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是用来猜的

来源 :Future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有战斗精神的俄罗斯民族,在平时的生活中却也有很多奇葩的讲究,这些讲究远没有他们性格那般干脆利落,反而还很复杂。
  猜命运
  猜命运的活动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但最佳时间是圣诞节与新年间的一周中,称为神周。在俄罗斯风俗中时间一般选在半夜或黎明时分,通常在未婚青年,尤其是女青年中流行,主要是用各种方式预测自己未来的婚姻。
  有的是向门外扔鞋子,鞋子着地后鞋尖指向哪个方向,姑娘就将嫁往那个方向;有的是听动静,在家里或街上都可以,哪个方面最早出现狗吠、鸡鸣、敲打等声响,就意味着她未来的丈夫住在那个方向;有的是托盘烧纸,看纸灰呈什么形状,如像幢房子,就意味着将结婚,如像雪堆,则是不吉之兆;有的是水中倒蜡,往一杯水中倒入蛋清或溶化的蜡,如果它们在水里形成似房子、戒指等形状,预示着婚姻将要到来,如沉入水底呈片状、饼状,则表示长期内要当老处女;有的提只公鸡到屋里,在它面前摆一碗粮食、一碗水,观察公鸡的行动,如它拍打翅膀在屋里来回走并咯咯叫,意味着未婚夫的性格不安静和爱热闹,如鸡啄食,未婚夫家境富裕,饮水则穷。
  忌13
  在俄罗斯,“13”被人们视为是凶险、不吉祥的象征。古时候,俄罗斯人请客从不请13个人;住宅的门牌号没有13号,12号隔壁就是14号;结婚、办喜事、说媒更忌13日。“13”被称为鬼数或“鬼的一打”。如果一个月份中的13日碰巧又是星期五,那就更是不吉利的日子,称为“黑色星期五”。
  传说,夏娃给亚当吃禁果、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都是在13日、星期五。而1和7则被认为是吉祥的数字,1代表开始,标志着从无到有;7被认为是个完整的数目,通常被视为最吉祥、最幸福的数字,最受俄罗斯人的偏爱。
  崇拜盐
  俄罗斯人对盐十分崇拜,视之为珍宝,也是祭祀用的供品,认为盐有驱邪祛灾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盐罐,或不小心将盐撒在地上,便意味着家庭可能发生不和,是一种凶兆。一旦发生此事,为了防止不吉利,他们总习惯将打翻的盐捡起来一些撒在自己的头上。据说,这样就能消灾。
  惜镜子
  镜子被认为是神圣的物品,打破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打破一面镜子会招致七年厄运,因此不要打破镜子。万一打破了镜子,其消灾避祸的方法是:抓一把盐从左肩扔向自己身后,或摸一下木头,或向碎镜片上吐口水。他们还认为,婴儿不满一岁不能照镜子。相反,打碎杯、盘、碟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
  慎扫除
  俄罗斯人认为,在家里打扫卫生 时要谨慎,不要把灰尘径直往门外扫,那样会把家中的好运气扫走,要往里扫,往房子中间扫,然后用簸箕装好带出门外。新年和周五忌讳打扫房间,否则会给家里带来严重不幸,甚至有人死亡。5月间不能用老式白桦长扫帚扫房间,也不能过早地清扫客人曾经停留过的房间。
  猫护宅
  在俄罗斯,乔迁之喜时谁第一个跨过新房的门槛?既非年长者,也不是家人或贵宾,而是猫如果家里没有猫,则需要从别人家借只猫来,并先养一天。为什么猫有此殊荣?传说,俄罗斯人的祖先把保护家宅的责任托付给了猫。猫有四只利爪,如第一个进新房,就能制服新房中可能隐藏着的魔鬼和恶神,保护家宅安宁。
  一些人还用猫来判断和预言人的性格、卜凶吉、测天气等。若猫弓腰依偎着某位生人咪咪叫,表示这个人是好人;如果有一只陌生的黑猫进入住宅,尤其是不请自来的,则是好兆头,千万不能把它赶跑,否则会把屋内的好运气带走;早晨出门过马路时碰上猫预示着不吉利;猫用爪洗脸意味着有客人来;猫全身缩成一团,预示着天气要变冷。
  马驱邪
  俄罗斯人认为马能驱邪祛灾,会给人带来好运气,所以对马怀有特殊的感情。在农村中,不少农民喜欢把马头形的木雕钉在屋脊上,以示吉祥如意,祈求四季平安。
  爱蜘蛛
  俄罗斯人视蜘蛛为吉祥动物,认为它能给家庭带来幸福和繁荣。当傍晚时分,蜘蛛在地板上、墙上或窗上爬行时,不能吓它。千万不能弄死蜘蛛,哪怕只是一只,否则会招来极大的不幸或灾难。民间有句俗话:“要想生存与兴旺,得让蜘蛛久生长。”
  类似上述种种习俗,在俄罗斯还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仍不鲜见。如俄罗斯人对兔子的印象很坏,认为兔子是一种怯弱的动物,当兔子从自己面前跑过时是不幸的预兆,也不能带兔子(死活都算)上船。还有不能用一根火柴点三根蜡烛,也不能在同一房间内同时点燃三根蜡烛,这些都是不吉利的,如果有人不注意点燃了三根蜡烛,那就得赶紧熄灭一支,否则就将招来灾祸。还有许多俄罗斯节日和仪式的不成文规定多少也带有迷信色彩,如人亡故后,要替死者洗身,在其灵柩四周点蜡烛、摇铃、念圣诗,以便把死者肉体和灵魂周围的恶鬼赶走,让死者得到安宁。所有这些习俗中有不少已经失去原有的宗教意义和迷信内容,由于长期的习惯而约定俗成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传统。
其他文献
欧洲教育史是从古希腊柏拉图那篇传世著作《理想国》开始的,在书中,他主要强调了对于幼儿的教育义务,应该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承担,而教育形式可以是做游戏、讲故事、还有学音乐。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于幼儿教育,更多强调的是父母的义务。随着时代发展,德国教育家又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有些父母不能胜任早期教育的任务,所以需要建立幼儿托管机构,即早教机构来进行,德国于1837年开办了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
期刊
