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素质偏低,在生活和实践中如何加强其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定性,唤醒其创新意识,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心理素质学习策略 自主创新教师教育理念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素质偏低,学生基础差,创新素质偏低,这就对我们的教师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不甘落后、积极进取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使其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一、如何做到让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巧引导。让中职学生深入浅出地认识什么是“心理健康”。英格里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是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精神病学者麦灵格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即快乐的适应情况。”
(二)以身作则。为中职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家庭文化氛围。家庭心里氛围与家庭道德教育密切相关,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家庭心理氛围是否和谐健康有着直接联系。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父母的心理健康对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往往是培养子女健康心理的前提。
(三)正确引导。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让中职学生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要主动与中职学生交谈,把握他们的心里脉搏,引导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影响个体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现在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习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体验到较强的压力感,从而引出焦虑、抑郁等不良应激反应。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智力效应,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提高创新敏感性,对有关创新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的提高创新效应。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心理条件,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维护有利于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快速成长。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填鸭式为积极主动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即使教师把自己所知百分之百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所能吸收的也只是一部分。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等我们去探索。因此,培养和造就自主创新性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养自主创新性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变教师传授为学生自学。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法、规律,利用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二)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操作。传统教学基本上是教师演示代替学生操作,这一“代替”,学生的多种感官只能启动一部分。感知效果自然就差了。只有通过自己活动,主动探究问题,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三)强化问题意识并先学后导。想问、敢问、善问是自主创新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先学后导就是教师提前设计好导学提纲和预习作业,在学生独立自学的基础上,针对自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引导、疏导、开导、诱导、辅导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小组讨论是引导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也是互相合作学习与广泛交流信息的有力手段,通过讨论,大家发表不同意见,能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在相互启发与争辩中,能有效诱发学生个体的智慧潜力。
(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每个学生既有自己的長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重视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他们都成为“创新性人才”。
总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只是起到“引路”的作用,着重开发、培养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改变只以考分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诚然,一个学生考试分数很高,固然说明这个学生知识掌握的不错,但也不排除有高分低能的可能。历史上,对人类社会做出过卓越贡献,而学生时代学习不是特别拔尖的人屡见不鲜。
三、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浓厚的兴趣是产生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源泉。试想,如果一个人对某事不感兴趣,要他做好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我认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或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点燃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特别重要。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讲“等比数列求和”一节时,我引人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一位聪明的商人和一位富人打赌,商人说,我每天给你十万元钱,一共一个月(按三十天计),你在这一个月里,则第一天给我一分钱,第二天给我二分钱,第三天给我四分钱,第四天给我八分钱,……依此类推,你愿意吗?这位商人刚说完,富人就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以为自己赚了很多,可结果却吃了大亏。你知道为什么吗?故事讲完学生们纷纷动手去算,但谈何容易呢?最后要老师给出答案。这时老师巧妙地引出等比数列及其运算,等学完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公式后,让学生们回过头来再解决这道题。谜团才真正揭开。这样,以趣引路,寓教于乐,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
综上所述,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驾驭知识,为他们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素质学习策略 自主创新教师教育理念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素质偏低,学生基础差,创新素质偏低,这就对我们的教师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不甘落后、积极进取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使其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一、如何做到让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巧引导。让中职学生深入浅出地认识什么是“心理健康”。英格里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是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精神病学者麦灵格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即快乐的适应情况。”
(二)以身作则。为中职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家庭文化氛围。家庭心里氛围与家庭道德教育密切相关,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家庭心理氛围是否和谐健康有着直接联系。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父母的心理健康对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往往是培养子女健康心理的前提。
(三)正确引导。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让中职学生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要主动与中职学生交谈,把握他们的心里脉搏,引导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影响个体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现在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习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体验到较强的压力感,从而引出焦虑、抑郁等不良应激反应。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智力效应,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提高创新敏感性,对有关创新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的提高创新效应。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心理条件,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维护有利于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快速成长。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填鸭式为积极主动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即使教师把自己所知百分之百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所能吸收的也只是一部分。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等我们去探索。因此,培养和造就自主创新性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养自主创新性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变教师传授为学生自学。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法、规律,利用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二)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操作。传统教学基本上是教师演示代替学生操作,这一“代替”,学生的多种感官只能启动一部分。感知效果自然就差了。只有通过自己活动,主动探究问题,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三)强化问题意识并先学后导。想问、敢问、善问是自主创新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先学后导就是教师提前设计好导学提纲和预习作业,在学生独立自学的基础上,针对自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引导、疏导、开导、诱导、辅导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小组讨论是引导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也是互相合作学习与广泛交流信息的有力手段,通过讨论,大家发表不同意见,能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在相互启发与争辩中,能有效诱发学生个体的智慧潜力。
(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每个学生既有自己的長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重视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他们都成为“创新性人才”。
总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只是起到“引路”的作用,着重开发、培养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改变只以考分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诚然,一个学生考试分数很高,固然说明这个学生知识掌握的不错,但也不排除有高分低能的可能。历史上,对人类社会做出过卓越贡献,而学生时代学习不是特别拔尖的人屡见不鲜。
三、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浓厚的兴趣是产生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源泉。试想,如果一个人对某事不感兴趣,要他做好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我认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或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点燃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特别重要。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讲“等比数列求和”一节时,我引人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一位聪明的商人和一位富人打赌,商人说,我每天给你十万元钱,一共一个月(按三十天计),你在这一个月里,则第一天给我一分钱,第二天给我二分钱,第三天给我四分钱,第四天给我八分钱,……依此类推,你愿意吗?这位商人刚说完,富人就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以为自己赚了很多,可结果却吃了大亏。你知道为什么吗?故事讲完学生们纷纷动手去算,但谈何容易呢?最后要老师给出答案。这时老师巧妙地引出等比数列及其运算,等学完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公式后,让学生们回过头来再解决这道题。谜团才真正揭开。这样,以趣引路,寓教于乐,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
综上所述,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驾驭知识,为他们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