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方都是成熟的公司,也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所谓“嫉妒”已经不是像小baby说你怎么对他比对我还好,所谓“嫉妒”。其实泛指着所有“不想认同的成就”,那成就可能是“某间公司”,对我们个人来说,则常常是“某个人”。
《华尔街日报》自2003年起,每年都举办一次“D Conference'’(D:All Things Digtaconference),今年6月份举办的是如火如荼的第八届,这厢史蒂夫·乔布斯刚登台,翌日整个美国网络就在讨论他讲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几乎把乔布斯当成了“神”!轮到微软的另一个史蒂夫一史蒂夫·鲍尔默上台。却没有多少人讨论他讲了什么。老科技人都有一点点“敏感”,尽管两者现在已身处不太一样的竞场,但大家仍很想问——
“微软,你的感想如何?”
或许是刻意安排,就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同个星期来上拉里·金的现场节目!
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是闲言碎语莫要说的拉里·金直接问比尔·盖茨一“你,‘嫉妒’史蒂夫·乔布斯吗?”(Is there any jealousy involved?)
盖茨好像早知道会有这个问题似的,不到半秒就回答:“不。不,苹果大概比微软早开始三年。它们曾经‘大起大落’。”
“我当年曾在苹果写了Basic程序,后来微软公司比世上任何公司还写了更多苹果的程序。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操作系统上竞争,但我们也是合作伙伴!”
“看到科技公司成功是好事。事实上还有很多成功的空间。我们会继续竞争,竞争是一件好事。其实,在之前有些时机点,苹果看起来好像快挂了,科技业的起起落落真的是叫人惊奇。”
然后,拉里·金补充了一句:“那么,你喜欢史蒂夫·乔布斯吗?”
盖茨回答:“史蒂夫绝顶聪明。做过很多很棒的事。我们一起工作过的时间,譬如在Apple ll的时代,我们很享受对打的滋味,我们个人有不一样的强项,但我们都热爱这个产业,而他比我老一点点。但我们基本上年纪差不多。”
对于这些直接的问题,坦白说盖茨答得相当不错,但有评论者显然有点“吹毛求疵”,他认为盖茨看似从容,但论他所回答的“内容”,还真有点怪一
盖茨竞绝口不提“最近的苹果”,提的皆是十年或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而且特别“强调”了科技就是这样起起伏伏,苹果尤其大起大落!这是暗指微软其实一直都相对维持着“超强”地位,并没有大起大落,苹果有可能到明年就不红了。
而且,比尔·盖茨不断提到他和乔布斯当年无论在个人或公司方面,都是一边竞争一边合作。这是想办法不提到现在的状况:现在,其实苹果的成长与希望已经是“一面倒”,恐怕短期内没必要会与微软合作,微软想合作都没办法,想竞争也都“对不上”了!
我很崇拜比尔·盖茨,但再看下去实在“于心不忍”,其实盖茨可以畅谈他“现在”对iPad的看法、他“现在”看到乔布斯上台的感受,但是他刻意地谈以前,显见乔布斯现在的成就或多或少给了他颇大的冲击。
微软若要再创科技一哥的地位,得到万众的崇拜,它一定要去除“嫉妒”。
双方都是成熟的公司,也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所谓“嫉妒”已经不是像小baby说你怎么对他比对我还好,所谓“嫉妒”。其实泛指着所有“不想认同的成就”,那成就可能是“某间公司”,对我们个人来说,则常常是“某个人”。
不必不承认。人性就是这样,嫉妒永远存在我们心里。每次念书或是准备考试,熬夜写一份提案,那些冗长、痛苦的准备工作是怎么熬过来的呢?有一个方法,就是心中不断想着一个“成功标靶”,如果他有什么,我要和他一样!所以,嫉妒是好事。
不过我发现。还有另一种同样的动力比“嫉妒”更好,叫做“被鄙视”。
差别在哪里?
“嫉妒”之后。就会自然形成一个“成功标靶”在那儿,你想干掉他!
“被鄙视”之后?也会自然形成一个“成功标靶”在那边,你想干掉它!
差不多吧?
如果你是一个运动选手,“嫉妒”另一个天才运动员,你愿意天天练习20小时,就是为了打败他!
同样你还是一个运动选手,被教练骂到不成人形,说你只是队中的拖油瓶,这种“被鄙视”也会让你愿意天天练习20小时,但是为的是要成为世界第一!
的确,在一些产业里。“嫉妒”与“被鄙视”都有一样的效果,就是会动力十足地去超越、创造新高。不过,在现代千变万化的世界,它们却不一样了。我认为,微软可能就是只得到前者,没有得到后者;事实上许多想成功的人,明明就有一个模仿的对象、努力的目标,也是因为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只有“嫉妒”,没有“被鄙视”,所以无法成功!
