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一线的教师,还是学校的领导,无论你在教育教学质量上乘的名校,还是在办学水平一般的学校,一上班大家都是很忙碌的。只有到了双休日、节假日,时间才是属于你的了。而对于我,一个分管教学的校长,双休日也几乎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节日里也常常在学校处理一些事务,到了寒假不是我去走亲访友,就是亲朋好友来“走我访我”,故只有在暑假,大量时间才真正为我所拥有,让我尽情地收获着我的教育教学思想。
我喜欢读书,只要一日不读书,心里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作为一名教师,我坚定地认为必须要读好三类书籍:一是教育专著、二是文学名著、三是哲学著作。阅读教育专著,它会给你建立教育的“骨架”,也就是确立教育的理念,拥有教育的灵魂,与学生一起度过生命中的美丽的历程。阅读文学名著她会长育你的教育的“血肉”,提高你的人文修养,你的课堂会变得越来越有趣味,越来越有品味,越来越有韵味。阅读哲学著作,她会使你站在宇宙的高度俯视人生,因而你的胸怀会更加宽广,你的眼界会更加宽阔,你的心地会更加善良,你会自然而然地爱孩子胜于爱国家与教会。所有这些,都是成就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与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聊聊阅读,几乎都说现在上级、学校的事情多如牛毛,哪有读书的时间?他们说的的确是事实。但只要你真心想读书,办法总会比困难多。我的读书时间一般安排在“三前”,就是工作前、会议前、临睡前。每天上班,我总会比规定时间早到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里“雷打不动”地续读着我正在读的那本书,这样半个小时也可读1万字,一年下来就是近200万字。我常常出去开会,也常常提前进入会场,到主持人宣布会议正式开始,我已读了近1万字的教育专著了。每个人每晚都要睡觉,在临睡之前阅读一会早已成了我的习惯,手里不捏着书本,别想睡得着,每晚如此。你别小看每晚读上一点,一年下来可就是一个大数目,至少在400万字。运用“三前”读书法,加上其他一些见缝插针的阅读,我的年阅读量基本保持在800万字左右。
不知什么原因,往往是读着读着这三类著作,我的脑海中会突然产生一条又一条的教育教学思想。我知道,这些就是所谓的教育教学灵感。灵感这东西有个特点,就是她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得赶紧把她逮住,记录是迎接她的最好的仪式。所以这时我会立即抓过笔来,让这些珍贵的“客人”安全“着落”在我的书籍空白的地方。故凡我读过的书籍,没有一本上是干干净净的,有的书上几乎遍布了只有我看得懂的笔迹、符号。灵感这东西的光临没个准儿,有时我在机场里候机或在车站里候车,突然灵感造访我了,身上没带笔,咋办?急中生智,立马掏出手机,记录在里面。
每到暑假,我把一学年中读过的书籍汇集在办公室里,再把一本一本书籍上的文字(当时是符号的翻译成文字)分门别类地誊写到相应的笔记本上,最后把笔记本上的文字录入电脑。以下展示的是我部分教育教学“灵感”,与各位一起分享——
阅读
1.时时是读书之时,处处是读书之地。
2.把书房装修得豪华的人往往是不喜欢读书的人。
3.有书的冬天不寒冷,有书的日子不寂寞,有书的人生不贫穷。
4.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不一定能教得出喜欢阅读的学生,而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教师一定教不出喜欢阅读的学生。
……
习作
1.一个喜欢写作的老师不一定能教出喜欢写作的学生;而一个不喜欢写作的老师一定教不出喜欢写作的学生。
2.学生没有习作的习惯,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我坚定地认为,责任在我们的语文老师身上。你留心一下我们的语文老师,他有每天写一句话的习惯吗?没有。他有几天写一段话的习惯吗?没有。他有一周写一篇话的习惯吗?没有。老师没有写作的习惯,你能指望他的学生有习作的习惯吗?
3.不知什么原因,一个学期学生写8篇大作文、8篇小作文已成了惯例。不是吗?教导处的期末“六认真”工作大检查中就有这么一项对于学生习作“量”的要求。未达“量”的自然要扣教师的考核分,超“量”的不加分。故好多教师的习作教学,只求“量”的完成,淡化了“质”的提高。殊不知,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学生一个学期只写大小16篇习作,总计约5600字的训练量,你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想即使请仙人来教恐怕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吧。
……
教科研
1.“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应作为我们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谁背离了这个原则和方法,谁就在搞假教科研。
2.学校不是一所高高在上的科研机构,而是每位学生要在这里度过6年生命历程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到处充满着问题。教师自己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就是在做个人的课题研究;教师依据学校课题提出的问题,按照课题设计的方法、部署,在解决问题,他就是在做集體的课题研究。不管是做个人的课题,还是做集体的课题,都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3.审察如今学校的课题研究,大多是“开题轰隆隆,过程一团空,结题成果丰”。现在我们的好多教师为何不太相信教科研,我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做“实”教科研,是我们的教科研取信于“民”的根本保证。
……
教育
1.大多衣服不是穿坏的,而是洗坏的。好多学生不是生来就愚笨的,而是被我们的一些教师用不科学、不民主的方法、手段教坏的。
2.再高档的别墅对于睡眠不好的人有何意义?再丰盛的筵席对于食欲太差的人有何意义?再优秀的教师对于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有何意义?
3.孩子的闲暇时间越多,他将来的创造能力就越强。
……
待这些教育教学思想全部录入电脑后,我把这些“灵感”以15条(则)或20条(则)为一组,取总题为“教育人手记×则”,发往全国各地教育报刊,至今已发表了近1000条(则)。真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2013年10月我的《教育与永恒》的“灵感”集出版了,今年11月份将出版我的第二本“灵感”集。
暑假是美好的,室外赤日炎炎,我坐在学校明亮的办公室里,享受着空调的清凉,享受着学校的宁静与安详;暑假更美好的是我收获了许许多多比金钱还珍贵的教育教学思想!
