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纳粹艺术品收藏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2月, 作家吉瑞·古查尔(Jiri Kuchar)经过5年的搜寻,终在捷克境内发现了16幅希特勒收藏的画作,据专家估计这批收藏的价值约为270万美元,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和所有宝藏一样,纳粹艺术品收藏也披着神秘的面纱。尽管在德军战败后,价值连城的纳粹收藏一点点浮出水面,但还是没有人知道收藏的确切数量和价值。
  掠夺珍宝的真相
  在二战之后,人们曾发现一处藏匿于阿尔卑斯山小镇盐矿里的纳粹战利品,它们堆至3层楼高,其中约有6500幅画作、3000多幅素描和版画,100件雕塑及更多的织锦、家具和书籍!其中光是伦勃朗的画作就有27幅,还有多幅鲁本斯、波提切利和马萨乔等大师作品,其数量和珍贵程度远超世上任何一家大型博物馆。
  纳粹收藏背后的故事以及艺术珍宝历经的磨难使得它愈发充满魅力。许多报章杂志都曾对这些往事进行了揣测和报道,后来也成为了一些影视作品中的桥段。
  德国纳粹党执政时期的第三帝国,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艺术品和其他财物进行了大规模有组织的抢劫和盗窃。拿破仑也曾在战争时期进行大规模的战利品劫掠,但纳粹更将这一举动扩大至产业化,甚至成立了特别部门——“罗森堡特遣队”负责文化遗产掠夺。
  纳粹大部分的收藏在1933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以掠夺和收购的方式进行,除了钱财,如银和货币等,更令人扼腕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财产被窃取。其中包括绘画、瓷器、书籍和宗教珍宝,掠夺的对象主要是私人财产和美术馆馆藏。纳粹驱赶、迫害他们认为低贱的犹太民族和斯拉夫民族并把他们的财产和收藏占为己有,又在大举进攻欧洲各国时洗劫当地的美术馆,同时把这些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来的艺术品经由欧洲的铁路源源不断向德国运输。
  希特勒清除“堕落的现代艺术”
  纳粹收藏可以说是希特勒个人喜好的直接产物。希特勒是一个失败的艺术家,但是他标榜自己为慧眼独具的艺术鉴赏家。在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之后,不断向德意志民族强加自己的美学观念。古典大师所创作的经典肖像和风景以及德国籍艺术家的作品当时受到了希特勒和纳粹党人追捧。而与此诉求不符的现代艺术,在第三帝国全被归类为“堕落的艺术”。
  1919年至1933年,德国实行民主制度,但却没有完全将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沼中救赎出来。社会分裂,局势不稳,而艺术的实验之风却开始盛行。现代艺术运动借达达主义与新客观主义之名展开,能够迫使人们成长、清醒地面对可怕的现实。但希特勒在艺术上的深度保守令他完全惊骇于现代主义。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描绘了新生德国的蓝图,同样也成为文化批判的毁灭性作品。书中,希特勒发扬着某种深度狂妄偏执的理论。对于现代艺术,他争辩说这是道德的危机,由苏联共产党送来的,利用犹太艺术商人并通过立体派或是其他布尔什维克赤裸裸的疯狂形式来影响德国。
  位于慕尼黑的“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是希特勒一手指挥建造的美术馆。它具有简洁的古典风格,希特勒称它为新德意志帝国最美丽的建筑物。1937年美术馆落成。同年,希特勒演讲中倡议要开展一场“坚定的净化战争”,以摧毁误导德国艺术的最后势力。由此,希特勒从德国博物馆开始了他的净化活动。首先,在落成的美术馆希特勒举办了关于德国艺术的盛大年度展览“伟大的德国艺术展”。通过展览,希特勒剔除了那些他认为不符合展览的作品。同时,纳粹党人筹办了被称为“堕落艺术”(Entartete Kunst)的展览以迎合当时普遍的民愤。展览展出了大量来自杰出现代艺术和许多被纳粹称为不爱国的现代艺术作品,引起人们对现代艺术的不满。
