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主流媒体海外分支机构的运作模式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主流媒体的海外分支机构是如何运作的?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它们如何转型?BBC国际部主任彼得·霍罗克斯2014年11月14日发表题为《印度分部如何引领BBC创新》的讲话,介绍了BBC印度分部的总体运作情况、在当地发展新媒体方面所做的尝试、与当地媒体的合作关系及未来发展规划等。这些情况对于我们了解国际主流媒体海外分支机构的运作和创新颇具参考价值。
  在印度,BBC在国际媒体市场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BBC世界新闻是印度收视率最高的电视频道之一,进入3200万印度家庭,这个数字在BBC世界新闻全球用户数中所占比例超过8%。BBC印地语新闻服务在电视、在线和移动三个平台上都有较大增长。BBC新闻网是印度首屈一指的国际新闻网站,其网页流量相当于CNN、《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三家的流量之和。BBC新闻网的印度读者群十分年轻,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3%。BBC新闻APP在印度的每月平均浏览量也有1100万。
  根据霍罗克斯的讲话内容(http://www.bbc.co.uk/ mediacentre/speeches/2014/peter-horrocks-delhi),笔者梳理、提炼了BBC印度分部的运作模式,供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参考。
  数字化:重构海外编辑部,推出新媒体产品
  近年来,国际媒体拓展全球用户的难度加大,BBC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短波平台就受到来自调频广播、电视和手机的严重冲击。印度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目前有近800个电视频道、240多家调频广播电台、9.4万多家注册期刊。BBC印地语短波广播仍然可以收听到,但听众数量已经萎缩到了550万。为了拓展用户数量,BBC印度分部在以下方面做了改进:
  1.重构海外编辑部
  为了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BBC近年来一直在调整海外分支机构,努力建设“多媒体、多语种的生产单元”,实现跨平台和跨语种的集成式工作。BBC印度分部在这方面较为领先。在德里,BBC创建了一个“数字优先”编辑部。这个编辑部拥有一个多媒体团队,能够在BBC印地语网站bbchindi.com和英文网站bbc.com/news之间进行跨语种工作。在该团队的努力下,印地语新闻不断被翻译为英文向世界发布。BBC印度分部从旧平台向新平台的转型,也是BBC在全球范围内转型的一个缩影。
  2.移动优先
  BBC已经把推出新的移动APP和网页作为开发数字产品的首要目标。超过一半的BBC世界新闻市场是“移动优先”的,也就是说,50%以上的用户是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来看或听BBC新闻的。在印度,这一数字超过70%。印度分部大胆创新,推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新媒体项目,成为整个BBC集团媒体与技术创新的先行者。
  为了在不断涌现的、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上传播,BBC世界新闻网站进行了响应式设计(responsive design),针对不同的终端自动优化呈现效果。其中,印地语移动网站2013年3月推出,今年9月改为响应式,由此,该网站的流量迅速、稳定增长。印地语网站各平台的每月独立用户访问量从2013年4月的130万升至2014年10月的450万,短短18个月,翻了三倍。在编辑环节,BBC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缩短报道篇幅,使用更多的图片和图表。这些新的编辑技巧采用后第一个月,BBC印地语网站的移动流量就上升了20%。
  3.重视社交网站
  2014年印度大选报道中,BBC使用了WhatsAPP和WeChat这两个新平台,以确保覆盖印度选民和全球的印度侨胞。这两个社交软件都是在印度十分流行并广泛使用的,BBC提供英语和印地语新闻服务。这是首次国际新闻机构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较大规模的印度大选报道。
  近期,BBC印地语新闻登陆了排名全球前五的手机聊天软件LINE平台,此前BBC英语新闻也在该平台推出了服务。如今,BBC英语新闻在LINE平台已经拥有30万订户,其中超过10万来自印度。
  去年,BBC在社交媒体平台推出了一系列颇具创新性的全球节目。例如,他们开设了一个新的社交媒体单元“BBC趋势”(BBC Trending),用于盘点和调查全球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该团队每周推出可以分享的博客、音频、视频产品,内容由“BBC监测”(BBC Monitoring)和语言服务部门协助完成。“BBC趋势”运作十分成功,他们计划将它推广至阿拉伯语、印地语等其他语种的服务中。
