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的有关内容教材编写及二次开发研究(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与实验,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的圆的面积估测和公式推导的探究活动做了比较分析,指出了“画—分—剪—拼”探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验论证了其不可行性,提出了借助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等完善教材的建議。
  [关键词]教材编写;圆;面积;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05-04
  “圆的面积”是“圆”这一单元内容的重中之重,各教材为了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展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渗透数学思想,都精心编排了探究过程。但操作验证后发现,教材的设计目标很难实现,因此有必要对教材编写的探究活动进行分析。
  一、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分析
  关于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各教材给出的方法既有一样的,也有不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将圆分割为若干等份后拼成已学图形
  在纸上画圆,将它分成若干等份,剪下圆并沿等分线剪开,分成若干扇形小纸片,再拼成已学图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是所有教材都给出的探究方法(简称为“画—分—剪—拼”方法),只是化归的方向不同,有的单一,有的多向。
  (1)化归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这种化归方向是各教材中都有的,表述也大同小异。先对人教版教材进行分析,然后再指出其他教材的异同。人教版教材(第67页;如图1)先提出“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你能发现什么?”,然后将圆纸片分成了16等份和32等份,拼出了近似的长方形,指出“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的极限思想,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此探究活动其实很难实施。首先,用圆规在硬纸上画一个圆好办,可不管是把圆形纸片先分后剪,还是先剪后分,都得把圆形纸片剪下来,那要剪成一个比较标准的圆形纸片就很难。其次,假设能剪下一个标准的圆形纸片,怎么把它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学生确实会作垂线,可先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将圆形纸片分成4等份,那再分呢?只能测量角,把直角分成两个45°角以确定等分点,进而8等份;再测量出22.5°、11.25°……以分成16等份、32等份……此操作也不容易。第三,假设能够在圆形纸片上画16或32等份线,那剪开的过程也比较繁杂,即使学生能够完成,但由于折叠的纸容易卷曲也会影响拼图。第四,拼图就非得拼出近似的长方形吗?拼出的图形与平行四边形不是更近似吗?拼成学过的其他近似的图形(梯形、三角形)不行吗?
  其实,苏教版教材(第97页;如图2)可能考虑到了以上分析的问题,故在教材附页中给出了图中所示的、带有16等份和32等份等分线的圆让学生剪,这虽然减少了操作的难度,但其他问题仍然存在。而沪教版教材(第112页;如图3)、北师大版教材(第14页;如图4)、西师大版教材(第20页;如图5)、冀教版教材(第48页;如图6)、青岛版教材(第66页;如图7),除上述问题外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等分圆这个图形,并把等分后的图形拼起来”,学生能做到吗?恐怕也是剪开圆形纸片去拼的。
  (2)化归为梯形或三角形
  作为探究活动,浙教版教材是没有封堵学生的化归思路,且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的。浙教版教材(第69、70页;如图8、图9)不仅展示拼成的、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还有近似的梯形和三角形,这对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提升创新能力成是有较大帮助的。另外,西师大版教材在练习中以思考题的形式让学生拼出近似的梯形和三角形去推导公式,也弥补了探究时化归思路单一的不足。
  综上所述,用“画—分—剪—拼”方法探究圆的面积公式,不仅因存在上述问题很难实施,还把探究活动变成了按流程进行的操作活动,变成了手工课。
  2.将圆转化为近似的三角形
  有的教材将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后,得到的每一份都是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扇形),但不剪拼图形,而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如,浙教版教材(如图9)把圆分成32等份,不剪开,将每一小份(扇形)当作三角形来求面积后再乘以32,即得到圆的面积公式。另外,冀教版教材(第47页;如图10)以飞镖板为例也是这种处理方式,计算出了面积,只是没有借助其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再者,北师大版教材(第16页;如图11)是剪开草绳编制的圆形茶垫,将其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利用其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此方法新颖、独特,但只适用于类似的物品,而不适用于圆形纸片、铁片等实体,缺乏一般性,这也应是教材将其作为一种介绍而没有把它作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原因。
  显然,将圆转化为近似的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方法,比“画—分—剪—拼”方法要好。因为将每一个小扇形当作三角形,其近似程度比剪开拼成的近似的已学图形更高,且省去了不少烦琐的机械式操作。
  二、思考与建议
  1.“画—分—剪—拼”的探究方法不具备可行性
  我给已学过圆的面积的学生提供圆形纸片,让他们按照“画—分—剪—拼”的探究方法进行操作。该班45人,在20分钟内能分成32等份并拼成较标准拼图的一个人也没有,能分成16等份后拼成还算较标准拼图的也只有7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7人都没有按教材上的要求去做,而是边折边割完成的,不是剪开而是割开。试想:按教材的步骤在纸上画一个圆,把它略为标准地剪下来就至少需要1~2分钟;将圆形纸片等分并画上16或32等份的等分线,这需确定等分点并画出8或16条直径,也至少需要5~6分钟才能做到;用剪刀剪成16、32等份,分别需要剪15、31次,在不要求很标准的情况下至少也需要5~6分钟;最后拼出图形少说也得2~3分钟。可见,20分钟之内绝大多数学生是不能完成的。因此,这种探究方法根本不具备可行性。事实上,众多该内容的教学只是简单介绍此方法,而后用多媒体展示说明,真正让学生按此方法进行操作探究的不多,足可说明大多数教师也发现了此方法的不可行性。既然如此,此探究方法的设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若教材中仍保留此方法,可随教材配备将圆形纸已分成16或32等份的粘贴纸,让学生揭下来进行拼图即可。这样省去画、分、剪,只保留拼,可取得同样的探究效果。
