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收获无比珍贵的教育教学思想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f2l3x4j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一线的教师,还是学校的领导,无论你在教育教学质量上乘的名校,还是在办学水平一般的学校,一上班大家都是很忙碌的。只有到了双休日、节假日,时间才是属于你的了。而对于我,一个分管教学的校长,双休日也几乎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节日里也常常在学校处理一些事务,到了寒假不是我去走亲访友,就是亲朋好友来“走我访我”,故只有在暑假,大量时间才真正为我所拥有,让我尽情地收获着我的教育教学思想。
  我喜欢读书,只要一日不读书,心里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作为一名教师,我坚定地认为必须要读好三类书籍:一是教育专著、二是文学名著、三是哲学著作。阅读教育专著,它会给你建立教育的“骨架”,也就是确立教育的理念,拥有教育的灵魂,与学生一起度过生命中的美丽的历程。阅读文学名著她会长育你的教育的“血肉”,提高你的人文修养,你的课堂会变得越来越有趣味,越来越有品味,越来越有韵味。阅读哲学著作,她会使你站在宇宙的高度俯视人生,因而你的胸怀会更加宽广,你的眼界会更加宽阔,你的心地会更加善良,你会自然而然地爱孩子胜于爱国家与教会。所有这些,都是成就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与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聊聊阅读,几乎都说现在上级、学校的事情多如牛毛,哪有读书的时间?他们说的的确是事实。但只要你真心想读书,办法总会比困难多。我的读书时间一般安排在“三前”,就是工作前、会议前、临睡前。每天上班,我总会比规定时间早到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里“雷打不动”地续读着我正在读的那本书,这样半个小时也可读1万字,一年下来就是近200万字。我常常出去开会,也常常提前进入会场,到主持人宣布会议正式开始,我已读了近1万字的教育专著了。每个人每晚都要睡觉,在临睡之前阅读一会早已成了我的习惯,手里不捏着书本,别想睡得着,每晚如此。你别小看每晚读上一点,一年下来可就是一个大数目,至少在400万字。运用“三前”读书法,加上其他一些见缝插针的阅读,我的年阅读量基本保持在800万字左右。
  不知什么原因,往往是读着读着这三类著作,我的脑海中会突然产生一条又一条的教育教学思想。我知道,这些就是所谓的教育教学灵感。灵感这东西有个特点,就是她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得赶紧把她逮住,记录是迎接她的最好的仪式。所以这时我会立即抓过笔来,让这些珍贵的“客人”安全“着落”在我的书籍空白的地方。故凡我读过的书籍,没有一本上是干干净净的,有的书上几乎遍布了只有我看得懂的笔迹、符号。灵感这东西的光临没个准儿,有时我在机场里候机或在车站里候车,突然灵感造访我了,身上没带笔,咋办?急中生智,立马掏出手机,记录在里面。
  每到暑假,我把一学年中读过的书籍汇集在办公室里,再把一本一本书籍上的文字(当时是符号的翻译成文字)分门别类地誊写到相应的笔记本上,最后把笔记本上的文字录入电脑。以下展示的是我部分教育教学“灵感”,与各位一起分享——
  阅读
  1.时时是读书之时,处处是读书之地。
  2.把书房装修得豪华的人往往是不喜欢读书的人。
  3.有书的冬天不寒冷,有书的日子不寂寞,有书的人生不贫穷。
  4.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不一定能教得出喜欢阅读的学生,而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教师一定教不出喜欢阅读的学生。
  ……
  习作
  1.一个喜欢写作的老师不一定能教出喜欢写作的学生;而一个不喜欢写作的老师一定教不出喜欢写作的学生。
  2.学生没有习作的习惯,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我坚定地认为,责任在我们的语文老师身上。你留心一下我们的语文老师,他有每天写一句话的习惯吗?没有。他有几天写一段话的习惯吗?没有。他有一周写一篇话的习惯吗?没有。老师没有写作的习惯,你能指望他的学生有习作的习惯吗?
  3.不知什么原因,一个学期学生写8篇大作文、8篇小作文已成了惯例。不是吗?教导处的期末“六认真”工作大检查中就有这么一项对于学生习作“量”的要求。未达“量”的自然要扣教师的考核分,超“量”的不加分。故好多教师的习作教学,只求“量”的完成,淡化了“质”的提高。殊不知,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学生一个学期只写大小16篇习作,总计约5600字的训练量,你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想即使请仙人来教恐怕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吧。
  ……
  教科研
  1.“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应作为我们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谁背离了这个原则和方法,谁就在搞假教科研。
  2.学校不是一所高高在上的科研机构,而是每位学生要在这里度过6年生命历程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到处充满着问题。教师自己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就是在做个人的课题研究;教师依据学校课题提出的问题,按照课题设计的方法、部署,在解决问题,他就是在做集體的课题研究。不管是做个人的课题,还是做集体的课题,都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3.审察如今学校的课题研究,大多是“开题轰隆隆,过程一团空,结题成果丰”。现在我们的好多教师为何不太相信教科研,我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做“实”教科研,是我们的教科研取信于“民”的根本保证。
  ……
  教育
  1.大多衣服不是穿坏的,而是洗坏的。好多学生不是生来就愚笨的,而是被我们的一些教师用不科学、不民主的方法、手段教坏的。
  2.再高档的别墅对于睡眠不好的人有何意义?再丰盛的筵席对于食欲太差的人有何意义?再优秀的教师对于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有何意义?
