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问题,对地方财经院校会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在当前形势下,探讨会计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的必要性,并深入研究如何找准定位,处理好课程设置,建设好师资队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会计专业 硕士学位 必要性 发展思路 配套措施建设
一、设置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的必要性
当前,各国都很重视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在通识性的本科教育基础上,各国均普遍发展了专业性的会计硕士教育项目。可以取得的资料显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开办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方财经院校特色有利于为地方财经院校进一步研究、建设会计专业硕士点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地方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思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求实、创新为指导思想,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面向会计职业界,具有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高尚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现代会计理论、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开拓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和审计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宽广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实务操作能力,承担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针对多变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国际视野和战略意识,具有会计工作的领导潜质。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并综合运用。熟悉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查阅、搜集和处理相关专业的知识信息方面的技能。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地方财经类院校会计学科特色和优势,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主要设置以下研究专业方向,并根据专业方向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
1.高级注册会计师方向。
2.企业理财与税收筹划方向。
(三)学制与学分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弹性学制,正常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习、研讨、社会实践、专业工作实习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等教学实践环节,修满学分,按期毕业。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学院同意、研究生部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工作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5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包括学科公共课3门共6学分,专业基础课6门共17学分,专业方向课至少4门8学分,选修课1门2学分。另外,专业实践、专业工作实习6学分,综合案例分析4学分,学位论文8学分。
(四)培养方式和考核方式
1.根据本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入学后2周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培养计划。
2.会计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成立导师培养小组,采取导师负责制,鼓励个别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4.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习等形式。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务操作能力训练,同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5.所修课程经考核合格方可取得相应学分,采用以课堂考试(笔试)为主,课程报告和案例分析为辅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要参考学生参与学术讨论、专业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具体情况。
6.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初必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中期考试以导师组为单位进行命题,考试和考核,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7.跨学科报考录取至本专业的会计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主干专业课2门(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补修课程经考试合格,成绩记入学习档案,但不计学分。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不能进入撰写硕士学位论文阶段。
(五)实践活动基本要求
1.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导师引导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企业管理调研,督促研究生提交社会与企业实践学习计划,并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2.在校期间,研究生应当参加必要的课题项目研究、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和研讨班,参与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万字的案例分析报告或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总体思路。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应引导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成绩合格并取得规定学分后,方能进入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阶段,未修满51学分的研究生不得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在中期考核结束一个月内确定论文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实践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相结合,同时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选题工作,鼓励选题能对实践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硕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调查和搜集资料为主。论文还应反映作者所查阅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的本领域科学动态,并对本选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较深入全面的评述。
3.学位论文研究时间。硕士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即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撰写在第三、四学期进行。在中期考核结束后一个月内,研究生根据其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经研究生导师组确认后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以本研究方向导师组为主,组成至少由5名导师组成的开题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可在3个月内重新开题),重新开题仍不通过者根据论文问题情况确定延期半年或一年再次开题。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完成后首先要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或预答辩小组(包括导师组成员)参加论文预答辩,在广泛听取关于论文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后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参加正式答辩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硕士论文质量,促进研究生更好地参加论文答辩,在论文预答辩通过后方可提交正式论文。论文预答辩时间一般定于提交正式硕士论文之前20天左右。
4、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格式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撰写格式按照《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进行。
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一般在正式答辩30天之前,必须向本学科的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部提交正式论文。
三、地方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配套措施建设
(一)构建高效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行由学校领导、学院负责、硕士点具体承担、行业介入、企业参与的总体框架,组建由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联合指导委员会、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心及下属各办公室、联合办学单位构成的组织机构。
(二)健全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有关制度
硕士点已经初步完成了硕士生人才培养的各项制度规定,包括招生、复试及录取制度,教学、培养与学籍管理制度,日常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服务与管理制度,研究生导师考核制度、学生绩效评价体系,以及产学研与联合办学管理制度,并在不断完善与规范过程中。
(三)构建并完善会计硕士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基于以“富民兴黔”为己任,锻铸“儒魂商才”基本宗旨,准确定位会计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解析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能力、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其他素质与能力构架,明确课程模块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科学建立可评估的、可测度的质量培养标准体系,从而培养出既具有基本技能又具有较强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引进、激励与考评制度
引进和培养相结合,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在校外实际工作部门兼职、顶岗挂职,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联系与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会计职业与教育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
拟定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遴选、薪酬、奖惩等相关制度,对专职教师在课酬、工资待遇、工作安排、评优、进修、晋升职称或岗位、实践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对兼职教师在课酬、续聘、所在单位激励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
制定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考评制度,对专职和外聘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全方位评价,具体采用教学督导组评价、学生评教和联合培养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优秀的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不合格的给予相应处罚。
(五)建立从中期考核到综合考核的全过程的学生评价体系
中期考核时间为理论课程和校内实验课程结束,校外实践课程开始前;考核内容为基础理论课程和校内实验课程:理论课程笔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校内实验课程机试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校外实践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开题和撰写。
毕业考核考核时间为申请论文答辩前;考核内容为校外实践课程学习、调研报告和学位论文撰写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表现、实务操作的广度和深度、综合分析和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核合格者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考核。学位论文以应用为导向,一般采用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诊断报告、项目方案设计等应用性研究形式,选题要结合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按照会计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规范及评审细则进行考核。
