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我们参观了英国伦敦的一所特许学校,这所学校还开设了一些特色学科,这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
伦敦特许学校在Southwork区,这是伦敦仅有的一所特许学校。这所学校之所以被称为“特许学校”,并不是说它效法了美国的特许制学校,而是因为学校是政府特许建立的。由于当地居民对原有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满意,多次提出意见,所以政府特许,撤销了原来的学校,在慈善机构的帮助下,建立了这所新的义务教育学校。
这是一所中学,接受的是11岁~16岁的学生。学校也提供16岁以后的服务(大学预备班),同样免费。
学校所在地和伦敦的许多地区一样,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宗教背景也不相同,所以学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学校开设的语言课程除英语外,还有法语和西班牙语,由于学生说着40多种母语,为了照顾不同国籍学生的语言差异,所以考试时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母语答卷。
学校的课程依照国家规定设置,如英语、数学、科学、艺术、公民道德等,但同时开设供选修的校本课程,如手工课就有编织、烹调、木工和电工可供选择。这所学校参与了英国的特色学校计划,该校的学科特色是商业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课程。在英国特色学校促进会(SSAT)的帮助下,通过汇丰银行的资助,学校为这两科建设了良好的教学设施。比如:每个学生在互联网上都有学校提供的信箱,即都有自己存放资料和获得信息的空间。
学校近几年由于进行了学科特色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通过GCSE(义务教育阶段的结业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要求进入这所学校的人也越来越多。学校的服务区不得不逐渐划小,班额也不得不逐渐增大。本来英国各级政府都有关于班额的规定,教师工会也会对班额进行监督(以免增加教师的负担),但这所学校原定学生数是900人,现在却达到将近1200人,师生比也超过了规定的1:20。
我们与四位学生进行了交谈。一位叫简,是一个有华裔血统的姑娘,她在十一年级读书,除了学习必修课以外,还选学了艺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两门课程。我们问她为什么要选这两科,她说完全是出于爱好。一位叫玛廷,是一个越南裔的男孩,他选修了计算机应用和商业课程,目的是为了将来就业。还有一位叫韩轲凌,是华裔,父母仍在北京,他曾在北京实验一小读书,说一口北京话,正在学大学预备班的课程,第一年选学数学、化学、生物和社会学,第二年可以减少一门,他觉得数学太难,就放弃了,现在学三门课程。明年通过这三门的大学预备班结业考试(A-LEVEL)后,就可以升入大学,他将来想当一名药剂师。最后一位小姑娘叫丽拉,上七年级,她拿出了自己的学生手册给我们看,上面有课程表、每日作业的记录、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等,倒是很实用。
我们参观了该校商业课程教室和计算机应用专用教室,设施十分先进。按照要求,这些教室还要对社区开放。
在一节音乐课上,我们看见学生们正在用电子琴进行作曲练习。而在室外遇见两个女生,陪同我们的副校长告诉我们,她们有学习更高难度音乐的要求,所以又为她们两人另外设计了音乐课程。副校长还说,不能通过GCSE的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学校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单独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在这里得到了真实而又生动的体现。
参观结束时,校长Chris Bowler对我们说,“特许”为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特色”为学校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他们终于摆脱困境,跨入了伦敦学校的先进行列。
其实,“特许”也好,“特色”也好,这所学校使我深深感动的是,他们正在努力探索,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化做为每个学生发展服务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编辑 沙培宁)
伦敦特许学校在Southwork区,这是伦敦仅有的一所特许学校。这所学校之所以被称为“特许学校”,并不是说它效法了美国的特许制学校,而是因为学校是政府特许建立的。由于当地居民对原有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满意,多次提出意见,所以政府特许,撤销了原来的学校,在慈善机构的帮助下,建立了这所新的义务教育学校。
这是一所中学,接受的是11岁~16岁的学生。学校也提供16岁以后的服务(大学预备班),同样免费。
学校所在地和伦敦的许多地区一样,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宗教背景也不相同,所以学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学校开设的语言课程除英语外,还有法语和西班牙语,由于学生说着40多种母语,为了照顾不同国籍学生的语言差异,所以考试时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母语答卷。
学校的课程依照国家规定设置,如英语、数学、科学、艺术、公民道德等,但同时开设供选修的校本课程,如手工课就有编织、烹调、木工和电工可供选择。这所学校参与了英国的特色学校计划,该校的学科特色是商业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课程。在英国特色学校促进会(SSAT)的帮助下,通过汇丰银行的资助,学校为这两科建设了良好的教学设施。比如:每个学生在互联网上都有学校提供的信箱,即都有自己存放资料和获得信息的空间。
学校近几年由于进行了学科特色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通过GCSE(义务教育阶段的结业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要求进入这所学校的人也越来越多。学校的服务区不得不逐渐划小,班额也不得不逐渐增大。本来英国各级政府都有关于班额的规定,教师工会也会对班额进行监督(以免增加教师的负担),但这所学校原定学生数是900人,现在却达到将近1200人,师生比也超过了规定的1:20。
我们与四位学生进行了交谈。一位叫简,是一个有华裔血统的姑娘,她在十一年级读书,除了学习必修课以外,还选学了艺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两门课程。我们问她为什么要选这两科,她说完全是出于爱好。一位叫玛廷,是一个越南裔的男孩,他选修了计算机应用和商业课程,目的是为了将来就业。还有一位叫韩轲凌,是华裔,父母仍在北京,他曾在北京实验一小读书,说一口北京话,正在学大学预备班的课程,第一年选学数学、化学、生物和社会学,第二年可以减少一门,他觉得数学太难,就放弃了,现在学三门课程。明年通过这三门的大学预备班结业考试(A-LEVEL)后,就可以升入大学,他将来想当一名药剂师。最后一位小姑娘叫丽拉,上七年级,她拿出了自己的学生手册给我们看,上面有课程表、每日作业的记录、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等,倒是很实用。
我们参观了该校商业课程教室和计算机应用专用教室,设施十分先进。按照要求,这些教室还要对社区开放。
在一节音乐课上,我们看见学生们正在用电子琴进行作曲练习。而在室外遇见两个女生,陪同我们的副校长告诉我们,她们有学习更高难度音乐的要求,所以又为她们两人另外设计了音乐课程。副校长还说,不能通过GCSE的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学校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单独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在这里得到了真实而又生动的体现。
参观结束时,校长Chris Bowler对我们说,“特许”为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特色”为学校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他们终于摆脱困境,跨入了伦敦学校的先进行列。
其实,“特许”也好,“特色”也好,这所学校使我深深感动的是,他们正在努力探索,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化做为每个学生发展服务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编辑 沙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