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本剧”为载体引导学生阅读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课本剧”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主动性、推动学生海量阅读,从而真正落实“精读与泛读结合”“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的语文生活联系起来”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课本剧 载体 高年级学生 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114-02
  “课本剧”是一种把课本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成戏剧形式,让学生进行表演,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的表现形式。“课本剧”一般包括题目、人物、时间、地点、道具、背景、幕名和正文這几个部分。“课本剧”的编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合作学习、整体发展及反思,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要会浏览,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重视阅读”更成为学校、教师、家长的共识。部编版语文教材对学生阅读深度、广度、速度的要求都有提高。虽然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更新,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但是学生阅读方面仍然是一个“瓶颈”。造成这个“瓶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主动性、阅读量少等都是造成这个“瓶颈”的因素,而“课本剧”的编排,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以“课本剧”为载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弊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更有甚者,教师一句句、一段段地分析课文,卖力地讲解,学生却兴趣索然,更别说深入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仅把“兴趣”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而且还把它确定为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的首要目标。
  宋朝理学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威特也认为:“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唤起孩子兴趣的最佳办法,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课本剧”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就是高级版的“过家家”游戏,是一种教育游戏,而孩子天生是喜欢游戏的。一般来说,学生为了把课本内容改编好、演绎好,第一步是要把课文读懂读透。“课本剧”剧本的编写,从本质上说就是对文本的二次创作,但这种创作活动不同于平时一般的写作,这是一种艺术化的行为,可以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编写“课本剧”之前,学生会带着强烈兴趣阅读文本,再把一个个冰冷的铅字变成生动传神的表情、动作、语言。同时,学生在排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听、说、想、演的能动性,会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又因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而对阅读更加有兴趣。
  比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作为小古文,读通、读懂、读出节奏是首要的,但是,仅仅按照常规的方式读,还不算真正的阅读,如何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深入到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就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对此,笔者采用了编演“课本剧”的办法,激起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笔者先把课文分成“出玩”“摘李”“尝李”“赞戎”四个部分,让学生任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分组进行剧本编写与排演。经过15分钟的准备,学生就“出玩”部分的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玩”一句创编为:
  “旁白:王戎七岁时,自小聪明伶俐,时常跟小伙伴一起嬉戏玩耍。一天——(幕起)”
  王戎:(手指向天空,兴奋道)难得有如此好天气,我等去郊外游玩,如何?
  其他人齐声回答: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一起去吧。(大家边游玩边嬉戏打闹)
  “摘李”部分更是富有创意——原文“看道边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被学生这样创编:
  所有孩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跑过去,异口同声)李子树!
  伙伴甲:哇,这树上的李子数不胜数,把树枝都压弯了,我等赶紧上去摘果子吧!(说完,伙伴甲、乙、丙急忙爬上树)
  伙伴丙:此树李子这么多,我要多摘些回去,给爹娘也尝尝。(边摘果边把果塞入怀中)
  伙伴乙:正好我感觉饥饿,可多摘些填饱肚子。(说完,摘下头上的帽子装起李子来)
  伙伴丙:(干脆脱下外衣,用来装果子)我还可以摘一些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银两,我娘肯定会夸我的。(喜上眉梢地)
  (王戎此时在一旁哈哈大笑起来)
  伙伴丙:王戎,你为何发笑?(伙伴们都停下摘果的动作,望着王戎)
  王戎:(笑而不语,摆摆手)没什么、没什么。
  伙伴乙:你为何不上来摘果子呢?哦,我知道了,你肯定是不敢爬树,怕摔着了吧?哈哈哈……(其他伙伴也跟着笑了起来)
  伙伴丙:王戎,你放心,我们给你留着点。
  伙伴甲:你不会是个胆小鬼吧?
