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不仅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还让数学课堂变得精彩。然而,反思我们的一些课堂教学,却不难发现,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看似热闹的课堂场景,却存在着无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有效性成为所有教育教学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建构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鼓励互助,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运用激励性课堂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思考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数学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良传统,看似热闹、精彩的课堂,往往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反而失去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方面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而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指学科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学生习得的知识量较合理,能力和技能形成较强);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下面就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以及平时在工作中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产生的一些关于如何开展小学有效课堂的探索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谈一点肤浅的实践体会和想法,与各位数学同行共同探讨。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现实、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现教者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挖掘
我们看到,教師在执教时已经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法的再加工,并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注重从学生身边、社会发展等方面选择实例,作為情境的创设起点、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素材引进课堂,使数学内容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用浅显的内容引入新课,加强了新知与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例如,开课时,高老师播放了课件,以新闻联播播报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大家比较关注的甲型H1N1流感在全世界的发展情况,并出示了一组统计数据:据统计截止今天全世界甲型H1N1流感的人数 墨西哥 356例,美国23例,中国1例,日本13例——一下子把统计的作用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显示了统计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为全课的教学奠定了一条很好的基调。
二、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方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这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即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看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矛盾,教师要在精心备课基础上,多角度的考虑问题,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才能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
三、科学、合理、流畅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和独到理解
本课结构合理、安排到位、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教师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为基础,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看、想、说、做的条件与空间,引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全面发展。
在对新知进行总结之后,高老师设计了有层次、递进的习题。习题一让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结果,并填表。习题二先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空气污染指数,接着让学生直接填表并读表。在习题二的处理上,教师有了一个变化,少了习题一中让学生画正字统计的过程,多了介绍空气污染指数的知识。习题三,教师放手学生到台下统计教师的工资,并分段整理,填表,读表分析。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既联系了旧知又巩固了新知,为全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四、灵活、多变、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现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双基情感落到实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教师始终把学生推向主体的位置,所有的数学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积极参与下完成的。
此外,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调控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简洁明快的语言,富有激情的表达,思维缜密的思考,一幅给人为之一亮的板书,都给人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印象。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正确指导,适时点拨,同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严育洪编著.《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曹勇兵.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数学研究》,2015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思考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数学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良传统,看似热闹、精彩的课堂,往往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反而失去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方面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而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指学科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学生习得的知识量较合理,能力和技能形成较强);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下面就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以及平时在工作中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产生的一些关于如何开展小学有效课堂的探索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谈一点肤浅的实践体会和想法,与各位数学同行共同探讨。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现实、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现教者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挖掘
我们看到,教師在执教时已经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法的再加工,并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注重从学生身边、社会发展等方面选择实例,作為情境的创设起点、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素材引进课堂,使数学内容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用浅显的内容引入新课,加强了新知与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例如,开课时,高老师播放了课件,以新闻联播播报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大家比较关注的甲型H1N1流感在全世界的发展情况,并出示了一组统计数据:据统计截止今天全世界甲型H1N1流感的人数 墨西哥 356例,美国23例,中国1例,日本13例——一下子把统计的作用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显示了统计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为全课的教学奠定了一条很好的基调。
二、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方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这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即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看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矛盾,教师要在精心备课基础上,多角度的考虑问题,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才能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
三、科学、合理、流畅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和独到理解
本课结构合理、安排到位、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教师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为基础,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看、想、说、做的条件与空间,引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全面发展。
在对新知进行总结之后,高老师设计了有层次、递进的习题。习题一让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结果,并填表。习题二先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空气污染指数,接着让学生直接填表并读表。在习题二的处理上,教师有了一个变化,少了习题一中让学生画正字统计的过程,多了介绍空气污染指数的知识。习题三,教师放手学生到台下统计教师的工资,并分段整理,填表,读表分析。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既联系了旧知又巩固了新知,为全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四、灵活、多变、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现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双基情感落到实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教师始终把学生推向主体的位置,所有的数学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积极参与下完成的。
此外,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调控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简洁明快的语言,富有激情的表达,思维缜密的思考,一幅给人为之一亮的板书,都给人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印象。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正确指导,适时点拨,同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严育洪编著.《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曹勇兵.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数学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