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公路网逐日在青藏高原铺开,但大部分客运车辆却望路兴叹,宁愿多花时间绕行原有普通公路;村村通工程让一条条宽阔的马路通向了农(牧)区,但农村客运班线却开得通留不住;出租车原本归建设部门管理,在大交通规划下纳入了运管部门监管,但出租车管理办法亟待出台;站场建设投入不少,实际收效不大,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非常突出……
近日,青海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沈运柴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诚无比,他毫不避讳地将现阶段青海运管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一一罗列出来。他非常希望能够将困惑摆出来,与业内共同交流,同时,也希望能够学习、借鉴到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
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沈运柴才将青海省在运管工作上所做的一些努力尝试进行了详细介绍。
班线客运:
因地制宜 推陈出新
日前,青海省会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得到青海省政府批复,总规模约5650公里的高速公路将逐渐铺开。对于青海道路运输业而言,这是难得的发展契机。
对此,沈运柴则有另一层忧虑—青海已经通车的高速公路利用率并不高,虽然路修得很好,但走高速的运输车辆却比较少。
“青海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走高速虽然节省时间,但因票价的提高增加了老百姓的出行成本,很多不赶时间的乘客宁愿选择走普通线路。”沈运柴颇显无奈。
由此看来,巨款修建的高速路利用率不高,是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跑高速路的客运车实载率过低,只能面临亏损,甚至退出营运。
对此,青海省运管部门的领导动了不少心思。沈运柴介绍,他们最终根据市场需求对现有的运营模式进行了改革,推行公交一体化的特色发展方式。即:对普通线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公交化运营,班线化管理,鼓励企业上一些公交车型,在沿途设站点,分段计价。同时,针对高速路的运营现状,推出一些小型商务快客,专门跑高速公路。
“公交车型跑普通线路,沿途有站点,能给对时间没有特别要求,但需要节省出行成本的百姓提供便利,商务快客可以给一些对时间有特殊需求的经商、公务人员提供方便,这样就能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沈运柴对这样的决策颇显满意,但他表示,还要多向其他省市学习更好的模式。
沈运柴介绍,当前,西宁—互助的线路正在搞试点,为了规范管理,青海省运管局还将说服、鼓励这条线上的经营者改造、重组成一个线路公司。
而谈及对稀缺性运输班线资源如何公平、公正配置时,沈运柴脱口而出,“青海的客运班线服务质量招投标工作开展比较早,已经推行4年左右时间,现在可以说比较成熟,不仅打破了原来线路的终身制,而且在经营者中形成了竞争,效果不错!”
对于今后的发展,沈运柴表示,青海将重点学习外省市公车公营的推进办法,把青海道路运输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显现出规模效应。
“现在,我们省的车基本上都是挂靠车,挂靠车暴露出的安全问题很多,隐患很大,一旦出了问题都是政府买单,这项工作我们要加大力度!”沈运柴坚定地说。
目前,青海省道路客运公车公营试点工作已经在海东地区展开,沈运柴介绍,青海省将结合新的班线经营权招投标办法,在一些到期线路上逐步推行公车公营。
农村客运:
立足实际 突出困境
“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青海的投资力度非常大,这是有目共睹的,除了干线公路,一些通往农(牧)区的路也都修得非常好,但公路建成以后道路运输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农村客运。”
沈运柴认为,当前青海的农村客运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道路状况、人口分布等制约,面临的问题非常大。农(牧)区道路客运客源分散、效益不高,存在开得通留不住的问题,同时,服务质量不高,安全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得到改变。
“一些牧区就那么几顶帐篷,如果开上几十座的班车,实载率就无法保障,根本不会有效益!效益不高,经营主体就缺乏提高车辆装备水平的能力,降低安全管理的力度,在冷线上的持续经营能力就会大受影响。”沈运柴说。
由于受资金投入等因素的限制,青海广大农(牧)区站点少,站级偏低。相当多的乡镇、村庄未建设客运站点,汽车站由于受客流量少的影响,站务收入在维持正常运转上存在很大难度,致使站务服务质量下降。
同时,农(牧)区客运市场秩序混乱,非法营运猖獗,客运市场的监管还存在很大难度,非法营运客车、摩托车、农用车等运输工具的非法营运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挤占了合法经营业户的生存空间,也造成了争客、抢客、杀价等现象的发生。
对此,沈运柴介绍说,青海省运管局立足实际,争取当地政府对客运站点建设在征地上给予优惠和支持,争取将农村客运站点和农村公路统筹考虑,对新建或改扩建农村公路与农村客运的发展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共同使用建设资金。