  ……
  经过这样的创编、表演,大家都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拿起课本,深入解读人物的特点,领悟课文的主旨。“兴趣”让真正的阅读发生了,可以说,编演“课本剧”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突破口,它就像一剂催化剂,有效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以“课本剧”为载体,培养学生阅读主动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长期以来,教师对文本中字句的推敲、讲解,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逐渐失去主动阅读的意愿。宋朝理学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而“课本剧”要求学生读透文本,学生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揣摩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正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课本剧”本身的表演性已经让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了兴趣,这就为主动阅读做好了铺垫。   “课本剧”的编演,是一种深读文本,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形象,然后将其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方法。学生编写“课本剧”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文本,画出重点词句与表现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句,初步把握角色;其次,要深入研读文本、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特点;最后,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对人物情节有了大致把握之后,再去搜集相关资料,补充阅读,丰富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如生动的对话,人物的形象、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由于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了出来,这个学习过程,是學生主动精读课文的过程。
  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的剧本编写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编剧的需求主动阅读、获取信息,加深对人物的了解,有利于在编写剧本时丰富人物形象。比如,原文中的“取之,信然”四个字,学生经过研读和体悟后,加入了很多的补充内容,让情节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伙伴丙:尝就尝。(拿起一个李子,在衣服上蹭两蹭,咬了一口)呸呸呸,这是什么破李子,苦得要命。(把李子扔掉了)
  伙伴甲:怎么可能!(拿起一个李子,半信半疑地咬了一口)好苦啊!这李子简直比黄连还要苦。(说着,小伙伴们一溜烟都爬下了树,把刚才摘的果子全丢掉了)
  众伙伴(诧异、异口同声地):王戎,你是如何知道这李子是苦的呢?(用手指着树上的果子说)
  王戎:(一本正经地说)这李子树果实累累,又种在路边,人人路过都会看到,却无人摘。要是这李子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了去,哪儿还会留到现在呀。
  (众伙伴围了过来,对王戎佩服得五体投地)
  伙伴乙:王戎,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都没有经过思考,就一股脑儿冲上去摘果子,以后还要多多向你学习呀。
  “呸呸呸”三个象声词、“半信半疑”的神态描写、“一溜烟都爬下了树,把刚才摘的果子全丢掉了”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李子的“苦”,既形象又生动有趣。还有台词的设计,不仅切合人物特点,还极具生活气息。经过这样的改编,无须教师对文本作更多的讲解,学生就已经通过深入研讨感受和领悟了文章的内容与主旨。
  三、以“课本剧”为载体,推动学生海量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材主编温儒敏也说:“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相应地,部编版语文教材突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编排特点,也注重阅读策略的安排。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预测策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批注策略”、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提高阅读速度”(要教给学生“不停、不回读;连词成句读;借助关键词读;带着问题读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
  如何实现“增加阅读量”“海量阅读”?除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还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课本剧”就是给学生的“海量阅读”搭建一个平台、创造一个契机。因为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是对课文的细读和延伸,学生为了把“课本剧”改编好、演绎好,除了要把课文理解透彻,还需要进行海量阅读,即围绕课文阅读多方面的材料,从而使人物与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形象、生动。
  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芙蓉楼送辛渐》为例,学生至少要围绕课文阅读以下几方面的材料:一是阅读与故事发生地点相关的材料:芙蓉楼在哪儿?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在“芙蓉楼”送别?因为此一“送”,此楼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二是阅读与故事人物相关的材料:辛渐是谁?要去哪儿?途经什么地方?(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当时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当时的身份、地位如何?三是阅读与本故事相关的故事:王昌齡与辛渐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四是阅读与作者情感相关的材料:王昌齡与辛渐在分别之时各自的生活、事业、情感上如何?五是阅读与当时社会背景相关的材料:王昌齡与辛渐当时处在什么大社会环境之中?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只有充分阅读了相关的资料,才能准确把握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情感,进而在台词设计、人物神态动作时想方设法让课文里的人物“活”起来,从而实现“通过课本剧的编演,用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的初衷。
  “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略读)结合,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的语文生活联系起来。”“课本剧”的编演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他们创造了主动进行海量阅读的良好契机,真正落实了“精读与泛读结合”“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德)卡尔·威特(著),白静泽(译).卡尔·威特的教育[M].苏州: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2]温儒敏.语文课为何难以引起读书的兴趣?[J].小学语文名师,2019(9).
  【作者简介】张丽霞(1973— ),女,汉族,广西宾阳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责编 黎雪娟)
其他文献
学案,即导学方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设备及学生的能力等实际情况,为学生编制的学习方案,是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转变成自主、交流、探究等多种形式,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张扬。  下面我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运用谈一点粗浅的看
目的 探讨强制性量化发声训练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振动排痰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老年慢性肺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
本文论述在初中语文课前实施“一分钟演讲”的作用,针对课前“一分钟演讲”的准备工作提出做好礼仪准备、内容准备以及评价准备的措施,并对在实施“一分钟演讲”过程中可能遇
本文论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建议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思维训练,通过分析与概括、品悟与表演、对比与评价、联想与启迪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高阶
当众多世界顶级品牌落地中国市场,各媒体开始呼喊“中国是下一个最受瞩目的高级品牌战场!”一时间群情振奋,欢呼雀跃,仿佛中国刹那间已经站在了时尚界前列,无比风光。而事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参与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及加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拟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E组)行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G组)行单纯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均使用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
本文以英语绘本A hat's trip的教学为例,论述指向思维品质的提问教学策略,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封面、看图片、找线索和寻内涵四个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观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相关抗原15-3(CA15-3)、糖类相关抗原19-9(CA19-9)、糖类相关抗原72-4(CA72-4)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
本文针对小学英语课堂问答“误区”,提出培养学生质疑力的策略,包括多角度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质疑潜力;多维度优化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疑解疑;多层次具化质疑反馈,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