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更是如此。小学数学教材从选材上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得数学知识不再是空洞枯燥。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教材内容知识的要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业务水平情况,创新使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点,把数学教学融入生活 。
  1.重视现实生活与数学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如学完“统计”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实践活动,统计学生对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给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做老师的好参谋。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个人的实践目标,假如你是校长助理,想统计学校某一方面的信息,从而协助校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由此,他们会再次经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决策”这一系列的统计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实际问题,构想社会现实,从而深刻地体会了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
  2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认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如果一个小学生(7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父母一起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助父母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3.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其呈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在挖掘各种资源的同时,不要忽略了现行教材中的有效资源。如一年级教材“生活中的数”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其优点并不在于资源本身,而在于由此可以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并以此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像这样的生活实例教材中比比皆是,而且这些资源又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因此这些非常宝贵的可利用资源,要注意充分地利用。
  4.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再通过回顾这些问题与结论的可行性来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呈现儿童生活背景,当学生发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数学学习任务就是一个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思考、分析和解决。否则,他们可能会认为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无关。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例如我在讲授《按比分配》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王某某和楼某某合伙开一家超市。王某某出资100000元,楼某某出资50000元。超市第一个月盈利15000元。可是在益利分配时,楼某某要求平均每人分7500元。你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请你帮他们想一想按什么方法分配这15000元的盈利?通过学生围绕合理与不合理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浓烈。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而变成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5、巧用生活实例,寻找数学原型。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間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我就让学生到篮球场,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让学生量乒乓球台算面积、量国旗算面积。这样的教学安排,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又从生活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6、积累生活经验,探索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生活中,我们用于买卖之用的人民币,如果我们不会兑换,不能正确的识别人民币,我们就不能实现物品的买卖,不能买我们喜欢的东西。上面的例子也可以说明,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进行四则运算,我们就会多找给顾客钱,或是少找给顾客,两种现象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窗户的挂钩,挂上之后是三角形就不会晃了;梯子从侧面看是三角形的稳定原理;自行车停车时,两个轮子和一个车梯着地,这些生活现象说明的一点是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等。生活中又许多现象都运用了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我们就会感受知识的无处不在,进而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
其他文献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摘要】小学数学相应的概念教学一直都作为具体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与难点,概念教学的引入应当属于概念教学环节中的起始阶段,同时成为具有关键作用的重要环节。充分结合概念教学实际的理论课程,从而能够总结出一部分具有实用性的、有效性的与有特色等方面的相关引入策略,多开展生动有趣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数学活动,回顾相应的具体基础知识,展示形式丰富的典型素材,积极探索新旧理论知识相互间的联系等各具体方面
几千年前,《论语》中就载有孔子对快乐数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的满足。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其智能操作活动的效率明显比在恐惧、焦虑气氛中高很多。所以创造快乐、活跃适宜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愉快教学应是小学数学课堂追求的目标。  一.师生融洽,快乐和谐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主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如何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
厌学是学生在主观上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当他觉得上学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一种负担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当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时,课堂效率自然低下。那么,如何克服学习数学的厌学情绪,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呢?  一、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第一、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甚至说:“读书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合作学习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在悄然改变着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式。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一、让兴趣成为合作学习的起点;二、让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四、让评价成为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关键词】兴趣合作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合作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