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教学模式探索之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q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含义,探讨它实现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认识。
  [关键词]有效性 思想与现实 问题教学 以人物为中心
  
  在广东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我校积极开展心高效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其中“211”新教学模式的提出,从“同一课题,最佳演绎”到“不同课题,各自精彩”的探索实践已经一年了,教师们都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那么,身为历史教师,在这一新教学模式摸索中,对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又有了新的思考和启发。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以供与同仁交流。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受到学生欢迎,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然而现实与希望总有差距,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看,现实中许多课堂是事倍功半的,与自己的设想相去甚远。这不仅让学生不满意,教师自身也倍感教学压力。怎样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真正突破教学中的旧模式老观念、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就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有专家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识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升。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兴趣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没有兴趣到有兴趣。”我们现在的教学活动为了应对高考的应试教育而影响干扰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扭曲了学生的心灵,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这样说,并不是要我们的教学放弃现在的高考制度,也不是说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解题就不是教学的有效性,而是说解题也好,高考也罢,它只是学生发展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教学有效性的真正追求是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得到真正健康有益的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才能实现呢?从总体上说,本人认为要实践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思想与现实。这两者也正是我们经常所讲的: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我们应该遵循这一教学思想。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现实出发,围绕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作为切入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引入历史课堂学习的主题内容,这就是“现实——历史”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再通过设计一些现实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解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检测和巩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个过程就是“历史——现实”的过程。这种教学思想可以很好地向学生展示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它是过去——现在——未来的有机统一,以“究天人之际”达到“通古今之变”,这也是现代人提高文化修养的方式之一。同时很好地抓住了广东高考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让学生爱学、让学生会学,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而这个目标成为现实,还需要借助于切实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本人将从问题教学和以人物为中心的两个基本角度加以说明。
  问题教学就是主要以课堂提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第一,提问的作用要充分开发。精妙的提问,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体验到成功与失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问题,能够使学生对重要历史名词、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的加深,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积极有效地组织教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通过导入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领域;通过过渡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提问可以对历史问题加深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结束时的总结性提问,综合性强,能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升华,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等。
  陶行知先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时机、恰到好处,问题设计要科学得当,提出的问题才有教学价值。教师通常可在新课导入、专题学习、课堂总结等阶段进行提问,可以深层次、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教与学的充分互动,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以人物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就是以人物为中心,再现历史情境,从各类人物的个性品质,进行深刻剖析,通过分析探讨历史人物性格、悲欢离合、情感体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都容易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使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使他们懂得真善美的真谛,明晰是非丑恶,哪些是在人类发展中经久不衰可万古流传的,哪些是尽管灿烂辉煌,却注定只属于那个时代。新课程教学模块中,无论是政治史、经济史,还是思想文化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很多课题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的桎梏,多参考一些历史资料,适当引入一点野史,精选相关材料,采用适当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的人物形象。但立足点要放在通过再现历史人物来认识历史,决不是仅仅为活跃课堂而哗众取宠。本人的做法是:第一、教师认真选材,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讲述,补充有关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边叙边议,夹杂一些教师个人的认知评价,与学生共同探讨人物的命运。第二、对历史人物的讲解,最好让学生自己来出演某一历史人物,通过想象力让抽象的历史发展规律变得感性起来,变得亲切自然起来。第三、进行人物专题学习,以学生选修的的方式进行,发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图书馆等查阅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有选择性地推广。
  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常常会有星转斗移、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和历史感。学生会有一种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愿望,感叹人物的命运,体会其情感,都有助于我们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教学有效性实现的最大可能性。
  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故事,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以感性的方式认识历史知识、在关注历史人物命运起合转承的过程中自觉地探究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学到做人的本色。
  最后,富有激情的讲解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看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那些学者讲解,抑扬顿挫,有声有色,多么生动,善于设疑,调足了听众的胃口!老师的情绪是可以感染学生的。学生正直风华正茂,他们渴求知识、富有抱负、富有热情。如果我们的课堂死气沉闷、教师开一言堂、学生就会昏昏欲睡。而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追求,既不能靠学校领导和其他学科的鼓吹,也不能靠本学科纯粹的压力,只能靠自身的魅力。魅力何在,这是历史教师的责任,历史教师也要有紧迫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历史学科本身和学生的兴趣与发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才能相得益彰,它的有效性才能充分实现。
  [参考资料]
  [1]李明海.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关于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问题的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网(高中历史频道)
  [2]王英姿.中学历史教学关注社会现实的几种策略,中小学教材教法》,2005年第8期.
  [3]梁卫.谈谈问题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4)
  [4]于成江.运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3).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不明算理,机械的照搬公式;有的是不顾运算的结果,照搬例题,缺乏合理的选择捷径的意识;也有的学生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计算经常出错,却总是把粗心,马虎作为借口;也有相当多的老师只着重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而忽视对运算过程的合理组织、简捷性和必要性的梳理。出现计算能力低下的问题,老师不能简单归结为马虎、不仔细,其实这是学生运算能力差,逻辑推理不明,辨别正误能力较弱造成的,
期刊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发挥的空间,建立和形成让学生发挥自己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能力培养,特别是创造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感性—理性—实践”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 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形成一种互教互学的动态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让
期刊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主流模式仍然是大工业生产的一种复制模式,强调的是标准化、规范化,以传统的学科体系下的专业教育为主,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又由于在教学上,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够,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没能很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没能重视学生的反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香农-施拉姆模式是各种传播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有的学者又称之为“危险年龄阶段”,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此,我们对学生中常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调查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期刊
[摘要]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等生理缺陷,不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与社会和群体的交往也受到限制,其身心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本文深入分析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影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重点阐述了对聋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从尊重聋生,塑造健全人格、关注聋生的需要并尽量满足、开展心理辅导课,促进心理发展、发挥父母第一任老师的作用、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5个方面
期刊
[摘要]本文以提高软件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首先分析了当前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然后,探讨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的方法;最后,讨论了在当前的条件下,如何基于建构主义改进和完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 程序设计教学 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很受关注的社会现象,特别是软
期刊
[摘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军校环境工程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激发军校本科学生“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方面,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核心,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关键,岗位任职要求的紧密结合是根本,需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取得突破性的好成绩,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任职要
期刊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探究实验占实验的比例较大,已是学生实验能力好坏的体现;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讨论和完善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关键词]生物学 探究实验 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指探究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
期刊
[摘要]材料作文是各省市县中考作文的一种主要题型。研究探索这种题型的特点与写法,是非常必要和亟待的。由于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并成为作者的立意指向,所以材料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通过审题可以检查出作者的思维走向和思维能力,即能否正确立意。  [关键词]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就是按给定的材料,写各种文体的文章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本次课程改革,核心是关注“人”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据此,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维目标,尤其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取代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其中的亮点之一。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历史教师该怎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