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经历了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惊讶地发现,还有不少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是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具体表现是:管理控制太多,兴趣激发太少;规定学习太多,自主学习太少;死记硬背太多,灵活运用太少;书本知识太多,实践体验太少。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真正确立,再加上应试的压力,使得语文教学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当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沿袭着以教师的灌输为主、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代价的老路。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精教乐学”正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这个痼疾而提出来的,“它”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至少是一种清醒剂,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丝希望,找到一条出路。
二、理念的含义
教,贵在精,不在全。教师要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学懂、学会、学透各种知识,由“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教育学生从形式单一的学习转向多元化的学习,发展学习智能。精教与乐学,二者是有机的结合,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精教乐学”的核心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通过发展学生促进教师的发展。“精教乐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教”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要通过“精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乐学”,就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高效率的工作和创造性的洞察力,并通过反省式思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因此,“精教乐学”的目的就是提质增效,就是教学相长。将这个教学理念贯彻在教学过程中,让师生双方都获得较大的提升,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同成长的一个平台,这也就实现了我们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
三、实施的原则
1.以学定教的原则
“精教乐学”要以学定教,把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学的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长期以来,教师根据教材、教参备课,写出教案,然后按照教案上课。在写教案时虽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整个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根据知识、能力和审美的要求实施教学;教师控制着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控制着话语权,学生被动地跟着走。教师误以为自己教得多学生就学得多,导致“满堂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定教”的重心在学生这一边。它改变了教学流程:教学的顺序不是单纯的从教师到学生,而是双向乃至多向的,既可以由教师设定目标,确定知识、能力和审美要求,然后转向学生,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自主学习,或者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内容和策略。这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自己遵照教案上课,还可以由学生设计学案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使教学理念的变革。
2.充分备课的原则
“精教乐学”并非让教师投入得更少,“精教”不等于“少做”。课堂上“精教”了,意味着课前教师要“多做”,即课前要更充分地备好课,备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备好教材,落实教学目标,备好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学习情况。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性,精选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把课堂教学的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向教与学的质量上来。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删减冗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与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构建一个扎实稳定的基础知识体系。语文教师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造、删减,增加学生选修的空间,开发优良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乐学”有趣、有用的课程。
3.小组合作的原则
在“精教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是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调动了人的主动性,发挥了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合作式的小组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领导意识和民主价值观。
对各小组在自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
4.及时评价的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目标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诊断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所以及时评价具有很强的診断性。
经历了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惊讶地发现,还有不少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是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具体表现是:管理控制太多,兴趣激发太少;规定学习太多,自主学习太少;死记硬背太多,灵活运用太少;书本知识太多,实践体验太少。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真正确立,再加上应试的压力,使得语文教学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当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沿袭着以教师的灌输为主、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代价的老路。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精教乐学”正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这个痼疾而提出来的,“它”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至少是一种清醒剂,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丝希望,找到一条出路。
二、理念的含义
教,贵在精,不在全。教师要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学懂、学会、学透各种知识,由“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教育学生从形式单一的学习转向多元化的学习,发展学习智能。精教与乐学,二者是有机的结合,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精教乐学”的核心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通过发展学生促进教师的发展。“精教乐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教”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要通过“精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乐学”,就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高效率的工作和创造性的洞察力,并通过反省式思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因此,“精教乐学”的目的就是提质增效,就是教学相长。将这个教学理念贯彻在教学过程中,让师生双方都获得较大的提升,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同成长的一个平台,这也就实现了我们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
三、实施的原则
1.以学定教的原则
“精教乐学”要以学定教,把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学的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长期以来,教师根据教材、教参备课,写出教案,然后按照教案上课。在写教案时虽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整个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根据知识、能力和审美的要求实施教学;教师控制着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控制着话语权,学生被动地跟着走。教师误以为自己教得多学生就学得多,导致“满堂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定教”的重心在学生这一边。它改变了教学流程:教学的顺序不是单纯的从教师到学生,而是双向乃至多向的,既可以由教师设定目标,确定知识、能力和审美要求,然后转向学生,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自主学习,或者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内容和策略。这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自己遵照教案上课,还可以由学生设计学案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使教学理念的变革。
2.充分备课的原则
“精教乐学”并非让教师投入得更少,“精教”不等于“少做”。课堂上“精教”了,意味着课前教师要“多做”,即课前要更充分地备好课,备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备好教材,落实教学目标,备好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学习情况。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性,精选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把课堂教学的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向教与学的质量上来。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删减冗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与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构建一个扎实稳定的基础知识体系。语文教师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造、删减,增加学生选修的空间,开发优良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乐学”有趣、有用的课程。
3.小组合作的原则
在“精教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是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调动了人的主动性,发挥了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合作式的小组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领导意识和民主价值观。
对各小组在自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
4.及时评价的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目标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诊断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所以及时评价具有很强的診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