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的有关内容教材编写及二次开发研究(五)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教学现象指出了探究式教学没有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及流于形式的情况。从教材探究活动设计的角度反思原因,并提出教材编写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教材;探究式教学;操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13-02
  从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近20年,可以说得到了全面的贯彻落实,主要表现为:教材编排的每节课的内容几乎都有探究活动;教师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探究式教学,甚至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说明课程改革确实取得了成效。但不少专家指出了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如,李波指出:探究式教学“其实际上大多是浅薄浮躁、流于形式,热热闹闹的背后是学生认识水平的原地踏步”。周东明指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各种套路太多,从牵强附会的‘情境创设’到画地为牢的‘合作探究’,我们看到了学生太多的‘兴高采烈’……”为什么会这样?有些人把主要原因归咎于教师,当然也指出了学生、考试制度、班额等因素。诚然,这些因素是存在的,但均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材。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探究活动绝大多数来源于教材,教材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等直接影响教师的引导、调控及探究的进行与效果。下面就从教材编排的角度反思探究活动设计流于形式的原因。
  一、教材中的不少探究活动几乎等同于操作活动
  通过研究发现,教材中设计的众多探究活动几乎都是动手操作活动,把探究活动等同于操作活动。例如,圆周率的探究活动(详见《关于圆的有关内容教材编写及二次开发研究(一)》),教材首先提出测量圆的周长,给出用线围一圈或在直尺上滚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把测量结果和计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填在表格里后观察得到了什么。可见,测量什么、测量方法、计算什么都已给出,学生不用想,只需操作即可。为什么不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给学生留下探讨周长与半径或周长与直径之间关系的思维空间,让其比较、选择,并借助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达成共识?
  又如,《关于圆的有关内容教材编写及二次开发研究(二)》中指出了圆的面积的探究活动的不可行性。试想,学生从画圆、剪圆纸片、等分成16、32或64等份、再剪开、拼出近似图形,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整个过程几乎全是操作,并且是很困难的操作;有的教材还让学生直接拼出近似的长方形,严重束缚与封堵了学生的思维。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内容上是开放的,探究方法与结果也是开放的。基于此,为何不提出让学生想办法拼出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而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其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呢?
  众所周知,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不少人认为实践就是动手实践,就是操作实验。是的,有些探究需要动手操作进行实验,但不是任何探究都需要动手操作。再者,动手操作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得到的是感性认识或直接经验,需要大脑对它们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可这缺了动脑思考是完不成的。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教材中的一些探究设计本末倒置:重视了操作,忽略了动脑思考。其实,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特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中感悟、领会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材中有些探究活动设计存在问题
  首先,教材中有些探究活动存在思路不明确,思维不连贯,前后环节脱节的问题(《关于圆的有关内容教材编写及二次开发研究(四)》中指出有的教材中设计的估计圆的面积环节与紧接着的“画—分—剪—拼”环节脱节),探究思路出现断层的问题,以及先画正方形再画圆的思路颠倒的问题,不再赘述。
  其次,教材中的不少探究活动存在前后知识和方法脱节,缺乏融合的问题。如,一些教材在三角形内角和部分设计了沿中位线折叠后把三个角拼成平角的方法,拼成的图形是长和宽分别为三角形的底和高各自一半的两个重叠的长方形,但在面积部分却都没有与此相联系的内容,而是另外给出一些巧法、妙法。
  第三,教材中有的探究活动存在科学性错误。如,笔者在《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编写的研究(一)》中曾论证了人教版和青岛版教材中构造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之依据——“正方形能恰(正)好铺满所测图形”的不科学性,指出其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误,是想当然得出的结论。确实,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完善教材与创造性地应用教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必须指出的是,这“锅”太重,教师实在背不动。
  教材的重要性毋庸赘述。希望教材编写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适当地设计一些科学的、可行的、有启发意义的探究活动。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波.课改,还能走多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0).
  [3] 周东明,赵雪.探寻儿童数学思维的真实足迹:以一次“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实验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9(11).
  [4] 刘慧,刘宪升.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编写的研究(四)[J].小学教学参考,2019(5).
  [5] 刘慧,刘宪升.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编写的研究(一)[J].小学教学参考,2019(5).
  【本文系“青蓝项目:青岛市教育学会 2018 年度教育研究项目——关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课堂探索活动编写的比较研究(QES18E152)”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离不开习题,具有较强针对性、系统性和思考性的习题是学好数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展开数学习题教学和指导时,要努力避免用教师的讲授灌输替代学生的自主建构,要引发学生对于数学习题的练习热情和兴趣。如果将数学习题比作一汪湖水的话,我们要使其成为具有生机的活水,引导学生在其中获得畅游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愉悦。  一、当先试水——提升效率的前提  在进行数学习题练习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习题的容量,
[摘要]数学练习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载体,而教材中的每一道习题的编排都蕴含着编者深思熟虑、寓意深刻的意图。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合理取舍、补充或调整教材内容,以便揭示数学本质,建构数学模型,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习题教学;认知本原;数阵模型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24-02
[摘 要]理解,就是能够智慧而有效地使用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认识比”的教学为例,在说一说、填一填、想一想、比一比、找一找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达到真正理解“比”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认识比;理解;知识联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34-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学近年来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传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是分阶段开展的,即先安排课程的理论教学,期间穿插一些实验、实训项目。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充满着学科培养气息。而当前职教领域所倡导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更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在时间与空间的同步,即“教、学、做过程的一体化”。  
[摘 要]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重现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而预设与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开放环节,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生成兴趣的火花,在操作活动中生成探究的火花,在弹性预设中生成精彩的火花。  [关键词]课堂生成;思维火花;认识三角形;小学数学 
[摘 要]累积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必然路径。从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特征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活动经验目标”,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有效的活动经验,真正建立自己的经验系统,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内涵特征;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01-03  数学
[摘要]化归,简而言之就是转化和归纳。采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熟悉化、简单化与直观化的形式,有效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分解为已学知识,准确地认知与系统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化归思想体现了数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也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化归思想;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以今年六月中旬江苏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引,我市经过慎重考虑,确定在老牌重点职业高中试点构建“普职融通”办学机制。作为唯一一个试点学校,为了把这项重大改革工程落到实处,我校果断地整合了机类和电类专业组群,积极研讨并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充分地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展了“普职融通”的初步尝试。  关键词的界定及解读  “普职融通”是我市为了贯彻省委“多措并举,妥善解决职普分流问题”而进行
[摘 要]磨课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通过课例选定,组内三次磨课,第一次外出展示,叙述了一节好课是如何炼成的,也给出了一个新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磨课;折线統计图;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30-02  为快速提高我校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接到了外出上课的任务。作为新教师的我,备感压力。但正是经历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理念不断被提及并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如何将生活化教学策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让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了当前思品教师急需解决和迫切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善于为学生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