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以及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他们的年龄特点是有意注意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笔者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就日益凸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集为一体,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不但能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刚进入低年級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自控力较差、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要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为此,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学生的数学水平难以提高。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较长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教学“认识加法”这一课时,用PPT演示:先播放3个小朋友在浇花,让大学说一句话,接着又播放2个拿水壶的小朋友,孩子们看着动画,很快就能说出“又来了两个小朋友”,让他们提一个数学问题时,大家都能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这一问题。孩子在动画中理解了题意,同时还学会了编应用题。又如练习书上有两幅小朋友荡秋千的图,有的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表达不完整,于是,把静止的画面做成动画,学生很快明白了:“原来有1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后来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荡秋千?”——不但能理解加法的意义,孩子们还能边说图意边列算式。在教学“认识减法”一课时,同样,把“原来树上有6只小鸟,后来飞走2只,树上还剩几只小鸟?”的题意也做成动画,学生很快就知道从6里面去掉2用减法做;特别是教学连减时,动画的运用,让孩子们很容易的理解从树上先飞走2只,再飞走3只,还剩几只是要连减的意思,既理解了连减的意义也掌握了计算的顺序。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类思维要经历“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阶段。低年级的学生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期,所以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由抽象变具体,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声、色的功能,吸引并引导孩子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传统的教具教学,非常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首先展示一个空白的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学具钟面之后,来帮老师找一找大屏幕上的钟面还缺什么,学生的热情很高,课件伴随着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示数字、指针等,接着由他们帮忙完成的钟面走动起来了,孩子很有成就感。在认识整点过程中,我又利用情境,设计了“小明的一天”,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起到了要像小明一样合理安排时间的情感教育作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再现生活情景,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有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超市购物”,课件演示小明去超市买本子,一本本子3角钱,他带了2元钱,最多能买几本本子,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出钱的用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钱。这样即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是必然趁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及时进行巩固和提高练习。但是,教师们不能盲目地利用信息技术,要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各自的积极性,以学生为目的,努力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万世友.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2]罗金东.小议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53).
[3]丁文菲.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导学,2019(15).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就日益凸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集为一体,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不但能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刚进入低年級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自控力较差、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要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为此,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学生的数学水平难以提高。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较长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教学“认识加法”这一课时,用PPT演示:先播放3个小朋友在浇花,让大学说一句话,接着又播放2个拿水壶的小朋友,孩子们看着动画,很快就能说出“又来了两个小朋友”,让他们提一个数学问题时,大家都能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这一问题。孩子在动画中理解了题意,同时还学会了编应用题。又如练习书上有两幅小朋友荡秋千的图,有的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表达不完整,于是,把静止的画面做成动画,学生很快明白了:“原来有1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后来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荡秋千?”——不但能理解加法的意义,孩子们还能边说图意边列算式。在教学“认识减法”一课时,同样,把“原来树上有6只小鸟,后来飞走2只,树上还剩几只小鸟?”的题意也做成动画,学生很快就知道从6里面去掉2用减法做;特别是教学连减时,动画的运用,让孩子们很容易的理解从树上先飞走2只,再飞走3只,还剩几只是要连减的意思,既理解了连减的意义也掌握了计算的顺序。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类思维要经历“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阶段。低年级的学生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期,所以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由抽象变具体,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声、色的功能,吸引并引导孩子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传统的教具教学,非常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首先展示一个空白的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学具钟面之后,来帮老师找一找大屏幕上的钟面还缺什么,学生的热情很高,课件伴随着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示数字、指针等,接着由他们帮忙完成的钟面走动起来了,孩子很有成就感。在认识整点过程中,我又利用情境,设计了“小明的一天”,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起到了要像小明一样合理安排时间的情感教育作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再现生活情景,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有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超市购物”,课件演示小明去超市买本子,一本本子3角钱,他带了2元钱,最多能买几本本子,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出钱的用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钱。这样即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是必然趁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及时进行巩固和提高练习。但是,教师们不能盲目地利用信息技术,要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各自的积极性,以学生为目的,努力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万世友.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2]罗金东.小议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53).
[3]丁文菲.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导学,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