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在语文教学“人文性”中的作用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具有工具性,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点向来为人们所熟知、所重视,而它的人文性,曾长时间被搁置,甚至被否定。很显然,这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人文性即文化性。确认语文的人文性,就意味着学习语文,除了要掌握不断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外,还应广泛吸收人类的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精神基础。语文的工具性是着眼于它的形式,而语文的人文性则侧重于它的内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一般来说,工具性告诉我们“是什么”,人文性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前者是逻辑判断,后者是价值判断。两者经过矛盾运动,达到和谐统一,积淀在人的意识里,才可能造就“立体”的人、高素质的人。这就是语文教育在公民养成教育中的科学意义。
  新课程标准重视了课堂内容的人文性,语文教师突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然离不开“读”、“唱”、“悟”、“点化”、“问”、“猜”、“讲”这“七法”。其中的“读”尤为重要。
  一谈人文性,有的教师就抛开文本,一味追求思想、意义、价值,搞起了空洞的意义操作。有的教师空泛地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完事。有的则抓住一个问题探究起来没完没了,甚至都没有让学生完整地读一遍课文。“读”是理解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对文章的内容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又何谈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呢?所以,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的体现,“读”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问题的解决
  
  怎样发挥“读”在“人文性”中的作用?
  
  (一)在“读”中充分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新课标之所以特别重视“感受”和“体验”,一是蕴含了这次课改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的中心概念是“人性”、“个性”、“自我实现”、“完整的人”等,强调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倾向,使课程适应学习者。二是由于新课标渗透了当代国际社会关于学习的主流思想——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导致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不同。因此,建构主义十分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而“感受”和“体验”作为人的两种极其复杂和活跃的活动形式,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当代散文教学中学生“感受”和“体验”的发生实际上是一种意义的建构和价值的形成。
  [案例一]上海的李百艳老师用诵读法教学《散步》。请看实录: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或觉得重要的段落诵读。
  生甲:我选读“后来发生了分歧……”这段。
  师:你为什么要选读这一段呢?
  生甲:因为我认为这是全文的一个关键。分歧的产生使文章进入一个小高潮,把一家人写得更真实,也写得更活了。
  师:希望你能读得活灵活现,读出一个高潮。
  (生甲朗读)
  师:请同学们点评。
  生乙:我觉得他总体读得不错,比较流畅,但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表现得不充分。作者的心理很矛盾,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他读时,没有突出“都”字。
  生丙:还有“早已”、“还”、“在外面”要稍稍强调一下。因为这几个词语是具体说明一切都取决于我的原因。而且三个人听从我的原因也不一样,母亲对我的依赖不是一天两天了,因此“早已”要重读,儿子因为小,目前听我的,将来不一定,因此“还”要重读,而妻子是因为给我面子才听我的,因此,“在外面”要重读。(一片笑声和掌声)
  生丁:“我说,走大路”读得太平淡了,要读得语气很坚定,才能表明作者对母亲的孝顺。
  生戊: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应该读得轻柔一点,毕竟儿子受了委屈,语气缓和一点也是对他的安慰。
  生戌:我认为要读得若有所思,表明心理斗争的过程。
  师:好,就请你来读一下。
  生戌:(朗读)我说:“走——大路。”(读得效果很好,笑声连着掌声)
  师:同学们,对于作者“走大路”的决定,你是怎样评价的?
  生乙:作者非常孝顺,他的决定让母亲感到欣慰,值得所有的爸爸学习。
  生丙:他在无形中教育了儿子,为儿子树立了榜样,我们可以想象,若干年后,“我”的妻子背着“我”的儿子的一幕,会变成“我”的儿子背着他的妈妈,就像今天“我”背着“我”的母亲。(掌声响起)
  张志公说:“朗读是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现在的课堂上,老师的讲还是多了,例如讲解题、背景、结构层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人物性格、景物描写、论点论据、立驳方法、修辞手段、语言特色……教者讲得头头是道,学者则早已兴味索然坠入云里雾中。而好的朗读至少能把原作的内容通过语声诉诸学生听觉,借助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的力量刺激学生的心理认知,激发思维和唤起情感体验,让学生不致被谬讲或滥讲迷失了作品和自己,多少得到些作品的原汁原味或从自己对作品的体味感知中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所以有人说,一读胜十讲。学生优秀的朗读,确能感染启发引导学生纯情净心地投入到作品中,去自己欣赏、采撷、理解、陶醉、借鉴、取养,从而发现、净化、丰富、提高自己。读好了,感悟和体验就出来了。
  
