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事政治是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学能帮助学生能动地把握政治教材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事政治内容覆盖面广,很多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加上中学生受个人认识、爱好、学习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大家不可能在时政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时政教学的效率。
一、教学准备和组织的努力方向
1.总览全局 突出重点
教学没有重点,难免带有盲目性,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要对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知识通盘掌握,尤其是对一些热点问题的由来要了解清楚,对我国现阶段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要烂熟于胸。在此基础上找准切人点,全面规划设计,将时政内容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始终。
时政教学所表现的学科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正面为主,充分体现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重大成绩,宣传党和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二是以国内为主,国际时政主要考虑与中国有关,而且体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体现中国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的积极贡献。三是以考点结合为主,时政教学表现为政治教学教育服务。四是以学生为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学生深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念教育。
时事政治涉及面广,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和中高考的要求进行合理取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那些直接反映党和政府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时政材料,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其代表性、针对性、教育性、时效性,涉及现阶段理论或从反面论证社会主义优越性,本质的内容要首选;而与教材理论联系不大或不相干的重大热点,可提纲式罗列;与教材理论能结合,但较浅显的,可简要提及。
2.着眼平时 因势利导
时政教学贵在一个“时”,不抓住时间的特点,等时过境迁再去讲,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当有重大时事事件发生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向学生通报,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热点时事,做到时政教学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以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政治教学的生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时政导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入新课。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用新的事实材料取代教材中过时的旧事例,增强现实感和新鲜感,从横向上扩展教材的广度,使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讲财政、银行时,可介绍我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学生对我国经济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在讲财政预算时,及时向学生介绍“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召开的情况,并让他们时时关注“两会”内容,如“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财政决算、预算”的审议等等,通过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分析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进一步理解要充分发挥好财政的作用,就必须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也可以运用教材上的政治理论观点分析时事中的热点、难点,使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纷繁复杂的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比如讲《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时就可以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与所谓“入联”、“返联”、“公投”引入课堂,指导学生运用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知识,明确认识:联合国是主权国家参与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拥有独立主权,不可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加入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主权国家。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时事学习的效率
1.组织活动 养成习惯
时政课外活动是时政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时政教学过程的有效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时政课外活动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借助以下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良好习惯。
一是讲故事,将现阶段发生的新闻编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每一个故事都会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欲望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答记者问,将班里思辩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新闻发布团,其他同学为“记者”,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热点新闻,由小记者提问,发布团成员作答,以加深对事件本身的认识。三是新闻调查,对发生在当地的新闻焦点如本市的招商引资情况、经济状况等,学生三五人一组向知情人士作调查、采访。四是撰写小论文,就某些问题或对某个问题的理解,鼓励学生尝试书写小论文,意在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当然,活动的形式远不止这些,还可以有读报、评报、办黑板报、手抄报、“一周新闻播报”、“电视新闻评说”、写时事日记等等。
2.确立专题 提高效率
时政教育内容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时政教育的学习方法需要讨论合作,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上网、听广播、看电视、阅报刊,通过众多的新闻媒体了解国内外大事,捕捉时政热点,为课堂学习提供素材,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典型性、深刻性、可操作性三个方面考虑确定时政材料专题。
例如分析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可以由班内思辩能力较强的学生领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侧重准备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为知识链接、命题角度、例题分析等方面。知识链接主要是找和本专题有关的原理,命题角度主要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例题分析就是选取部分有典型现实意义的角度分别联系教材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或哲学常识的原理,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以关注民生这一板块为例,可以指导各组从背景材料、教材相关的知识链接、命题的思路和角度三个方面作准备,第三个方面内容较多,而且要求较高,可以配置能力较强的学生从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收入分配、教育等方面准备,特别要重视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回答的有效切入点,问题不宜过多,要求有质量、有典型性。
在小组分工搜集整理设计专题的基础上,必须组织各组进行课堂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相应内容,最后将几个板块的内容汇总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专题内容,课后大家都可以把文稿内容从电脑上拷下来,这样每位学生既参与了主动学习,又通过交流可以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课时限制,一个学期可以有选择性地发动学生准备几个专题,数量不宜太多,尽量是有代表性的典型专题,要充分体现时效性。