  2.建议借助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浙教版教材(如图9)把圆等分而不剪开,将每一小份扇形(各教材在“圆”这一单元都设计了扇形的内容)当作三角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方法是可取的,只是学生将圆等分为32等份比较困难。其实,既没有等分的必要,也不用分成太多份,只要让学生将其分成一些比较小的扇形,看出这些扇形与三角形很接近(相似),引导学生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每个小扇形的面积,再求和即可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设计既渗透了将圆转化为近似三角形的化归思想和极限思想,学生也好操作、理解与掌握,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渗透类比这一重要方法。
  教材的重要性众所皆知,毋庸赘述。教材编写探究活动贯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必要的,但教师应亲自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可行性进而完善之才更好、更稳妥。
  【本文系“青蓝项目:青岛市教育学会 2018 年度教育研究项目——关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课堂探索活动编写的比较研究(QES18E152)”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学近年来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传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是分阶段开展的,即先安排课程的理论教学,期间穿插一些实验、实训项目。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充满着学科培养气息。而当前职教领域所倡导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更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在时间与空间的同步,即“教、学、做过程的一体化”。  
[摘 要]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重现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而预设与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开放环节,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生成兴趣的火花,在操作活动中生成探究的火花,在弹性预设中生成精彩的火花。  [关键词]课堂生成;思维火花;认识三角形;小学数学 
[摘 要]累积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必然路径。从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特征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活动经验目标”,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有效的活动经验,真正建立自己的经验系统,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内涵特征;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01-03  数学
[摘要]化归,简而言之就是转化和归纳。采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熟悉化、简单化与直观化的形式,有效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分解为已学知识,准确地认知与系统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化归思想体现了数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也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化归思想;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以今年六月中旬江苏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引,我市经过慎重考虑,确定在老牌重点职业高中试点构建“普职融通”办学机制。作为唯一一个试点学校,为了把这项重大改革工程落到实处,我校果断地整合了机类和电类专业组群,积极研讨并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充分地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展了“普职融通”的初步尝试。  关键词的界定及解读  “普职融通”是我市为了贯彻省委“多措并举,妥善解决职普分流问题”而进行
[摘 要]磨课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通过课例选定,组内三次磨课,第一次外出展示,叙述了一节好课是如何炼成的,也给出了一个新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磨课;折线統计图;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30-02  为快速提高我校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接到了外出上课的任务。作为新教师的我,备感压力。但正是经历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理念不断被提及并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如何将生活化教学策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让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了当前思品教师急需解决和迫切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善于为学生创设
[摘 要]结合教学现象指出了探究式教学没有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及流于形式的情况。从教材探究活动设计的角度反思原因,并提出教材编写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教材;探究式教学;操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13-02  从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近20年,可以说得到
将校园活动与地方文化资源有机结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能够在弘扬地方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身边的旅游景点,进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源和小导游”是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与学校合作的一个实践活动。一方面,它是着眼于社会实践本身的课程,是针对泉州的“古城旅游”而产生的设计理念。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教学教育的运用中,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得到了高质量的发展,使得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变。本文主要对如何优化信息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借鉴。  趣味引导,优化教学  课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只有从此出发,设计的教学内容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地结合课本内容,并深入课本,进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