  本土化:聘用当地双语人才,报道敏感议题
  BBC早期的国际传播是以英语为主的,近年来开始向“多语种、国际化”转型。为了实现真正的全球传播目标,BBC注重聘用双语甚至多语人才,推出本土化节目,报道所在国受众关心的敏感议题。这一点在印度分部表现得尤为突出。
  1.聘用双语或多语人才
  BBC非常重视聘用本土双语甚至多语人才,编辑部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能够熟练运用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报道的优秀记者。在印度德里,BBC聘用了当地的双语记者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上从事新闻报道。聘用本土双语人才不仅能够节省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有助于BBC运用“国际化、多语种”策略,实现真正的议题全球化。
  2.推出本土化节目
  内容本土化是国际媒体全球拓展的普遍做法,BBC在这方面也有重要举措。现如今,BBC印度用户数量已经扭转了下滑势头,这主要归功于BBC在印地语电视和数字媒体上的投入,特别是《全球印度》(Global Media)节目的推出,为BBC带来了每周600万的观众,这些增长很大程度上抵消并超过了短波广播听众的流失。
  3.报道当地敏感议题
  由于其创新的工作方式和独特的报道议程,BBC敢于报道一些其他媒体不敢碰触的敏感议题,比如印度的性别问题。从2012年12月德里公交车强奸事件发生以来,BBC印度分部一直把性别问题作为报道的重点议题。去年和今年的10月,BBC推出了广受欢迎的《100位女性》季播节目,目的是在全球引发对女性生活的关注,在BBC全球新闻频道报道更多的女性声音和女性故事。
  合作:受制于所在国新闻管理政策
  BBC一向把媒体之间的合作视为抵达更多受众、提升内容品质和幫助提升世界媒体标准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与各国媒体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印度,BBC与ETV合作,利用该台的频道播放BBC印地语电视节目《全球印度》。在合作中BBC发现,由于当地媒体主要聚焦于印度本土,较少涉及国际新闻,因此受众对全球视角的内容有旺盛的需求,特别关注印度与世界的关系。
  电视和数字领域的合作相对容易,但是,由于印度政府对调频广播新闻的管理,广播领域的合作不太顺畅。新政府在解除调频广播新闻管制方面有一些新的思路,BBC希望未来这些改革思路能落到实处。
  未来:五年内发稿语言增至50种
  BBC未来的发展目标很明确:打造与众不同的新闻业,提供其他媒体不能提供的公正报道,在受众使用的所有媒体平台上传播,配置多语种、多样化的全球人力资源,系统使用社交媒体与受众互动,收集受众自制内容,满足受众信息需求。
  数字终端的普及、数字视频收视率的增长和宽带费的降低对于拥有大量优质视频新闻内容的BBC而言是一个机遇。BBC团队正在实验各种技术,为数字终端不间断地提供人们感兴趣的视频新闻。“盒子频道”(channel in a box)就是BBC研发的一个新产品,它是一个黑色的电子盒,可以提供按需定制的视频内容,例如南亚新闻、亚洲商业新闻、健康科技的发展、印度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故事等专题报道。BBC还利用多语言团队的优势,将基于新技术的视频产品制作成多语种版本。
  最近几个月,BBC开始增加报道语言的种类,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减法。他们计划五年内实现用50种语言进行报道,其中视频新闻使用25种左右的语言。这将有助于BBC实现覆盖5亿全球受众的目标。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新媒体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4CXW022)
其他文献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独特的民族、宗教和文化,西藏一直是中西方媒体高度关注的地区。但话语体系不同,西方媒体在西藏的民族、宗教、人权等“涉藏问题”上,不乏对中国的批判和误解。  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情况下,如何在对方的话语体系中更有效地传播中国立场、中国观点和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的西藏,这个问题值得国内的外宣媒体深加研究。  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新华社播发的稿件《西藏50年:“
期刊
西藏,青藏高原,以其壮美自然的风光和朴实的生活图景吸引了无数的关注和迷恋。在以西藏为主题的大型系列纪录片《第三极》陆续在央视和其他视频平台热播之际,五洲传播出版社获制片方授权,于近期隆重推出图文版《第三极》(中、英文版分别于5月、8月出版)。同名纪录片、图书先后推出,殊成西藏文化传播的“《第三极》现象”。  中西方视角下对哲学原命题的思考  地域文化的魅力蕴含于人类和自然关系及人类个体生存的原命题
期刊