  接着希特勒又从博物馆馆藏着手进一步深化他的净化活动。希特勒下令清除约1.6万件像马蒂斯、梵高和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大师的馆藏作品,并将这些作品也归为“堕落艺术”。德国各博物馆的重要现代艺术馆藏被贱价拍卖以资助第三帝国,数千件艺术作品更直接被焚毁。在今天的艺术市场上价值上千万的毕加索作品《着睡衣的妇女半身像》当时便以1800美元的低价被拍卖。同时,希特勒也与各大博物馆馆长商讨、挑选他认为够资格的馆藏,以确保所有艺术品都被一丝不苟地净化。许多“伟大的德国艺术展”上的作品分别被希特勒收入公共美术馆馆藏和其私人收藏。
  德军洗劫欧洲艺术品
  在成为德国的最高统帅之后,希特勒计划将自己的家乡林茨(奥地利北部城市Linz)打造为欧洲的艺术之城,他聘请建筑师为他的设计方案建造画廊和美术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元首博物馆”(Fuehrer Museum)。他希望用全世界最珍贵的艺术品装点他的美术馆,并认为德国应该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艺术收藏。所以这也成了纳粹对艺术品劫掠行为的主要原因。1938年吞并奥地利之后,纳粹对犹太人开始惨遭大规模计划性的掠夺。
  希特勒拥有自己的艺术品目录,由专人制作,囊括了当时这位元首的喜好。目录中最重要的作品包括达·芬奇的《抱银鼠的女子》,伦勃朗的《好撒玛利亚人与风景》和拉斐尔的《年轻男子肖像》。这三幅无价名画都是波兰克拉考一家私人小型博物馆的馆藏,由贵族恰托雷斯基(Czartoryskich)家族持有。波兰新纳粹政府将它们放在克拉考一栋私人公寓,战后,由盟军将达·芬奇和伦勃朗的作品送回克拉考恰托雷斯基博物馆,但拉斐尔的画作一直未被寻获。终于在去年,这幅被视为拉斐尔自画像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珍贵作品在一个银行保险库内被找到。
  当时德军铁骑行过之处都避免不了遭受一番洗劫,欧洲各国的博物馆馆藏更是成为纳粹艺术品“收集”的主要目标。战争期间,法国卢浮宫的馆藏奇迹般地幸存下来。经过波兰艺术品的劫掠,法国在1938年对卢浮宫进行了艺术品撤离演练。撤离之时,卢浮宫变成了巨大的包装厂。《蒙娜丽莎》有自己的撤离专车,它被放进特别密封的救护车,维持稳定湿度,并有一名管理员跟车。这些作品被送到南法的城堡和修道院,定期搬动以免被德军找到。管理人员也一同住进城堡照料这些作品。由于巴黎当时是世界艺术和艺术交易中心,几乎所有的珍贵作品都收藏于此。在占领巴黎后,德军怕引起人民直接的对抗,并未直接掠夺国家收藏,而是改从犹太人的财产入手。盖世太保部队洗劫了前十五大犹太艺术品交易商。当时1.6万件艺术品被掠夺。   在占领西欧后,希特勒开始计划进攻东欧。冬宫博物馆得知德军入侵,急忙开始撤离庞大的馆藏。因为在一战期间,冬宫经历过一次撤离,所以相对来说比较有应对的经验。19世纪的俄法战争中也撤离过。所以冬宫早有撤离准备。和卢浮宫相比,冬宫要撤离的馆藏多出整整四倍。俄国沙皇惊人的收藏保罗万象,从绘画到家具到瓷器古物。在德军入侵一个月后,冬宫已经送走了100多万件最珍贵的馆藏,但仍有半数馆藏身陷险境。后来,德军在撤离的时候洗劫了所有剩下的作品。接着,列宁格勒市郊沙皇最爱的凯萨琳宫也被摧毁和洗劫,德军带走了包括著名的琥珀房的墙板、5000件古董家具和3.5万件艺术品。
  1944年德军败走意大利,在撤退时军队进行了毁灭性报复。他们轰炸了佛罗伦萨的市中心,摧毁了许多中世纪建筑和由米开朗基罗亲自设计的圣三一桥,并搬走了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拉斐尔等大师的杰作。
  戈林收藏
  1936年至1945年,有27名德国高级军官获得元帅的高级军衔。而在这期间只有赫曼·戈林(Hermann Goring)一人获得“帝国元帅”的殊荣。作为希特勒的左右手,戈林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对希特勒进行辅佐,还帮助他进行艺术品的收集。戈林利用职务之便私下进行艺术品收藏,他的私人收藏规模庞大,包括50%由第三帝国军队没收的作品和部分财产。收藏由艺术交易商、戈林的顾问布鲁诺·罗斯(Bruno Lohse)打理。
