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它包括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品德的发展以及信念、信仰的造就。德育工作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各项工作起着引导和保障作用,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1]。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级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这个时期,初中生很难对一些事物的道德准则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密、最直接的教导者之一,其对学生的引导将产生十分有力、有效的影响。本文就德育的目的、德育的原则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初中班主任的德育艺术。
一、德育的目的
自古以来,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就十分受重视,儒家始终强调“仁”,曾提出过“吾日三省吾身”等修身要求。当今社会是一个素质教育的时代,道德形象的塑造再一次成为公众力求的道德准绳[2]。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身上寄托着祖国的希望,其教育过程更应贯彻实施“德育为先,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社会越文明,人文情操越高尚,对德育的要求就越高。初中阶段的孩子,就像是刚刚破土发芽的种子,而德育则是阳光、养料、篱笆,让其茁壮成长,而不旁逸斜出。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充当着德育的实施者,决定着阳光、养料是否充裕,篱笆是否结实,班主任的决策决定着德育能否高速有效地实行。因此,班主任要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锻炼,为学生树立典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目的。
二、德育的原则
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理论联系实践,以达到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统一。德育亦是如此,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说教上,这样就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正义升华的过程。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去街道开展环保活动等,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提高学生德育实践的参与度。只有通过真正的参与,才能让学生了解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又使德育工作开展得积极有效,同时在心理上使得学生健康成长。
2.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统一
班主任不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师者、长辈、权威,更应该是朋友、伙伴、参谋,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也实现角色转变,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这与新课程的师生观是一致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在德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完成好各项任务,对学生严格要求是个重要的因素,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心理比较敏感、叛逆,对班主任来说,若太严格,会使学生产生厌学、逆反的心理,若对学生太宽容,会使学生产生懒散、怠惰的情绪。如何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度,这里面包含着巨大的学问,需要每个班主任去钻研。
3.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班主任在德育的过程中,要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真正做到“陶人之常情,扬我之个性”。在实践工作中,应以“统一要求”为原则,以“个性发展”为手段,在一维的方向上实现多维的变换。初中生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开始对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世界观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德育应从统一要求的大方向着手,从学生的现实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引导学生追求深刻的人生知识,正确处理好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推动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
三、结论
不管是教育,还是管理,其呈现的最好状态就是它本身具备极高的艺术性,这种艺术亦可称之为人文艺术。这种艺术性的来源则是班主任本身所具备的人文修养,同时也来源于班主任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德育本身不是目的,德育过程中产生的师生情、人文关怀以及德育给学生带来的能动力才是目的。班主任应运用自身的睿智、博爱、耐心、热忱,为学生照亮积极、个性、自信的未来,以一种极其艺术的手段陶学生之常情,扬学生之个性。
参考文献:
[1] 崔华兴.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7).
[2]黄小芳.浅谈初中德育工作的方法[J].教师,2011(21).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袁集乡初级中学)
一、德育的目的
自古以来,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就十分受重视,儒家始终强调“仁”,曾提出过“吾日三省吾身”等修身要求。当今社会是一个素质教育的时代,道德形象的塑造再一次成为公众力求的道德准绳[2]。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身上寄托着祖国的希望,其教育过程更应贯彻实施“德育为先,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社会越文明,人文情操越高尚,对德育的要求就越高。初中阶段的孩子,就像是刚刚破土发芽的种子,而德育则是阳光、养料、篱笆,让其茁壮成长,而不旁逸斜出。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充当着德育的实施者,决定着阳光、养料是否充裕,篱笆是否结实,班主任的决策决定着德育能否高速有效地实行。因此,班主任要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锻炼,为学生树立典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目的。
二、德育的原则
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理论联系实践,以达到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统一。德育亦是如此,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说教上,这样就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正义升华的过程。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去街道开展环保活动等,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提高学生德育实践的参与度。只有通过真正的参与,才能让学生了解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又使德育工作开展得积极有效,同时在心理上使得学生健康成长。
2.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统一
班主任不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师者、长辈、权威,更应该是朋友、伙伴、参谋,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也实现角色转变,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这与新课程的师生观是一致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在德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完成好各项任务,对学生严格要求是个重要的因素,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心理比较敏感、叛逆,对班主任来说,若太严格,会使学生产生厌学、逆反的心理,若对学生太宽容,会使学生产生懒散、怠惰的情绪。如何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度,这里面包含着巨大的学问,需要每个班主任去钻研。
3.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班主任在德育的过程中,要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真正做到“陶人之常情,扬我之个性”。在实践工作中,应以“统一要求”为原则,以“个性发展”为手段,在一维的方向上实现多维的变换。初中生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开始对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世界观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德育应从统一要求的大方向着手,从学生的现实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引导学生追求深刻的人生知识,正确处理好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推动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
三、结论
不管是教育,还是管理,其呈现的最好状态就是它本身具备极高的艺术性,这种艺术亦可称之为人文艺术。这种艺术性的来源则是班主任本身所具备的人文修养,同时也来源于班主任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德育本身不是目的,德育过程中产生的师生情、人文关怀以及德育给学生带来的能动力才是目的。班主任应运用自身的睿智、博爱、耐心、热忱,为学生照亮积极、个性、自信的未来,以一种极其艺术的手段陶学生之常情,扬学生之个性。
参考文献:
[1] 崔华兴.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7).
[2]黄小芳.浅谈初中德育工作的方法[J].教师,2011(21).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袁集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