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拓展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题材;欣赏文学作品,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等,这些需求都与课文的拓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为什么要拓展?拓展什么?怎样拓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我们教师备课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拓展。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拓展。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它,语文课外拓展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中的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恰到好处的实施。
  1.从情节的角度拓展。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拓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孔乙己》一文的结尾处作者用近乎模糊的语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作结。可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怎么去"结案"呢?于是,许多学生就结合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断定孔乙己是必死无疑--饥寒过度,暴尸野外。而有的学生却认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学着武侠中惯用的一招--无巧不成书,给人以惊喜:孔乙己在他最危难之际,来了个救世主,不但救了他一命,而且支持他读书,孔乙己一改往日作风,最终功成名就,回到当地任父母官......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拓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从主题的角度拓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同一个主题,同一种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格。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的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找来席慕蓉的《乡愁》相比较;学《爱莲说》时,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在这样的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写法的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一件事可从不同角度来写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3.从背景的角度来拓展。阅读往往是需要知人论世的,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时,因大多年代较远,思想深,蕴涵丰富,如果不做相关背景的拓展,学生可能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深层情感。因此,围绕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进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这些背景资料一般包括作者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和他人的评价等等。
  如在学习《岳阳楼记》之前,可推荐《宋名臣言行录》中介绍范仲淹少时读书生活的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与情怀,为理解《岳阳楼记》的主旨做铺垫。
  4.从文体的角度拓展。有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同类或相关的作品,这些材料与课文或是在内容上有相同处,或是在主题、表现手法上有相似点。通过这种拓展阅读,可以巩固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所获得的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相互对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因它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而《桃花源诗》虽然所写的内容重点及手法与"序"有异,但它们的主题是一致的。为此,我们可将《桃花源诗》作为课外阅读的练习,要求学生对比阅读,以文解诗。也可以利用《桃花源记》课后的一则短文《穴中人语》作为拓展的材料。
  二、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作为母语,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资源极其丰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不一定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
  首先,课外拓展要跳出课堂。
  在与学生集体备课、讨论、讲解及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如在学习《死海不死》一文时,有同学提出"咸度高真的浮力大吗"?经过老师引导,该同学在课后自己主动查阅资料,请教老师,进行探究性实验,在获得答案、服务课堂的同时,培养了自学科普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课外拓展方式要多样化。
  我们除了提供阅读作品外,还要有更多的拓展方式: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以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实际的电视、电影;让他们欣赏各种名曲、名画,了解艺术名人;让他们就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或联想;让他们对某一现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放开手脚对课本或课外名著进行表演;还可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等去体验生活。学生在博大的生活课堂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体验到语文真正是一个人施展才华、体验人生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必备工具。这样,既能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服务于课堂,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此外,还要化有限为无限。课外拓展仅靠课堂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借助课外拓展这条渠道达到真正开辟语文天地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拓展的教学步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机械地去照搬、模仿,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去运用、尝试。既立足课本,又跳出课堂。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变,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公立高校大规模的贷款扩建之风。据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了出来,具体表现为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破坏、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等弊端问题,这严重影响到了国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未来发展.在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等阶段,其重要地位表现为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近几年随着小学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对小学素质教育、通识教育
【摘要】: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英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目前土木工程的规模通常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带来的经
摘要:为了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应该对教学方式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便促进教学的效率。进而将以往的大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当今的小组式的学习方式。并且经过相关人员的认识调查,充分的证明了小组式学习方式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学习方式,伴随着这种学习方式的产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这种学习方式还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
【摘要】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立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改进作文教学,让作文走进学生。为此,我认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改革中学作文,必须寻找相应的作文教学的新策略。面对课程改革,我对初中作文教学产生了一点新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 作文教学 主体 兴趣 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能力,
英语写作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对常用词汇和基本语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它是检查学生是否形成语言技能的有效手段,旨在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然而,有些教师因书面表达短期训练收效甚微,平时很少进行写作训练,只是象征性的做几篇练习,或者干脆不训练,即使练了也不重评讲,最多只在考前临阵磨枪,突击一下,其结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在考试中,学生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分隔的关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巧妙的输入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笔者主要就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教育的意义展开探讨,以期可以为同行业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学 语言文化教育 意义  在
摘要:作业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生学习内容的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常见的英语作业形式有:听磁带读课文;抄写生词句子;背诵课文等等。这些形式往往重复单调,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难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有时,抄、背等机械操练内容过多,还会带给学生不小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小学生对于完成这样的作业很难产生积极性。而教师对这些传统形式作业的评价方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