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生活在一个世界里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工作者到中年时应该能够发展成为“人”,而非一个税务会计师或者水利工程师,如若不然,数年之后税收会计或水利工程工作将会变得无聊透顶,甚至令人生厌一变成完整的人,这是彼得·德鲁克对知识工作者的希望。他提出,完美生活是一种多维度的生活,绝非仅仅有工作一角,基于工作的规划本身就是简陋的,又如何能丰富你的人生,有“完全、完整”的美?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要从这几个方面规划人生:打造核心竞争力、发现第二职业、利他精神和教与学。
  
  “完美生活是一种多维度的生活。我认识许多人,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赚钱。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如果一门心思就想赚钱,这一目标是可以达成的。但是最终,他们无一例外地痛苦不堪。他们为了赚钱这棵树而失去了生活的整片森林。
  创建完美生活的过程令人望而生畏,因此许多人只是将其作为人生目标或志向,而不是势在必行的工作。完美生活可以令你充分享受当下的生活,令你无暇沉溺于昔日的过错和遗憾,而是采取行动来营造未来的生活。完美生活会令你目标明确,强化你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你还会有一个意外收获:生活变得有声有色。”
  
  人生规划1 建立你的核心竞争力
  
  《职场》:“核心竞争力”如何建立呢?
  德鲁克:首先就是追求卓越。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菲狄亚斯要在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顶上建一座雕塑,尽管人们从地面上看不到雕塑的背面,但他还是将这笔预算呈交给了雅典会计室,会计室拒绝支付雕塑背面的工程费用,但菲狄亚斯认为,人们看不到,但上帝看得到。关键是你要建立内在的卓越标准,这个标准既要有高度,又要切合实际。
  你需要有效地管理时间、分配轻重缓急。如果能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获取成就就易于达成。2002年时,我认为我的工作里写作是第一位的,次之是咨询,最后是教学;但到了20D5年,我写作第一,教学第二,咨询第三。定期对你的完美生活列表进行检查,会更好地定位你自己。
  《职场》:我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工作、项目和投资机会,每个看起来都那么诱人。我该怎么做出取舍呢?
  德鲁克:一个人之所以有效率,因为他敢于说“不”。而非“是”,还因为他认识到“这并不适合我”。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以天赐良机、大幅提升甚至巨大成功,而事实上这些并不适合你。我所认识的不快乐的人,大都是因为不能抵制这种诱惑所致。一个人可以学到技术,但学不到价值观。我所见到的真正不快乐的人,是那些个人价值和组织价值不符合的人。
  如何成为一名有价值的员工?从根本上说:组织所需要的那种品质不是技术、知识。也不是智慧,而是个性。你可以接受机会的引领或者雇主的役使,但是有关生活的重要决定和抱负问题一定要对自己负责。
  
  人生规划2 你的第二职业是什么?
  
  《职场》:我们还很年轻,对本职工作还没有充分掌握和熟悉,为什么你要催促我们去发现自己的第二职业?
  德鲁克:因为现在的时代发生了变化。人的生命长度第一次大于了组织的生命长度。我们不用担心体力劳动会耗尽我们的下半生,却可能在中年时期就精神倦怠,产生“看似工作,实为退休”的工作状态了。时间一长,人就会变。其实,每个人都会随着需求、能力和视角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重塑自我”。人们现在对自己人生的“上半场”准备得过度充分,通过各种教育不断进步,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对于“下半场”的计划却几乎没有,有也只是财务的建议。社会的领导和楷模是能成功管理自己下半生的人。
  《职场》:我们应该把“第二职业”看做什么?怎样选择它?
  德鲁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你想做的事情是现有工作的延伸呢,还是有别于以前的工作,并通过它来证明自己的其他价值?对于那些你一直想做但由于境遇至今都没能做成的事。第二职业能为你提供一个机会来达成心愿。
  有些人喜欢自己的主要职业,他们开拓“第二职业”是为了通过其他类型的工作进一步激发自己的能力,有些人是因为在本职工作中缺乏晋升机会。但开拓“第二职业”更深刻的意义在于:你可以与那些思维、行为、兴趣不同的人一起共事或者为他们效力。他们会让你领略到新鲜的思维和观察方法,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他人。
  我在30岁左右找到了适合我的“第二职业”。我从银行和财经行业转到了写作领域,起初做记者,后来成为一名作家。在从事写作的同时,我还发现了可以同时再做两种并行不悖的事业:教学和咨询。写作、教学和咨询三种彼此交融的职业一直伴随着我人生的“下半场”。
  《职场》:现在的社会如此紧张,我的本职工作已经很繁忙了,我哪里有时间去开拓“第二职业”呢?
  德鲁克:知识工作者的特点是,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是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和流动性的。你可以接受千里之外的任务,你也可以跨领域工作。如今新型工作不断涌现。你实在无须死守一个工作。
  不过,尽管我们具有职场移动力。但大多数知识工作者还是需要借助组织力量才能获得工作成就,一个人的才能要与其他人的才能互相补充才能获得个人成就。我还是需要一所大学允许我去教书,我还是要找出版社帮我出书,还是要有那些公司请我去咨询。
  新事业也不都会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去进行,写小说一直是我长久的愿望,但我直到70岁才出版了两部小说,而且销售平平,书评对我更是不客气。在写这两部小说的时候,我的生活中满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现在。我不再跟任何主人公一起生活了。但至少,我把我的这个梦想完成了。而且我知道,我不适合它。
  《职场》:“第二职业”一定要是一份职业吗?是一种兴趣不行吗?
  德鲁克:当然可以。在工作之外拥有一些重要的兴趣爱好也是多维生活的关键点。工作之外关心那些令自己愉悦、满足,有利于自我成长并能增加个人价值感的事情。这至关重要。你不一定把它发展成职业,你介入这些事情可能纯粹兴趣使然,但外部兴趣不仅能让你轻松度过黯淡时光,还能令你保持成就感。
  我有很多外部兴趣:欣赏艺术和音乐,热衷文学和历史,这些也都在我的写作和教学中得到了体现。兴趣广泛有助于个人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增加个人魅力。兴趣能激发创造力,创造力又能培养和完善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生规划3 慷慨和利他:给予就是获得
  
