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西方的这句俗语就已经道出了情商在人生当中的意义,那些对智商情商孰轻重的争论也显得毫无意义,因为就连美国前总统布什都认为:你能调动情绪,就能调动一切。”
情商教育不简单
其实,对于情绪和情感的内涵,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无论是小学的自然课,还是初中的生物课,抑或是高中的社会学课程,都会讲到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即人有七情六欲,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这也就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所以一个人必须学会在所处的社会中游刃有余,才真正符合人类属性,可以说情绪管理,乃至情商教育,是人类步入社会之前的重要必修课。表面看起来,情商教育很简单,无非就是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喜怒哀乐,如何与他人相处,但是如果深入探究你会发现,情商教育又是很复杂的,不仅需要心理学知识,更需要良好习惯的积累。
这么一说,也许会让不少对情商教育感兴趣的人困惑,其实对于我们社会人来说,可以用实用主义来看待它,我们不妨将情商教育的终极目的简单化,即能够和社会上的人和谐相处,能够维护一个较好的人际关系网,并且可以借助自己的人脉资源,帮助自己获得提升,抑或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飞跃。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轻视这项教育,因为你需要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之中捕捉你的情绪变化,并且试着去调节它们,让它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我们回到现实当中去观察会发现,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情绪变化是不敏感的,因此经常会有冲动的人做出极端的事情,也有过于谨慎的人会被芝麻大的小事吓的止步不前。
多维视角
情商教育是否等同于情绪管理,我只能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但情绪管理不是情商教育的全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情商教育是多维度的。因为在情商教育方面,西方相对先进,所以我特别询问或者观察过西方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通过了解,我发现,西方家庭的情商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西方父母基本上会在孩子初步具备表达能力的时候,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比如:当自己的孩子看到别的同龄的孩子因为外界某个令人不快的刺激而啼哭时跟着掉眼泪,此时西方的父母并不会因此而感到厌烦,反而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因为看见别的孩子难受才哭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懵懂的同情心的表达,因为此时孩子尚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只能通过几个简单的象声词和动作来表达情感。
通过孩子啼哭的表现,西方父母会在成长簿上记录下这一刻,以为将来对孩子的培养提供参考。观察,正是情商教育最基本的素质,因为只有通过理『生的观察,才有可能捕捉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所表达的情绪当中就蕴含着情商教育的因子。上述孩子啼哭的案例,就是父母培养孩子同情心和爱心的开端,大爱之心和大仁之智,正是人立足社会最基本的要素。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其个人也会逐渐表现出对于某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的兴趣,中国的家长长期受到“起跑线”理论影响,会为自己的孩子同时选择好几个兴趣班,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全能型人才,最后孩子往往会因为课外兴趣班过多,而总是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不仅学无所成,还有可能因为父母的逼迫,进而激发孩子的叛逆情绪,从此选择与父母对抗,后果不堪设想;西方父母也会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或者兴趣小组,但是他们的选择是基于对孩子的合理评估基础之上的,而且不少西方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邀请一位教育咨询师,为孩子成长制定一个或者若干规划,当然这些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西方父母会根据孩子成长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咨询师的协助下进行合理调整,所以西方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会锁定1-2个目标,这样做正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品质,西方父母相信,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对一件事情或者事物专注,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形成一种对从事的行业的责任感。在西方父母眼中,一个缺乏责任感的孩子比一个缺乏知识的孩子更加可怕,因为一个不知道对自己行为和言论负责的孩子,始终会处在失控的边缘,对于这个社会来说,这种人无疑是最危险的。
西方父母对孩子的情商教育虽然更多的停留在行为上,但是他们有的时候也会采取必要的说教方式,让孩子领悟到情绪变化导致的行为或者言论,对周围的人或者事物的影响,比如孩子无意中在行为或者语言上给同伴带来了伤害,这就需要家长合理引导,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或者言论对周围环境的重要影响。
情商教育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目的也不是塑造完美无缺的人,它只是一门教你如何立足社会的学问。
