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一种和谐的教育。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和谐教育的关键是和谐的师幼关系。和谐的师幼关系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拥有一份爱心,一份诚心,一份宽容的心,师幼关系间绽放的和谐之美一定会更加璀璨。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和谐
一、在了解与尊重幼儿中倡导和谐
了解幼儿是教育的基础。因为没有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是盲目的。只有了解幼儿,我们才能有可能帮助幼儿实现最优化的发展,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只能是缘木求鱼、无源之水,也很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工作失误,影响师幼关系。教师要深入了解了幼儿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我们才有与幼儿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幼儿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齐认为,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从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幼儿。老师应该这样关爱孩子,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像妈妈一样的爱孩子!要想建立和谐的在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光有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重要的是懂得去尊重幼儿,并要懂得怎样去尊重。无论是新时代还是以往的幼儿,他们的独立人格都应该得到尊重,有了师幼间的相互尊重,师幼间才会产生和谐的气氛。也就是说相互尊重是师幼关系走向和谐的第一步,不仅要尊重幼儿,而且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在平等的教育和关爱下尊重幼儿更能产生和谐。如果幼儿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师幼关系很难走向和谐。尊重幼儿要做到坚持倾听幼儿的心声,悦纳幼儿正确的或创造想法,避免语罚与体罚。
二、在真爱与信任幼儿中体现和谐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被人引用无数次的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要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教师要做到严慈相济,严中有爱,要爱每一位幼儿。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正如冰心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建立和谐师幼关系的桥梁,只有师幼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幼儿才能亲近老师,大胆地、兴致地投入到学习、游戏之中。我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幼关系,就一定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
三、在信任与尊重中促进和谐
教师要尊重信任幼儿,与幼儿平等交往,关注幼儿不同的需要,及时给予应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化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记得孙云晓先生在《教育的秘决是真爱》一书中曾写到:“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扮演好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首先应该尊重幼儿,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位幼儿,尊重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把幼儿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己平等的“人”。不要总是认为他们年幼无知,而强迫其服从教师的意志。在教育活动中要平等地和他们交往、对话,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相互理解、信任,精神上相互交融,教师与幼儿之间其乐融融,彼此都有好的心境参与教育活动。
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灵之音,了解幼儿的需要,及时地给予应答。教师要与幼儿之间保持平等相待的共处原则,有事应多听听幼儿的想法、看法,不要总是以长者的身份发号施令,更不能使用暴力进行体罚。幼儿犯错时,要给其足够的申辩机会,弄清事情的原由,再下结论;在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与处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教师要对幼儿倾注自己全身心的爱,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并能大胆地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幼儿才能与教师无话不谈,教师才能听到幼儿的心灵之音,真正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在此之后,教师就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要及时给予应答,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协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觉得他们的需要就是教师的需要 ,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教师就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四、在宽容与欣赏中促进和谐
宽容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良药。处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流,每家都是三对一,四对一,甚至五对一,由于溺爱或教育行为的偏颇,这样条件的幼儿寻求人格独立而又身心发展不健全的矛盾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师幼之间的一些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对此,教师们常常采取的对策是以“严”为主或说服教育,辅之以惩罚,而耐心宽容却略显不够。对幼儿一次又一次的违规行为,教师的忍耐力都受到极大的考验,许多教师逐渐变得没了耐心,没了修养。在这样的教育下,大批的“问题幼儿”产生了,“逆反心理”、“无所谓心理”也产生了,教师们为难,家长们无奈。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到了“宽容”二字,如果我们教师的耐心更足一點,我们与幼儿之间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呢?当顽劣的幼儿从你的一次次的宽容大度中悟出真、善、美时,他内心培养起的求真、向善之心,自律的行为,就会化成强大的学习动力,而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
素质教育的和谐性包括多个方面,要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和谐;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家庭管理的和谐等。总之,只有合理、有效地运用和谐原理,才能使受教育者得到自主、全面、协调的发展,才有利于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尽管新时期下和谐师幼关系的构建十分复杂,内涵十分精妙,但我相信只要从“心”做起,拥有一份爱心,一份诚心,一份宽容的心,师幼关系间绽放的和谐之美一定会更加璀璨!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和谐
