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是关键内容,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可以依靠德育教育的影响来让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值得实践的,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在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应用一些现代心理学理论来保证教育质量和效率,让学生进一步升华思想,提高素养。本文将就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關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积极心理学
1.前言
对于正处于青春时期的初中学生而言,班主任是在学校生活中与自己接触最多的老师,在德育教育过程汇总,教师应该积极落实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让积极心理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影响,推动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德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2.1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
初中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受到外界的影响比较多。积极心理学应用在德育中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认知世界。
2.2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初中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不一样的情绪和想法,在学习德育理念的时候,初中生群体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导致初中班主任在落实德育教育的时候常常无法提高质量和效率,同时初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的思维也有很大的差异,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环境的集体优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如在班级中的正性利己特质,如敢于争取、敢于质疑、敢于竞争等等,如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如班级团结意识、助人为乐意识等等。
3.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3.1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
德育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除了一些有声的教育之外,还有很多是无声的教育。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更容易跟着教师去学着做,而不是听教师说。因此,教师想要改变学生,就需要先改变自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榜样的力量。启示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应该严于律己,使用无声和有声教育,双方进行教育。例如,在班级中很容易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班主任和卫生委员说了几次之后,卫生委员也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后来有一次班主任路过班级的时候听到有学生议论:班主任还让我们爱护班里的卫生,可是他自己却乱扔粉笔头,一点都不讲卫生。原来是因为班主任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学生才跟着教师学。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就向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并且让学生监督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虽然学生很惊讶,但是从那以后也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卫生的工作。
3.2客观看待每个学生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实施包括公平公正待遇、有效激励等。一般来说,后进生大多成绩不好,学习兴趣不高,个性敏感叛逆,然而,如此叛逆并不是后进生的天性。他们大多因为家庭、老师和学校的原因而叛逆。比如父母离异,同学疏远,老师批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导致心理上的敏感和脆弱。可见,后进生的消极心理和情绪较重,很少感到温暖和希望。在对后进生的德育中,班主任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关爱,用心灵和情感去影响和温暖学生,使他们敞开心扉,接纳他人,逐步克服敏感自卑的消极心理。如果后进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叛逆感,教师就不应该通过批评教育来进行道德教育,而应该用温和的话语来影响学生。例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个后进生躺在桌子上睡觉,老师通常会直接叫醒学生,责备他们不认真听课。但当班主任看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轻轻地问学生是否不舒服,并主动伸手检测学生的体温,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大量实践表明,班主任的关心可以使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主动端正态度,认真听课,而不是充耳不闻,我行我素。这是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关爱往往是最强大的。
3.3加强对班级氛围的营造
基于群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更多内在的价值,让学生改善较为偏激的心理异常问题,当学生周边的环境可以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时,他们往往可以拥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基于此,积极心理学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从班级氛围方面入手,教师可以通过营造一个积极的班级氛围来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德育知识,落实德育教育。例如,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作用,在言行举止上都要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尤其是班主任的行为举止更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其次,教师应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中渗透一些德育内容,如卫生意识、劳动价值观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整个班级将有浓厚的道德素质氛围,这种积极的心理氛围可以影响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3.4将积极心理学与德育教学全面融合
首先,应树立积极的德育教学目标。初中德育教学应以积极心理学作为教学的理论指导,并以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作为自身的“落脚点”,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可以与时代的发展相贴合。德育教学的目标,应由过去的静态逐步向动态转变,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例如,针对初中学生存在的沉迷游戏、打架以及厌学等问题,德育教师可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有效指导学生摆脱上述不良行为,并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初中德育教师还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积极的短期训练目标,其内容可以是阅读一本好书、短期内的学习目标、专业技能的学习等,并督促学生定期向德育教师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其次,设计并制定更为积极、有效的教学内容。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初中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与人格的形成。因此,将积极心理应用于德育教学时,应跳出固有的教学框架,打破教学常规,进行必要的教学创新。德育教师的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之内,应大幅度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以便为初中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来增强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有效地引导让初中学生可以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作为初中班主任,我们应该明白积极心理学在青春时期发挥的影响,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心理想法,努力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卢牡.用心守候给孩子一份温暖:浅谈农村初中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J].汉字文化,2018(9):124-125.
