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中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生;课堂;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课堂是学生知识信息获得的主要渠道,如果学生心思不在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设计的课再好,教学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课堂中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是这样做的。
一、赞赏开场,快速进入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一堂课开始几分钟给学生留下印象的好与坏更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刚刚听到铃声时不是特别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就会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涣散的地步,教师也会因为课堂氛围提不起精神,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课前我经常组织做一些数学小游戏,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简单点的如:教师教师出示一个手指头,问学生这是几?学生会说:“1”。教师很快伸出两个手指头,又问学生这是几?学生会说“2”,教师很快地说:“1+1=?”然后同时伸出三个指头,学生会说“3”。通过这个小游戏,提醒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
我还常常以赞赏的问好来提高同学们的听课热情,使同学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有一次,我要走教室上课,可是,上课的铃声响了,班里还有说话的声音。原来,刚刚大课操同学们进行了跳绳比赛,上课了同学们还是特别兴奋和激动。我仔细观察了全班同学的状况然后大声说:“小昇同学做得最好!你们看他满头大汗,说明在刚才的跳绳中他很卖力,跳得很好。现在我们上课了,小昇是第一个进入学习状态的同学,这说明他有着良好的素质,我相信他不但绳子跳得好,也会在这节课中表现出色!我也相信其他同学也会和小昇一样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表现一样出色!”经过这么一说,全班同学都坐好了,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兴趣带路,强化注意力
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先导和前提。一个人形成了对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即使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能专心学习。
课堂上我经常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如“分数大小比较”一课,我设置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孙悟空把摘来的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师徒每人1份,猪八戒把脸扭开嫌太少了;孙悟空再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每人2份,八戒嘟着嘴还是嫌少,于是又把西瓜平均分成了12份,每人3份,这时,八戒高兴地拿走三块西瓜,在一旁美美地吃起来。故事讲完,学生们一阵大笑,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乘机引导学生:“笑什么呢?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八戒为什么高兴?三块比一块多吗?4(1)、8(2)、12(3)哪个大?分数大小怎樣比较?等等。如此便把题目变成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自然也就强化了。
我还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我先组织学生按要求画图,从2cm到5cm再到10m,一开始学生画得很快到后来都停住了笔,疑惑的望着我。我故意问“怎么了”?答“本子不够长”;我又问地球、房子那么大设计师都可以画在图纸上,这1m长的线段怎么就不能画?学生若有所思,接着各自在本子上画了一条线段,这下我又问了你用什么方法让看图的人知道你要表示的实际长度……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去寻找、探索,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三、循序渐进,勤学好问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日能养成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循序渐进,把提问权转让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争论问题”的好习惯。
首先,我引导学生做好新课预习笔记。新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通过做预习笔记,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找生活中的“圆”,并提出有关“圆”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写得很好,找到了各个地方的圆,如圆桌、太阳、车轮等等,并提出了:圆有几条边?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地球是圆的吗?等等许多的问题。在教学“利息”之前,我又布置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利息”,很多学生跑去银行去了解,也有的学生向家长了解,还有的在网上查询,并在笔记中提出如: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存钱可以获得高的利息?等等问题。这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使他们慢慢养成提问题的习惯。
另外、我在课堂上会定期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另外,我还坚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质疑,每学完一课,我都会启发学生:“有关这个知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并鼓励他们将问题延伸到课外,与实际生活联通,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
四、优化评价,落实养成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我引进“班级优化大师”,对其个性化设定,每个学生也会分到一个自己的头像。假如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很有新意,可以获得加分,作业优秀、进步表现也可以用它来加分记录;相反地,假如学生在课堂上捣蛋,开小差等等,就会被减分。这样,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它可以高效地帮助老师进行课堂的管理,达到成绩管理、增加课堂有趣性及提升课堂活跃度目的。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配合游戏化的规则、界面、音效和丰富多彩的奖励勋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速度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渗透到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在每天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耐心培养。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学生也从中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 林格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走进新课程丛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刘国正主编 《叶圣陶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宁中中心小学)
