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巧妙地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把几千年的民族瑰宝同今天的政治课教学、学生结合起来,有利于在现阶段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而使政治课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兴趣 健全的人格
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2-1189/G4(2010)09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政治课教学一直没有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于这门课的学习,也仅仅局限于为了应对各种考试的死记硬背,政治课没有能够发挥它启迪学生心灵、指导学生人生、教化学生思想的作用。本人在从事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一点启示,收到了一些效果。
一、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
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造福千秋万代的巨大工程。政治课更是担负着育人的基础作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为人、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教师板起脸来说教、教材时代性较弱,都成为学生不欢迎这门课的原因所在。更况且今天我们以及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崇尚个性和自由, 追求时尚和享乐的同时,物质的虚名和诱惑,有时会失去自我的守持,感到精神家园的落寞.枯萎,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对这门课程的重新认识、重新赋予它新的时代活力。而一种文化,以及由此焕发出来的昂扬的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无疑能对它起到一种催化剂作用。中华民族已走过了漫长而灿烂的几千年,这里孕育的民族文化,用今天的视野去审视,仍是文化史上最光彩的一页,也正是这些民族的瑰宝,使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归宿感和民族意识,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从《周礼》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到屈原的离骚、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从孔子的《论语.》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绝唱,都是我们政治课教学中最好的材料,也是振奋每个学生民族精神的最好武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为此,在全社会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教育。政治课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意识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二、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的动力,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及兴趣的高低。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求知的欲望,唤起探究的热情,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体验。现在的中学生求新、求异、求变、求活的心理比较突出,已往政治课的说教已经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感兴趣的是新奇的材料、诙谐的语言、活泼的教法。我在讲《为祖国奋斗》,这一内容时,引用了清朝道光年间的一等昭勇侯杨遇春在游览观光时在卧佛寺写下“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的诗句,来勉励学生爱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发奋学习;在苏东坡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叹息中教会正处在人生花季的孩子们要学会舍弃,懂得选择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在老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里、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江潮水、小桥流水的诗句中讲到祖国的美丽,进而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我国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和紧迫性。在《正确面对挫折》一课中,我告诉学生只要我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任何艰难只会使我们的青春更加灿烂。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心
一个好的政治课教师,不是板起脸来的所谓讲授,而是在和他的学生娓娓谈心,将哲理、人生、只会、和知识溶入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修养,让他们受益终身。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学生们看到了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指挥抢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深深地感受到了温总理的人格魅力。于是我讲到,在一次访谈中,温总理曾用了五句我国古人名言,来说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一句是晚清名臣左宗棠写的对联:“身无办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第二句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第三句是屈原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第四句是清朝文人郑板桥的诗作:“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第五句是现代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一位长者,一位智者的文化追求和人文情怀,更是对学生一种震撼,一种有力的教育,对于健全他们的人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易》中就已经讲到:“观乎天文以察时节,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谓之诗书礼乐。化,则为教化。关注或重视人文,是为了养育精神家园,成就天下幸福。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指向的是一种涵养、一种境界、一种心情、一种追求。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以其强大的活力,不断的创造着人类文化的奇迹,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无形之魂。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其精神就是“爱人”。“君子仁民爱物,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人能求仁,则万物同春”。 这些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是我们今天教育学生,使我们的文明不断传承的巨大资源宝库,让学生多读古代经典书籍、古诗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把他们用在政治课教学中,就能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使学生心灵升华和灵魂净化。“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政治课教学就是在潜移默化教化了学生,起到它的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政治是一门学科,蕴藏着智慧的无穷奥秘;政治是一把钥匙,打开人们混沌的心智;政治是一米阳光,照进人类心灵最深处。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国文明的持续过程中功不可没,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魅力,祖国传统文化的的博大,必然会一代又一代的影响着中华儿女,作为一名承担传承文明、教育后代的中学政治教师,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认识它,取其精华,使之与当代社会、现代学生实际相适应,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让政治课堂充满活力,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情境创设的三重境界》 王献章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7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神交古人,心系学生》 姜新瑜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10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把握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建设和谐文化》陈美英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7.5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兴趣 健全的人格
