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反映了汉语本身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本质特点,而正确的哲学观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面对各种教育问题时都可以追溯其哲学根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亦是如此。
关键词: 哲学;教师;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8-0150-01
哲学对教师教学至关重要,原因在于教师所倡导或者反映的哲学观直接影响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哲学丰富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保持并给教师的理智指引方向。教师面对各种教育问题时都可以追溯其哲学根源,从而用更开阔的眼界来对待问题。教师通过哲学的思考,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哲学反过来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教育哲学并非把现成的观念从外部应用于起源与目的根本不同的实践体系,教育哲学不过是就当代社会生活的种种困难,明确地表述培养正确的理智习惯和道德习惯的问题。所以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义是: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师需要明白为什么教,学生需要明白为什么学。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就要用哲学作为指导,用世界观和国际视野思考问题。语言教育本身是注重实用性的,教师在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后,再对学习者所处环境因素分析,对所教内容按照一定的课程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加工、再创造。这就要求汉语教师一方面对所教授的语言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教学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对汉语教师本身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还要有不同以往的较高的能力结构和心理素质以适应来自不同国家学习者的需要。知识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汉语作为语言教育,语言点教学即语法教学成为教师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规则的关键。在哲学的视野下,知识论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而不同哲学流派对认识论的不同界定,影响对知识的不同界定,继而影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而哲学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的,教师首先要学习和掌握哲学方法,才能科学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工作者——但是好也要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因此哲学对于教师,尤其是对汉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起着关键作用。汉语教师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教授这样说,知识是个“快变量”,易增也易忘;而能力是个“慢变量”,“一旦形成,就轻易不会失去。”因此作为汉语教师的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就不能仅限于学习汉语知识,掌握汉语知识的层面,还要把这些汉语知识用简单的,清晰的逻辑语言传达给每个学习者,这是语言教学成为可能的基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该课程具有工具性、实用性的特点,课程本质是语言技能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汉语教学中的技能训练,使学习者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課堂讲授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才能让大多数的学习者在听说读写方面获得提高,以使他们能够用汉语进行交际,这是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必经之路对克服“汉语难”的偏见,更好地推广和“普及”汉语,甚至可以推进世界汉语教学。我们说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它不同于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教学,更与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同,因为第二语言教学有着自己本身的学习规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对象是来自不同的多元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外国人,有一些学习者的科学知识水平相当高,学习的目标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学习运用汉语的能力,极少数是把汉语作为专业的语言知识来学习的。通过我们汉语教师长达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们已经发现学习者在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与中国人学习相同内容时的不同难题,即相同学习内容,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和非母语是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道与重点不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律,以便正确地使用汉语,发展语言交际能力,有效地提高汉语水平。在教学发展史上,赫尔巴特和杜威是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的代表,杜威是现代教学的代表。当探讨这两位教家教育思想差异的时,我们会发现决定其教育思想的是他们各自哲学观念的不同。传统哲学的发展过程受到科学和宗教的影响,赫尔巴特接收康德的哲学观点,并且把康德的绝对命令的最高原则用道德观念来代替,提出了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杜威在实用主义哲学以变化的过程和关系作为基础,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和环境之间的交换,这种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变化的概念。”杜威构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教育教学体系,这种实用主义教学观念的发展对世界教师教学影响深远。“在做中学”正是汉语教师语法教学的重点,注重语言实用性,进行课堂语言点操练。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与语言相关文化因素和文化知识教学有直接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只有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教学与之相关的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并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习语言不是学一种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可见语言教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点在于其工具性、技能性。哲学既作为教学思想基础,也作为教师教学的指导。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研究汉语语法规律的能力,以便较好地处理、回答和解释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遇到的、学习者急需知道的种种“为什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程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7
[2]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1982:165
[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徐枢.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
[5]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与问题[M].柯森,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关键词: 哲学;教师;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8-0150-01
哲学对教师教学至关重要,原因在于教师所倡导或者反映的哲学观直接影响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哲学丰富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保持并给教师的理智指引方向。教师面对各种教育问题时都可以追溯其哲学根源,从而用更开阔的眼界来对待问题。教师通过哲学的思考,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哲学反过来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教育哲学并非把现成的观念从外部应用于起源与目的根本不同的实践体系,教育哲学不过是就当代社会生活的种种困难,明确地表述培养正确的理智习惯和道德习惯的问题。所以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义是: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师需要明白为什么教,学生需要明白为什么学。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就要用哲学作为指导,用世界观和国际视野思考问题。语言教育本身是注重实用性的,教师在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后,再对学习者所处环境因素分析,对所教内容按照一定的课程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加工、再创造。这就要求汉语教师一方面对所教授的语言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教学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对汉语教师本身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还要有不同以往的较高的能力结构和心理素质以适应来自不同国家学习者的需要。知识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汉语作为语言教育,语言点教学即语法教学成为教师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规则的关键。在哲学的视野下,知识论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而不同哲学流派对认识论的不同界定,影响对知识的不同界定,继而影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而哲学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的,教师首先要学习和掌握哲学方法,才能科学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工作者——但是好也要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因此哲学对于教师,尤其是对汉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起着关键作用。汉语教师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教授这样说,知识是个“快变量”,易增也易忘;而能力是个“慢变量”,“一旦形成,就轻易不会失去。”因此作为汉语教师的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就不能仅限于学习汉语知识,掌握汉语知识的层面,还要把这些汉语知识用简单的,清晰的逻辑语言传达给每个学习者,这是语言教学成为可能的基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该课程具有工具性、实用性的特点,课程本质是语言技能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汉语教学中的技能训练,使学习者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課堂讲授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才能让大多数的学习者在听说读写方面获得提高,以使他们能够用汉语进行交际,这是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必经之路对克服“汉语难”的偏见,更好地推广和“普及”汉语,甚至可以推进世界汉语教学。我们说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它不同于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教学,更与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同,因为第二语言教学有着自己本身的学习规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对象是来自不同的多元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外国人,有一些学习者的科学知识水平相当高,学习的目标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学习运用汉语的能力,极少数是把汉语作为专业的语言知识来学习的。通过我们汉语教师长达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们已经发现学习者在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与中国人学习相同内容时的不同难题,即相同学习内容,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和非母语是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道与重点不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律,以便正确地使用汉语,发展语言交际能力,有效地提高汉语水平。在教学发展史上,赫尔巴特和杜威是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的代表,杜威是现代教学的代表。当探讨这两位教家教育思想差异的时,我们会发现决定其教育思想的是他们各自哲学观念的不同。传统哲学的发展过程受到科学和宗教的影响,赫尔巴特接收康德的哲学观点,并且把康德的绝对命令的最高原则用道德观念来代替,提出了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杜威在实用主义哲学以变化的过程和关系作为基础,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和环境之间的交换,这种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变化的概念。”杜威构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教育教学体系,这种实用主义教学观念的发展对世界教师教学影响深远。“在做中学”正是汉语教师语法教学的重点,注重语言实用性,进行课堂语言点操练。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与语言相关文化因素和文化知识教学有直接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只有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教学与之相关的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并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习语言不是学一种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可见语言教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点在于其工具性、技能性。哲学既作为教学思想基础,也作为教师教学的指导。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研究汉语语法规律的能力,以便较好地处理、回答和解释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遇到的、学习者急需知道的种种“为什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程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7
[2]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1982:165
[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徐枢.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
[5]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与问题[M].柯森,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