哪些动作?(生做动作,略)
师:小春笋“破土而出”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吗?
生:不是。
师:那是怎样“破土而出”呢?
生6:先这里冒出来一、两个,后来那里又冒出来三、五个,再后来又冒出来一群,最后全冒出来了。
师:谁愿意做第一次冒出来的小春笋?(生踊跃举手)
师:谁愿意做第二次冒出来的小春笋?谁愿意做第三次冒出来的小春笋?……(生竞相举手)
师:其余的同学就做最后一批冒出来的小春笋吧!
师:小春笋都是很有个性的,那么每一群小春笋会以什么动作破土而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每一群小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吧!(学生合作讨论每一群小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
师:小春笋们迎着春风,沐浴着阳光,弹起了竖琴,它们是怎么弹竖琴的呢?(生做出弹竖琴的动作)
师:小春笋一天天的长大,长成了茂密的竹林,竹枝在春风中摇曳,应该怎样表现它们摇曳呢?(生做出竹枝在春风中摇曳的样子)
师:老师是春风,你们是小春笋,小春笋们一起随着这一缕春风摇曳起来吧!(师带领学生左右摇曳,然后师再次播放音乐,师生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反思:
在平常欣赏课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先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初听音乐说说感受,最后复听音乐并带领学生简单表现。这样的欣赏,只是对音乐作品作表面的、浅显的欣赏,没有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学生迸发不出潜在的创造思维火花。在本节音乐欣赏课上,笔者先让学生初听音乐,总结出音乐作品的旋律、情绪、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再通过循序渐进的启发性提问,使学生从音乐作品自身的角度,做出了小春笋“破土而出”、“探出小脑袋”、“喝露水”、“晒太阳”等动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在设计“破土而出”的动作时,笔者借助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生动地再现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伴随精要合理高效的提问,学生已经知道小春笋们“破土而出”是不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继而演化成了小春笋有层次地“冒出来”的可触可摸形象。通过一系列精要到位的提问,步步深入地揭示出音乐所表现的要义,加之上述动作形象的一铺二垫,学生对这首合唱曲有了直观的主体的领悟,因而在复听音乐时,学生将音乐作品“表现”得非常成功。精辟的提问,深刻地表现出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浅层面透入到质内核,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问精揭深意,言明透内涵。教师在教学欣赏音乐时,要从音乐作品自身实质内容的角度去设计提问,以深掘蕴于音乐作品内部的形象美和人文美,不能只停留在音乐作品的浅层面上作形式上的提问。这样方能有助于我们高效地启迪学生潜能无限的心智,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想象力,提高和滋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我想,只要我们每位音乐教师潜心致力地设计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发挥学生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问,我们的欣赏教学定会更加妍美、生动,教学目标也定会如愿地圆满实现!
案例:
师:竹子小的时候叫什么啊?
生:春笋。
师:让我们走进小春笋的世界。(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合唱曲,你们最想说些什么?
生1:这首歌曲的旋律很优美。
生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生3:这首歌曲采用的形式是童声合唱。
师:如果用齐唱的形式来唱这首歌曲,你觉得会是什么感觉?
生4:我觉得齐唱太单调了,没有合唱那么丰满!
生5:用合唱的形式更能表现出小春笋们争先恐后、破土而出的形象。
师:说得多好啊!小春笋的哪些动作让你觉得最可爱?你能做一做吗?(生做动作,略)
师: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春笋,还会有哪些动作?(生做动作,略)
师:小春笋“破土而出”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吗?
生:不是。
师:那是怎样“破土而出”呢?
生6:先这里冒出来一、两个,后来那里又冒出来三、五个,再后来又冒出来一群,最后全冒出来了。
师:谁愿意做第一次冒出来的小春笋?(生踊跃举手)
师:谁愿意做第二次冒出来的小春笋?谁愿意做第三次冒出来的小春笋?……(生竞相举手)
师:其余的同学就做最后一批冒出来的小春笋吧!
师:小春笋都是很有个性的,那么每一群小春笋会以什么动作破土而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每一群小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吧!(学生合作讨论每一群小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
师:小春笋们迎着春风,沐浴着阳光,弹起了竖琴,它们是怎么弹竖琴的呢?(生做出弹竖琴的动作)
师:小春笋一天天的长大,长成了茂密的竹林,竹枝在春风中摇曳,应该怎样表现它们摇曳呢?(生做出竹枝在春风中摇曳的样子)
师:老师是春风,你们是小春笋,小春笋们一起随着这一缕春风摇曳起来吧!(师带领学生左右摇曳,然后师再次播放音乐,师生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反思:
在平常欣赏课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先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初听音乐说说感受,最后复听音乐并带领学生简单表现。这样的欣赏,只是对音乐作品作表面的、浅显的欣赏,没有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学生迸发不出潜在的创造思维火花。在本节音乐欣赏课上,笔者先让学生初听音乐,总结出音乐作品的旋律、情绪、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再通过循序渐进的启发性提问,使学生从音乐作品自身的角度,做出了小春笋“破土而出”、“探出小脑袋”、“喝露水”、“晒太阳”等动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在设计“破土而出”的动作时,笔者借助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生动地再现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伴随精要合理高效的提问,学生已经知道小春笋们“破土而出”是不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继而演化成了小春笋有层次地“冒出来”的可触可摸形象。通过一系列精要到位的提问,步步深入地揭示出音乐所表现的要义,加之上述动作形象的一铺二垫,学生对这首合唱曲有了直观的主体的领悟,因而在复听音乐时,学生将音乐作品“表现”得非常成功。精辟的提问,深刻地表现出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浅层面透入到质内核,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问精揭深意,言明透内涵。教师在教学欣赏音乐时,要从音乐作品自身实质内容的角度去设计提问,以深掘蕴于音乐作品内部的形象美和人文美,不能只停留在音乐作品的浅层面上作形式上的提问。这样方能有助于我们高效地启迪学生潜能无限的心智,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想象力,提高和滋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我想,只要我们每位音乐教师潜心致力地设计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发挥学生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问,我们的欣赏教学定会更加妍美、生动,教学目标也定会如愿地圆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