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指南》中指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孩子的自主性放在首要地位的。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是课改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现代教育的归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音乐教学 策略 艺术
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学习音乐的动机并非为主动实现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而是服从于自身兴趣和需要。因为音乐本身的特点——节奏和动感旋律会让幼儿感受到最强烈的审美享受,使他们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浅层兴趣,极易转移和波动。如果教师的教育策略偏离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无视幼儿的兴趣需要,一旦幼儿的兴趣点不再集中于音乐活动中,教师便很难控制幼儿行为,致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或过于兴奋,不听指挥,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或制造出与音乐活动无关的新的兴奋中心,招致同伴争相模仿;或反应冷漠,表情麻木,被动应付教师要求。无论哪种情况发生,都会让教师失望、沮丧、烦躁甚至恼怒,进而丧失继续组织教学活动的热情而草草收场。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幼儿厌恶、惧怕音乐学习,还会使教师在心灵深处逐渐积累起对音乐教学活动甚至对幼儿的消极情绪,严重阻碍师生成长。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幼儿原有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导向内化,将浅层的兴趣和热情转化为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内驱力,并逐步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延展到对新的音乐活动需求和期待上,就会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一、从激发儿童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培养兴趣是各学段的共同目标。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开始,我都会用不同方式方法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欣赏《赶花会》时,我根据音乐的变化特点创编了这样一个简短的故事:清晨,人们梳妆打扮后去赶花会,他们一路上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边快乐地走呀走、走呀走……花会上的鲜花多姿多彩,有高有矮,有红有绿,让人目不暇接……欣赏完了美丽的鲜花,人们尽兴地回家了,一路上边回忆着花会上热闹的情景边快乐地走呀走、走呀走……整个故事简单明了,三个突出的情节与音乐三段式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在故事的帮助启发下,轻松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兴趣的引领下,轻松地听辨出音乐ABA的结构特点及A段音乐欢快、跳跃,B段音乐悠扬、舒缓的风格特点。
二、从激发儿童的创造欲出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这说明了音乐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启迪智慧,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当今学前教育的实践中,教育者已经更多地注意到了在音乐活动中为儿童提供参与、探索、迁移、表现和实践的环境,使他们有更多机会独创、实验自己的艺术想象,进而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鼓励求异思维。
在音乐表演上,新课程打破以往老套沉闷的教学方法,改变“老师怎样做,我就怎样学”的模式,鼓励幼儿大胆创造,随着音乐和节奏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孩子的表现欲和创造力很强,在教授时,我常让幼儿随音乐创编自己喜欢的主角形象,随形象让幼儿自己在声音中模仿动作,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在音乐活动《熊爸爸减肥记》中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勇于表现:你知道的运动项目?你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听着音乐帮助熊爸爸编一套减肥操。又如在音乐活动《我是一只小青蛙》中,我放了一段音乐,提问幼儿小青蛙在地里会做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创编小青蛙的各种形态,有的蹲着或跳来跳去,有的在呱呱唱歌,有的在吃害虫。
三、从学习方式的转变出发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转向多样,让幼儿在读中学、唱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更多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依据这个理念,我在音乐教学中会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的情况设计教学环节,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音乐活动《功夫熊猫》,在这一活动中,我首先采用激趣导入法,活动一开始以《功夫熊猫》的动画片的片段激发孩子们想学功夫的学习兴趣。接着以“猜一猜有哪些功夫大师来和我们一起练功夫?”的问题,引领孩子们完整地欣赏音乐。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轻松地感受了音乐中ABC三段不同的音乐风格。在学习功夫操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示范演示、自主探究、集体分享、分组创编等多种方式,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权,而我只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合适的指导和配合。
总之,音乐艺术既是一种声音艺术,更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学习的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过程。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一个让幼儿获益颇丰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并灵活运用有效教育策略,更需要教师将这种“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为幼儿今后迁移这种策略积累经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音乐教学 策略 艺术
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学习音乐的动机并非为主动实现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而是服从于自身兴趣和需要。因为音乐本身的特点——节奏和动感旋律会让幼儿感受到最强烈的审美享受,使他们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浅层兴趣,极易转移和波动。如果教师的教育策略偏离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无视幼儿的兴趣需要,一旦幼儿的兴趣点不再集中于音乐活动中,教师便很难控制幼儿行为,致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或过于兴奋,不听指挥,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或制造出与音乐活动无关的新的兴奋中心,招致同伴争相模仿;或反应冷漠,表情麻木,被动应付教师要求。无论哪种情况发生,都会让教师失望、沮丧、烦躁甚至恼怒,进而丧失继续组织教学活动的热情而草草收场。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幼儿厌恶、惧怕音乐学习,还会使教师在心灵深处逐渐积累起对音乐教学活动甚至对幼儿的消极情绪,严重阻碍师生成长。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幼儿原有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导向内化,将浅层的兴趣和热情转化为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内驱力,并逐步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延展到对新的音乐活动需求和期待上,就会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一、从激发儿童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培养兴趣是各学段的共同目标。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开始,我都会用不同方式方法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欣赏《赶花会》时,我根据音乐的变化特点创编了这样一个简短的故事:清晨,人们梳妆打扮后去赶花会,他们一路上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边快乐地走呀走、走呀走……花会上的鲜花多姿多彩,有高有矮,有红有绿,让人目不暇接……欣赏完了美丽的鲜花,人们尽兴地回家了,一路上边回忆着花会上热闹的情景边快乐地走呀走、走呀走……整个故事简单明了,三个突出的情节与音乐三段式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在故事的帮助启发下,轻松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兴趣的引领下,轻松地听辨出音乐ABA的结构特点及A段音乐欢快、跳跃,B段音乐悠扬、舒缓的风格特点。
二、从激发儿童的创造欲出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这说明了音乐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启迪智慧,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当今学前教育的实践中,教育者已经更多地注意到了在音乐活动中为儿童提供参与、探索、迁移、表现和实践的环境,使他们有更多机会独创、实验自己的艺术想象,进而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鼓励求异思维。
在音乐表演上,新课程打破以往老套沉闷的教学方法,改变“老师怎样做,我就怎样学”的模式,鼓励幼儿大胆创造,随着音乐和节奏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孩子的表现欲和创造力很强,在教授时,我常让幼儿随音乐创编自己喜欢的主角形象,随形象让幼儿自己在声音中模仿动作,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在音乐活动《熊爸爸减肥记》中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勇于表现:你知道的运动项目?你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听着音乐帮助熊爸爸编一套减肥操。又如在音乐活动《我是一只小青蛙》中,我放了一段音乐,提问幼儿小青蛙在地里会做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创编小青蛙的各种形态,有的蹲着或跳来跳去,有的在呱呱唱歌,有的在吃害虫。
三、从学习方式的转变出发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转向多样,让幼儿在读中学、唱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更多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依据这个理念,我在音乐教学中会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的情况设计教学环节,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音乐活动《功夫熊猫》,在这一活动中,我首先采用激趣导入法,活动一开始以《功夫熊猫》的动画片的片段激发孩子们想学功夫的学习兴趣。接着以“猜一猜有哪些功夫大师来和我们一起练功夫?”的问题,引领孩子们完整地欣赏音乐。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轻松地感受了音乐中ABC三段不同的音乐风格。在学习功夫操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示范演示、自主探究、集体分享、分组创编等多种方式,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权,而我只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合适的指导和配合。
总之,音乐艺术既是一种声音艺术,更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学习的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过程。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一个让幼儿获益颇丰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并灵活运用有效教育策略,更需要教师将这种“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为幼儿今后迁移这种策略积累经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