关键词:学生;课堂;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课堂是学生知识信息获得的主要渠道,如果学生心思不在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设计的课再好,教学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课堂中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是这样做的。
一、赞赏开场,快速进入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一堂课开始几分钟给学生留下印象的好与坏更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刚刚听到铃声时不是特别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就会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涣散的地步,教师也会因为课堂氛围提不起精神,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课前我经常组织做一些数学小游戏,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简单点的如:教师教师出示一个手指头,问学生这是几?学生会说:“1”。教师很快伸出两个手指头,又问学生这是几?学生会说“2”,教师很快地说:“1+1=?”然后同时伸出三个指头,学生会说“3”。通过这个小游戏,提醒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
我还常常以赞赏的问好来提高同学们的听课热情,使同学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有一次,我要走教室上课,可是,上课的铃声响了,班里还有说话的声音。原来,刚刚大课操同学们进行了跳绳比赛,上课了同学们还是特别兴奋和激动。我仔细观察了全班同学的状况然后大声说:“小昇同学做得最好!你们看他满头大汗,说明在刚才的跳绳中他很卖力,跳得很好。现在我们上课了,小昇是第一个进入学习状态的同学,这说明他有着良好的素质,我相信他不但绳子跳得好,也会在这节课中表现出色!我也相信其他同学也会和小昇一样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表现一样出色!”经过这么一说,全班同学都坐好了,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兴趣带路,强化注意力
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先导和前提。一个人形成了对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即使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能专心学习。
课堂上我经常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如“分数大小比较”一课,我设置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孙悟空把摘来的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师徒每人1份,猪八戒把脸扭开嫌太少了;孙悟空再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每人2份,八戒嘟着嘴还是嫌少,于是又把西瓜平均分成了12份,每人3份,这时,八戒高兴地拿走三块西瓜,在一旁美美地吃起来。故事讲完,学生们一阵大笑,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乘机引导学生:“笑什么呢?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八戒为什么高兴?三块比一块多吗?4(1)、8(2)、12(3)哪个大?分数大小怎樣比较?等等。如此便把题目变成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自然也就强化了。
我还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我先组织学生按要求画图,从2cm到5cm再到10m,一开始学生画得很快到后来都停住了笔,疑惑的望着我。我故意问“怎么了”?答“本子不够长”;我又问地球、房子那么大设计师都可以画在图纸上,这1m长的线段怎么就不能画?学生若有所思,接着各自在本子上画了一条线段,这下我又问了你用什么方法让看图的人知道你要表示的实际长度……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去寻找、探索,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三、循序渐进,勤学好问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日能养成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循序渐进,把提问权转让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争论问题”的好习惯。
首先,我引导学生做好新课预习笔记。新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通过做预习笔记,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找生活中的“圆”,并提出有关“圆”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写得很好,找到了各个地方的圆,如圆桌、太阳、车轮等等,并提出了:圆有几条边?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地球是圆的吗?等等许多的问题。在教学“利息”之前,我又布置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利息”,很多学生跑去银行去了解,也有的学生向家长了解,还有的在网上查询,并在笔记中提出如: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存钱可以获得高的利息?等等问题。这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使他们慢慢养成提问题的习惯。
另外、我在课堂上会定期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另外,我还坚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质疑,每学完一课,我都会启发学生:“有关这个知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并鼓励他们将问题延伸到课外,与实际生活联通,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
四、优化评价,落实养成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我引进“班级优化大师”,对其个性化设定,每个学生也会分到一个自己的头像。假如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很有新意,可以获得加分,作业优秀、进步表现也可以用它来加分记录;相反地,假如学生在课堂上捣蛋,开小差等等,就会被减分。这样,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它可以高效地帮助老师进行课堂的管理,达到成绩管理、增加课堂有趣性及提升课堂活跃度目的。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配合游戏化的规则、界面、音效和丰富多彩的奖励勋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速度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渗透到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在每天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耐心培养。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学生也从中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 林格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走进新课程丛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刘国正主编 《叶圣陶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宁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