  《职场》:为什么特别提出幸福人生里,利他是这么重要的一件事?
  德鲁克: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赚钱。我着实为你惋惜。如我所见,那些成功以后仍然幸福的人都是愿意奉献的人。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他们有着与社会休戚与共的意识。知识工作者要趁年轻形成自己非竞争性的生活和社交圈,要有一些工作之外的爱好,比如做社区志愿者,参加当地乐团或者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的工作。
  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已失去了挑战性,但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时去为非营利组织工作,你会被要求 完成在平常工作中绝对不会遇到的任务,发现拥有自己所不知道的技能。
  《职场》:利他精神一定要在非营利组织中实现吗?利他不是一种可以用在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的品德吗?
  德鲁克:是的,在工作中你要时刻保持一颗利他的心。如果你是管理者,你可以努力做一位“服务型的领导者”。服务型领导是无私奉献的领导形式,即领导能力并非是基于领导魅力和光环,而是在于实干、勤奋和责任心。领导方式不是把能量传输给追随者,而是帮助他们从身体里释放能量,把一个人的思想提升到更高水平,把一个人的绩效提升到更高标准,使一个人的个性超越平常的限制条件。
  服务型领导的作用就是支持他需要负责的人,提供给他们完成工作需要的一切支持。
  如果你不是管理者。你也可以多多为他人“提供指导”。在提供指导过程中,付出慷慨和接受慷慨同等重要。
  
  人生规划4 教与学:如何统筹知识?
  