  截至1945年,此收藏已囊括超过2000幅作品,其中绘画作品超过300件。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的联合审讯报告二号指出,戈林从不进行粗暴的劫掠。相对的是,他总是想办法表现出至少是表面上的诚意,通过支付或承诺的方式取得所有权。尽管戈林及他的代理人和德国财产充公机构没有正式的联系,但却不妨碍他们物尽其用。战争以后,他的收藏以数倍增长,成为除希特勒个人收藏之外最大的纳粹收藏。当戈林被捕时,他已经收集了数千件画作、雕塑、织锦、地毯等艺术品。
  部分被纳粹掠夺艺术品的去处
  大约20%的欧洲艺术品在战争期间被纳粹掠夺。其中超过10万件赃物未被退还至其原始拥有者。另外,大部分宝物仍未被寻获,包括瓷器、水晶和银器,这些文化瑰宝至今下落未明。
  就此,艺术市场方面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正规机构不愿接手来路不明的物品。自90年代中期部分书籍、杂志和报章开始曝光
  纳粹掠夺,许多交易商、拍卖行和美术馆开始加倍谨慎地核查物品的出处及合法性,以防其为纳粹掠夺品。
  美国和其他地区的一些美术馆同意查证它们馆藏的出处并在证据明确的情况下同意把物品归还原始所有人。但是此过程冗长繁杂,且鲜少有具争议物品在公共收藏中被发现。近二十年,由于政治、经济及科技的发展转变,被掠夺物品的信息变得更易追溯。以前一些政治闭锁的国家现在重新对外开放,一些机构将有关资料放上网络等,加快了收集工作的进程。作为对法院裁定被掠夺物品归还补偿角色的辅助,一些国家和地区成立了针对所有权问题的官方组织。比如英国的掠夺品咨询委员会(Spoliation Advisory Panel)受理被掠夺物品的归还申请;非营利教育研究机构国际艺术研究基金会(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rt Research)提供资料以帮助物品归还。
  作为画家的希特勒
  纳粹收藏中最令人好奇的是希特勒作为一名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由于曾二度被维也纳美术学院拒之门外,希特勒常被人们戏谑为由失败的艺术家转变而来的政治家,但艺术无疑是贯穿他一生的主要爱好。在自传《我的奋斗》中希特勒提到,他年轻的时候曾想成为一名画家。虽然这份强烈的渴望在遭遇维也纳美术学院入学考试失败后渐渐消失,然而他却一直保留着对绘画的热爱。
  1907年,18岁的希特勒申请维也纳美术学院但遭到拒绝。当时与希特勒同时申请这所奥地利顶尖艺术学院并获准入学的有后来成为伟大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席勒和柯克西卡。次年,希特勒再次尝试了美术学院的入学考试,但结果还是被拒。院方考虑这位考生比较适合报考建筑,而其中一位讲师也建议他申请建筑学院,但这意味着希特勒需要重返肄业的中学阶段,进行他不愿意的学习,所以他并未听取讲师的建议。
  1908年至1913年,希特勒在维也纳靠画明信片和粉刷房屋为生。当时奥地利商人塞缪尔·摩根斯坦(Samuel Morgenstem)买了希特勒不少作品,也通过自己的客户及关系网帮希特勒销画,售卖状况还算理想。1914年25岁的希特勒入伍去往前线,但他不忘带上绘画工具在空闲时间画上两笔。这是希特勒成为政客身份前最后的创作。这一时期的作品主题包括农舍、包扎所等,与之前相比更具流畅感及感染力。二战期间,他也没有中断绘画,并以被毁坏的房屋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水彩画创作。
  希特勒往往趋向于画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建筑及农舍。一些人认为因为其绘画技术拙劣,所以不怎么画人物。在描写希特勒艺术的书籍里,费德烈·斯伯茨(Frederic Spotts)的著作《希特勒和美学的力量》中认真分析了希特勒的艺术。斯波茨评论道:“他有些许天赋——至少是在建筑素描上,但他的问题是绘画技巧完全来源于自学。”像许多业余爱好者一样,希特勒由简单的风景开始画。在缺少固有的独创性和专业训练的情况下,他转向对德国南方学院派的水彩和版画及当时流行的城市风景明信片的模仿。同时,斯伯茨相信,作为一个不具备眼界和天赋的业余爱好者,他也只有这样画才能赚钱。
