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可塑性高,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基于知识可视化理论的英语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更快地理解、记忆、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一、知识可视化理论的内涵分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然进入了“多模态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大量的图形、色彩、符号、声音、影像等,人类通过视觉或听觉等各种感官与外界环境进行密切互动。美国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就人类信息获取源与记忆力持久性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结论为:人类大脑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来自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不超过6%,由此证明依靠视觉化学习具有高效性。知识可视化理论应运而生,提出者马丁·愛普认为,知识可视化是将知识通过一定的图解方式表征出来,它是构建和传递知识复杂内在关系的手段,是促进知识创造和传递、整合与思维的有效方法。基于知识可视化理论的课堂,借助常见的可视化工具:草图、图像、思维地图、图表、思维导图等,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接触语言知识,并把目标语言知识“文”与表征形式“图”对应起来,辅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传递与创新。
二、知识可视化理论的教学实践
1.巧绘字母变形图,由“图”至“音”。自然拼读法已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字母名称音,还教给学生字母本身的发音,以帮助学生通过自然拼读,掌握单词拼读规则,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目的。多数学生初步接触自然拼读时,易受母语拼音的影响,产生混淆,故而教师在教授字母本身音时,往往耗时多,收益小。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与课堂实践,找到了事半功倍的方法——借助图示,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即对字母进行变形,变形后所呈现的图形就是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该单词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引导学生看图并按照顺序说出字母名称音、字母本身音、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读音,由“图”到“音”这样连续性强的图式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与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便能快速说出字母本身音,为学习自然拼读法打下良好基础。如下图所示:
创意十足的字母巧变形,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的拼读热情高涨,他们也模仿老师进行从字母到单词的联想创意,自然拼读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如游戏般充满趣味性。
2.细读教材情境图,由“图”至“文”。小学英语教材版面精美,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具有呈现叙事情境、展现人物情感、启发学生想象等功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呈现文字符号前,先放手让学生观察插图,仔细“读图”,以插图为媒介,快速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让其灵活重组语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读“图”是解构“文”的必要途径,尤其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读图能够辅助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降低他们接触文字符号时的紧张感,激活他们脑中的生活表象,为接受新知和理解新知做好准备。读“图”与识“文”一样,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有策略地逐步培养。
以外研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第6模块Unit1 “Happy birthday!”为例,课文插图如下:
进入文本前,教师“先放后收”,请学生浏览以上六幅插图,并与同桌根据插图内容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能想到哪些与插图相关的单词。教师不限制、不拘束学生,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接着,教师根据插图中的场景、人物表情变化、动作、物品等,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以引导学生聚焦几个观察维度,从插图中获取信息,为后续的文本学习做好铺垫:
Q1:Where are they?
Q2:Whose birthday is today?
Q3:What’s the present from Daming?
Q4:What’s the present from Ms Smart?
Q5:How old is Sam?
Q6:Is Sam happy?
学生在插图所创设的感性情境中,了解到今天是Sam的生日,他的小伙伴和妈妈都送礼物给他,他收到的Daming的礼物是一支钢笔,他妈妈送了生日蛋糕,特别是通过数蛋糕上的蜡烛这一隐藏条件,得知Sam 9岁,大家都非常开心。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在可视化插图中获取了丰富的信息,为文本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3.创编思维可视图,由“图”至“意”。思维导图或结构图为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炼文本信息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使学生思维的动态变化、探索过程及结果可视化。学生编制导图的过程,即为学生发现文本内在联系,透过文字看本“意”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识别、比较、归类、阐释等多种思维技能,这极大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这个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可以从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勾画导图开始,再逐步过渡到自己尝试画出具有个性、具有独创意义的思维导图或结构图。
以外研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第8模块Unit1 “They sang beautifully.”为例。教学内容为介绍过去的野餐经历。学完文本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要谈论过去的某次野餐,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谈?学生发散思维,集思广“意”。由此,教师请学生以“had a picnic”为主题,画一张思维导图,把学过的词语尽量挖掘出来,同类词的拓展可请教教师、同学或查字典。
如上图所示,教师给出主题和第一层级的五个方面,剩下部分由学生自主补充,可不断往下延伸,既便于学生思路清晰地谈论野餐,又扩大了学生的词汇网络,有利于学生分类记忆,借助思维导图提高记忆效率。
三、结语
知识可视化理论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如何更好地将内隐的知识外化,以图解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为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记忆信息提供更有效的辅助与补充,降低学生的脑力负荷,活跃学生的思维,值得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努力、实践研究,以便更多地利用知识可视化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Lengler R,Eppler M J.Towards