“嫉妒”与“被鄙视”不同:
“嫉妒”会让我们局限于某人的旧方向,而“被鄙视”则不设方向、海阔天空:当你嫉妒一个人,那么你就会慢慢地变得和他一样!但在现今,每条路都可能成功,苹果也不是因为打败微软某个产品才取得今天的地位的!每一条成功,都需要“发明”;微软如果将苹果视为嫉妒的对象,那它肯定发明不出新的东西;事实上微软早就已露败象,在网络上频频想“参考”目前已经成功的Google、Facebook等,许多网络服务做得有点“四不像”,网络人都可以看出微软正在努力“跟”潮流,但以它的能力根本不需要跟潮流了,而是“煞是造”属于它的潮流。
“嫉妒”让我们有一个天花板,而“被鄙视”则没有高度限制:嫉妒一个人,当你觉得快要超过他,一定会感到满足、放慢脚步。但“被鄙视”的时候绝没有一个具体的超越目标,只希望达到“伟大”。
“嫉妒”让我们没办法掉进泥巴,但“被鄙视”却可以成天和泥巴打滚:这点应该是最重要的差异,毕竟,嫉妒是一种“处处比较”,但成功一定会经历很多失败,当我们因为嫉妒某人而奋斗的时候。遇到失败时的“比较”思维会让情况变得更难以接受吧?“嫉妒”会让我们无法接受“对方在天堂,我在泥巴”的事实。原本的嫉妒、原本的动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会化成太大的痛苦,让我们无法继续!但如果“被鄙视”呢?如果一开始自我印象就是一个早已被打在泥巴里的人,再怎么掉回泥巴也没关系吧!嫉妒的人打的是衣裳整齐的贵族战,而被鄙视的人打的是泥巴战,这个差异决定了成功几率!
“嫉妒”之所以还没有变成“被鄙视”,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的失败过,所以没办法跳到那个境界。微软还是大家所尊重的公司,所以它与它的市场策略人员都还没有感受到“被鄙视”,因为没到那个程度,所以走不出“嫉妒”的神秘影响力,要有人真的对你说出“鄙视”,你才真正有机会!
想从“嫉妒”变成“被鄙视”,只要你所嫉妒的那个人今天突然跑过来骂你一顿,说你真是一个没用的人:其他的人也都跑来骂你一顿,说你真是一个没用的人!这时候,你就不会再想要超过谁了,你只想要从泥巴里站起来变成“天鹅”。或许,要消灭心中嫉妒的方法,就是逼着对方真的鄙视你,逼着很多人开始鄙视你——从此。豁然开朗。
《华尔街日报》自2003年起,每年都举办一次“D Conference'’(D:All Things Digtaconference),今年6月份举办的是如火如荼的第八届,这厢史蒂夫·乔布斯刚登台,翌日整个美国网络就在讨论他讲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几乎把乔布斯当成了“神”!轮到微软的另一个史蒂夫一史蒂夫·鲍尔默上台。却没有多少人讨论他讲了什么。老科技人都有一点点“敏感”,尽管两者现在已身处不太一样的竞场,但大家仍很想问——
“微软,你的感想如何?”
或许是刻意安排,就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同个星期来上拉里·金的现场节目!
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是闲言碎语莫要说的拉里·金直接问比尔·盖茨一“你,‘嫉妒’史蒂夫·乔布斯吗?”(Is there any jealousy involved?)
盖茨好像早知道会有这个问题似的,不到半秒就回答:“不。不,苹果大概比微软早开始三年。它们曾经‘大起大落’。”
“我当年曾在苹果写了Basic程序,后来微软公司比世上任何公司还写了更多苹果的程序。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操作系统上竞争,但我们也是合作伙伴!”
“看到科技公司成功是好事。事实上还有很多成功的空间。我们会继续竞争,竞争是一件好事。其实,在之前有些时机点,苹果看起来好像快挂了,科技业的起起落落真的是叫人惊奇。”
然后,拉里·金补充了一句:“那么,你喜欢史蒂夫·乔布斯吗?”
盖茨回答:“史蒂夫绝顶聪明。做过很多很棒的事。我们一起工作过的时间,譬如在Apple ll的时代,我们很享受对打的滋味,我们个人有不一样的强项,但我们都热爱这个产业,而他比我老一点点。但我们基本上年纪差不多。”
对于这些直接的问题,坦白说盖茨答得相当不错,但有评论者显然有点“吹毛求疵”,他认为盖茨看似从容,但论他所回答的“内容”,还真有点怪一
盖茨竞绝口不提“最近的苹果”,提的皆是十年或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而且特别“强调”了科技就是这样起起伏伏,苹果尤其大起大落!这是暗指微软其实一直都相对维持着“超强”地位,并没有大起大落,苹果有可能到明年就不红了。
而且,比尔·盖茨不断提到他和乔布斯当年无论在个人或公司方面,都是一边竞争一边合作。这是想办法不提到现在的状况:现在,其实苹果的成长与希望已经是“一面倒”,恐怕短期内没必要会与微软合作,微软想合作都没办法,想竞争也都“对不上”了!