  3.孩子的闲暇时间越多,他将来的创造能力就越强。
  ……
  待这些教育教学思想全部录入电脑后,我把这些“灵感”以15条(则)或20条(则)为一组,取总题为“教育人手记×则”,发往全国各地教育报刊,至今已发表了近1000条(则)。真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2013年10月我的《教育与永恒》的“灵感”集出版了,今年11月份将出版我的第二本“灵感”集。
  暑假是美好的,室外赤日炎炎,我坐在学校明亮的办公室里,享受着空调的清凉,享受着学校的宁静与安详;暑假更美好的是我收获了许许多多比金钱还珍贵的教育教学思想!
其他文献
《薛法根教阅读》(文心出版社2014版)分成三个板块:我的教育叙事、我的教学主张和我的课堂实践。细细读完全书,我仍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我一直关注。在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我都优先阅读。在学习薛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中,我把自己的感悟写成文字,有多篇发表。我最关注的是他提出的组块教学模式,为一线教学走出教学设计的传统框架提供了新的范式。这一次,他在不同板块中系统阐述了组块教学,
期刊
一位校友告诉我,本市某小学,大概是为了提升学校的品味,设立了许多“研究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心、教育质量监控研究中心、学生评价改革研究中心、学生文明礼貌研究中心、学生自我管理研究中心、综合学科改革研究中心、幸福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安全研究中心、自主创新研究中心,还有新星工程培训中心,等等。不得了,简直是集“研究中心”之大成!一所小学需要这么多“研究中心”吗?这么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小学
期刊
学校简介: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拥有100多年办学历史的南通市启秀中学的高中部,2012年学校高中部异地新建并正式更名为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市学科带头人等教学骨干教师计50余人,50%以上的教师拥有高级教师以上职称。近年来,学校在促进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指
期刊
很多情况下,我们使用的理论不是科学,不是学术,不是什么有底气的真理,而是俗语,俗话说,大家说之类的东西。而要说明这些东西的正确性,强调它的价值和意义,往往也不是通过系统性的结构化的验证,而是靠几个所谓的没有证据链的“证明”来固化。  所谓的“俗话说”,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比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否是真理,是谁说的,追究起来还真找不到什么出处。的确,很多教育里的观点,是大家慢慢先说起来,后
期刊
这段时间,很多“神奇小孩”的出現让我们深感“世界已经是你们的”:上海热播的“少年爱迪生”,有情有义的科学少年们用自己的爱、激情、创意与科学精神解决了一个个生活中的难题;刚刚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三位上海女生的完美演绎不仅勾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所有回味,还给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剂强心针。  在欣喜之余,我们是否该进一步思考另一些问题:孩子们的这些成就都是在学校里获得的吗?都是老师教会的吗?学生
期刊
不久前,由于教育改革工作被叫停,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教科局长郝金伦愤然辞职。郝金伦在辞职讲话中称:“在当前形势下,县委叫停全县教学改革,我想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作为党员,我举双手赞成。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无论多长时间的满堂灌、题海战术,以及对孩子们野蛮的张榜公布成绩等,在我郝金伦看来都是误人子弟,哪怕是一个月,我都不能接受。所以,明知其错而为之,这个局长是不能干的,这是我的底线!所以说,恢
期刊
7月23日下午3点,一辆白色轿车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东北虎园内停车,车内一位女性游客突然从副驾驶下车,走到驾驶员门前。就在此时,从她身后突然出现一只老虎,将这名女子拖走,车上驾驶员和一名乘客赶紧追了上去。与此同时,一辆园区安保车也从一侧开了过来,进行救援。  当事人游客进入园区前签订过相关责任书,其中明确规定自驾入园要锁好车门窗,严禁下车。景区内也有广播反复提醒游客安全注意事项,设置了相关的安全提
期刊
骆殿兵,1975年生,江苏洪泽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教育学士,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淮安市“533”英才工程培养对象、淮安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带头人、淮安市教育学会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淮安市学科工作室专家组成员、淮安市“雏燕奋飞”行动计划专家组成员、淮安市洪泽区教师发展中心兼职研修员。曾荣获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淮安市优秀教师、洪泽县师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期刊
今天我们国家大力提倡树立良好家风,弘扬醇厚家风,这实在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家风于每一个人的成长,既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也是人生道德底色的力量。我的家庭很平凡,普普通通,既谈不上书香门第,更说不上家学渊源,只是勤劳善良人家。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寻找记忆中的家风印记,一股暖流便脉脉涌上心间。  下班,归家。五岁的儿子沐辰正伏桌吃饭,今晚是他最爱的鸡蛋炒饭。米饭颗颗粒粒,晶莹透亮,蛋花金黄,葱末翠绿,明
期刊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跟全校的老师一样,甚至还有中山全城人,都在关心一个问题:执掌中山纪念中学近20年的贺优琳校长在十月份就要退休了,谁将出任纪中新“掌门人”?后来,贺校长按时退休,新校长到位,一切尘埃落定。对于他的“毕业离校”,纪中师生有太多不舍。  2001年,我很偶然从《羊城晚报》上得知纪中招聘教师的信息,幸运通过应聘,顺利加入纪中。刚到纪中不久,就感受到校长的体贴关心,得知我的爱人不是教师,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