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iPad式的职场人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期“特别策划”的主题是“如何告别橡皮人状态”。橡皮人状态指的是那些压力、迷惘下特想表现得刀枪不入状的心态。装得耐击打不等于真的耐击打。这一期想要和你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个命题——压力、迷惘是果然就那么大。还是我们太关注它们了呢?
  用马库斯·白金汉的话讲就是:自古以来,人类笃信好就是坏的对立面,因而孜孜不倦地关注谬误与失败。是啊,医学家通过研究疾病来定义健康,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悲伤定义快乐.社会学家通过研究解体的家庭定义美满的婚姻,我们通过研究自己的缺点定义自己的未来。
  不要急,我知道你的心理:重要的不是怎么分析,而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当下,iPad正当红,我们就对标iPad,做个iPad式的职场人如何?
  首先,跟iPad一样,让你周围的人换个姿势看你可否?大家知道,传统电脑让你的身姿前倾,这意味着正式、重视、不容忽视,不过.难免容易肌肉紧张,导致疼痛。而iPad不同,它让你身姿后仰,这让你放松、闲适、不易疲劳。我们能不能首先“认真”地做个让别人放松的人呢?在这一期的特别策划里。你可以找到这样的话:也就是说,“我”仅存在于同他人的关系之中。唯一的办法是“相互认可”,只有与他人相互认可,才能使自我成立。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认可,自己就必须有为他人豁出去的思想准备。夏目漱石在《心》这部小说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认真”二字,,认真地烦恼,真诚地与他人交往,这么坚持下去也许能取得某些突破。
  其次,跟iPad一样,不能做到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工具,就让自己做个用户获得内容为主的工具如何?没有键盘,没有各种插口,没有这没有那,最终没有影响销售的奇迹发生,为什么呢?iPad没想颠覆电脑,它只是想颠覆小屏幕给你的感觉,当你在同样距离面对同样内容,虽然就是大一圈的iPhone和彩色显示的电子书,可有几个人能不动心?这就是优势的革命。人也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很好的领导者,但是,每个人都得学会管理领导,资源在他们那儿,时间、资本、注意力、机会……领导者是这些资源的“生产者”,我们能不能做个资源的“获得者”呢?
  iPad并不完美,你我也一样,iPad不断更新中,你我也一样,
其他文献
“尽管我一直在为赢而战,但我从来不以输赢衡量自己是否成功,也不以此判断队员们是否成功我有个比获胜更高的标准,我也绝不会允许记分牌担任我成功与否的裁判员”无论是伍登教授还是智光大师,虽然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度,甚至是全然不同的领域,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总是相同的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相同,伍登从来不把“赢”看做目标,成功是一种内心的平静,这或许听起来老生常谈,但当一个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全力以赴将
期刊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那是难以取得的、心理上的成功。”    无论我们的技术力量多么强大、无论我们的公司组成多么复杂,现代人工作领域的最显著特点始终是内在的,其中包括人的种种心态。它基于一个大家均持有的普遍信念:工作应该使人幸福。  由此,我意欲拜访一位职业咨询师,也就是一位致力于想方设法帮人找到一份工作、令其产生成就感的专业人士。  我在互联网上搜索,找到一
期刊
“这是一家公司,不是心灵成长班我是职业经理人,不是精神科的患者,长大吧,王文华!在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中,公司不可能时时刻刻顾及到每个人的感受”当你觉得老娘老子不忍的时候,王文华用10年经历,总结了如下辛酸时的告慰法。    不啰唆,啰唆了就是错了——花很多时间找到对的人,找到后就放手让他去做,不啰唆。因为对的人不需要你啰唆,也由不得你啰唆。而不对的人你再啰唆,他还是听不懂。  算事儿不如算心——聪
期刊
王芳每天大概要做相当于两个人的工作量,还涉及与非常多的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并不是王芳特别地精力充沛,她能扛下来,源于她对职业要求的专一、她列当下问题的承担和放下、她对未来思考的简单。    王芳现在是北京银汉传媒的节目总裁,身兼主持人和制片人。在她旗下有8档节目,其中6档是日播,她要担负起几百号人的吃饭问题。差不多每天上午8点多到公司,晚上差不多十一二点回家,一天的工作时间可能要超过十三四个小时。
期刊
“我们生活在充满自由、独立、自我的当代社会,将不得不付出忍受寂寞的代价。”——夏目漱石  当代社会信息丰富、信仰多元,似乎给了年轻人极大的空间和自由,给了个体最大的选择权。但为什么我们还觉得这样苦恼和焦虑?为什么我们很难建立起与他人互信的关系?姜尚中把这个时代称为“工作的冰河期”,他希望从历史和哲学中为当代年轻人的烦恼寻找注解。    “湛蓝的夜空星罗棋布,而人生的烦恼恰似那星汉无数”,这就是我妈
期刊
谈起职场成功的法则,很多关注点围绕着“如何讨老板的欢心”、“如何对上司阳奉阴违”、“如何在上司们的矛盾中求生存”、“如何在升职中胜出”、“如何消除上司对自己的偏见、不公平待遇”等游戏规则类话题。几乎很少有人去关心自己的职业规划应该怎么做、企业的业务应该如何促进。    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影视作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在为之争斗的东西,不是武功秘籍,就是各种美食、医药的独家配方,薄薄一
期刊
与人交往就是最大的乐事  交际女王  朱丽叶·鲍威尔    朱丽叶·鲍威尔是Twitter上被追随最多的名人之一,她的微博核心的理念就是教人们如何走出狭小的圈子,利用一切机会去与外界交往。“与人交往就是最大的乐事。”她将自己的经验写在一本叫做《3300万人的聊天室》的书里。  朱丽叶说:“社交就是最大的有形资本和快乐,如果一个人只和自己相处,他无疑是可悲的。其实人们可以充分地与邻居、朋友、社交活动
期刊
通常,微软把自己的研发人员誉为人,而我们宁愿看到各个性格各异的“凡间神仙”他们每个人手持自己的一大爱好,选择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大楼里。模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他们生猛活跃,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有玲珑快意的人生  在继2007年采访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沈向洋和微软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康颖涛后,时隔三年,我们再次把封面聚集在微软,不过,这一次是年初升级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经整合后,这个曾经的微软中国
期刊
知识工作者到中年时应该能够发展成为“人”,而非一个税务会计师或者水利工程师,如若不然,数年之后税收会计或水利工程工作将会变得无聊透顶,甚至令人生厌一变成完整的人,这是彼得·德鲁克对知识工作者的希望。他提出,完美生活是一种多维度的生活,绝非仅仅有工作一角,基于工作的规划本身就是简陋的,又如何能丰富你的人生,有“完全、完整”的美?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要从这几个方面规划人生:打造核心竞争力、发现第二职业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