[2]丁百仁,王毅杰.基础教育中的班主任工作特征与留岗意愿: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变量[J].教育科学,2018,34(1):54-62.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第三中学 511340)
關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积极心理学
1.前言
对于正处于青春时期的初中学生而言,班主任是在学校生活中与自己接触最多的老师,在德育教育过程汇总,教师应该积极落实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让积极心理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影响,推动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德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2.1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
初中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受到外界的影响比较多。积极心理学应用在德育中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认知世界。
2.2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初中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不一样的情绪和想法,在学习德育理念的时候,初中生群体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导致初中班主任在落实德育教育的时候常常无法提高质量和效率,同时初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的思维也有很大的差异,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环境的集体优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如在班级中的正性利己特质,如敢于争取、敢于质疑、敢于竞争等等,如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如班级团结意识、助人为乐意识等等。
3.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3.1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
德育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除了一些有声的教育之外,还有很多是无声的教育。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更容易跟着教师去学着做,而不是听教师说。因此,教师想要改变学生,就需要先改变自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榜样的力量。启示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应该严于律己,使用无声和有声教育,双方进行教育。例如,在班级中很容易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班主任和卫生委员说了几次之后,卫生委员也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后来有一次班主任路过班级的时候听到有学生议论:班主任还让我们爱护班里的卫生,可是他自己却乱扔粉笔头,一点都不讲卫生。原来是因为班主任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学生才跟着教师学。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就向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并且让学生监督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虽然学生很惊讶,但是从那以后也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卫生的工作。
3.2客观看待每个学生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实施包括公平公正待遇、有效激励等。一般来说,后进生大多成绩不好,学习兴趣不高,个性敏感叛逆,然而,如此叛逆并不是后进生的天性。他们大多因为家庭、老师和学校的原因而叛逆。比如父母离异,同学疏远,老师批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导致心理上的敏感和脆弱。可见,后进生的消极心理和情绪较重,很少感到温暖和希望。在对后进生的德育中,班主任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关爱,用心灵和情感去影响和温暖学生,使他们敞开心扉,接纳他人,逐步克服敏感自卑的消极心理。如果后进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叛逆感,教师就不应该通过批评教育来进行道德教育,而应该用温和的话语来影响学生。例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个后进生躺在桌子上睡觉,老师通常会直接叫醒学生,责备他们不认真听课。但当班主任看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轻轻地问学生是否不舒服,并主动伸手检测学生的体温,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大量实践表明,班主任的关心可以使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主动端正态度,认真听课,而不是充耳不闻,我行我素。这是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关爱往往是最强大的。
3.3加强对班级氛围的营造
基于群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更多内在的价值,让学生改善较为偏激的心理异常问题,当学生周边的环境可以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时,他们往往可以拥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基于此,积极心理学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从班级氛围方面入手,教师可以通过营造一个积极的班级氛围来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德育知识,落实德育教育。例如,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作用,在言行举止上都要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尤其是班主任的行为举止更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其次,教师应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中渗透一些德育内容,如卫生意识、劳动价值观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整个班级将有浓厚的道德素质氛围,这种积极的心理氛围可以影响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3.4将积极心理学与德育教学全面融合
首先,应树立积极的德育教学目标。初中德育教学应以积极心理学作为教学的理论指导,并以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作为自身的“落脚点”,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可以与时代的发展相贴合。德育教学的目标,应由过去的静态逐步向动态转变,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例如,针对初中学生存在的沉迷游戏、打架以及厌学等问题,德育教师可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有效指导学生摆脱上述不良行为,并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初中德育教师还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积极的短期训练目标,其内容可以是阅读一本好书、短期内的学习目标、专业技能的学习等,并督促学生定期向德育教师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其次,设计并制定更为积极、有效的教学内容。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初中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与人格的形成。因此,将积极心理应用于德育教学时,应跳出固有的教学框架,打破教学常规,进行必要的教学创新。德育教师的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之内,应大幅度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以便为初中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来增强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有效地引导让初中学生可以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作为初中班主任,我们应该明白积极心理学在青春时期发挥的影响,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心理想法,努力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卢牡.用心守候给孩子一份温暖:浅谈农村初中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J].汉字文化,2018(9):124-125.
[2]丁百仁,王毅杰.基础教育中的班主任工作特征与留岗意愿: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变量[J].教育科学,2018,34(1):54-62.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第三中学 5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