我很崇拜比尔·盖茨,但再看下去实在“于心不忍”,其实盖茨可以畅谈他“现在”对iPad的看法、他“现在”看到乔布斯上台的感受,但是他刻意地谈以前,显见乔布斯现在的成就或多或少给了他颇大的冲击。
微软若要再创科技一哥的地位,得到万众的崇拜,它一定要去除“嫉妒”。
双方都是成熟的公司,也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所谓“嫉妒”已经不是像小baby说你怎么对他比对我还好,所谓“嫉妒”。其实泛指着所有“不想认同的成就”,那成就可能是“某间公司”,对我们个人来说,则常常是“某个人”。
不必不承认。人性就是这样,嫉妒永远存在我们心里。每次念书或是准备考试,熬夜写一份提案,那些冗长、痛苦的准备工作是怎么熬过来的呢?有一个方法,就是心中不断想着一个“成功标靶”,如果他有什么,我要和他一样!所以,嫉妒是好事。
不过我发现。还有另一种同样的动力比“嫉妒”更好,叫做“被鄙视”。
差别在哪里?
“嫉妒”之后。就会自然形成一个“成功标靶”在那儿,你想干掉他!
“被鄙视”之后?也会自然形成一个“成功标靶”在那边,你想干掉它!
差不多吧?
如果你是一个运动选手,“嫉妒”另一个天才运动员,你愿意天天练习20小时,就是为了打败他!
同样你还是一个运动选手,被教练骂到不成人形,说你只是队中的拖油瓶,这种“被鄙视”也会让你愿意天天练习20小时,但是为的是要成为世界第一!
的确,在一些产业里。“嫉妒”与“被鄙视”都有一样的效果,就是会动力十足地去超越、创造新高。不过,在现代千变万化的世界,它们却不一样了。我认为,微软可能就是只得到前者,没有得到后者;事实上许多想成功的人,明明就有一个模仿的对象、努力的目标,也是因为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只有“嫉妒”,没有“被鄙视”,所以无法成功!
“嫉妒”与“被鄙视”不同:
“嫉妒”会让我们局限于某人的旧方向,而“被鄙视”则不设方向、海阔天空:当你嫉妒一个人,那么你就会慢慢地变得和他一样!但在现今,每条路都可能成功,苹果也不是因为打败微软某个产品才取得今天的地位的!每一条成功,都需要“发明”;微软如果将苹果视为嫉妒的对象,那它肯定发明不出新的东西;事实上微软早就已露败象,在网络上频频想“参考”目前已经成功的Google、Facebook等,许多网络服务做得有点“四不像”,网络人都可以看出微软正在努力“跟”潮流,但以它的能力根本不需要跟潮流了,而是“煞是造”属于它的潮流。
“嫉妒”让我们有一个天花板,而“被鄙视”则没有高度限制:嫉妒一个人,当你觉得快要超过他,一定会感到满足、放慢脚步。但“被鄙视”的时候绝没有一个具体的超越目标,只希望达到“伟大”。
“嫉妒”让我们没办法掉进泥巴,但“被鄙视”却可以成天和泥巴打滚:这点应该是最重要的差异,毕竟,嫉妒是一种“处处比较”,但成功一定会经历很多失败,当我们因为嫉妒某人而奋斗的时候。遇到失败时的“比较”思维会让情况变得更难以接受吧?“嫉妒”会让我们无法接受“对方在天堂,我在泥巴”的事实。原本的嫉妒、原本的动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会化成太大的痛苦,让我们无法继续!但如果“被鄙视”呢?如果一开始自我印象就是一个早已被打在泥巴里的人,再怎么掉回泥巴也没关系吧!嫉妒的人打的是衣裳整齐的贵族战,而被鄙视的人打的是泥巴战,这个差异决定了成功几率!
“嫉妒”之所以还没有变成“被鄙视”,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的失败过,所以没办法跳到那个境界。微软还是大家所尊重的公司,所以它与它的市场策略人员都还没有感受到“被鄙视”,因为没到那个程度,所以走不出“嫉妒”的神秘影响力,要有人真的对你说出“鄙视”,你才真正有机会!
想从“嫉妒”变成“被鄙视”,只要你所嫉妒的那个人今天突然跑过来骂你一顿,说你真是一个没用的人:其他的人也都跑来骂你一顿,说你真是一个没用的人!这时候,你就不会再想要超过谁了,你只想要从泥巴里站起来变成“天鹅”。或许,要消灭心中嫉妒的方法,就是逼着对方真的鄙视你,逼着很多人开始鄙视你——从此。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