我喜欢读书,只要一日不读书,心里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作为一名教师,我坚定地认为必须要读好三类书籍:一是教育专著、二是文学名著、三是哲学著作。阅读教育专著,它会给你建立教育的“骨架”,也就是确立教育的理念,拥有教育的灵魂,与学生一起度过生命中的美丽的历程。阅读文学名著她会长育你的教育的“血肉”,提高你的人文修养,你的课堂会变得越来越有趣味,越来越有品味,越来越有韵味。阅读哲学著作,她会使你站在宇宙的高度俯视人生,因而你的胸怀会更加宽广,你的眼界会更加宽阔,你的心地会更加善良,你会自然而然地爱孩子胜于爱国家与教会。所有这些,都是成就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与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聊聊阅读,几乎都说现在上级、学校的事情多如牛毛,哪有读书的时间?他们说的的确是事实。但只要你真心想读书,办法总会比困难多。我的读书时间一般安排在“三前”,就是工作前、会议前、临睡前。每天上班,我总会比规定时间早到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里“雷打不动”地续读着我正在读的那本书,这样半个小时也可读1万字,一年下来就是近200万字。我常常出去开会,也常常提前进入会场,到主持人宣布会议正式开始,我已读了近1万字的教育专著了。每个人每晚都要睡觉,在临睡之前阅读一会早已成了我的习惯,手里不捏着书本,别想睡得着,每晚如此。你别小看每晚读上一点,一年下来可就是一个大数目,至少在400万字。运用“三前”读书法,加上其他一些见缝插针的阅读,我的年阅读量基本保持在800万字左右。
不知什么原因,往往是读着读着这三类著作,我的脑海中会突然产生一条又一条的教育教学思想。我知道,这些就是所谓的教育教学灵感。灵感这东西有个特点,就是她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得赶紧把她逮住,记录是迎接她的最好的仪式。所以这时我会立即抓过笔来,让这些珍贵的“客人”安全“着落”在我的书籍空白的地方。故凡我读过的书籍,没有一本上是干干净净的,有的书上几乎遍布了只有我看得懂的笔迹、符号。灵感这东西的光临没个准儿,有时我在机场里候机或在车站里候车,突然灵感造访我了,身上没带笔,咋办?急中生智,立马掏出手机,记录在里面。
每到暑假,我把一学年中读过的书籍汇集在办公室里,再把一本一本书籍上的文字(当时是符号的翻译成文字)分门别类地誊写到相应的笔记本上,最后把笔记本上的文字录入电脑。以下展示的是我部分教育教学“灵感”,与各位一起分享——
阅读
1.时时是读书之时,处处是读书之地。
2.把书房装修得豪华的人往往是不喜欢读书的人。
3.有书的冬天不寒冷,有书的日子不寂寞,有书的人生不贫穷。
4.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不一定能教得出喜欢阅读的学生,而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教师一定教不出喜欢阅读的学生。
……
习作
1.一个喜欢写作的老师不一定能教出喜欢写作的学生;而一个不喜欢写作的老师一定教不出喜欢写作的学生。
2.学生没有习作的习惯,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我坚定地认为,责任在我们的语文老师身上。你留心一下我们的语文老师,他有每天写一句话的习惯吗?没有。他有几天写一段话的习惯吗?没有。他有一周写一篇话的习惯吗?没有。老师没有写作的习惯,你能指望他的学生有习作的习惯吗?
3.不知什么原因,一个学期学生写8篇大作文、8篇小作文已成了惯例。不是吗?教导处的期末“六认真”工作大检查中就有这么一项对于学生习作“量”的要求。未达“量”的自然要扣教师的考核分,超“量”的不加分。故好多教师的习作教学,只求“量”的完成,淡化了“质”的提高。殊不知,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学生一个学期只写大小16篇习作,总计约5600字的训练量,你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想即使请仙人来教恐怕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吧。
……
教科研
1.“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应作为我们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谁背离了这个原则和方法,谁就在搞假教科研。
2.学校不是一所高高在上的科研机构,而是每位学生要在这里度过6年生命历程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到处充满着问题。教师自己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就是在做个人的课题研究;教师依据学校课题提出的问题,按照课题设计的方法、部署,在解决问题,他就是在做集體的课题研究。不管是做个人的课题,还是做集体的课题,都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3.审察如今学校的课题研究,大多是“开题轰隆隆,过程一团空,结题成果丰”。现在我们的好多教师为何不太相信教科研,我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做“实”教科研,是我们的教科研取信于“民”的根本保证。
……
教育
1.大多衣服不是穿坏的,而是洗坏的。好多学生不是生来就愚笨的,而是被我们的一些教师用不科学、不民主的方法、手段教坏的。
2.再高档的别墅对于睡眠不好的人有何意义?再丰盛的筵席对于食欲太差的人有何意义?再优秀的教师对于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有何意义?
3.孩子的闲暇时间越多,他将来的创造能力就越强。
……
待这些教育教学思想全部录入电脑后,我把这些“灵感”以15条(则)或20条(则)为一组,取总题为“教育人手记×则”,发往全国各地教育报刊,至今已发表了近1000条(则)。真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2013年10月我的《教育与永恒》的“灵感”集出版了,今年11月份将出版我的第二本“灵感”集。
暑假是美好的,室外赤日炎炎,我坐在学校明亮的办公室里,享受着空调的清凉,享受着学校的宁静与安详;暑假更美好的是我收获了许许多多比金钱还珍贵的教育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