综合考核及奖励。将中期考核、毕业考核和学位论文考核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不同等级。拟定制度对优秀的学生给予优先推荐就业、发放奖学金、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等物质和精神奖励。
关键词: 会计专业 硕士学位 必要性 发展思路 配套措施建设
一、设置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的必要性
当前,各国都很重视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在通识性的本科教育基础上,各国均普遍发展了专业性的会计硕士教育项目。可以取得的资料显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开办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方财经院校特色有利于为地方财经院校进一步研究、建设会计专业硕士点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地方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思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求实、创新为指导思想,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面向会计职业界,具有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高尚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现代会计理论、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开拓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和审计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宽广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实务操作能力,承担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针对多变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国际视野和战略意识,具有会计工作的领导潜质。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并综合运用。熟悉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查阅、搜集和处理相关专业的知识信息方面的技能。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地方财经类院校会计学科特色和优势,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主要设置以下研究专业方向,并根据专业方向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
1.高级注册会计师方向。
2.企业理财与税收筹划方向。
(三)学制与学分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弹性学制,正常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习、研讨、社会实践、专业工作实习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等教学实践环节,修满学分,按期毕业。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学院同意、研究生部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工作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5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包括学科公共课3门共6学分,专业基础课6门共17学分,专业方向课至少4门8学分,选修课1门2学分。另外,专业实践、专业工作实习6学分,综合案例分析4学分,学位论文8学分。
(四)培养方式和考核方式
1.根据本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入学后2周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培养计划。
2.会计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成立导师培养小组,采取导师负责制,鼓励个别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4.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习等形式。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务操作能力训练,同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5.所修课程经考核合格方可取得相应学分,采用以课堂考试(笔试)为主,课程报告和案例分析为辅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要参考学生参与学术讨论、专业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具体情况。
6.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初必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中期考试以导师组为单位进行命题,考试和考核,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7.跨学科报考录取至本专业的会计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主干专业课2门(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补修课程经考试合格,成绩记入学习档案,但不计学分。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不能进入撰写硕士学位论文阶段。
(五)实践活动基本要求
1.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导师引导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企业管理调研,督促研究生提交社会与企业实践学习计划,并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2.在校期间,研究生应当参加必要的课题项目研究、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和研讨班,参与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万字的案例分析报告或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总体思路。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应引导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成绩合格并取得规定学分后,方能进入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阶段,未修满51学分的研究生不得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在中期考核结束一个月内确定论文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实践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相结合,同时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选题工作,鼓励选题能对实践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硕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调查和搜集资料为主。论文还应反映作者所查阅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的本领域科学动态,并对本选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较深入全面的评述。
3.学位论文研究时间。硕士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即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撰写在第三、四学期进行。在中期考核结束后一个月内,研究生根据其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经研究生导师组确认后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以本研究方向导师组为主,组成至少由5名导师组成的开题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可在3个月内重新开题),重新开题仍不通过者根据论文问题情况确定延期半年或一年再次开题。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完成后首先要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或预答辩小组(包括导师组成员)参加论文预答辩,在广泛听取关于论文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后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参加正式答辩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硕士论文质量,促进研究生更好地参加论文答辩,在论文预答辩通过后方可提交正式论文。论文预答辩时间一般定于提交正式硕士论文之前20天左右。
4、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格式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撰写格式按照《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进行。
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一般在正式答辩30天之前,必须向本学科的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部提交正式论文。
三、地方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配套措施建设
(一)构建高效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行由学校领导、学院负责、硕士点具体承担、行业介入、企业参与的总体框架,组建由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联合指导委员会、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心及下属各办公室、联合办学单位构成的组织机构。
(二)健全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有关制度
硕士点已经初步完成了硕士生人才培养的各项制度规定,包括招生、复试及录取制度,教学、培养与学籍管理制度,日常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服务与管理制度,研究生导师考核制度、学生绩效评价体系,以及产学研与联合办学管理制度,并在不断完善与规范过程中。
(三)构建并完善会计硕士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基于以“富民兴黔”为己任,锻铸“儒魂商才”基本宗旨,准确定位会计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解析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能力、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其他素质与能力构架,明确课程模块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科学建立可评估的、可测度的质量培养标准体系,从而培养出既具有基本技能又具有较强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引进、激励与考评制度
引进和培养相结合,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在校外实际工作部门兼职、顶岗挂职,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联系与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会计职业与教育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
拟定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遴选、薪酬、奖惩等相关制度,对专职教师在课酬、工资待遇、工作安排、评优、进修、晋升职称或岗位、实践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对兼职教师在课酬、续聘、所在单位激励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
制定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考评制度,对专职和外聘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全方位评价,具体采用教学督导组评价、学生评教和联合培养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优秀的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不合格的给予相应处罚。
(五)建立从中期考核到综合考核的全过程的学生评价体系
中期考核时间为理论课程和校内实验课程结束,校外实践课程开始前;考核内容为基础理论课程和校内实验课程:理论课程笔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校内实验课程机试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校外实践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开题和撰写。
毕业考核考核时间为申请论文答辩前;考核内容为校外实践课程学习、调研报告和学位论文撰写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表现、实务操作的广度和深度、综合分析和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核合格者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考核。学位论文以应用为导向,一般采用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诊断报告、项目方案设计等应用性研究形式,选题要结合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按照会计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规范及评审细则进行考核。
综合考核及奖励。将中期考核、毕业考核和学位论文考核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不同等级。拟定制度对优秀的学生给予优先推荐就业、发放奖学金、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等物质和精神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