情商教育不简单
其实,对于情绪和情感的内涵,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无论是小学的自然课,还是初中的生物课,抑或是高中的社会学课程,都会讲到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即人有七情六欲,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这也就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所以一个人必须学会在所处的社会中游刃有余,才真正符合人类属性,可以说情绪管理,乃至情商教育,是人类步入社会之前的重要必修课。表面看起来,情商教育很简单,无非就是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喜怒哀乐,如何与他人相处,但是如果深入探究你会发现,情商教育又是很复杂的,不仅需要心理学知识,更需要良好习惯的积累。
这么一说,也许会让不少对情商教育感兴趣的人困惑,其实对于我们社会人来说,可以用实用主义来看待它,我们不妨将情商教育的终极目的简单化,即能够和社会上的人和谐相处,能够维护一个较好的人际关系网,并且可以借助自己的人脉资源,帮助自己获得提升,抑或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飞跃。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轻视这项教育,因为你需要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之中捕捉你的情绪变化,并且试着去调节它们,让它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我们回到现实当中去观察会发现,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情绪变化是不敏感的,因此经常会有冲动的人做出极端的事情,也有过于谨慎的人会被芝麻大的小事吓的止步不前。
多维视角
情商教育是否等同于情绪管理,我只能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但情绪管理不是情商教育的全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情商教育是多维度的。因为在情商教育方面,西方相对先进,所以我特别询问或者观察过西方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通过了解,我发现,西方家庭的情商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西方父母基本上会在孩子初步具备表达能力的时候,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比如:当自己的孩子看到别的同龄的孩子因为外界某个令人不快的刺激而啼哭时跟着掉眼泪,此时西方的父母并不会因此而感到厌烦,反而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因为看见别的孩子难受才哭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懵懂的同情心的表达,因为此时孩子尚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只能通过几个简单的象声词和动作来表达情感。
通过孩子啼哭的表现,西方父母会在成长簿上记录下这一刻,以为将来对孩子的培养提供参考。观察,正是情商教育最基本的素质,因为只有通过理『生的观察,才有可能捕捉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所表达的情绪当中就蕴含着情商教育的因子。上述孩子啼哭的案例,就是父母培养孩子同情心和爱心的开端,大爱之心和大仁之智,正是人立足社会最基本的要素。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其个人也会逐渐表现出对于某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的兴趣,中国的家长长期受到“起跑线”理论影响,会为自己的孩子同时选择好几个兴趣班,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全能型人才,最后孩子往往会因为课外兴趣班过多,而总是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不仅学无所成,还有可能因为父母的逼迫,进而激发孩子的叛逆情绪,从此选择与父母对抗,后果不堪设想;西方父母也会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或者兴趣小组,但是他们的选择是基于对孩子的合理评估基础之上的,而且不少西方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邀请一位教育咨询师,为孩子成长制定一个或者若干规划,当然这些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西方父母会根据孩子成长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咨询师的协助下进行合理调整,所以西方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会锁定1-2个目标,这样做正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品质,西方父母相信,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对一件事情或者事物专注,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形成一种对从事的行业的责任感。在西方父母眼中,一个缺乏责任感的孩子比一个缺乏知识的孩子更加可怕,因为一个不知道对自己行为和言论负责的孩子,始终会处在失控的边缘,对于这个社会来说,这种人无疑是最危险的。
西方父母对孩子的情商教育虽然更多的停留在行为上,但是他们有的时候也会采取必要的说教方式,让孩子领悟到情绪变化导致的行为或者言论,对周围的人或者事物的影响,比如孩子无意中在行为或者语言上给同伴带来了伤害,这就需要家长合理引导,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或者言论对周围环境的重要影响。
情商教育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目的也不是塑造完美无缺的人,它只是一门教你如何立足社会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