  (二)在读中思考和探究
  让我们看看《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特别看重“探究的学习方式”的。
  ——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理念)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总目标)
  学生的读应该是主体性的自由阅读,鼓励学生不受限制,另外发现“风景”,作出自己的文本解释。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想一想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不明白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如: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你认为这篇文章在写作上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认为作品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你怎么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你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有了问题意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才会由被动接受现成答案变为主动探寻事物究竟,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二]教学《鸟的天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鸟的天堂”这四个字不仅作为题目出现,而且还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教师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带有“鸟的天堂”这四个字的句子。即: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做窝,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2.“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这样想到。3.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4.“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教师请学生们朗读这些句子,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通过朗读,学生纷纷质疑:1.“这里”指的是哪儿?鸟的天堂是什么样?2.前四个“鸟的天堂”都带引号,最后一个为什么不加引号?3.前边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后边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是否前后矛盾?显然,教师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契机,使学生发现了教材中的疑点,从而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地阅读课文,与文本进行深刻的对话。
  这里老师巧妙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就是将自身先前的独特体验融注到表达意向、感情、心绪、感悟和欲望的“他人世界”的作品中,并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创造性的阐释和解构。同时,学生对“他人世界”的理解和解释过程,也是对自身的一个发现,是对自我潜在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一种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在不断的对话中“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程,要真正扬起语文教学的“人文”风帆,读,作为语文教学最传统的一种教学手段,乃至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不可更改的。它是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所替代不了的。语文教学,要让读书声走进课堂。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乳制品与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乳制品对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无不良影响,甚至有一定降低风险的作用。乳制品中的乳糖不会快速升高血糖,其反式脂肪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灿若星空。它以华美隽永的语言、光彩照人的形象引人注目,让人痴迷,启人深思。而其中的女性形象就是这浩淼波光中的一粒粒珍珠,耿耿星河中的一颗颗明星。她们政治地位低下而不失尊严,她们生活负担沉重而报以勤劳,她们孝敬长辈、忠于爱情,她们自尊自强、富于责任感。古往今来,女性的优秀品质铸就了中华妇女的美德,她们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一、中国古代社会完全是一个男权社会,女
爱情是人类社会普遍和永恒的内容,也是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咏唱赞美的主题。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之一舒婷,她在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致橡树》就是一首备受人们推崇的优美的爱情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题目失分较多这一现象,有人搬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只是让学生多读文章,多做题。这些做法多停留在教学的外在形式上,侧重教与学的步骤和方法。而学生的读的思维过程却被忽略了。语文新课标规定:“在阅读与鉴赏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很多人都习惯于从头到尾按顺序边读边归纳概括的阅读方法,
一、新课改中语法的地位    从2003年开始的中小学语文课改中,我们在许多课堂上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教师往往采用“初步赏析—品味语言—拓展阅读—自身体验”这样的套路,在这些环节中,对学生的发言以鼓励表扬为主,至于对错与否点拨不多。这样处理课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及想象力,但是在加强了学生体验感悟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文本具体语言的理解,更是忽略了文本中所涉及到的语文知识
孔老夫子的形象扎根于炎黄子孙的心底,孔老夫子的形象外观于各种庙堂殿内,有画像、印制、刻石、雕塑等几十种类型;孔老夫子的形象出现在戏剧舞台上;孔老夫子的形象在文学创作中除了诗词中的描写外,还有用小说形式刻画的。  用小说形式描写孔子,最有影响的应首推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的长篇小说《孔子》,他创作的这部小说是继以中国古代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天平甍》、《楼兰》、《苍狼》、《敦煌》等之后的又一展现中国远古文化
以黄粉虫幼虫为原料进行采用超临界CO2技术对黄粉虫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3个参数对黄粉虫油脂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
《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把枯燥无味的历史写成了民众津津乐道的精彩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四册课本所选的《失街亭》便是其典范之一。它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以及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但随着对《失街亭》的学习,我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