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2-1189/G4(2010)09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政治课教学一直没有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于这门课的学习,也仅仅局限于为了应对各种考试的死记硬背,政治课没有能够发挥它启迪学生心灵、指导学生人生、教化学生思想的作用。本人在从事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一点启示,收到了一些效果。
一、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
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造福千秋万代的巨大工程。政治课更是担负着育人的基础作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为人、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教师板起脸来说教、教材时代性较弱,都成为学生不欢迎这门课的原因所在。更况且今天我们以及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崇尚个性和自由, 追求时尚和享乐的同时,物质的虚名和诱惑,有时会失去自我的守持,感到精神家园的落寞.枯萎,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对这门课程的重新认识、重新赋予它新的时代活力。而一种文化,以及由此焕发出来的昂扬的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无疑能对它起到一种催化剂作用。中华民族已走过了漫长而灿烂的几千年,这里孕育的民族文化,用今天的视野去审视,仍是文化史上最光彩的一页,也正是这些民族的瑰宝,使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归宿感和民族意识,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从《周礼》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到屈原的离骚、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从孔子的《论语.》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绝唱,都是我们政治课教学中最好的材料,也是振奋每个学生民族精神的最好武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为此,在全社会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教育。政治课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意识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二、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的动力,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及兴趣的高低。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求知的欲望,唤起探究的热情,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体验。现在的中学生求新、求异、求变、求活的心理比较突出,已往政治课的说教已经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感兴趣的是新奇的材料、诙谐的语言、活泼的教法。我在讲《为祖国奋斗》,这一内容时,引用了清朝道光年间的一等昭勇侯杨遇春在游览观光时在卧佛寺写下“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的诗句,来勉励学生爱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发奋学习;在苏东坡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叹息中教会正处在人生花季的孩子们要学会舍弃,懂得选择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在老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里、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江潮水、小桥流水的诗句中讲到祖国的美丽,进而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我国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和紧迫性。在《正确面对挫折》一课中,我告诉学生只要我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任何艰难只会使我们的青春更加灿烂。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心
一个好的政治课教师,不是板起脸来的所谓讲授,而是在和他的学生娓娓谈心,将哲理、人生、只会、和知识溶入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修养,让他们受益终身。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学生们看到了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指挥抢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深深地感受到了温总理的人格魅力。于是我讲到,在一次访谈中,温总理曾用了五句我国古人名言,来说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一句是晚清名臣左宗棠写的对联:“身无办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第二句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第三句是屈原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第四句是清朝文人郑板桥的诗作:“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第五句是现代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一位长者,一位智者的文化追求和人文情怀,更是对学生一种震撼,一种有力的教育,对于健全他们的人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易》中就已经讲到:“观乎天文以察时节,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谓之诗书礼乐。化,则为教化。关注或重视人文,是为了养育精神家园,成就天下幸福。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指向的是一种涵养、一种境界、一种心情、一种追求。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以其强大的活力,不断的创造着人类文化的奇迹,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无形之魂。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其精神就是“爱人”。“君子仁民爱物,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人能求仁,则万物同春”。 这些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是我们今天教育学生,使我们的文明不断传承的巨大资源宝库,让学生多读古代经典书籍、古诗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把他们用在政治课教学中,就能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使学生心灵升华和灵魂净化。“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政治课教学就是在潜移默化教化了学生,起到它的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政治是一门学科,蕴藏着智慧的无穷奥秘;政治是一把钥匙,打开人们混沌的心智;政治是一米阳光,照进人类心灵最深处。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国文明的持续过程中功不可没,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魅力,祖国传统文化的的博大,必然会一代又一代的影响着中华儿女,作为一名承担传承文明、教育后代的中学政治教师,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认识它,取其精华,使之与当代社会、现代学生实际相适应,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让政治课堂充满活力,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情境创设的三重境界》 王献章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7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神交古人,心系学生》 姜新瑜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10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把握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建设和谐文化》陈美英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7.5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