在农(牧)区客运站站点建设方面,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按多方合作、合资,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筹集资金参与站点建设。
对农(牧)区客运站管理方面,尝试结合实际组建站场公司进行管理,在保证客运站权属及服务功能的情况下,大胆进行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通过饭店与客运站一体、商店与客运站联营等经营模式,实现以店养站,同时,通过发布广告、经营三产等有效方法筹集养护资金。
此外,青海省运管局还对农(牧)区客运班线经营权进行冷热线捆绑式许可,实行冷热线搭配经营,弥补农(牧)区客运班线经营效益不高,提高经营者积极性。
“现在,我们还考虑,在有些人口比较稀少的农(牧)区推出中小型车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发展出租车,组建公司,开通服务热线,村民要出门可以打电话叫车,公司司机可以直接开着车上门服务……”沈运柴设想说。
出租管理:
虚心学习 尽快完善
青海省出租车原来归建设部门管理,在大部制改革的召唤下,去年划归交通部门监管。沈运柴直言,青海省的出租车管理处于断档状态,急需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
“西宁、海东地区的出租车多一些,以前都由当地政府管理,现在,划归到我们交通部门,但我们拿不出一个成熟的管理依据,管理难度很大!”沈运柴急切地说。近期,青海省派员前往外省市进行了调研,考察了其他省市的出租车管理模式、经验,并准备征求各方意见,尽快出台青海省出租车管理办法。
但沈运柴更倾向于北京模式,他认为,北京这种由公司买车、公车公营的方式问题相对少一些,管理更规范、健全。
“现在,我们在等国家的出租车管理办法出台。如果我们地方的办法先出来,万一与以后国家颁布的办法有冲突就不好操作。一个制度落实下去了,再更改是很困难的!”沈运柴坦率地说,当前,青海省运管局也期盼着国家出租车管理办法的尽快出台。
谈及各地一波又一波的出租车“罢运风波”,沈运柴直言,还是因为公司与司机的利益未能协调到位。而青海省运管局对这样的突发性事件也已经进行了防备,完善了应急预案。
“我们各州地都有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问题马上上报,争取把问题消化在萌芽阶段,坚决避免大的群体性事件发生。”谈到这里,沈运柴给记者讲到去年发生在青海的一个小插曲。
去年9月份,沈运柴突然接到一个出租车司机意欲罢运的通知,运管局随后尽快上报了省政府,青海省政府连夜召开会议寻找问题根源。
原来,出租车公司为提高服务质量,要求每个司机每月上交70元清洁费,统一为所有司机换洗座套。而司机接受不了公司的强制行为,认为座套可以自己换洗,不需要交由公司代劳。
找出了问题的根源,政府部门和运管局听取了司机们的意见,后又与出租车公司协商,修改了相关服务条款,平息了事件。
对此,沈运柴认为,出租车管理之所以会暴露出诸多问题,还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健全,这方面的工作需尽快加强、完善。
站场建设:
剖析矛盾 出招化解
谈及工作中的矛盾,沈运柴提到了站场建设。他说,青海的站场建设当前陷入了一种不利的境地:重建设、轻管理。申报建站的积极性很高,但审批后实际的建设管理却后劲不足,用心不够,问题重重。比如,选址不合理,客运站位置比较偏远,发挥不了真正作用,建成后管理缺失,造成资源浪费。
“现在州府的,还有部分县的客运站都建起来了,但效果不好,尤其是农村客运站。我们下去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客运站并没有建在主要乡、镇的路口等人员比较聚集的地方,位置较远,村民都跑到路边等车,不去客运站。客运站是政府投资建成的,目的为了服务民众,方便民众出行,但实际操作却与出发点脱节,资源浪费非常严重!”沈运柴语重心长地说。
对于这个问题,沈运柴也直指问题的根源,“建设客运站的时候征地比较困难,马路边的土地费用尤其高,而投资建站资金有限,为了节省成本,建站方只好在边缘位置选址。”
沈运柴建议,以后何不将汽车站点建设纳入公路建设的统一规划中呢?在建公路的同时预留客运站的位置,一并规划、一并设计、一并投入。
运输安全:
斟酌困惑 适当调整
运输安全也是一个让沈运柴大伤脑筋的问题。“部里出台了《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简称《规范》),今年3月1日起实施,这个文件实施后似乎不太适合我们省的实际管理情况。”
他说,《规范》把道路运输安全的监管责任压在了汽车站,汽车站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人。《规范》之所以这样定,考虑了全国大部分省市都是站运合一的营运模式。
而青海很早就已实行站运分离的运营模式,一直规定客运企业是道路运输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客运企业提供给客运站的车辆必须是完好的,客运站只是一个服务窗口,对车辆的技术性能和安全不负责任。
“当时搞站运分离,主要是考虑汽车站是一个公益性场所,要体现公平服务,站运分离之后,客运站的运营将不受任何客运企业的干扰。”沈运柴说。
如此一来,《规范》实施后给青海省运管部门在实际的管理中带来了一些困惑。
“即便有矛盾,但我们依然要贯彻国家的这项规范,根据青海的实情,做出有利于青海道路运输业发展实际的调整!” 沈运柴不假思索地说。
从沈运柴真诚坦率的言谈,可以看出青海省运输管理局的决心。问题会逐一解决,矛盾也会慢慢化解。正如他所希望的,在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思路指引下,青海省道路运输工作必将稳步推进。