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科学使用之我见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和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等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课堂教学中,缩短这种距离的主要手段就是直观教学。要归纳总结操作方法,还要注意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具 学具 教师 学生
  在直观教学中,多年来一直采用的直观演示对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理解算理、掌握法则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教师演示教具给学生看,不让他们动手参与,他们就不能在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思维、在操作中创造。这样教学,小学生还会感到教学内容太抽象,结论来得太突然,不仅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全面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学具操作应该而且必须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对学具的科学使用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学具操作,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有效地组织学具操作,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同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一个班级如果进行最简单的一次操作,前后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要冲淡课堂气氛,而且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我在学具准备中要求学生做到:1.学具存放有序;2.学具摆设有序。要求学生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这样,学生操作就有条不紊,可使原来的“乱、哄、慢”转化为“静、快、齐”。
  二、学具操作,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虽然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但学习某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仍离不开前一阶段的思维形式。因此,当小学生最初学习抽象的概念、法则和公式时,仅仅通过教师出示实物或图形让他们观察是不够的,还要组织他们操作学具。让他们在具体操作中感知学习对象,既有助于建立表象,也便于进一步进行抽象概括,获得规律性的知识。这样,从动作、感知的表象,再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质的飞跃。
  三、操作学具,让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组织学具操作,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让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他们的大脑,可以促使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时,让他们说一说操作过程,想一想操作过程中的新发现、获得的新见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并且反过来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组织学具操作,让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以让他们的动作思维、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得到发展。
  四、注意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课内操作,能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课外实践能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充分的利用,紧密联系数学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课内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小尺感知了一厘米和几厘米,然后又让学生找出周围生活中长度大约1厘米的物体,同位互找几厘米,通过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判断测量方法与长度是否正确,使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后,又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实物图像抽象为只有线条组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对比实物辨认,从而使学生认识了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形。课后让学生利用山芋、萝卜、橡皮泥等制作出各种立体实物,带到学校展示,学生们兴趣盎然。
  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
  在教学中,操作的主体不同,教具学具的选用也应有所不同。教师演示的教具应大一些,便于全体学生都能看清;颜色鲜艳一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用的学具可简单一些,以免无关属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要尽量采用活动教具,因为活动教具容易引起注意,容易被知觉,更有利于使知觉的主体与背景分离,使主体更加鲜明。同时,活动教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便于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
  六、教具学具数量、操作递减有序。
  教具学具操作的目的,是用直观感知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具学具的数量和操作的次数亦应逐渐减少。我们还须注意,操作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应尽可能利用记忆表象来帮助儿童理解初步的数学知识。当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应通过观察、了解、评估,允许发展较慢的儿童使用学具,操作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操作要求,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随文练笔,即就文取材,在实施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揣摩、体验文本,以课文内容作为练笔的素材,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结合,使读写相得益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 随文练笔 提高 水平 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
期刊
初中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其特殊性之一在于开设时间晚,学生学习时间较短,要在39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新学科的学习并进行中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如何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减,把化学学好,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最终获得成功,这是我们一直在不断探讨和思索的问题。下面浅谈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利用第一节化学课,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初中化学在九年级才开始学习,每位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刻,数学教学一直是所有学科的重中之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尤为重要。笔者在本文当中具体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各种困境,并且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困境 解决途径  一、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的困境  1.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  根据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显示出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在学习数学中没有激情,造成数学成绩一直没有提升。对
期刊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不是教师当“甩手掌柜”,完全让学生自由、不受任何约束、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作用,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优化“学习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
期刊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目前汉语拼音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教学目标上,教师没有准确把握课标对拼音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要求超出了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实际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对重难点没有明确的认识,对拼音知识的教授存在缺漏和错误;在教学形式上,一味追求教学形式的趣味而忽略了教学实效,造成低效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的转变中,学生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财富,必须自己主动学习。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  课上可采用小组学习,引导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每个学生既是独立的个人,又是社会的人,我们老师既要让他们学会知识、锻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一般是给出作文题目并给出写作要求,然后让学生作文,可是学生不得要领,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而有的老师干脆让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作文,致使小学生的作文华而不实,没有亮点,不能写出自己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老师却是朗诵一篇作文让学生仿写,学生竟能写得有模有样。所以教师应努力改变学生作文无处下手的状况,摒弃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抓住基础训练和习作练习,从仿写入手,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而高效的课堂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效课堂 构建 阅读文本 自主学习 创设氛围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
期刊
摘 要: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基石,贯穿整个教材的始终,与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都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从指导方法、培养习惯、分散记忆内容、合理安排方面,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用语 兴趣 方法 规范 习惯 循序渐进  初中化学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既新鲜,又陌生。初中化学虽然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应当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知道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每个事物、每个人都有历史,历史和现在紧密相连,学习历史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初中历史应当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历史有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是记忆能力,第二层次是理解能力,第三层次是运用能力。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三方面的能力是结合起来的,是学习研究历史时必须具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