总之,要提高时政教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位、时间保证、内容精选、方法灵活,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在政治课教学中用时政材料印证思想政治理论,更新、充实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成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金沙中学)
(责任编辑:徐健)
一、教学准备和组织的努力方向
1.总览全局 突出重点
教学没有重点,难免带有盲目性,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要对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知识通盘掌握,尤其是对一些热点问题的由来要了解清楚,对我国现阶段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要烂熟于胸。在此基础上找准切人点,全面规划设计,将时政内容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始终。
时政教学所表现的学科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正面为主,充分体现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重大成绩,宣传党和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二是以国内为主,国际时政主要考虑与中国有关,而且体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体现中国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的积极贡献。三是以考点结合为主,时政教学表现为政治教学教育服务。四是以学生为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学生深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念教育。
时事政治涉及面广,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和中高考的要求进行合理取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那些直接反映党和政府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时政材料,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其代表性、针对性、教育性、时效性,涉及现阶段理论或从反面论证社会主义优越性,本质的内容要首选;而与教材理论联系不大或不相干的重大热点,可提纲式罗列;与教材理论能结合,但较浅显的,可简要提及。
2.着眼平时 因势利导
时政教学贵在一个“时”,不抓住时间的特点,等时过境迁再去讲,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当有重大时事事件发生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向学生通报,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热点时事,做到时政教学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以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政治教学的生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时政导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入新课。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用新的事实材料取代教材中过时的旧事例,增强现实感和新鲜感,从横向上扩展教材的广度,使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讲财政、银行时,可介绍我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学生对我国经济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在讲财政预算时,及时向学生介绍“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召开的情况,并让他们时时关注“两会”内容,如“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财政决算、预算”的审议等等,通过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分析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进一步理解要充分发挥好财政的作用,就必须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也可以运用教材上的政治理论观点分析时事中的热点、难点,使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纷繁复杂的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比如讲《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时就可以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与所谓“入联”、“返联”、“公投”引入课堂,指导学生运用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知识,明确认识:联合国是主权国家参与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拥有独立主权,不可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加入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主权国家。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时事学习的效率
1.组织活动 养成习惯
时政课外活动是时政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时政教学过程的有效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时政课外活动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借助以下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良好习惯。
一是讲故事,将现阶段发生的新闻编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每一个故事都会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欲望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答记者问,将班里思辩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新闻发布团,其他同学为“记者”,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热点新闻,由小记者提问,发布团成员作答,以加深对事件本身的认识。三是新闻调查,对发生在当地的新闻焦点如本市的招商引资情况、经济状况等,学生三五人一组向知情人士作调查、采访。四是撰写小论文,就某些问题或对某个问题的理解,鼓励学生尝试书写小论文,意在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当然,活动的形式远不止这些,还可以有读报、评报、办黑板报、手抄报、“一周新闻播报”、“电视新闻评说”、写时事日记等等。
2.确立专题 提高效率
时政教育内容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时政教育的学习方法需要讨论合作,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上网、听广播、看电视、阅报刊,通过众多的新闻媒体了解国内外大事,捕捉时政热点,为课堂学习提供素材,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典型性、深刻性、可操作性三个方面考虑确定时政材料专题。
例如分析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可以由班内思辩能力较强的学生领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侧重准备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为知识链接、命题角度、例题分析等方面。知识链接主要是找和本专题有关的原理,命题角度主要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例题分析就是选取部分有典型现实意义的角度分别联系教材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或哲学常识的原理,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以关注民生这一板块为例,可以指导各组从背景材料、教材相关的知识链接、命题的思路和角度三个方面作准备,第三个方面内容较多,而且要求较高,可以配置能力较强的学生从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收入分配、教育等方面准备,特别要重视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回答的有效切入点,问题不宜过多,要求有质量、有典型性。
在小组分工搜集整理设计专题的基础上,必须组织各组进行课堂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相应内容,最后将几个板块的内容汇总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专题内容,课后大家都可以把文稿内容从电脑上拷下来,这样每位学生既参与了主动学习,又通过交流可以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课时限制,一个学期可以有选择性地发动学生准备几个专题,数量不宜太多,尽量是有代表性的典型专题,要充分体现时效性。
总之,要提高时政教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位、时间保证、内容精选、方法灵活,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在政治课教学中用时政材料印证思想政治理论,更新、充实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成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金沙中学)
(责任编辑: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