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切莫“本末倒置”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w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审视我们的音乐课堂,我觉得存在着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们往往只注重了音乐教育的一些表面性的东西,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本质。造成这种问题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于我们老师自身。下面就几种常见的音乐课堂“本末倒置”现象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了“动感课堂”,忽视了音乐本身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以爱好为动力,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并非像有的教师那样,纯粹从表面上、形式上为兴趣而兴趣的教法。现在许多老师只片面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参与性,而忽略了学习常规,认为学生只要是积极表现自己那就是好的,所以许多音乐教师都纷纷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皮”了。其实,这都是教师自身的观念所致,在理念上走“歪”了,造成了学生只为动而动,而不是为音乐所动。例如:在教学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时,老师让学生合着音乐模仿骑兵骑马的动作。学生一听乐坏了,有的搬着板凳,有的跑到教室角落里开始不乐其乎地表演,有的嘴里还大声地喊着“驾、驾……”教室里“热闹非凡”,但是音乐呢?音乐已经被学生嘈杂的声音所掩盖,欣赏教学毫无音乐性可言。过分地追求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但忽视了音乐的“魂”——音乐的最本位的东西。喧宾夺主地上音乐课,效果可想而知。其实音乐课,更应该抓住音乐最本位的东西来进行教学,如果抛弃这些主要的、第一性的东西,而过分地追求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把辅助的、第二性的东西作为“正餐”,那么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下,谈什么审美能力的提高,又谈什么人的全面发展呢?
  二、强调了教学“出彩”,忽略了学习主体
  许多老师在音乐教学上推陈出新,想在课堂上创设“亮点”让教学“出彩”,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在绞尽脑汁的同时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忽略了他们的学习程度。在教学难度上“拔”了又“拔”,以至于揠苗助长、适得其反。例如:在一次优质课评比中,有一位老师上的是二年级上册的《云》,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在本堂课的进行中,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有2个环节:第一环节,在每句的最后一句歌词的后两拍加上“沙沙”。从学生演唱热情的角度来审视这个环节是很好,给我们听课的老师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老师觉得很有新意,但回到音乐课的本质上来说,这个环节是为了解决什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三拍子,还是为了形式而进行的。如果为了让学生理解三拍子,那么它是失败的,因为学生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个活动,唱“沙沙”的学生有时节奏唱对,有时唱错。如果就为了形式而产生了这个环节,那就更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第二环节,根据歌曲的节奏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教师先示范,接着让学生一个一个试,共有5个小朋友敲了,但没有一个孩子是敲对的,这位老师就直接叫了一个学生为全班小朋友伴奏,其结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这样的课堂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对于低年级小朋友而言,本身对打击乐器了解得不多,也有可能基本没有用过,对节奏又没有概念;又由于老师前面的引导不恰当,渗透教学不够全面,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了“音乐教学”,忽视了教师的教学职责
  音乐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有力手段,是道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作曲家都喜欢把一些行为规范、理想道德行为编成童谣,谱成歌曲,让孩子们传唱,让他们在音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但有些老师以学生学唱歌而教歌曲,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没有把作词、作曲家所想、所思的情感挖掘出来。例如: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大鹿》,它是一首法国儿童歌曲,内容表现了在小兔被老狼追捕的紧要关头,大鹿勇敢地帮助小兔,使小兔得救了,这个故事揭示了互相帮助的道理。我们就可以围绕故事的情节,边讲故事边学唱歌曲,并通过音乐游戏分角色表演,孩子们不仅在歌声中受到感染,在思想上也得到教育,而且还感受到了爱护弱小、舍己救人的道理。像这样带有教育意义的歌曲每册都有,我们应该抓住每一堂课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立足并做好“音乐方面的教育”,发掘并拓展“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广阔渠道,是我们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职责。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名导演,他能够使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者的感情相互交流、碰撞、激发,从而创造出一个美妙的境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切莫“本末倒置”,应该注意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让我们的音乐教育真正变成一门教育的艺术。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有计划地构建一系列的个性化展示平台,让学生获取小的成功,找到自信,从而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增添信心,最终通过渐进式的进步实现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个性化;展示平台;实践与思考  1.个性化展示平台促进学生渐进式发展  所谓的个性化展示平台是指教师根据职业学校学生不同的特长和其内在渴望关注、渴望表现的需求,主动去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创设一系列
摘要:在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农村初中教学中,“问题学生”的现象也司空见惯。如何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成为教学工作者一个研究难题。本文对“问题学生”从尊重、关爱、表扬入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捕捉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要有效地管理一个班级,教师不但要重视班风、学风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问题学生”并使之转化成合格学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最常谈论的话题就是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而我们这些多年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已经习惯于给学生灌输知识。  在学习了江苏省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后,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本校”)学生的实际,笔者设计了“1︰1”课堂教学环节。所谓的“1︰1”是指课堂时
摘要:幼儿园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应注重加强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创设健康安全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园携手形成幼儿园安全教育合力,让幼儿在多样化的安全教育中有效树立安全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保护生命对每个个体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尤为必
【背景】  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而且又能激动人心的感情,是精神饱满、生机盎然的象征。教师若在英语课堂中以情动情,那么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是课堂的灵魂,只有教师充满热情、充满感召力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快乐而又充满情趣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一:开学第一天上课,老师和学生之间难免有些生疏,尤其是科任老师,没有
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小公民,既享受权利也应尽义务。他们是未来的继承者,应关注着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一些公共问题,大胆地思考,积极探索。因此,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发动学生去观察生活,开始了候选课题的搜索。依照我的指导,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利用课余实践进行调查,用孩子独特的视角去挖掘问题,找到一个又一个的课题。有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施有目的的场景教学便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同时,学生的心智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创设  传统教学课堂中,情景的生动性、丰富性都得不到良好彰显,长此以往,学生思维惰性便随之产生。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阐述了情境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常
自2003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本人累计担任了4年班主任工作,目前仍在继续这神圣的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确实要比一般的任课老师辛苦得多,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管理班级。如果说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点,班级小班化,人数控制在36个左右,或者班级的班委组织管理能力强点,那么班主任就相对要轻松得多。但是现在我们学校很多班级的人数都在50个左右,况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父母、爷爷、奶奶宠着,
摘 要:初中生作文中存在着与年龄段不相符的假、大、空文字,不仅文章质量不高,且很有可能对于习作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会影响今后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这么小的年龄,为什么会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本文对原因作比较粗浅的分析与归咎。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偏离“本真”;探究  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学生的感受往往是教师感受的间接反映,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感同身受,
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是20世纪美国诗坛上第一批重要的诗人之一,曾获得过三次普利策奖。他也是美国诗歌从19世纪向20世纪过渡的一个重要的承接人。正如露易丝·博根所说,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的诗正像一根铰链,把美国诗歌从19世纪的多愁善感带向了20世纪的残酷现实和真实内心。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一生生活在艰难困苦和悲观抑郁中,他个人的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他的性格因素也促使他更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