一、知识可视化理论的内涵分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然进入了“多模态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大量的图形、色彩、符号、声音、影像等,人类通过视觉或听觉等各种感官与外界环境进行密切互动。美国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就人类信息获取源与记忆力持久性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结论为:人类大脑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来自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不超过6%,由此证明依靠视觉化学习具有高效性。知识可视化理论应运而生,提出者马丁·愛普认为,知识可视化是将知识通过一定的图解方式表征出来,它是构建和传递知识复杂内在关系的手段,是促进知识创造和传递、整合与思维的有效方法。基于知识可视化理论的课堂,借助常见的可视化工具:草图、图像、思维地图、图表、思维导图等,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接触语言知识,并把目标语言知识“文”与表征形式“图”对应起来,辅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传递与创新。
二、知识可视化理论的教学实践
1.巧绘字母变形图,由“图”至“音”。自然拼读法已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字母名称音,还教给学生字母本身的发音,以帮助学生通过自然拼读,掌握单词拼读规则,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目的。多数学生初步接触自然拼读时,易受母语拼音的影响,产生混淆,故而教师在教授字母本身音时,往往耗时多,收益小。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与课堂实践,找到了事半功倍的方法——借助图示,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即对字母进行变形,变形后所呈现的图形就是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该单词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引导学生看图并按照顺序说出字母名称音、字母本身音、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读音,由“图”到“音”这样连续性强的图式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与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便能快速说出字母本身音,为学习自然拼读法打下良好基础。如下图所示:
创意十足的字母巧变形,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的拼读热情高涨,他们也模仿老师进行从字母到单词的联想创意,自然拼读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如游戏般充满趣味性。
2.细读教材情境图,由“图”至“文”。小学英语教材版面精美,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具有呈现叙事情境、展现人物情感、启发学生想象等功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呈现文字符号前,先放手让学生观察插图,仔细“读图”,以插图为媒介,快速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让其灵活重组语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读“图”是解构“文”的必要途径,尤其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读图能够辅助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降低他们接触文字符号时的紧张感,激活他们脑中的生活表象,为接受新知和理解新知做好准备。读“图”与识“文”一样,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有策略地逐步培养。
以外研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第6模块Unit1 “Happy birthday!”为例,课文插图如下:
进入文本前,教师“先放后收”,请学生浏览以上六幅插图,并与同桌根据插图内容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能想到哪些与插图相关的单词。教师不限制、不拘束学生,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接着,教师根据插图中的场景、人物表情变化、动作、物品等,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以引导学生聚焦几个观察维度,从插图中获取信息,为后续的文本学习做好铺垫:
Q1:Where are they?
Q2:Whose birthday is today?
Q3:What’s the present from Daming?
Q4:What’s the present from Ms Smart?
Q5:How old is Sam?
Q6:Is Sam happy?
学生在插图所创设的感性情境中,了解到今天是Sam的生日,他的小伙伴和妈妈都送礼物给他,他收到的Daming的礼物是一支钢笔,他妈妈送了生日蛋糕,特别是通过数蛋糕上的蜡烛这一隐藏条件,得知Sam 9岁,大家都非常开心。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在可视化插图中获取了丰富的信息,为文本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3.创编思维可视图,由“图”至“意”。思维导图或结构图为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炼文本信息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使学生思维的动态变化、探索过程及结果可视化。学生编制导图的过程,即为学生发现文本内在联系,透过文字看本“意”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识别、比较、归类、阐释等多种思维技能,这极大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这个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可以从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勾画导图开始,再逐步过渡到自己尝试画出具有个性、具有独创意义的思维导图或结构图。
以外研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第8模块Unit1 “They sang beautifully.”为例。教学内容为介绍过去的野餐经历。学完文本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要谈论过去的某次野餐,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谈?学生发散思维,集思广“意”。由此,教师请学生以“had a picnic”为主题,画一张思维导图,把学过的词语尽量挖掘出来,同类词的拓展可请教教师、同学或查字典。
如上图所示,教师给出主题和第一层级的五个方面,剩下部分由学生自主补充,可不断往下延伸,既便于学生思路清晰地谈论野餐,又扩大了学生的词汇网络,有利于学生分类记忆,借助思维导图提高记忆效率。
三、结语
知识可视化理论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如何更好地将内隐的知识外化,以图解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为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记忆信息提供更有效的辅助与补充,降低学生的脑力负荷,活跃学生的思维,值得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努力、实践研究,以便更多地利用知识可视化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Lengler R,Eppler M J.To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