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辨能力培养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的一项核心内容,思辨能力主要是指运用适当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意识,对事物做出科学的判断。思辨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成熟理性的重要标志。英语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应加大对学生此项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专业;思辨能力;人文学科
前言: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大学教育不仅是一个机械记忆和专业知识技能反复训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知识与思辨相结合的智力觉醒的过程。现阶段,英语专业的教学仍然以技能训练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为机械训练教学的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及英语语言知识能力的提升,促进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一、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明确人文学科本位
近年来,许多英语专家学者开始对英语专业工具化和实用主义的趋势提出质疑。我国相关的英语学家提出,中国的英语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应与人文学科为标准,以提升人文常识效果。英语专业应加强人文建设,回归人文导向。在这种工具化和实用主义的驱动下,存在过度重视语言技能训练,而忽视人类的模仿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应加大对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社会、经济等进行研究,并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分析和探索英语国家情况。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以人文思考及人文学习为标准,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开放、自信、正直的情感特征,以完成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
二、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明确英语课程目标
加强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是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因此,需要将其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其次,思辨能力集知识、能力和技能为一体,是在各种情况和责任下完成的,学生只有在思辨能力的指导下才能具备批判性能力。第三,将思辨能力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项核心工作,在思辨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实践和创新活动。第四,面对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以便能够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应用需求,将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可转移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2]。
三、加强思辨能力培养,合理设置英语课程
随着思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专家学者们也开始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而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辨能力的关键环节。如何通过课程设置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现阶段英语课程中的一项关键问题。从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程教学中,需要将思维能力、英语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其作为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的英语专业课程。第一,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课程组成,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自身应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这些课程涉及到学生智力的启蒙、人性的培养、人性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发展。第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技能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脑力劳动训练、模仿机械训练及单纯的记忆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导致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应增加语言知识课程的学习时间比重,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英语课程学习中来,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改革英语教学方法
现阶段,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均把思辨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但如果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思辨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不能实现的空话。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改变英语专业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英语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为学生合理设计英语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判断、概括及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引导者作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语言知识、技能。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实施及开展,在通过语言进行讲解的同时,还要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问、学习发现、分析、比较、评价等基本思维技能的培养。其次,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启发式问题。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给学生更多的发言和提问机会,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3]。
结论: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目标是十分必要的。明确人文学科本位、明确英语课程目标、合理设置英语课程、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确保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钱苏宁.大学英语演讲课程培养思辨能力之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3):155-157.
[2]孙智慧.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高层次思辨能力培养研究[J/OL].鄂州大学学报,2019(01):91-92.
[3]李惠英.大学外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156-157.
关键词:英语专业;思辨能力;人文学科
前言: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大学教育不仅是一个机械记忆和专业知识技能反复训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知识与思辨相结合的智力觉醒的过程。现阶段,英语专业的教学仍然以技能训练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为机械训练教学的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及英语语言知识能力的提升,促进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一、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明确人文学科本位
近年来,许多英语专家学者开始对英语专业工具化和实用主义的趋势提出质疑。我国相关的英语学家提出,中国的英语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应与人文学科为标准,以提升人文常识效果。英语专业应加强人文建设,回归人文导向。在这种工具化和实用主义的驱动下,存在过度重视语言技能训练,而忽视人类的模仿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应加大对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社会、经济等进行研究,并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分析和探索英语国家情况。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以人文思考及人文学习为标准,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开放、自信、正直的情感特征,以完成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
二、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明确英语课程目标
加强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是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因此,需要将其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其次,思辨能力集知识、能力和技能为一体,是在各种情况和责任下完成的,学生只有在思辨能力的指导下才能具备批判性能力。第三,将思辨能力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项核心工作,在思辨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实践和创新活动。第四,面对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以便能够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应用需求,将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可转移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2]。
三、加强思辨能力培养,合理设置英语课程
随着思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专家学者们也开始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而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辨能力的关键环节。如何通过课程设置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现阶段英语课程中的一项关键问题。从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程教学中,需要将思维能力、英语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其作为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的英语专业课程。第一,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课程组成,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自身应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这些课程涉及到学生智力的启蒙、人性的培养、人性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发展。第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技能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脑力劳动训练、模仿机械训练及单纯的记忆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导致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应增加语言知识课程的学习时间比重,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英语课程学习中来,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改革英语教学方法
现阶段,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均把思辨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但如果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思辨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不能实现的空话。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改变英语专业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英语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为学生合理设计英语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判断、概括及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引导者作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语言知识、技能。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实施及开展,在通过语言进行讲解的同时,还要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问、学习发现、分析、比较、评价等基本思维技能的培养。其次,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启发式问题。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给学生更多的发言和提问机会,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3]。
结论: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目标是十分必要的。明确人文学科本位、明确英语课程目标、合理设置英语课程、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确保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钱苏宁.大学英语演讲课程培养思辨能力之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3):155-157.
[2]孙智慧.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高层次思辨能力培养研究[J/OL].鄂州大学学报,2019(01):91-92.
[3]李惠英.大学外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