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
这些“留守儿童”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成了“留守儿童”的孩子正处在受教育的年龄,由于远离父母,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父母大多打工繁忙且往返车费较高,几乎近半数的打工人员半年或一年,甚至多年才回家一次。平时每月寄一点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生活习惯等知之甚少,无力管教,导致留守儿童教育上出现问题的事例也不少。
一、形成原因
1.家庭教育氛围较差,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关注过少,导致学习质量滑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子女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不少孩子认为“读书没用”,除了家庭经济压力得到缓解之外,父母出外打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另一个影响,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开始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而有的父母教育观念差且代理监护人又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种观念影响孩子产生了学习无用的情绪;有的代理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对学生不能提供学习帮助;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承担了所有家务和田间劳作,就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使孩子学习成绩滑坡。
2.缺乏父母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偏差。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抚养中,有的长辈管教不严、一味纵容,有的长辈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无形中滋长了留守儿童骄横跋扈的气焰,“骄”、“娇”二气严重。有的代理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的成长主要靠学校,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难度。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就少。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有着自己的认识,也带来一些相关的烦恼。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及代理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交流的机会,这对学生心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如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以图消除孤独寂寞等。
3.学校的基础教育投入不足而导致留守儿童管理教育难。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乏。在正常的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上思念父母、担心受歧视等心理障碍,缺乏学习自觉性、上进心和自制力。还有极少数教师对他们缺乏耐心,施以责骂、挖苦、體罚等不当手段,致使他们对学校失去信任,逃学、辍学,过早流向社会。
4.代理监护人监护管理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违法违纪问题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参与违法违纪事件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很大比例。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看黄色录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
5.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乏投机商、有的还从事非法活动。有的务工农民对此心里虽然非常清楚,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反而只是认为这是生财的一条捷径;更有甚者,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所务工的城市去,利用孩子还是未成年人,法律不便追究这一特点,教孩子一些逃避检查的技巧,使孩子直接成为自己生意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孩子耳濡目染,加上亲身经历,这将对还不谙世事的孩子今后职业的选择与人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最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另外,要注意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视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也要给予他们心灵关怀。多向管理,形成教育网络,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联系与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研究。
再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应该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乡镇企业就在本地,既利用了当地资源优势,又吸纳了剩余劳动力。使这些劳动力既可以照顾到自己孩子,又能够创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应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特优新产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农副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打破农村生产原料在城市加工的格局。此外,乡镇企业还应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业、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
最后,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强社会支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改善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这些“留守儿童”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成了“留守儿童”的孩子正处在受教育的年龄,由于远离父母,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父母大多打工繁忙且往返车费较高,几乎近半数的打工人员半年或一年,甚至多年才回家一次。平时每月寄一点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生活习惯等知之甚少,无力管教,导致留守儿童教育上出现问题的事例也不少。
一、形成原因
1.家庭教育氛围较差,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关注过少,导致学习质量滑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子女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不少孩子认为“读书没用”,除了家庭经济压力得到缓解之外,父母出外打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另一个影响,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开始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而有的父母教育观念差且代理监护人又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种观念影响孩子产生了学习无用的情绪;有的代理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对学生不能提供学习帮助;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承担了所有家务和田间劳作,就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使孩子学习成绩滑坡。
2.缺乏父母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偏差。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抚养中,有的长辈管教不严、一味纵容,有的长辈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无形中滋长了留守儿童骄横跋扈的气焰,“骄”、“娇”二气严重。有的代理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的成长主要靠学校,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难度。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就少。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有着自己的认识,也带来一些相关的烦恼。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及代理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交流的机会,这对学生心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如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以图消除孤独寂寞等。
3.学校的基础教育投入不足而导致留守儿童管理教育难。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乏。在正常的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上思念父母、担心受歧视等心理障碍,缺乏学习自觉性、上进心和自制力。还有极少数教师对他们缺乏耐心,施以责骂、挖苦、體罚等不当手段,致使他们对学校失去信任,逃学、辍学,过早流向社会。
4.代理监护人监护管理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违法违纪问题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参与违法违纪事件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很大比例。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看黄色录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
5.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乏投机商、有的还从事非法活动。有的务工农民对此心里虽然非常清楚,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反而只是认为这是生财的一条捷径;更有甚者,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所务工的城市去,利用孩子还是未成年人,法律不便追究这一特点,教孩子一些逃避检查的技巧,使孩子直接成为自己生意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孩子耳濡目染,加上亲身经历,这将对还不谙世事的孩子今后职业的选择与人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最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另外,要注意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视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也要给予他们心灵关怀。多向管理,形成教育网络,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联系与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研究。
再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应该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乡镇企业就在本地,既利用了当地资源优势,又吸纳了剩余劳动力。使这些劳动力既可以照顾到自己孩子,又能够创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应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特优新产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农副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打破农村生产原料在城市加工的格局。此外,乡镇企业还应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业、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
最后,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强社会支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改善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