  希特勒在维也纳停留期间,大约售出了几千张画作和明信片,部分作品至今仍在市场上流通。其他大部分作品则在战后被美军带到美国,收藏于华盛顿军史馆地下档案室。作为一位画家来说,希特勒可以说毫无建树,甚至还被诟病其作品最大的看点就是没有看点。尽管如此,在第三帝国时期希特勒作品的市场曾蓬勃发展,甚至在今天其作品依然拥有狂热收藏者。
  2006年,21幅希特勒作品在英国以11.8万英镑成交,市场反映热烈。2009年,一系列13幅希特勒所绘制的水彩画在伦敦的穆勒克拍卖行(Mullock’s)拍得9.5589万英镑。此系列大部分是风景题材,创作时间在1908年至1914年之间,当时二十出头的希特勒在维也纳正为成为一名艺术家而苦苦奋斗,承受着失意和拮据的双重压力。其中一幅画表现的是一位孤独坐在石桥上的男子。画中人的五官细节并没有交待,只有发型不难看出是侧分。人物的正上方打了一个交叉并签有缩写“A.H”,明显为希特勒自画像。这幅创作于1910年,最终以1万英镑的价格被买家收入囊中。拍卖行的专家理查德·韦斯特伍德-布鲁克斯(Richard Westwood-Brookes)对于最终的拍卖价格显得十分惊喜。“我原想着这张作品大概在5000到6000英镑之间。”他表示希特勒没能成为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是有原由的,因为画工粗糙,属业余水平。尤其在画人物的时候,所有的透视都是错的。2010年在英国拍卖的一批希特勒作品,画中场景描绘的大多为广阔的农田与远处教堂,乡村景色和层层叠叠的工厂。成交价格约为15万英镑。2012年,一张罕见的1913年的希特勒作品在斯洛伐克拍出4.23万美元,是估价的两倍。这幅24英寸高19英寸宽的小幅油画描摹了黑夜中明月在海面映射的情景,为希特勒24岁时所作。
  但现今许多欧洲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明令禁止售卖希特勒作品,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纳粹的赞颂。同样在这些国家,类似EBAY这样的购物网站上也禁止寄售其作品。所以此类型的拍卖和交易往往得在其他国家进行。
其他文献
认识程寿康已经有8个年头了。作为身在上海的媒体人,笔者与程寿康最主要的沟通渠道,是每年春秋两季大拍前,在预展现场半是采访、半是聊天的面对面接触。当然,这两年也有机会去他们在香港的拍卖现场观摩他们的预展和拍卖。不过所见所闻的,还都是他作为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的角色。  好在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尤其在刚刚履新的头两年里,每次来上海预展都会安排与媒体朋友餐叙。在饭桌上他谈笑风生,不仅涉及当令的时政文娱话题,也
期刊
《欲望都市》里面的姑娘们说,纽约总是会时不时地冒出一个新的街区,一个新的餐馆、酒吧或是精品店、画廊,吸引人们的眼光;即便是在此住了几十年的资深纽约客,也未必能够对每一个街区都了如指掌。而纽约的艺术家们,跟全世界的同行一样,总是不断发掘、探索新的疆域,将一区的文化艺术气氛慢慢发展起来,引来了设计师、商家,最终是房地产开发商,使得租金上涨,他们才不得不被迫撤离,去开发另一块处女地。有时候则是艺术家受不
期刊
2013年3月18日,普利茨克奖评委会因为伊东丰雄“将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以及其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诗意之美”而将本届普利茨克建筑奖授予现年72岁的这位日本建筑大师。这是第六位获得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他的弟子妹岛和世前年获得了这个建筑界最高奖的肯定,可以说,至伊东丰雄获奖,日本建筑在普利茨克乃至世界建筑的舞台上获得的承认已经不言而喻有目共睹。  1985年,伊东丰雄进行了“以布包裹风的实验”,当
期刊
