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單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家园互动才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园与家庭要搭建家园互动平台,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鼓励幼儿参与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家园共育 动手能力 创造条件
陈鹤琴先生倡导“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孩子很小就有“自己来”的愿望,从蹒跚学步开始尽管跌跌撞撞,也不肯让大人牵拽,到孩子会说话时,孩子就常执拗地说:“我自己来”,就是不愿别人干预,到了幼儿期,动手进行探究便成为他们的一大心理需求,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家园互动才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家长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中发挥他的作用呢?以下就是我们多年来在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体会。
一、搭建家园互动平台,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为赢得家长支持,我们通过“观摩活动”、“家长学校”、“家园联系册”、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在家庭中,孩子玩耍时,往往会“闯祸”——毁坏东西,所以家长往往采取控制的做法,不让孩子动手,这样怎能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呢?这种方式,肯定不利于孩子发展,抑制了他们的兴趣,孩子只有在不停地摆弄中才会得到动手能力的发展,既使他们在摆弄中不慎损坏了物品,但换回来的却是更加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班孩子,在家中陆续有了孩子自己自由摆弄的天地,孩子们经常带来他们在家里与家长合作的作品,与老师、同伴分享他们的快乐,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与同伴也习得了很多的技能,当家长看到这可喜的一幕时,又何尝不为孩子们而惊叹不已呢?这让他们觉得为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天地是多么伟大的创举。
二、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
幼儿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的,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要为孩子创设能促使他们动手的环境和条件,比如,孩子穿衣服比较慢,我班就开展穿衣服比赛游戏,给穿得快又好的幼儿颁发小贴星,假如在家里孩子穿衣服慢,而我们性急的家长只得动手替孩子穿,这样就违背了家园共育的目标,所以针对这一简单的事情,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和孩子一起活动,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家长也受到很大教育,促进了他们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认识。
同时我们鼓励家长主动为幼儿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使家长知道每一种教育资源都是开阔孩子视野的最好学习手段。在我们的发动下,家长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家长给孩子提供玩具材料时,选择些能利于孩子动手动脑的拼搭、建构、塑造、剪、撕等形式的游戏材料,为孩子开辟一个丰富的游戏空间,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帮妈妈剥豆子、拿碗筷、拣菜、叠小件衣服,洗小手帕,整理书、扫地等,幼儿在动手活动中拓展了活动和学习空间,丰富了对有关动手操作的经验,激发了动手操作的欲望。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家长在幼儿知识学习上配合很积极,而在其它方面不够科学,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更不知道动手操作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为此,针对幼儿的兴趣,开展动手操作性的亲子游戏,使家长在参与中,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认识。例:利用布带和幼儿编成鱼网、用旧塑料藤条编小席子、用饮料罐做高跷、举重器等,做好后家庭成员一起玩网鱼、滚席筒、踩高跷、举重比赛等游戏。这类游戏做到动手又动脑,动口又动脚,全家总动员,从表面看是玩,其实在玩中有各种智能的运用。既转变了家长的家教观念和教育方法,又融洽了亲子之间的情感,发展了幼儿多种能力。
三、支持鼓励,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倡导“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我们要积极挖掘一切的可能条件,让孩子去做。孩子富于好奇心,什么东西都喜欢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记得这学期一开学,我就把我女儿小时候玩的跳跳数带到幼儿园来,由于它是一件过时的玩具(现在没有卖了),孩子都感到新奇,都争着问我“老师怎么玩呀,我也想玩一玩”当我示范完后,佳佳便拿起它玩了起来,由于她没有跳跳数高,所以玩不起来,苗苗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怎么办呢?在我的引导下,终于有两个小朋友会玩跳跳数了,在晚上离园时,这两个会跳的孩子便在家长和小朋友们羡慕的目光中玩起了跳跳数,这时家长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看他们玩得真好,还没有跳跳数高呢就跳得这么好,真了不起”,“以后我们也要向老师一样去支持他们,要相信他们一定能行”。
趁此机会,我对家长因势利导说:对孩子来说,新奇事物对孩子都有较大的吸引力,遇到孩子执意要干时,我们应给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并以满腔的热情和他们一起玩,让孩子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家长们一致赞同。在这以后,我便经常听到孩子们喜滋滋地告诉我,一些在家中学到的新本领。渐渐地,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家长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变得能干了,独立生活能力也明显增强了。