林语堂先生说过:“两脚踏中西文化,—心评宇宙文章。”中国的国际学校多数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中国元素是本土民办国际课程学校区别于全外籍学校的特征之一,中文、中国历史、中国传统工艺与设计这种特色课程与国际通行英文课程体系的良好融合也是培养一个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世界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位在使馆学校履新的美国老师听说我们的学校有更多的中文和中国元素课程,在校生有大量中国籍同学之后,果断把自己的孩子送过
期刊
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和我的经理出去吃饭。在吃完后计算小费时,经理打开计算器盘算着该给多少钱,我就很诧异的问他为什么不心算啊,不是很容易吗?他很崇拜的看着我,说这个对他太难了算不过来。  我当时就很崩溃,要知道我的经理可是伯克利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斯坦福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双重名校毕业生的身份,怎么可能连个简单的加减法心算都不会呢,要知道这在中国,一个小学生都能轻松完成啊!后来我也有幸进了斯坦福大学修
期刊
因了那条知名湖水的滋润,才得以成全安大略人杰地灵的美名。19世纪末的安大略还不像现在这般繁盛,来到这里的大多是曾经和这片土地有过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尽管这片广袤的美洲土地已经被发现了将近400年,但是仍然有很多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里永远是那块不曾被开垦过的“新大陆”,一队从英国来的传教士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群体。  低调的“教士团”  他们来到安大略的目的非常单纯,除了广布新教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的印象里,美国人是没有家庭观念的。每逢被问到,中美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大家几乎不假思索,第一条就会说中国人注重家庭。潜在意思是,美国人是不注重家庭的。初到美国的时候,老实说,至少我是带着这种观念来的,但慢慢地,我发现这是对美国社会最大的误会。  超乎想象的美国家庭观  其实,美国的家庭观念超出我们的想象,有时感觉更胜中国。首先表现在这里夫妻关系稳定,互相忠实,这点恐怕当代中
期刊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编写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指出,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办国际化的创业教育体系。从根本上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出现了明显的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创新创业势头。中关村2014年新增创业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达到9000家,并且出现了高校大三学生休学创业的“21岁现
期刊
从2012年开始的硕士课程到现在正在攻读的博士课程,不知不觉间来日本已经将近四年了。虽然参观过的大学不多,但是对日本的大学还是有颇多感触。在这里想简单介绍一下笔者所在的东洋大学,管中窥豹,希望有助于国内的读者了解日本的大学。  传统为表 摩登为里  日本的大学给笔者的第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大学悠久的历史。这主要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关。1868年,明治天皇设立新的政府,推动日本向现代政治体
期刊
纽约,这座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占据世界中心的城市,直到现在还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带着纽约梦漂洋过海,其中当然不乏年轻的留学生们。回想起“大苹果城”的一切,仍能体会那份独有的陶醉。纽约太大,难以用几句话描述详尽。纽约的大并不在地理范围而在于她的无限容纳和丰富的故事。  吃在纽约  凡是你喜欢吃的,在纽约全都找得到!纽约人口密集,移民占据大多数。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在登上这座港口城市的同时,也带来了代表自己
期刊
18号晚上突然临时决定,第二天便坐上了去意大利旅游的大巴,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行程。  历史与时尚的水乳交融——米兰  到达意大利的第一站是米兰,世界时尚之都。然而当车子行进在意大利的境内时却始终感受不到怎样的现代化和发达,反而是从上车开始导游就一直强调的安全问题让脑子里一直绷着那根神经。对于意大利的乱是早有耳闻的,记得以前老爸就跟我说过意大利的小偷是很厉害的,也很猖狂,经过了这次的意大利之行自己
期刊
据德国驻华大使馆介绍,层出不穷的创新、不断推进的国际化和对尖端研究的强力扶持,是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据悉,德国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类高等院校共有390多所,分布在16个联邦州,注册学生总人数约250万。其中综合大学110所;应用科学大学228所;艺术、音乐院校58所。  据悉,各类大学共设专业17000多个。近几年德国大学中外国留学生人数逐步增长。外国留学生人数约为30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