转眼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艺术品查税门已经一周年了。  去年春天,由IFAS 艺术运输公司和北京诺亚艺术品运输公司高层被中国海关约谈、控制,从而捅开的艺术品查税事件,经由一些艺术品行业大腕们纷纷“出事”而发酵升级,重锤高高举起,不知何时,悄然落下。一年间,艺术品行业却如同霜打了的茄子。  查税门的力度有多大,为何会闹出如此阵仗,税收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艺术品行业?则成了很多人心头萦绕不去的阴影。  富豪
期刊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的前后,与今天的中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起码王岐山、许小年、任志强、秦晖等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前不久,王岐山、任志强等多位政经风云人物,在多个不同场合推介一本讲述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书《旧制度与大革命》,由此兴起一波《旧制度与大革命》的阅读与研究的热潮。关于大革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已经有太多的解读,因此,我们在这里只谈文化与艺术。  公元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还
期刊
“82nd & Fifth”原本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地址,也就是纽约第五大道82街。而现在,它是一个有趣项目的名称。而这个项目的主要意图,是告诉大家:一件艺术品,可以影响你的世界观!  百位纽约策展人推荐百幅作品  今年年初,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这句有地标性的短句“82nd & Fifth”为理念,开展同名线上艺术项目。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博物馆将滚动推出100条由纽约百位策展人担纲制作的两分钟短片
期刊
临江仙  秋 望  云破天寒山接水,  一番雨后新晴。  危楼独上最高层,  林疏烟岸阔,  鹜飞落霞明。  坐觉乾坤浮爽气,  一声长啸云凝。  心湖撼动却无名,  暮鸦来绕树,  不尽古今情。  本文的“不尽古今情”不是武侠小说或穿越影视中的噱头,而是王璜生先生在1974-1975年间撰写的古体词《临江仙·秋望》的结尾。  当时他的父亲刚刚落实了政策,举家从下乡地搬迁回城。该词遵循严格的词牌、
期刊
前不久的“纽约亚洲艺术周”吸引了以苏富比、佳士得为首的5家拍卖行和几十家画廊,在纽约推出数十场展览和拍卖。在如此众多的展会中,笔者以为最有看头的是苏富比与佳士得双双推出的中国当代水墨群展,而最值得关注的画家则是蔡小松。  两大巨头纽约PK  两巨头不约而同做中国当代水墨展,这本身就是看点。不过相对来说,苏富比这次所推的当代水墨群展,已经是梅开二度了。去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他们就推出了名叫“文房
期刊
关于绘画  财富堂:您平常画画时间多吗?  潘公凯:我这个人跟一般画家有很大的不同,画画儿只是我的很小的一部分工作。  财富堂:您喜欢画大作品还是小作品?  潘公凯:有大也有小,现在也有画小的。需要小的就小的呗,我的画都是人家给我打电话,说潘老师我这个展览给你留了一块墙,几乘几,就这么简单。说我给你留的墙比较小啊,你拿四张小画,那我就拿四张小画。  财富堂:您画大作品需要构思很长时间吗?  潘公凯
期刊
身为媒体人,我却并不喜欢八卦,尤其不喜欢名人的八卦。此外,我也不喜欢许多同行擅长的“报告文学体”:给采访对象戴高帽子,煽情,宏大叙事,等等。尽管如此,我有兴趣为《财富堂》杂志的封面人物专题来写一写国际拍卖业巨头之一的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用一种接近采访札记的文体。因为在我把程寿康作为采访对象认识与交往的8年里,他成功地引领了苏富比这家百年老店在亚洲完成了企业转型,获得了辉煌的业绩;因为翻开历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