总之,幼儿园要以多种形式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使家长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创造条件,支持幼儿的动手操作行为,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关键词:家园共育 动手能力 创造条件
陈鹤琴先生倡导“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孩子很小就有“自己来”的愿望,从蹒跚学步开始尽管跌跌撞撞,也不肯让大人牵拽,到孩子会说话时,孩子就常执拗地说:“我自己来”,就是不愿别人干预,到了幼儿期,动手进行探究便成为他们的一大心理需求,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家园互动才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家长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中发挥他的作用呢?以下就是我们多年来在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体会。
一、搭建家园互动平台,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为赢得家长支持,我们通过“观摩活动”、“家长学校”、“家园联系册”、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在家庭中,孩子玩耍时,往往会“闯祸”——毁坏东西,所以家长往往采取控制的做法,不让孩子动手,这样怎能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呢?这种方式,肯定不利于孩子发展,抑制了他们的兴趣,孩子只有在不停地摆弄中才会得到动手能力的发展,既使他们在摆弄中不慎损坏了物品,但换回来的却是更加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班孩子,在家中陆续有了孩子自己自由摆弄的天地,孩子们经常带来他们在家里与家长合作的作品,与老师、同伴分享他们的快乐,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与同伴也习得了很多的技能,当家长看到这可喜的一幕时,又何尝不为孩子们而惊叹不已呢?这让他们觉得为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天地是多么伟大的创举。
二、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
幼儿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的,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要为孩子创设能促使他们动手的环境和条件,比如,孩子穿衣服比较慢,我班就开展穿衣服比赛游戏,给穿得快又好的幼儿颁发小贴星,假如在家里孩子穿衣服慢,而我们性急的家长只得动手替孩子穿,这样就违背了家园共育的目标,所以针对这一简单的事情,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和孩子一起活动,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家长也受到很大教育,促进了他们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认识。
同时我们鼓励家长主动为幼儿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使家长知道每一种教育资源都是开阔孩子视野的最好学习手段。在我们的发动下,家长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家长给孩子提供玩具材料时,选择些能利于孩子动手动脑的拼搭、建构、塑造、剪、撕等形式的游戏材料,为孩子开辟一个丰富的游戏空间,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帮妈妈剥豆子、拿碗筷、拣菜、叠小件衣服,洗小手帕,整理书、扫地等,幼儿在动手活动中拓展了活动和学习空间,丰富了对有关动手操作的经验,激发了动手操作的欲望。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家长在幼儿知识学习上配合很积极,而在其它方面不够科学,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更不知道动手操作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为此,针对幼儿的兴趣,开展动手操作性的亲子游戏,使家长在参与中,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认识。例:利用布带和幼儿编成鱼网、用旧塑料藤条编小席子、用饮料罐做高跷、举重器等,做好后家庭成员一起玩网鱼、滚席筒、踩高跷、举重比赛等游戏。这类游戏做到动手又动脑,动口又动脚,全家总动员,从表面看是玩,其实在玩中有各种智能的运用。既转变了家长的家教观念和教育方法,又融洽了亲子之间的情感,发展了幼儿多种能力。
三、支持鼓励,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倡导“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我们要积极挖掘一切的可能条件,让孩子去做。孩子富于好奇心,什么东西都喜欢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记得这学期一开学,我就把我女儿小时候玩的跳跳数带到幼儿园来,由于它是一件过时的玩具(现在没有卖了),孩子都感到新奇,都争着问我“老师怎么玩呀,我也想玩一玩”当我示范完后,佳佳便拿起它玩了起来,由于她没有跳跳数高,所以玩不起来,苗苗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怎么办呢?在我的引导下,终于有两个小朋友会玩跳跳数了,在晚上离园时,这两个会跳的孩子便在家长和小朋友们羡慕的目光中玩起了跳跳数,这时家长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看他们玩得真好,还没有跳跳数高呢就跳得这么好,真了不起”,“以后我们也要向老师一样去支持他们,要相信他们一定能行”。
趁此机会,我对家长因势利导说:对孩子来说,新奇事物对孩子都有较大的吸引力,遇到孩子执意要干时,我们应给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并以满腔的热情和他们一起玩,让孩子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家长们一致赞同。在这以后,我便经常听到孩子们喜滋滋地告诉我,一些在家中学到的新本领。渐渐地,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家长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变得能干了,独立生活能力也明显增强了。
总之,幼儿园要以多种形式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使家长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创造条件,支持幼儿的动手操作行为,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