中国在周二举行了盛大仪式,庆祝西藏成为民族自治区50周年。在庆典上,学生们手举国旗,准军事部队着战斗服装行进。  此次庆祝活动称赞了西藏在共产党统治下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此同时,一些激进主义分子批评这个地区对人权的践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在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前向成千上万的群众发表讲话时强调了西藏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团结。布达拉宫曾是达赖喇嘛的家,现在是一个博物馆。  俞正声说:“50年来,中国
期刊
作者威廉·卢夫(William .A.Rugh)具有31年的外交官经历,曾任美国驻也门、阿联酋大使,现为美国中东教育和培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对美国公共外交政策,尤其是在中东地区的公共外交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充分的发言权。  公共外交的使命主要是推动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的长期信任,以维护国家长远利益。该书作者在书中以最新的视角和亲历的经验,通过描述驻外使馆工作的美国外交官是如何与外国民众沟通的方式,来介
期刊
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田海龙教授多年致力于话语与社会研究。日前,笔者就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对田海龙教授进行了专访。  “话语”及“话语体系”的概念分野和现实意义  陈大亮:田教授您好!您的学术研究涉及对外话语传播研究,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这方面的研究?  田海龙:我的教育背景是语言学,但对政治学、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研究也感兴趣。这使我的研究不局限在语言结构上面,而是通过对语言结构的分析,探
期刊
汉语国际教育(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是为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对已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进行整合后而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综合了语言学、教育学、跨文化交际学、传播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交叉型二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
期刊
东深供水工程北起东莞、南到深圳,引东江水以济香港。作为新华社对外部的编辑对此早有耳闻,但从未实地踏访。今年3月恰逢东深供水50周年,新华社对外部与广东分社合作,联合香港分社、江西分社共同策划实施“东深供水50周年”全媒体融合报道,作者有幸参与了采写编发的全过程,从中获益良多。  通过与分社记者的并肩作战,手中的稿件再也不是干巴巴的材料堆砌,每一个地名、每一个故事都变得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处理起来也
期刊
近来,新华社上下劲吹融合发展之“风”,海外分社闻“风”而动。新华社欧洲总分社作为海外试验田,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多种尝试,收到了积极效果。2014年9月15日新华社总编室在《值班简报》第176期援引新媒体中心统计数据称:9月1日至7日,欧洲总分社以“新华欧洲”账号为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供稿186条,位居客户端媒体账号第一名。欧洲总分社自8月11日开始以“新华欧洲”账号为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供稿以来
期刊
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笔者在日本讲谈社研修了近5个半月。讲谈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间的出版交流项目持续了二十多年。作为第23期研修生,笔者与其他两位业内同行一起走进这家日本出版巨头。在讲谈社,从销售部门到图书、杂志编辑部、数字出版部,我们与讲谈社员工交流切磋、参与业务例会,每个部门多则一周、少则3天。这次研修为我们近距离观察日本出版现状、了解日本人对中国
期刊
新闻评论历来是国际新闻的重要报道领域,一直以来,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对新闻评论产品(包括社评、评论员文章、时评、述评等)高度重视。在对外报道中,因为用户、受众的特殊属性,新闻评论尤其需要记者、编辑“独具慧眼”和“推陈出新”。笔者以多年来执笔和经手的时评、述评入手,试从选材和立意的角度,梳理一些对外新闻评论的写作经验和需要规避的问题,供同业参考指正。  一、选材:既要回应社会热点,也须摆脱思维定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