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要使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使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变成他们内心的“自我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观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必须深挖教材,然后根据学情、根据教学内容,分别制定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好学”、“乐学”。为了促进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我搜集和学生相关的各种数据作为题目的素材,并设计出和教材结合、题目新颖的练习题目。这样,学生能在练习中找到乐趣,从而能主动去探究、去学习,能更好的掌握技能。 比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即教师利用电脑技术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某种情境,设计一个难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点上,经过“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一次,笔者结合春节写对联的传统,给学生出示了一副“春节情境图”,要求学生给自己家写一副对联。
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新颖的学习环境之中,让他们在学习信息技术中体验到无比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变成他们内心的“自我需要”。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突飞猛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注意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学生第一次打开一个程序后,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不用一个按钮的一个图标的说叫什么叫什么,可以提示学生把鼠标箭头放在上面观察观察,学生马上就会发现出现的说明文字,此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一个应用程序,那么当学生以后打开一个陌生的程序,面对陌生的面孔时,就会想到这个规律,自己就能摸索着熟悉它。还有每个程序右上角的三个按钮的使用,只需介绍一次,那么学生就能学会关闭任何一个程序,电脑的使用方法中,有许多这种通用的方法和规律,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方法,而不是单纯介绍一个软件的使用方法,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触类旁通,游刃有余。那我们的教学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的轻松,学的轻松,还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意识
初中学生对于游戏和上网的喜爱程度很深,如果教师在上机操作课上强行的禁止,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另外,正确使用网络和玩益智游戏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钥匙,一些益智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像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关键是要有选择地玩,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沉迷其中。游戏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度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去把握,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的要求是学生只要完成当堂的任务后,就可以玩游戏。对于上网,要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网络道德观念和网络法制观念,正确的使用好网络,为学习服务,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
四、重视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设计练习,让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效率。如:利用在学习Word中“制作贺卡”部分时,我简单的演示了用到的知识,“页面设置”设置纸张大小,“边框和底纹”可设底纹,可插入图片,艺术字等,让学生思考,分小组制作贺卡。通过思考——动手,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又如,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查找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经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总之,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璇.《培养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电教2002-4)
[2]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3-1)
[3]岳会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初探》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观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必须深挖教材,然后根据学情、根据教学内容,分别制定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好学”、“乐学”。为了促进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我搜集和学生相关的各种数据作为题目的素材,并设计出和教材结合、题目新颖的练习题目。这样,学生能在练习中找到乐趣,从而能主动去探究、去学习,能更好的掌握技能。 比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即教师利用电脑技术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某种情境,设计一个难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点上,经过“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一次,笔者结合春节写对联的传统,给学生出示了一副“春节情境图”,要求学生给自己家写一副对联。
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新颖的学习环境之中,让他们在学习信息技术中体验到无比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变成他们内心的“自我需要”。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突飞猛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注意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学生第一次打开一个程序后,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不用一个按钮的一个图标的说叫什么叫什么,可以提示学生把鼠标箭头放在上面观察观察,学生马上就会发现出现的说明文字,此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一个应用程序,那么当学生以后打开一个陌生的程序,面对陌生的面孔时,就会想到这个规律,自己就能摸索着熟悉它。还有每个程序右上角的三个按钮的使用,只需介绍一次,那么学生就能学会关闭任何一个程序,电脑的使用方法中,有许多这种通用的方法和规律,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方法,而不是单纯介绍一个软件的使用方法,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触类旁通,游刃有余。那我们的教学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的轻松,学的轻松,还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意识
初中学生对于游戏和上网的喜爱程度很深,如果教师在上机操作课上强行的禁止,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另外,正确使用网络和玩益智游戏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钥匙,一些益智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像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关键是要有选择地玩,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沉迷其中。游戏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度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去把握,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的要求是学生只要完成当堂的任务后,就可以玩游戏。对于上网,要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网络道德观念和网络法制观念,正确的使用好网络,为学习服务,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
四、重视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设计练习,让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效率。如:利用在学习Word中“制作贺卡”部分时,我简单的演示了用到的知识,“页面设置”设置纸张大小,“边框和底纹”可设底纹,可插入图片,艺术字等,让学生思考,分小组制作贺卡。通过思考——动手,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又如,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查找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经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总之,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璇.《培养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电教2002-4)
[2]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3-1)
[3]岳会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初探》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清水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