一、在了解与尊重幼儿中倡导和谐
了解幼儿是教育的基础。因为没有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是盲目的。只有了解幼儿,我们才能有可能帮助幼儿实现最优化的发展,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只能是缘木求鱼、无源之水,也很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工作失误,影响师幼关系。教师要深入了解了幼儿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我们才有与幼儿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幼儿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齐认为,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从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幼儿。老师应该这样关爱孩子,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像妈妈一样的爱孩子!要想建立和谐的在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光有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重要的是懂得去尊重幼儿,并要懂得怎样去尊重。无论是新时代还是以往的幼儿,他们的独立人格都应该得到尊重,有了师幼间的相互尊重,师幼间才会产生和谐的气氛。也就是说相互尊重是师幼关系走向和谐的第一步,不仅要尊重幼儿,而且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在平等的教育和关爱下尊重幼儿更能产生和谐。如果幼儿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师幼关系很难走向和谐。尊重幼儿要做到坚持倾听幼儿的心声,悦纳幼儿正确的或创造想法,避免语罚与体罚。
二、在真爱与信任幼儿中体现和谐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被人引用无数次的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要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教师要做到严慈相济,严中有爱,要爱每一位幼儿。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正如冰心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建立和谐师幼关系的桥梁,只有师幼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幼儿才能亲近老师,大胆地、兴致地投入到学习、游戏之中。我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幼关系,就一定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
三、在信任与尊重中促进和谐
教师要尊重信任幼儿,与幼儿平等交往,关注幼儿不同的需要,及时给予应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化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记得孙云晓先生在《教育的秘决是真爱》一书中曾写到:“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扮演好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首先应该尊重幼儿,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位幼儿,尊重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把幼儿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己平等的“人”。不要总是认为他们年幼无知,而强迫其服从教师的意志。在教育活动中要平等地和他们交往、对话,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相互理解、信任,精神上相互交融,教师与幼儿之间其乐融融,彼此都有好的心境参与教育活动。
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灵之音,了解幼儿的需要,及时地给予应答。教师要与幼儿之间保持平等相待的共处原则,有事应多听听幼儿的想法、看法,不要总是以长者的身份发号施令,更不能使用暴力进行体罚。幼儿犯错时,要给其足够的申辩机会,弄清事情的原由,再下结论;在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与处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教师要对幼儿倾注自己全身心的爱,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并能大胆地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幼儿才能与教师无话不谈,教师才能听到幼儿的心灵之音,真正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在此之后,教师就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要及时给予应答,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协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觉得他们的需要就是教师的需要 ,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教师就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四、在宽容与欣赏中促进和谐
宽容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良药。处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流,每家都是三对一,四对一,甚至五对一,由于溺爱或教育行为的偏颇,这样条件的幼儿寻求人格独立而又身心发展不健全的矛盾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师幼之间的一些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对此,教师们常常采取的对策是以“严”为主或说服教育,辅之以惩罚,而耐心宽容却略显不够。对幼儿一次又一次的违规行为,教师的忍耐力都受到极大的考验,许多教师逐渐变得没了耐心,没了修养。在这样的教育下,大批的“问题幼儿”产生了,“逆反心理”、“无所谓心理”也产生了,教师们为难,家长们无奈。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到了“宽容”二字,如果我们教师的耐心更足一點,我们与幼儿之间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呢?当顽劣的幼儿从你的一次次的宽容大度中悟出真、善、美时,他内心培养起的求真、向善之心,自律的行为,就会化成强大的学习动力,而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
素质教育的和谐性包括多个方面,要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和谐;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家庭管理的和谐等。总之,只有合理、有效地运用和谐原理,才能使受教育者得到自主、全面、协调的发展,才有利于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尽管新时期下和谐师幼关系的构建十分复杂,内涵十分精妙,但我相信只要从“心”做起,拥有一份爱心,一份诚心,一份宽容的心,师幼关系间绽放的和谐之美一定会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