  《职场》:你提出的“教与学”是完美人生的必要条件,学习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还有“教”呢?
  德鲁克:最好的老师总能改变学生的人生,使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如果知识工作者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或效益,也许能通过教学工作获得满足。
  知识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机会并从中受益。这些场合包括在当地大学从事辅助教学、在工作及会议中作报告、在教堂从事义务教学、辅导他人、向专业学会及协会作报告或辅导实习生。参加企业的培训课程。试着获得一些授课的经验也是好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你能学到最多知识,还会促使你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尝试着把它们传授给他人。教学为知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还有另一好处是确保你能与一群不同于平常同事的人相识和共事。
  《职场》:现在的知识这么庞杂,我该如何抽取其中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呢?
  德鲁克:当今的知识工作者一定要学会组织信息。“数据”和“信息”这两个术语经常被搞混,“数据”是知识的原始状态,并非全部数据都能转化为知识,首先要被转化为“信息”。如果你看到表格里的数字和文字,只看到了数字的变化,那它们就是“数据”。如果你清楚自己看的是通用电气的股票数据,那么你就进入了“信息”王国,如果你能明白这些数字对股票、股票市场、公司及整个行业的联系,那么就表明你具有这方面的“知识”。
  要时刻注意把“数据”转化为“信息”,注意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寻找它们的规律和内在联系。把它们进一步转化为“知识”。要转化“知识”。我们必须走出自我世界,走入他人的世界。先是学习知识,接着是记住知识,最后是妥善运用知识。所以,完美人生的几个维度其实都不是孤立存在,要我们去各自为之努力的。而是互相相辅相成,你打开了其中的一扇窗,再去打开其他的窗子就容易得多了。
  生活已经成为固化模式,要从哪里开始出发做改变?首先就是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人类的另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影响力将远大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变化。
  人们既要有自知之明,又要有自省力。我认识的富有效率的人都严格规定自己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思考是件苦差事,有时我自己都不愿意做它。你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判断自己生活的内容是什么,接着列出与你相关的人以及你的工作和工作以外的活动。你还可以将检查内容拓宽到与你未来生活目标和志向相关的人与事。
  我在给经理提供咨询时,会对经理解释他们应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一种最佳的和最富于技巧的感觉来做事,也就是以最佳方式来体现自我。而这意味着有可能找到一种与你目前职业并行不悖甚至有可能成为你的下一个核心工作的职业。
  把教学活动纳入生活规划,你必定受益匪浅。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你可以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知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生活经历和生活技能,教学是学好知识的最佳途径,也可能成为你志愿服务的一种形式。
  要想生活丰富多彩、完美,另一个途径就是为人慷慨。可以从事非营利组织的志愿工作;可以组建非营利组织,成为社会企业家;可以成为服务型领导;也可以是助人。
其他文献
写大字、弹古琴,这样的爱好,你一定觉得“古旧”得很。  偏偏有这样一群人,钟情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从旧里尝出“心”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关注的便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如果说我们工作中大部分的烦恼来自于“自己整自己”的话,学到了清净心、耐心、虚心、诚心、赤子心、感恩心,一切烦心事也就迎刃而解。  工作天天是新的。智慧却是旧的、久得才好,如此看来,从充满古意的传统中品点“心”,也算是种很完美的平衡
期刊
当我们匍匐在工作的尘土中,金钱报酬并不能和付出画出等号时,我们以什么说服自己?我们寻找什么?    人们都说“为了生存而工作”。人要生存下去。没有钱是不行的。要想有钱,就必须工作。如今工作的主要动机包括“工作是否有意义”和“是否能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工作和自己的理想是一致的。那是最幸福的。  可是,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许多人所干的工作与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想跳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那就凑合在公司
期刊
“尽管我一直在为赢而战,但我从来不以输赢衡量自己是否成功,也不以此判断队员们是否成功我有个比获胜更高的标准,我也绝不会允许记分牌担任我成功与否的裁判员”无论是伍登教授还是智光大师,虽然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度,甚至是全然不同的领域,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总是相同的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相同,伍登从来不把“赢”看做目标,成功是一种内心的平静,这或许听起来老生常谈,但当一个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全力以赴将
期刊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那是难以取得的、心理上的成功。”    无论我们的技术力量多么强大、无论我们的公司组成多么复杂,现代人工作领域的最显著特点始终是内在的,其中包括人的种种心态。它基于一个大家均持有的普遍信念:工作应该使人幸福。  由此,我意欲拜访一位职业咨询师,也就是一位致力于想方设法帮人找到一份工作、令其产生成就感的专业人士。  我在互联网上搜索,找到一
期刊
“这是一家公司,不是心灵成长班我是职业经理人,不是精神科的患者,长大吧,王文华!在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中,公司不可能时时刻刻顾及到每个人的感受”当你觉得老娘老子不忍的时候,王文华用10年经历,总结了如下辛酸时的告慰法。    不啰唆,啰唆了就是错了——花很多时间找到对的人,找到后就放手让他去做,不啰唆。因为对的人不需要你啰唆,也由不得你啰唆。而不对的人你再啰唆,他还是听不懂。  算事儿不如算心——聪
期刊
王芳每天大概要做相当于两个人的工作量,还涉及与非常多的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并不是王芳特别地精力充沛,她能扛下来,源于她对职业要求的专一、她列当下问题的承担和放下、她对未来思考的简单。    王芳现在是北京银汉传媒的节目总裁,身兼主持人和制片人。在她旗下有8档节目,其中6档是日播,她要担负起几百号人的吃饭问题。差不多每天上午8点多到公司,晚上差不多十一二点回家,一天的工作时间可能要超过十三四个小时。
期刊
“我们生活在充满自由、独立、自我的当代社会,将不得不付出忍受寂寞的代价。”——夏目漱石  当代社会信息丰富、信仰多元,似乎给了年轻人极大的空间和自由,给了个体最大的选择权。但为什么我们还觉得这样苦恼和焦虑?为什么我们很难建立起与他人互信的关系?姜尚中把这个时代称为“工作的冰河期”,他希望从历史和哲学中为当代年轻人的烦恼寻找注解。    “湛蓝的夜空星罗棋布,而人生的烦恼恰似那星汉无数”,这就是我妈
期刊
谈起职场成功的法则,很多关注点围绕着“如何讨老板的欢心”、“如何对上司阳奉阴违”、“如何在上司们的矛盾中求生存”、“如何在升职中胜出”、“如何消除上司对自己的偏见、不公平待遇”等游戏规则类话题。几乎很少有人去关心自己的职业规划应该怎么做、企业的业务应该如何促进。    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影视作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在为之争斗的东西,不是武功秘籍,就是各种美食、医药的独家配方,薄薄一
期刊
与人交往就是最大的乐事  交际女王  朱丽叶·鲍威尔    朱丽叶·鲍威尔是Twitter上被追随最多的名人之一,她的微博核心的理念就是教人们如何走出狭小的圈子,利用一切机会去与外界交往。“与人交往就是最大的乐事。”她将自己的经验写在一本叫做《3300万人的聊天室》的书里。  朱丽叶说:“社交就是最大的有形资本和快乐,如果一个人只和自己相处,他无疑是可悲的。其实人们可以充分地与邻居、朋友、社交活动
期刊
通常,微软把自己的研发人员誉为人,而我们宁愿看到各个性格各异的“凡间神仙”他们每个人手持自己的一大爱好,选择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大楼里。模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他们生猛活跃,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有玲珑快意的人生  在继2007年采访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沈向洋和微软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康颖涛后,时隔三年,我们再次把封面聚集在微软,不过,这一次是年初升级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经整合后,这个曾经的微软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